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大全 上》求取 ⇩

目录1

第一篇 动物导论2

第一章 生命2

第一节 地球上的生命2

一、生命是什么?2

二、物质的本质和起源3

三、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吗?4

四、原生质——生命物质5

五、复杂的程度5

六、生态系统的概念6

七、能量与生命7

八、生物进化的概念7

第二节 一些重要的生物学原理和概念8

一、物理学和化学原理的应用9

二、进化的概念10

三、生源说11

五、基因学说12

四、细胞学说12

六、生长、生命周期和分化15

七、细胞或生物对环境的反应和与环境的关系16

八、生物科学的统一性17

第二章 物质和生命18

第一节 物质的基本结构18

一、原子和分子的本质18

二、酸、碱和盐24

三、混合物及其性质26

一、适于生命生存的地球27

第二节 生命的化学27

二、水和生命28

三、生命的化学元素30

四、生活物质的化学复杂性31

五、有机分子32

第三章 生命的起源45

第一节 历史回顾46

第二节 原始的地球48

一、太阳系的形成48

二、地球大气的起源49

第三节 化学演化50

一、能源50

二、小有机分子的前生命合成51

三、多聚物的形成53

第四节 生物系统的起源54

一、代谢的起源55

二、光合作用和氧化代谢的出现56

一、原核生物和蓝绿藻时代57

第五节 前寒武纪生命57

二、真核生物的出现58

第四章 细胞——生命的单位59

第一节 细胞概念59

一、如何研究细胞60

第二节 细胞的构造62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62

二、真核细胞的成分及其机能63

三、细胞表面及其特化结构67

第三节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68

一、细胞周期69

二、染色体的结构70

三、细胞分裂的分期71

四、细胞的流通74

第五章 细胞生理学75

第一节 细胞功能的分化75

第二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76

一、膜结构的现在概念76

二、膜的通透性77

第三节 酶在生命中的中心作用80

第四节 细胞的代谢83

一、细胞能量转移84

二、呼吸:有氧情况下产生ATP86

三、糖酵解:无氧情况下产生ATP93

四、脂类的代谢94

五、蛋白质的代谢96

第六章 动物的结构模式98

二、个体的概念99

第一节 动物复杂性的演化99

一、大小和复杂性99

三、机体的级100

第二节 动物胚胎学概述101

一、发育的一般模式101

第三节 身体的结构108

一、组织108

二、器官和系统113

第四节 动物的体态113

一、动物的对称114

二、体腔115

三、分节116

四、头部形成117

第五节 同源与同功117

第六节 生物的大小118

第七章 动物的分类和系统发育119

第一节 动物的分类119

一、林奈和分类的发展120

二、种121

三、等级形成的根据122

四、分类学的近代趋势123

第二节 动物的系统发育124

一、一些有用的定义124

二、后生动物的起源125

三、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126

四、生命的各界127

五、动物界的各大类群128

第八章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132

第二篇 动物生命的多样性132

第一节 原生动物133

一、大小133

二、物种的数目134

三、生态关系134

四、简要分类135

五、浮游生物的原生动物群136

六、共生关系137

七、水的污染138

八、运动139

九、生殖和生活史142

第二节 代表种类144

一、肉鞭毛亚门(Sarcomastigophora)144

二、顶复体亚门(Apicomplexa)154

三、纤毛虫亚门(Ciliophora)157

一、系统发育165

二、适应辐射165

第三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165

第九章 最低等的后生动物167

第一节 中生动物门(Mesozoa)168

一、二胚虫纲(Dicyemida)168

二、直游虫纲(Orthonectida)169

三、中生动物的系统发育170

第二节 多孔动物门(Porifera)——海绵动物170

一、生态关系171

二、形态和机能172

四、玻璃海绵纲(Hyalospongiae)(六放海绵纲)——玻璃海绵179

三、钙质海绵纲(Calcispongiae)(Calcarea)179

五、寻常海绵纲(Demospongiae)180

六、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181

第十章 辐射动物183

第一节 刺胞动物门(Cnidaria)184

一、生态关系185

二、经济意义185

三、刺胞动物的二态性187

四、刺丝囊——有刺的细胞器187

五、神经网188

六、水螅纲(Hydrozoa)190

七、钵水母纲(Scyphozoa)201

八、珊瑚虫纲(Anthozoa)204

第二节 栉水母动物门(Ctenophora)210

一、一般关系210

二、生态关系211

三、有触手纲(Tentaculata)212

二、适应辐射215

第三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215

一、系统发育215

第十一章 无体腔动物217

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218

一、一般关系218

二、生态关系219

三、涡虫纲(Turbellaria)220

四、单殖纲(Monogenea)225

五、吸虫纲(Trematoda)226

六、绦虫纲(Cestoda)231

第二节 吻腔动物门(Rhynchocoela)(纽形动物门)237

一、一般的关系237

二、生态关系238

三、有针纲(Enopla)239

第三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241

一、系统发育241

二、适应辐射241

第十二章 假体腔动物243

第一节 假体腔动物244

第二节 轮虫动物门(Rotifera)245

一、生态关系245

二、形态学和生理学246

第三节 腹毛动物门(Gastrotricha)249

一、生态关系249

二、构造249

第四节 动吻动物门(Kinorhyncha)249

二、构造250

一、生态关系250

第五节 线虫动物门(Nematoda)251

一、生态关系252

二、尾感器纲和无尾感器纲253

三、其他的寄生线虫256

第六节 线形动物门(Nemotomorpha)259

一、生态关系259

二、形态学259

二、系统发育的关系260

一、生态关系260

第七节 棘头动物门(Acanthocephala)260

三、代表种类——猪蛭形巨吻棘虫——猪的肠棘头虫261

第八节 内肛动物门(Entoprocta)263

一、系统发育的关系263

二、生态关系263

第十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264

一、系统发育264

第九节 颚口动物门(Gnathostomulida)264

三、形态学和生理学264

二、适应辐射265

第十三章 软体动物266

第一节 软体动物267

一、生态关系267

二、经济意义268

三、软体动物的演化268

四、体腔的意义268

五、软体动物的体态270

六、单板纲(Monoplacophora)273

七、多板纲(Polyplacophora)——石鳖274

八、无板纲(Aplacophora)275

九、掘足纲(Scaphopoda)275

十、腹足纲(Gastropoda)276

十一、双壳纲(Bivalvia)(斧足纲)284

十二、头足纲(Cephalopoda)291

第二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296

一、系统发育296

二、适应辐射297

第十四章 分节的蠕虫299

第一节 环节 动物门(Annelida)300

第二节 生态关系301

第三节 体态303

第四节 寡毛纲(Oligochaeta)303

蚯蚓305

第五节 蛭纲(Hirudinea)——水蛭312

第六节 多毛纲(Polychaeta)315

第七节 分节 的意义321

第八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322

第十五章 节肢动物324

第一节 节 肢动物门(Arthropoda)325

一、生态关系326

二、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比较328

三、为什么节肢动物如此成功?328

四、经济意义329

第二节 三叶虫亚门(Trilobita)330

第三节 有螯肢亚门(Chelicerata)331

一、肢口纲(Merostomata)331

二、坚殖腺纲(Pycnogonida)——海蜘蛛332

三、蛛形纲(Arachnida)333

四、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343

第十六章 水生具颚类344

第一节 甲壳纲(Crustacea)345

一、甲壳类的一般性质345

三、代表种类——虾346

二、甲壳类的相互关系和起源346

四、甲壳类概述358

第十七章 陆生具颚类——多足类和昆虫364

第一节 唇足纲(Chilopoda)365

第二节 倍足纲(Diplopoda)365

第三节 烛?纲(Pauropoda)366

第五节 昆虫纲(Insecta)367

一、分布367

第四节 综合纲(Symphyla)367

二、适应性368

三、外部特征368

四、昆虫的运动371

五、内部构造和功能373

六、变态与生长381

七、滞育384

八、保护与色彩385

九、迁移386

十、先天的和学习的行为387

十一、通讯388

十二、社群行为390

十三、昆虫与人类利益394

第六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398

第七节 昆虫纲目的概述398

第十八章 原口动物中较少的类群404

第一节 原口动物中较少的类群405

第二节 星虫动物门(Sipuncula)405

第三节 螠虫动物门(Echiura)406

第四节 须腕动物门(Pogonophora)408

第五节 曳鳃动物门(Priapulida)410

第六节 五口动物门(Pentastomida)412

第七节 有爪动物门(Onychophora)413

第八节 缓步动物门(Tardigrada)415

第十九章 总担动物418

第一节 总担动物419

第二节 箒虫动物门(Phoronida)419

第三节 外肛动物门(Ectoprocta)420

第四节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423

第五节 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425

第二十章 棘皮动物426

第一节 棘皮动物427

一、生态关系429

二、对人类的重要性430

三、海星纲(Stelleroidea)430

四、海胆、海钱和心形海胆——海胆纲(Echinoidea)438

五、海参——海参纲(Holothuroidea)441

六、海百合和海羊齿——海百合纲(Crinoidea)443

七、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444

第二十一章 后口动物中较少的类群446

第一节 毛颚动物门(Chaetognatha)447

第二节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柱头虫448

一、半索动物449

二、肠鳃纲(Enteropneusta)449

三、羽鳃纲(Pterobranchia)451

四、系统发育和适应辐射453

第二十二章 脊索动物454

第一节 脊索动物455

一、脊索动物的四大标志456

二、脊索动物比其他动物门所表现的进步是什么?457

第二节 祖先和进化460

一、脊椎动物祖先谱系的候选者463

二、无颌的甲胄鱼——最早的脊椎动物465

三、早期的有颌脊椎动物466

四、近代鱼类和四足类的进化467

第三节 脊索动物门(Chordata)468

一、尾索动物亚门(Urochordata)——被囊动物468

二、头索动物亚门(Cephalochodata)——文昌鱼471

三、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473

第四节 七鳃鳗(Ammocoete)幼体作为脊索动物原始型474

第二十三章 鱼类477

第一节 鱼类的祖先及其主要类群的亲缘关系478

第二节 无颌鱼类——无颌总纲(Agnatha)481

一、七鳃鳗——七鳃鳗纲(Petromyzontes)482

第三节 软骨鱼——软骨鱼纲(Chodrichthyes)484

二、盲鳗——盲鳗纲(Myxini)484

一、鲨、?和魟——板鳃亚纲(Elasmobranchii)485

二、构造与自然史486

三、银鲛类——全头亚纲(Holocephali)489

第四节 硬骨鱼——硬骨鱼纲(Osteichthyes)(真口纲)489

一、起源、演化和多样性491

二、总鳍鱼——总鳍亚纲(Crossopterygii)491

四、辐鳍鱼——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493

三、肺鱼——肺鱼亚纲(Dipneusti)493

第五节 鱼类在构造上和功能上的适应496

一、在水中运动496

二、中和浮力和鳔497

三、呼吸499

四、渗透调节501

五、摄食行为502

六、颜色与隐匿503

七、电鱼504

八、洄游505

九、生殖与生长507

第二十四章 两栖动物510

第一节 移动到陆地上水、陆生境的物理对比511

第二节 两栖类的演化512

一、最早的两栖类513

二、两栖类对脊椎动物演化的贡献514

第三节 构造与自然史516

一、蚓螈——蚓螈目(Gymnophiona)(无足类)516

二、鲵和蝾螈——有尾目(Urodela或Caudata)516

三、蛙和蟾蜍——无尾目(Salientia)(跳形目)519

第二十五章 爬行动物531

第一节 爬行动物的起源和适应辐射532

一、爬行类怎样显示比两栖类更进步535

二、爬行类身体构造的特点536

第二节 爬行纲目的特征和自然史537

一、龟类——龟鳖目(Chelonia)537

二、蜥蜴类和蛇类——有鳞目(Squamata)539

三、鳄目(Crocodilia)——鳄和钝吻鳄544

四、喙头目(Rhynchocephalia)——楔齿蜥545

第二十六章 鸟类546

第一节 起源和亲缘关系547

第二节 鸟类适应于飞翔的构造和机能550

一、羽毛550

二、运动和一体化552

三、食物、摄食和消化556

四、体温调节558

五、循环、呼吸和排泄558

六、飞翔561

第三节 迁徙和航行564

第四节 繁殖和行为566

第五节 鸟类种群571

第二十七章 哺乳动物576

第一节 起源和亲缘关系577

第二节 哺乳类在构造上及功能上的适应579

一、皮肤及其衍生物579

二、食物和取食形式586

三、体温的调节591

四、迁徙594

五、冬眠596

六、飞翔及回声定位597

七、生殖598

八、占区和活动范围600

九、哺乳类的种群601

第三节 人类和哺乳类602

参考文献608

目录632

第三篇 生命活动632

第二十八章 支持、保护和运动632

第一节 各类群动物的皮肤632

一、无脊椎动物的皮肤633

二、脊椎动物的皮肤634

第二节 骨骼系统636

二、软骨637

三、硬骨637

一、外骨骼和内骨骼637

四、脊椎动物骨骼的模式638

第三节 动物运动642

一、变形运动642

二、纤毛运动642

三、肌肉运动643

第二十九章 体内液体循环、免疫性和气体交换651

一、体液的组成652

第一节 体液内环境652

第二节 循环656

一、循环系统的模式656

二、止血——阻止失血663

第三节 免疫系统664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665

二、特异性免疫机制665

三、移植和血液抗原668

第四节 气体交换670

一、水中和空中的呼吸问题670

二、哺乳类的呼吸673

三、血液内气体的运输676

第三十章 体内液体679

体内平衡和排泄679

第一节 渗透和离子的调节680

一、水生动物的盐分和水分如何平衡的问题680

二、陆生动物如何维持盐和水的平衡683

三、无脊椎动物的排泄构造684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肾脏686

一、脊椎动物肾的功能687

第三十一章 消化和营养694

第一节 摄食机制695

第二节 消化699

一、胞内消化与胞外消化700

二、脊椎动物的消化701

第三节 营养需要707

第三十二章 神经调节711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711

第二节 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712

第一节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712

一、神经元——神经系统的机能单位713

二、突触——神经与神经之间的连接点716

三、反射弧的成分717

第三节 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组成718

一、中枢神经系统719

二、周围神经系统724

一、感受器的分类727

二、化学感受作用727

第四节 感觉器官727

三、机械感受作用729

四、视觉733

第三十三章 化学调节737

内分泌系统737

第一节 激素的综合作用737

一、如何控制激素分泌的速度738

二、激素作用的机制739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的激素741

一、脑垂体和丘脑下部的激素744

第三节 脊椎动物的内分泌器官744

二、代谢的激素749

三、消化的激素755

第三十四章 动物行为757

第一节 行为学和本能的研究758

第二节 定型行为758

一、本能和学习761

第三节 社群行为765

一、群居的优点766

二、攻击和优势767

三、地区性770

四、通讯772

第四篇 动物生命的延续与进化778

第三十五章 生殖过程778

第一节 生殖过程的本质779

一、无性生殖779

二、有性生殖779

第二节 生殖系统的解剖781

一、人类的生殖系统782

二、性器官的同源784

第三节 生殖细胞的形成785

一、生殖细胞的来源和迁移785

二、成熟分裂(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的成熟分裂786

三、配子发生789

四、配子及其特化790

第四节 生殖激素792

第五节 生殖型式的多样性794

第三十六章 发育的原理796

第一节 早期理论:先成说与后生说797

第二节 直接和间接发育797

第三节 受精798

一、卵母细胞的成熟798

二、受精和激活作用799

第四节 卵裂和早期发育800

一、定型和不定型卵裂800

二、皮质的重要性801

三、延迟核作用的试验802

第五节 分化的问题803

一、基因的表达803

二、胚胎的诱导体和形成体804

第六节 羊膜动物和有羊膜的卵805

第七节 人的发育807

一、人胚的早期发育807

二、胎盘808

三、系统和器官的发育809

四、胎儿的循环813

五、出生(分娩)814

第八节 长寿、衰老和死亡815

第三十七章 遗传的原理818

第一节 遗传的意义818

第二节 孟德尔与遗传定律819

一、孟德尔的研究819

二、孟德尔的第一定律819

三、孟德尔的第二定律823

四、复等位基因826

五、基因相互作用826

六、环境的作用:外显率和表现度829

七、致死基因830

第三节 染色体遗传学说830

一、细胞遗传学830

二、性别的决定835

三、伴性遗传838

四、常染色体连锁和交换840

五、染色体畸变842

第四节 基因学说844

一、基因概念844

二、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845

三、蛋白质合成845

第五节 遗传信息的贮存和传递846

一、核酸——遗传的分子基础846

二、DNA复制847

三、信使RNA的转录和作用849

四、转译——信息转移的最后阶段850

五、基因功能的调节852

第六节 表现型变异的来源853

第三十八章 有机界的进化855

第一节 有机体进化观念的发展856

第二节 达尔文在航海中的伟大发现857

第三节 进化的证据862

一、重建古生态862

二、自然系统的分类法867

三、比较解剖学:同源的相似性868

四、比较胚胎学869

五、比较生物化学869

第四节 自然选择869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869

二、达尔文理论的评价871

三、种内的遗传变异871

四、遗传平衡873

五、演化过程:遗传平衡是怎样被打乱的875

一、种的概念878

第五节 新种的演化878

二、物种形成879

第三十九章 人类的进化883

第一节 人类的最近亲——灵长类884

第二节 类人猿与人类的祖先890

一、最初的人科动物891

二、南方古猿(非洲南猿)——近似人类893

第三节 人属真人的出现894

一、能人——原始人或高级类人猿?895

二、直立人——更新世的人类895

三、智人——现代人897

第四节 人类的独特地位900

第五篇 动物和它的环境904

第四十章 生物圈和动物的分布904

第一节 生物圈904

一、地球的环境适度904

二、生物圈的分层906

一、分布生态学910

第二节 动物的分布(动物地理学)910

二、分散的途径911

三、主要的动物区系913

第三节 生物群落的多样化914

一、陆地的生物群落914

二、淡水的生物群落918

三、海洋的生物群落922

第四十一章 动物生态学926

一、太阳辐射和光合作用929

第一节 生态系统929

二、生产和食物链930

三、生态学锥体932

四、营养物质的循环933

第二节 群落936

一、生态优势度937

二、生态小生境938

三、生态演替938

一、种群内部的自然平衡939

第三节 种群939

二、怎样控制种群的增长942

第四十二章 人类环境中的动物944

第一节 环境和人类的演化949

一、作为猎人的人类949

二、农业的冲击951

第二节 野生动物与人类952

一、野生动物与人类发展的抗衡952

二、灭绝953

三、目前灭绝的原因954

第三节 环境的变动961

参考文献965

词汇978

附录 动物学的发展1001

动物学基本概念和关键性发现的起源1001

对动物学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书刊1049

内容索引1056

拉丁名索引1096

人名索引1097

1989《动物学大全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老克利夫兰P.希克曼等著;林琇瑛等译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动物  上(1988 PDF版)
动物 上
1988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动物学  上( PDF版)
动物学 上
国立编译馆
动物学  1  上( PDF版)
动物学 1 上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动物  上(1950 PDF版)
动物 上
1950 东北新华书店
动物营养学  上( PDF版)
动物营养学 上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
动物学大全  下(1989 PDF版)
动物学大全 下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文娱活动大全  上(1990 PDF版)
文娱活动大全 上
199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动物学  上(1987 PDF版)
动物学 上
198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学  上(1983 PDF版)
动物学 上
198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动物生态学  上(1981 PDF版)
动物生态学 上
198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甲壳动物学  上(1987 PDF版)
甲壳动物学 上
1987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动物学大全  上(1989 PDF版)
动物学大全 上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动物学  上(1973 PDF版)
动物学 上
1973 湖南师院生物系动物教研室
动物学  上(1935 PDF版)
动物学 上
1935 商务印刷馆
动物  上(1949 PDF版)
动物 上
1949 东北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