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新探 1978-1983年全国语言专业研究生论文提要集》求取 ⇩

一、文字3

论卜辞中的示 曹锦炎3

《说文》“省声”说 万业馨5

古文字中的形体讹变 张桂光7

文字发展规律初探——汉字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拼音文字 达世平8

甲真骨文商王名号省称及其相关问题 黄天树10

《说文》俗体字初探 罗会同11

《说文解字》之或体及共变迁 沈光海13

古文字考释两篇——释“女”、释“廷”附论“建”,“廴” 孙斌来15

评王筠《说文释例》 魏励17

汉字规范的历史发展 张标19

古汉语词汇书写形式五题 张世超20

信息论与文字改革 敖小平21

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的比较研究 王元鹿22

卜辞山川祭祀考 詹鄞鑫23

试论《说文解字》在远古文字考释中的作用 郭小武24

《说文》“省声”之研究 李敏辞25

异文初探 王彦坤27

《说文段注》改篆平改 蒋冀骋28

黄侃先生所批《说文》“同文”初探 陈建初29

《汗简》研究(上编)《汗简》注释(下编) 黄锡全30

论《六书故》在文字学史上的地位 刘斌31

二、语音35

诗经合韵与上古方音 郭云生35

白居易诗文用韵考 国赫彤37

南北朝韵部研究 李露蕾38

《说文》异体字谐声归韵考 李尚杏39

论顾炎武古音学研究的贡献及影响 李恕豪40

两周金文音系的声母系统 刘志成41

韵图考 潘文国42

秦汉竹简帛书的异文别字及其语音系统 田明43

从日语汉音看八世纪长安方音 王吉尧44

日语吴音汉音和中古汉语语音 姚彝铭45

《广韵》又读辨义字初探 杜芳琴46

《资治通鉴》音注反切考 江灏47

论阴阳对转 刘纶鑫48

慧琳译音研究 聂鸿音49

幺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研究 施向东50

《古今韵会举要》中的元代官音研究 王硕荃51

从《说文》读若看古音四声 谢纪锋52

《说文解字》读若研究 杨剑桥53

两汉韵部初探 余让尧55

证北宋豫鲁地区十八辙三十四组 朱晓农56

韵法横直图呼法初探 裴泽仁58

《广韵》双声叠韵联绵字的语音研究 陈燕59

敦煌变文韵部研究 都兴宙60

从车遮韵的形成及其演变看《中原音韵》的语音基础和入派三声 刘静61

《切韵》撰人音考 卢烈红62

汉语普通话中的音联 许毅63

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声带波 杨顺安64

《诗经》通假字音韵结构研究 张洪明65

《汉书》颜注反切考 黄富成67

《后汉书》李贤注反切考 黄锦君69

《文选》李善注反切考 李沙白70

《笠翁词韵》音系研究 麦耘71

《切韵指南》研究 沈建民72

《四声通解》今俗音研究 孙建元73

《说文》连语声韵研究 向清松75

《中州音韵》考 许德宝76

甲骨文谐声字内部的语音关系 张书锋77

不空密咒的音系跟唐朝(八世纪)长安音 刘广和78

《楚辞补注》音注研究 陈海洋79

《博雅音》音系研究 丁锋81

清代学者上古声纽之研究 李葆嘉83

《五方元音》研究 龙庄伟84

戴震《声类表》研究 吴新民85

三、词汇89

《诗》《骚》联绵字辨议 曹宝麟89

和褒贬义形容词相关的句法和语义问题 崔永华90

《世说新语》中词根连接词缀的合成词 丁根生92

先秦四组动词同义词辨析 刘燕文94

金文复音词简论——兼论汉语复音化的起源 唐钰明96

《毛诗传笺通释》初探 滕志贤97

《古代汉语》注释疑义讨论 薛正兴99

汉语语素“生”的义素分析报告 杨升初101

语文词典标注词性问题 袁健民103

语文词典互训问题初探 陆尊梧104

论名词后缀“子”儿”“头” 朱茂汉105

古代字典书证初探 储道立107

现代汉语合成词的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功能的关系 戴昭铭109

《史记》复音词研究 韩陈其111

《说文解字注》以声为义述例 何慎怡112

《说文解字》声训初探 李传书113

从《毛诗正义》看孔颖达考证词义的方法 李芳圃114

论《说文解字注》词义考证 李先华116

论《说文解宇注》的词汇研究及其借鉴作用 苏宝荣117

《说文解字》段注对词义引申研究的成果及借鉴价值 宋永培118

上古汉语构词法中的几个问题 宋子然119

语义聚合体中的模糊性 孙秋秋120

试谈模糊语义 张乔121

《金瓶梅词话》特殊词语汇释 白维国122

《春秋》经传异文浅论 邓季方123

古汉语同源词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顾久124

《毛诗正义》训诂语言中的双音节和“然”字式 何毓玲125

《释名》声训初探 李茂康126

《辞通》平议 李文泽127

论“着” 刘宁生128

汉语同族词浅论 王明元129

《说文》同训研究 徐莉莉130

南北朝佛经复音词研究——《贤愚经》《杂宝藏经》《百喻经》复音词初探 颜洽茂131

敦煌变文词语考释 袁宾132

段玉裁假借研究述评 朱承平133

王念孙校《荀子》中的训诂方法 成采白134

论段玉裁研究词义的成就 段观宋136

评《广雅疏证》关于联绵词的研究 方一新137

《尔雅》研究 管锡华139

西周、春秋时代汉语构词法 黄志强140

论郑玄的训诂术语 李林141

汉语词义引申初探 李万福142

汉魏六朝佛经意译词研究 梁晓虹143

试论汉语词义演变中的“相因生义” 罗积勇144

论“文革词” 侍建国145

《尔雅·释诂》同义词研究 苏新春147

引申义的演变规律初探 王兴业148

论意义因素在汉语复音化中的作用 杨钢150

《毛诗故训传》初探 曾抗美151

郭璞训诂初探 张和生152

先秦汉语同义词的语义分析问题 张猛153

从《四书章句集注》、《诗集传》看朱熹的训诂成就 朱小健154

试论现代汉语词汇体系 周国光155

论“没”和“没有”的来源 左思民156

先秦反义词探论 陈伟武157

郑玄《毛诗》笺训诂初探 崔淑萍158

戴侗对音义关系的认识及共词义研究 党怀兴159

《尔雅》首三篇词汇历时性现象的分析 李铭健160

王逸《楚辞章句》训诂研究 刘利162

论古汉语词义引申系统 冒超咏163

《三国志》军事词研究 孙景涛164

《切韵·残卷三》训诂之研究 汪波166

《说文解字注》因声求义论 吴平167

《现代汉语词典》词素的释义问题 富金壁168

西周春秋铜器铭文中虚词的研究 陈永正171

四、语法171

《诗经》虚词例释 葛根贵172

助词“的”的语法功能研究 黄国营173

现代汉语基奉句型 姜光辉174

试论动介复合词 蒋同林175

《诗经》的叹词 李先耕176

先秦汉语的自动词及其使动用法 李佐丰178

单音动词:自由式和粘着式 刘汉城179

《世说新语》语法特点研究 柳士镇180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构造 马庆株181

现代汉语动宾式试析 任芝锳182

“把字句”及其变换句式 邵敬敏183

《史记》的句法结构(初探) 宋绍年184

汉语“复句”质疑 王大新185

汉语词序问题 王定芳186

《孙子兵法》的语法研究 阎征188

说“兼语式” 杨成凯189

敦煌变文虚字初探 俞忠鑫190

论古代汉语的为动用法 赵伯义191

试论“有”的构词功能 白曦193

论现代汉语谓词性主语句 曹庆霖195

重叠式形容词 陈吉生196

试论古代汉语复句的紧缩 陈榴197

试论定心结构的复杂性 高元石198

论“[S]VOV[得]C” 葛清林199

西汉以前的复合谓语 黄驹200

《论语》、《孟子》、《庄子》中“我”、“吾”,“其”、“之”,“所”、“者”三对代词的用法初探 李开201

关于“得”字补语句的几个问题 李荣华203

副词修饰名词或名词性成分问题 李一平204

试论“这(那)”句 林立205

古代汉语中定语代替定中词组的现象 刘永耕206

句法因素的分化和推导 陆丙甫207

古汉语中表时间概念的词和词组的来源及意义试说 魏达纯208

现代汉语中的“给”和“给”字句式 吴淮南209

试论假宾语 徐国庆210

现代汉语中一类新的动态助词 徐静茜212

先秦汉语的双宾动词 殷国光214

论上古汉语词序的推移 余志鸿215

试论“从”字短语 张爱民216

“在+NP”在句中的位置和动词的类 张保胜217

说“到” 张达人218

三种动补结构的语义语法分析 张嘉宝219

现代汉语动词对持续态构成形式的选择性 张正石221

现代汉语单音动词分类初探 章一鸣222

唐宋元时代名量词的发展 赵中方223

现代汉语的方位词 邹韶华225

试论某些副词的多项作用点 胡树鲜226

《左传》数词研究 林涛227

《马氏文通》研究 沈锡伦228

《诗经》虚词研究 俞先海230

形容词修饰动词形成的同义结构 张发明231

论比较句 张其昀232

《论语》虚词研究 周明梁233

《孟子》的述宾结构 崔立斌234

汉语语序研究 黄金诚235

现代汉语否定词辖域的若干问题 黄致伟236

存现结构中主宾可互易现象之研究 李宇明237

《左传》主题句研究 申小龙238

关于“助动词” 施建基239

谈一种“有+谓词语”结构——兼与代词说者商榷 苏瑞卿240

《论衡》的句法结构初探——兼与《左传》比较 唐子恒241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研究 夏先培243

现代汉语隐蔽性施事定语之研究 肖国政244

“工具”范畴和容纳“工具”范畴的句法结构 徐杰245

黎氏《新著》析句法的由来和特点 严耀华247

副词连用分析 白丁248

《孟子》句式变换释例 张觉249

从《诗经》看先秦象声词的语法特点 陈波250

先秦汉语介词研究 冯建明251

“动词”到“时空成分”初探 郭熙252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的考察 孔令达253

甲金文中“在、于、自、从”四字介词用法的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黄伟嘉254

动趋结构带处所宾语的初步考察 李冠华255

现代汉语定心结构中形式与意义的脱节现象 李向农256

“有”字兼语式初探 林泰安257

论先秦汉语介词宾语的类型、位置和隐略 谭世勋259

相互动词及相互动词句 陶红印260

唐宋禅宗语录的疑问句研究 伍华262

《韩非子》单音动词的用法考察 徐适端263

先秦至唐宋时代汉语被动句的发展 杨学军265

形容词作状语问题再探讨 陈一266

“把”字句的产生和演变 刁晏斌267

现代汉语动词的体 陈月华269

虚词“了”字研究 耿超英270

《水浒传》动词研究 郭齐271

《史记》总括副词研究 何劲和273

郭璞训诂语言中的双音词研究 何志华275

先秦指代词研究 洪波276

《朱子语类》带“得”补语语法结构研究 林广志277

现代汉语“比”字句研究 任海波279

介词的使用与语序的关系 孙国平280

介词结构作定语初探 王珏282

动趋式 王志283

论动词的主语句 吴继光285

论古汉语动词、形容词作主语、宾语 吴辛丑286

粘宾动词初探 杨锡彭287

汉魏六朝佛经代词新探 俞理明288

试论N的V词组 赵惜微289

论现代汉语形式动词 周刚290

《广韵》音系在安义方言中的演变 高福生295

五、方言295

长海方言 厉兵296

北京活塞音特性研究 任宏谟297

老派上海方言的连续变调 沈冏298

贵阳方言的语音系统 汪平299

福州方言词汇、语法特征初探 王化鹏300

高安(老屋周家)方言的语音系统 颜森301

介休音系 张益梅302

长汀客话研究 蓝小玲303

苏州话单字调、双字调的实验研究 廖荣容304

寿宁话研究 林寒生307

乌鲁木齐汉语方言初步比较 刘俐李309

苏州话浊塞音的声学特征 石锋310

汕头方言三组情貌词及其语源的探讨 施其生311

贵阳方言语音研究 涂光禄312

荣城方言 张卫东314

福州方言的语音结构及其地域性变异 陈泽平316

四川泸州方言的研究 李国正317

原始客家话的声调和声母系统 李玉318

苏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刘丹青319

长沙话“得”字研究 张大旗320

金华方言 曹杰斌321

一个闽方言岛——中山隆都话及其形成与发展 陈小枫322

同安话语音研究 纪亚木323

上海方言形态调位——跨词界变调行为初探 金顺德324

普通话与兰州方言“给”字比较研究——对句子给予义的探讨 李炜326

雷州话研究 林伦伦327

胶东方言与辽东半岛方言的比较研究 罗福腾329

川沙音系 石汝杰330

公安方言研究 杨岚331

重庆话量词研究 杨月蓉333

福建顺昌(城关)方言的连读变调 冯爱珍334

南城方音与中古音系 邱尚仁335

平海、坎石潭、青塘军话初探 邱学强337

奉贤语音的内部差异 钱乃荣338

六、语言理论343

W-JS关于“知道”的逻辑语义学 郭维德343

与“[动词+‘出’]+宾语”有关的几个问题 邱广君344

论义素分析 王家国345

近代汉语俗语词研究方法刍议 袁泽仁346

楚辞词汇研究方法论 周复纲347

论思维与语言的不可离异性 陈小荷348

论社会语言学中的拉波夫 龚志成349

现代汉语音位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胡伟民351

章太炎的语言文字学 李建国352

评刘师培的语言文字观 杨润君353

德·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和现代语言学 潘庆云355

音节论 史廷恺357

英汉被动句对比 吴道平359

索绪尔的语言理论,它的来源和影响 卢丹怀360

乔姆斯基和扩充式标准理论 俞如珍361

语段的衔接手段和语段性的判定 安挪亚362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模糊性和有关的几个问题 缑瑞隆364

大连话语音差异与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刘虹365

话语衔接与外语学习——中国德语学习者使用话语、语法衔接手段的实验调查 尉文姚366

文白异读与叠式音变 王洪君367

句子记忆与理解的调查研究 吴江369

汉语空间方位词的语用考察 李平370

语言的美学功能与诗歌文体的等价现象——雅各布逊诗学探讨 查培德371

功能音位学对汉语音位的分析 崔渤海372

七、民语和外语375

英汉否定结构对比研究 陈平375

侗语和老挝语的语音比较研究 李钊祥376

西夏文文法研究 马忠建377

土瓦语研究 宋正纯378

英—汉限定词的比较研究 王菊泉379

京语和越南语的比较研究 王连清380

英汉短语动词对比 王培硕381

蒙古语族“格”研究 王鹏林382

现代藏语汉语动词比较研究 谢广华383

古汉语与古泰语构词法平行 阎立羽384

汉英处所状语和时间状语比较研究 周焕常385

论维吾尔语副动词的功能 方晓华386

简论现代日语中的比喻 袁正387

英汉名量词比较 庞林林388

朝鲜语“NP+[e]”,“NP+[es?]”与汉语“在+NP”的对比 柳英绿390

关于汉译英中的简练问题 王大伟391

论英语表语 王之光392

试论英语语序的语法和语义功能 周晓康393

跟数量词相关的几组汉、朝语句法格式的对比 崔健394

与必须格成分有关的日中语序的对比 李云395

汉语复句与维吾尔语复句比较 廖泽余396

现代维吾尔语句法结构 马德元397

现代维吾尔语词类划分 王燕398

主语、谓语为主谓短语的汉语句维译法模式 张洋399

八、修辞403

试论新闻语言 关群403

人物通讯语言特点的形成 王武录404

先秦韵文表达方法述要 陈绂405

比况短语研究 张宗正407

老舍幽默语言的语用学分析 王建华408

论诗歌语言的节律 吴为善409

相声包袱的语言分析 郑良根410

九、应用语言学413

英汉机器翻译初探 冯树仁413

用于机助翻译的英汉自动词典 黄秀铭414

法汉机器翻译初探 乔毅415

世界语到汉语和英语的自动翻译试验——EchA机器翻译系统概述 李维416

机器翻译的人工智能方法研究 潘海华417

GCMT——85德汉机器翻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王承宏419

基于期望的汉语句子分析 王忠效421

十、古籍整理425

敦煌写本《燕子赋》两种校注 江蓝生425

元刊杂剧两种校注 李崇兴426

《汉书》标点琐改 闵祥顺427

寒山诗语言研究 钱学烈428

《孟子章句》体例及其语词研究 李智泽429

《清波杂志》校注 刘永翔430

《鸡肋编》校注 严佐之431

《避暑录话》校注 张泉璩432

傅增湘对古籍整理的贡献 周松龄434

《小尔雅》的源流 黄怀信435

《读书杂志》失误例析 王云璐436

王念孙校勘成就述略 徐麟437

《史记》三家注平议暨释例 叶青438

鱼豢《典略》、《魏略》研究 何远景439

《孔子家语》研究 吴仁华440

《诗经稗疏》校注 张微441

《司马法》书考 田旭东442

刘向与《列女传》 吴敏霞443

《汉书》颜注释例 祝鸿杰444

编后记445

1990《语言学新探 1978-1983年全国语言专业研究生论文提要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曹锦炎等著 1990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  下(1982 PDF版)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 下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语言研究( PDF版)
语言研究
全国大学生毕业论文选编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1985 PDF版)
全国大学生毕业论文选编 中国语言文学专业
1985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  第一届全国研究生语言学研讨会(民国82.12 PDF版)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 第一届全国研究生语言学研讨会
民国82.12 復文图书出版社
发现艾滋病——爱的超越(1998年07月第1版 PDF版)
发现艾滋病——爱的超越
1998年07月第1版 学林出版社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1985年02月第2版 PDF版)
语言论言语研究导论
1985年02月第2版 商务印书馆
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 PDF版)
语言文学研究论文集
北镇师范专科学校语文系
河南省语言学会外国语言研究会  论文集(1982 PDF版)
河南省语言学会外国语言研究会 论文集
1982
语言文学研究集萃(1989 PDF版)
语言文学研究集萃
1989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第一届全国研究生语言学研讨会(1993 PDF版)
中国语言学论文集-第一届全国研究生语言学研讨会
1993 文图书出版社
美国理论语言学研究(1993 PDF版)
美国理论语言学研究
1993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1982 PDF版)
语言文字研究专辑
1982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阅读·欣赏·写作(1982 PDF版)
阅读·欣赏·写作
1982 长沙市:湖南人民出版社
语言研究(1983 PDF版)
语言研究
1983 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篇章语言学研究论集(1997 PDF版)
篇章语言学研究论集
199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