《中心与边缘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论》
作者 | 张国清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67 |
出版时间 | 199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00422210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3953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言 当代西方社会的一场精神性大萧条1
第一章现代性、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9
一、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10
二、后现代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17
三、后现代主义在欧洲大陆的诞生27
四、后现代主义在美国的演变30
五、后现代主义的分类32
六、小结:作为学术思潮的后现代主义35
第二章世纪性转折: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37
一、作为一个幽灵而在的“后现代主义”38
二、清理形而上学:摆脱传统二元论的诱惑39
三、解构“现代性”:动摇与颠覆现代人生存的根基43
四、打通学科隔阂:从中心到边缘45
五、世纪性转折:从不确定性到内在性47
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一种图式化比较研究54
七、小结:后现代主义的策略:从解构到建构56
第三章世界的秩序:实在、表象与真理59
一、引言:近代西方哲学中表象论的一般见解:或“知识是表象的集合”60
二、表象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表现: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或“世界使语句为真”62
三、反表象论的基本内容:人不存在先天的镜喻本质,或“语言是差别性的游戏”68
四、表象论在当代西方文化中的式微:20世纪的文本主义,或“文本之外无物存在”73
五、反表象论的后果:基础主义文化观与系统哲学的终结,或“未来文化是一种后哲学文化”77
六、小结:“拟文学的哲学是可能的”80
第四章信息与权力:后现代社会的知识状况83
一、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社会84
二、知识、权力、生产与智能86
三、后现代社会中的科学技术92
四、资讯的转换与智能革命95
五、知识、权力与科学知识的合法性问题100
六、小结:知识霸权与重返日常秩序103
第五章理性的黄昏:理性、主体与个体108
一、两难选择: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109
二、历史性考察:批判的三种模式112
三、癫狂、非理性与近代理性观的确立114
四、颠覆主体性:人对自我的遗弃与放逐119
五、后现代个体:主体的没落与责任的消解124
六、小结:后现代理性:宽容、对话与说服125
第六章话语的力量:语言、命题与游戏128
一、哲学的功能与知识的范围129
二、知识的分类和可证实性原则133
三、语言学的转折:面向日常话语137
四、从解释学观点看:理解即真理139
五、话语的两个世界:科学与诗歌142
六、小结:游戏的魅力即创作的魅力145
第七章文本的愉悦:后现代创作与阐释的循环148
一、传统书写与读解的等级关系149
二、后现代的作者、文本与读者151
三、后现代创作:文本的封闭性与自足性154
四、作者之死:权威与责任的消解156
五、拯救读者:文本的敞开性和可塑性159
六、小结:文本在不同的语境中无限地衍生166
第八章文明的背后:无意识、性、犯罪与监禁169
一、心灵这面镜子:意识、无意识与性本能170
二、无意识的结构:从精神分析到语言分析171
三、权力的眼睛:禁忌、犯罪、惩罚与监禁174
四、性的压抑与解放:拯救个体灵魂的政治化途径178
五、为心灵留下一片净土:重构精神与世界的关系183
六、小结:生命的张力和爱欲解放的正当性190
第九章对话与交融:根基坍塌后的文化重建191
一、基础主义:西方传统文化的基本图景192
二、反基础主义:否弃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形而上学假定195
三、导向文学化的哲学:后基础主义文化中的哲学和文学198
四、后基础主义文化中的自然科学201
五、小结:大人文观念下诸学科融合的可能性206
第十章自由与反讽:后现代的哲学与诗学之争209
一、从必然性走向随机性209
二、从真理性走向反讽性212
三、从客观性走向协同性215
四、从绝对性走向相对性220
五、结论:反讽理论,一种为人文科学尤其是诗学而在的理论226
第十一章德性的放逐:后现代社会的道德状况228
一、现代西方社会的道德状况229
二、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表现232
三、现代西方社会道德危机的根源237
四、对待现代西方道德危机的两种态度240
五、当代西方社会价值观演变的新趋势245
六、小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哲学251
结束语没有出路的后现代主义253
一、现代化与被遗忘的精神253
二、现代化与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257
三、现代化:知识与权力的重组259
四、现代化不需要后现代主义260
后记262
参考书目264
1998《中心与边缘 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国清著 1998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广艺舟双楫注
- 1981 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
- 儒教与现代思潮
- 1931
-
- 书法与现代思潮
- 1988
-
- 中心与边缘
-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
- 儒敎与现代思潮
-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走向中的思潮论争
- 1994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 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
- 1997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现代思潮新论
- 1948 正中书局
-
- 主流与边缘
- 199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人文困惑与反思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批判
- 1997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后现代主义的突破 外国后现代主义理论
- 1996 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
-
- 后现代主义
- 1999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思潮
- 1992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现代与现代主义 西方文化思潮的历史转型
- 1995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思潮
- 1990 北京:新华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