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求取 ⇩

绪论1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1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的基础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4

经济规律及其客观性5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8

政治经济学阶级性的产生及其含义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特点9

三、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和方法10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0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12

第一章商品和货币14

第一节商品生产的产生14

简单商品生产产生的条件14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基础和一般特点15

第二节商品16

商品的两个因素16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18

商品的价值量20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23

第三节货币24

货币的产生和本质24

货币的职能27

第四节价值规律33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33

价值规律的作用34

第二章资本和剩余价值38

第一节货币转化为资本38

货币向资本的转化38

劳动力成为商品40

第二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42

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42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的本质44

第三节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6

剩余价值率46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7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49

生产自动化条件下的剩余价值来源51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53

第四节资本主义的工资54

工资的本质54

工资的形式56

无产阶级为提高工资的斗争58

第三章资本积累的实质60

第一节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积累60

再生产的一般概念60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61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资本积累的实质63

第二节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65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过剩人口65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和无产阶级贫困化69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72

第四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75

第一节资本的循环75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及其职能形式75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78

第二节资本的周转81

资本周转和周转时间81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82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85

资本周转速度与价值增殖的关系86

第五章剩余价值的分割89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89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89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91

第二节商业利润、利息和地租。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94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94

借贷资本和利息97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98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和形式99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103

第六章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05

第一节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105

个别资本和社会总资本105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07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10

第二节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14

什么是经济危机114

经济危机的根源115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117

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120

第七章帝国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23

第一节生产的集中和垄断123

垄断的形成124

垄断组织形式和垄断利润126

垄断和竞争128

第二节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30

银行的集中和垄断及其新作用130

金融资本的形成132

金融寡头的统治133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35

第三节资本输出138

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138

资本输出的形式和后果140

第四节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143

国际垄断同盟的产生和发展143

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145

第五节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领土146

殖民地的形成及其在帝国主义时期的作用146

列强重新瓜分世界领土和战争的必然性148

第八章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151

第一节垄断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制度的过渡151

垄断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条件151

垄断是腐朽和垂死的经济根源152

第二节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153

生产和技术的停滞趋势153

食利者阶层的增长和食利国的形成157

经济危机的加深158

政治上全面反动和社会危机的加深159

机会主义的形成和泛滥160

第三节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161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161

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理论162

第九章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166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167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发展167

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特征171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176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发展176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的主要特征180

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182

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的形式和作用184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186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原因186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187

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经济的作用190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194

劳动者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人194

社会生产力以空前的速度不断增长195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形成197

第十章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198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198

生产目的的客观性198

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199

第二节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201

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201

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204

正确处理生产和消费的关系208

第三节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21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211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212

第十一章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215

第一节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215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必然性215

国民经济必须以计划调节为主219

第二节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221

农、轻、重之间的比例关系221

农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24

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225

基本建设和现有生产的比例关系227

经济建设与科学、教育部门的比例关系227

第三节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29

社会两种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229

必须实行计划生育231

第四节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234

国民经济计划的客观依据234

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236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的商品和货币243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243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原因243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特点246

第二节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248

社会主义的商品交换关系248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渠道251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54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货币258

社会主义货币的性质及其职能的作用258

我国的人民币259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260

第四节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261

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作用的特点261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调节263

社会主义的商品价格265

第五节社会主义的信贷和银行268

社会主义的信贷268

社会主义的银行270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273

第一节经济效益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273

经济效益的含义273

经济效益是我国现代化道路的核心276

第二节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279

建立合理的产业结构279

改革经济管理体制281

实行经济核算制282

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286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292

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94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的分配297

第一节社会主义的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297

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97

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299

积累和消费的关系304

第二节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的分配307

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307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作用309

按劳分配的基本形式312

正确地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315

第十五章社会主义必然过渡到共产主义318

第一节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趋势318

共产主义社会的两个阶段318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及其趋势321

第二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条件323

生产力的巨大增长324

建立共产主义全民所有制324

人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展325

共产主义觉悟的极大提高325

三大差别的彻底消灭326

国家自行消亡(附:符号使用说明)327

后记330

1983《政治经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政治经济学》编写组编 1983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