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摄影学(供放射技士专业用)》
作者 | 孟代英主编;范焱主审 编者 |
---|---|
出版 | 山东省卫生厅 |
参考页数 | 642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无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82746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X线摄影基础理论1
第一节X线成象原理1
摄影用X线1
X线1
X线管发生的X线3
摄影用X线5
X线减弱8
距离所致的减弱8
物质所致的减弱9
减弱系数11
半价层12
人体对X线的吸收13
构成人体的元素和密度13
人体的线吸收系数14
X线对比度18
概念18
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20
人工造影20
对比度指数20
X线对比度的观察法21
透视法21
摄影法21
第二节X线几何投影22
X线管焦点22
有效焦点的大小22
有效焦点的测试23
线量分布25
半影26
焦点外X线27
X线束28
照射野28
中心线29
斜射线29
焦点、肢体和胶片之间的投影关系30
影象的放大30
影象的歪斜失真32
影象的重叠33
切线投影34
第三节X线照片影象34
光学密度34
概念34
密度的测定38
胶片特性曲线38
定义38
特性曲线的组成38
胶片的灰雾39
胶片的斜率39
胶片的γ值40
宽容度41
光学对比度41
散射线引起的对比度损失43
散射线发生的抑制和排除44
散射线的抑制44
散射线的排除45
照片的模糊50
焦点引起的几何学不锐利50
物体运动产生的模糊51
感光材料产生的模糊52
光学系统的模糊52
模糊的合成52
影像锐利度53
解象力53
优质X线照片的条件59
照片斑点60
适当的密度62
显明的对比度63
良好的锐利度67
象质评价68
主观评价法69
客观评价法69
第四节X线摄影条件79
X线摄影效果与n值79
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81
制定理论(指数函数的方法)81
摄影条件表的制定81
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和应用82
管电压和管电流83
管电流和摄影时间84
摄影距离85
增感屏和胶片87
滤线器和照射野87
X线摄影条件表89
美国法89
其他89
自控曝光89
第二章X线摄影操作常规91
第一节 X线机操作规程91
第二节 摄影原则92
第三节 X线机摄影步骤93
第四节 X线摄影标记法94
第三章X线摄影位置98
第一节 解剖术语及摄影常用位置98
解剖术语98
摄影位置的命名原则98
摄影位置99
第二节 上肢100
手后前位102
手侧位103
手前后斜位103
手后前斜位104
拇指正位105
拇指侧位106
拇指斜位106
第二~五指骨后前位106
第二~五指骨侧位107
腕关节 后前位108
腕关节前后位108
腕关节侧位109
腕部外展位109
腕部内收位110
腕关节后前斜位111
腕关节前后斜位112
腕关节轴位112
尺桡骨前后位113
尺桡骨侧位114
肘关节前后位115
肘关节侧位115
肘关节斜位116
肘关节轴位117
尺桡关节近端前后位117
肱骨前后位118
肱骨侧位119
肱骨侧位(侧卧)120
肱骨近端侧位(经胸腔)120
肱骨侧位(仰卧轴位方向)121
肱骨结节间沟切线位122
肩关节前后位122
肩关节前后斜位123
肩胛骨前后位(上臂外展)124
肩胛骨前后位124
肩胛骨俯卧侧位125
肩胛骨立位侧位126
肩胛骨前后斜位126
锁骨后前位126
锁骨前后轴位127
锁骨后前轴位127
肩锁关节后前位128
第三节下肢130
足前后位130
足前后内斜位130
足前后外斜位131
足后前外斜位132
足外侧位132
足负重侧位133
足趾前后位134
足趾侧位134
足子骨轴位135
足子骨侧位135
跟骨底跟轴位135
跟骨跟底轴位136
跟骨外侧位137
跟骨外斜位137
跟骨内斜位138
全足两次曝光正位138
踝关节前后位139
踝关节外侧位139
踝关节内斜位140
踝关节斜位140
踝关节前后斜位140
胫腓骨前后位141
胫腓骨外侧位141
膝关节前后位142
膝关节后前位143
膝关节外侧位143
膝关节前后内斜位144
膝关节前后外斜位145
膝关节髁间凹前后位145
髌骨轴位146
股骨前后位146
股骨侧位147
股骨侧卧侧位148
髋关节前后位148
髋关节和股骨颈仰卧水平侧位149
髋关节和股骨颈侧卧侧位149
髋关节和股骨颈仰卧侧位150
髋关节和股骨颈后前斜位(谢氏位)150
双侧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75度位)151
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蛙形位)151
第四节胸廓152
胸骨后前位154
胸骨侧位155
膈上肋骨前后位155
膈下肋骨前后位156
肋骨斜位157
肋骨切线位158
胸锁关节后前位159
第五节脊柱160
颈椎前后位(三~七颈椎)162
全部颈椎正位162
第一、二颈椎张口位163
颈椎侧位164
颈椎后前斜位164
颈椎椎间关节后前位165
颈椎椎间关节侧位165
胸椎前后位166
胸椎侧位166
胸椎上段侧位167
胸椎斜位168
腰椎前后位168
腰椎侧位169
腰椎斜位170
腰骶关节前后位171
腰骶关节侧位172
骶椎前后位173
骶骨侧位173
尾骨前后位174
尾骨侧位175
第六节骨盆176
骨盆前后位176
骨盆侧位177
髂骨前后斜位177
骶髂关节前后位178
骶髂关节斜位179
耻骨后前位180
耻骨前后轴位181
坐骨前后位181
耻骨联合站立前后位182
骶髂关节半轴位182
第七节脑颅182
头颅后前位189
头颅侧位190
头颅水平侧位192
颅底颏顶位—轴位192
颅底颏顶位水平投射193
颅底顶颏位194
颅骨局部切线位194
蝶鞍侧位195
蝶鞍切线位196
头颅前后方向半轴位—汤氏位(Towne's)197
视神经孔后前斜位—瑞氏位(Rhees's)198
视神经孔前后斜位199
颈静脉孔颏枕位200
颈静脉孔张口位201
舌下神经孔202
眶上裂203
眶下裂203
茎突前后位204
茎突侧位205
乳突双15度角侧位—劳氏位(Law's)208
乳突25度角侧位—许氏位(Schuller's)210
乳突35度角侧位—伦氏位(Runstrom's)211
岩乳部双45度角轴位—梅氏位(M a y e r ' s)213
岩乳部斜位—斯氏位(Stenver's)213
岩骨半轴位—汤氏位(T o w n e ' s)215
内听道后前位(经眶位)216
听骨斜位217
第八节面颅218
面骨后前45度角位223
颧骨弓顶颌位(颧骨弓轴位)224
颧骨弓颌顶位(双侧一次摄片法)224
鼻骨侧位225
鼻骨轴位226
副鼻窦后前23度角位—柯氏位(Caldwell's)226
副鼻窦后前37度角位—瓦氏位(Water's)227
副鼻窦侧位228
蝶窦顶颌位(张口位)229
副鼻窦斜位230
上颌窦后壁斜位(翼腭窝位)231
上颌窦后壁减角位231
下颌骨支部侧位232
下颌骨体部侧位235
下颌骨体及颏部侧位236
下颌骨后前斜位(颏部)237
下颌骨后前位238
下颌骨后前开口位239
下颌骨后前25度角位240
下颌骨喙突30度角位241
下颌骨颏部上下斜位241
下颌关节侧位242
第九节牙齿(口内摄片)244
上颌切牙位251
右上颌尖牙与双尖牙位252
左上颌磨牙位253
下颌切牙位254
左下颌尖牙与双尖牙位254
左下颌磨牙位255
左下颌第三磨牙阻生齿位256
咬翼片257
上颌60~65度角正中咬合片位258
上颌65度角侧位咬合片位259
下颌口底、颏部咬合片位259
下颌磨牙区横断面咬合位260
第十节胸部261
胸部后前位262
胸部侧位263
胸部前后位264
胸部右前斜位(第一斜位)264
胸部左前斜位(第二斜位)266
胸部仰卧前后位266
胸部半坐前后位267
胸部侧卧后前位268
胸部仰卧侧位269
胸部前凸前后位269
胸部前凸后前位(后仰位)270
胸部侧位(上肺前部和前上纵隔侧位)270
胸部右后斜位270
胸部左后斜位271
肺尖前后位271
肺尖侧位271
肺部点片摄影272
第十一节 腹部272
腹部前后位274
胆区后前位274
腹部侧位275
腹部斜位276
腹部站立前后位276
腹部侧卧后前位277
腹部倒立前后位277
腹部倒立侧位278
第四章造影检查280
第一节 概述280
定义280
简史281
第二节造影剂281
理想造影剂具备的条件281
造影剂引入体内的方法282
造影剂的分类及种类282
硫酸钡282
碘化钠283
泛影钠284
泛影葡胺284
泛影葡胺(纯)285
碘酞葡胺286
双碘酞葡胺286
碘酞钠287
甲泛葡糖287
碘阿芬酸290
碘番酸291
吡罗勃定胶囊及可溶性吡罗勃定香囊291
吡罗培克292
碘酚酸292
碘西他酸293
胆影钠293
胆影葡胺293
撒满葡胺294
碘甘葡胺294
碘化油295
乙碘油296
碘苯酯296
丙碘酮296
空气297
二氧化碳297
氧气297
第三节药敏试验与造影中发生意外及急救措施297
药敏试验297
造影中发生意外及急救措施298
碘制造影剂反应299
麻醉药反应299
腹部加压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应300
心脏骤停与呼吸衰竭300
气体栓塞301
碘油、钡栓塞301
钡剂反应301
水中毒302
昏厥302
造影剂外溢302
〔附〕电击伤302
第四节呼吸系统造影检查303
支气管造影304
第五节胃肠道造影检查309
钡餐常规造影310
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312
胃及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313
空回肠双对比造影315
钡剂灌肠大肠造影316
大肠低张双对比造影317
第六节胆系造影检查318
口服法胆系造影319
口服法胆囊造影319
双剂量口服法胆囊造影320
连续口服法胆囊造影320
分散口服法胆囊造影321
口服法胆管造影321
口服法直接胆管造影321
口服法间接胆管造影321
口服法胆石染色造影321
静脉法胆系造影323
静脉注射法胆系造影323
静脉滴注法胆系造影324
口服加静脉联合法胆系造影324
手术中及术后胆系造影325
手术中胆管造影325
手术后“T”形管造影325
接触胆管造影326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327
胆囊穿刺置管造影328
第七节胰腺造影检查329
纤维内窥镜进行胰腺管造影329
胰腺周围充气造影330
第八节循环系统造影检查331
静脉心血管造影333
选择性右心造影335
选择性左心室造影336
胸主动脉造影337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338
腹主动脉及选择性血管造影339
肝动脉造影340
第九节 四肢动脉造影检查341
第十节静脉造影检查343
腔静脉造影343
门静脉造影344
盆腔静脉造影345
四肢静脉造影346
第十一节 淋巴系统造影检查348
第十二节泌尿系统造影检查350
排泄性尿路造影351
静脉尿路造影351
大剂量静脉尿路造影353
急症排泄性尿路造影354
肾性高血压排泄性尿路造影354
幼儿排泄性尿路造影354
逆行肾盂造影355
穿刺法肾盂造影356
膀胱造影356
尿道造影359
逆行性尿道造影360
排泄性尿道造影360
腹膜后充气造影361
第十三节生殖系统造影检查362
子宫输卵管造影363
盆腔充气造影364
精囊、输精管造影366
第十四节五官造影检查367
眼部367
眼眶肌肉圆锥气体造影368
眼眶肌肉圆锥碘液造影370
眼球筋膜囊气体造影371
泪道造影371
涎腺372
腮腺造影373
颌下腺造影375
副鼻窦375
上颌窦造影376
咽喉部377
鼻咽腔造影378
喉咽腔造影378
喉腔造影380
耳、咽381
咽鼓管造影381
内听道造影382
第十五节运动系统造影检查383
膝关节造影383
膝关节充气造影383
膝关节碘液造影385
膝关节双对比造影386
下颌关节造影386
腕桡关节造影387
第十六节软组织造影检查388
瘘管及窦道造影388
乳腺导管造影389
第十七节神经系统造影检查390
脑室系统造影390
一般气脑造影392
高压定向小剂量气脑造影407
脑室充气造影407
脑室碘油造影408
脑室碘液造影412
脑血管造影414
颈内动脉造影420
椎动脉造影425
选择性颅脑血管造影426
全脑血管造影430
静脉窦造影430
椎管造影431
第五章特殊检查435
第一节纵断体层摄影435
概述435
原理435
水平移动式体层摄影原理435
多轨迹体层摄影原理437
背景模糊度442
水平移动式体层摄影的背景模糊度442
多轨迹体层摄影的背景模糊度443
体层的厚度444
概念444
体层面体层厚度的测定446
体层影象的清晰度449
机械结构对清晰度的影响449
投照物理条件对清晰度的影响449
同时多层体层摄影450
纵断体层摄影选择方法451
体层摄影前的准备454
体层摄影步骤455
阅读体层摄影片应注意的问题455
各部位体层摄影455
颅底颌顶位456
颅底侧位456
蝶鞍后前位457
蝶鞍侧位457
眼眶后前位458
眼眶侧位458
眼眶轴位459
视神经孔459
舌下神经孔460
颈静脉孔461
茎突462
内听道462
上颌窦额鼻位462
上颌窦颌顶位463
上颌窦侧位463
颞骨岩乳部前后位464
颞骨岩乳部侧位464
下颌骨侧位465
下颌骨和颞颌关节前后位466
颞颌关节侧位466
鼻咽部侧位466
喉部前后位467
喉部侧位468
气管、支气管及肺门部正位471
气管、支气管及肺门部侧位472
气管、支气管及肺门部侧卧倾后斜位472
肺部正位474
肺部侧位475
心脏476
胸主动脉477
胸骨后前位477
胸骨侧位478
胸锁关节后前位478
肋骨478
第一、二颈椎前后位479
颈椎前后位480
颈椎侧位480
胸椎前后位481
胸椎侧位481
腰椎前后位482
腰椎侧位483
腰椎斜位483
骶髂关节、骶椎前后位484
骶尾椎侧位484
胆系后前位485
肾脏、肾上腺正位485
肾脏、肾上腺侧位486
肩胛骨前后位487
肩关节前后位487
髋关节前后位487
膝关节前后位488
距下关节正位488
第二节横断体层摄影489
横断体层摄影原理489
非欲照体层不成像491
横断体层模糊度492
横断体层厚度494
第三节口腔曲面全景体层摄影494
概述494
基本原理495
摄影方式495
摄影方法496
第四节记波摄影500
原理500
设备500
记波摄影的种类501
摄影技术502
对波形的认识503
第五节荧光摄影505
原理505
设备及应用505
摄影技术508
荧光摄影的进展508
第六节眼内异物及定位509
平片检查510
眼眶正位及双野法510
眼眶侧位511
眼球垂直位(轴位)512
眼球无骨位侧位512
眼球无骨位轴位514
眼球薄骨位514
眼球切线位515
眼内异物定位516
生理学定位法516
直接定位法517
几何学定位法520
三角函数定位法525
方格定位法527
第七节高仟伏摄影529
概述529
原理530
设备532
高仟伏摄影的优缺点532
摄影技术533
第八节软射线摄影534
原理535
设备537
摄影注意事项537
摄影技术538
第九节放大摄影542
直接放大543
原理543
设备547
摄影技术548
放大摄影的进展551
间接放大554
原理554
摄影技术555
第十节骨盆测量555
轴位556
侧位557
耻骨弓位557
放大尺直接测量法558
校正计算尺法559
第十一节硒静电X线摄影561
原理561
设备562
操作步骤及工作过程564
硒静电X线摄影影像的特色与弊病566
伪影的出现与消除567
第十二节CT(电子计算机横断体层摄影)569
概述569
原理570
设备结构574
扫描技术574
临床应用578
实验及见习指导581
实验一X线管有效焦点的测试581
实验二测试X线管焦点的线量分布583
实验三 滤线器的应用585
实验四X线管焦点的极限分辨率(LP/mm)和伪影的测试586
实验五 管电压在摄影中的作用588
实验六 手后前斜位摄影589
实验七 腕部外展位摄影590
实验八 肱骨侧位摄影591
实验九 肩关节前后位摄影592
实验十 肩胛骨俯卧侧位摄影593
实验十一 锁骨摄影593
实验十二 足部摄影595
实验十三 跟骨轴位摄影595
实验十四 踝关节摄影597
实验十五 膑骨轴位摄影598
实验十六 髋关节前后位摄影599
实验十七 髋关节及股骨颈后前斜位(谢志光氏位)摄影599
实验十八 肋骨斜位摄影600
实验十九 全颈椎前后位摄影601
实验二十 腰椎斜位摄影602
实验二十一 骨盆前后位摄影603
实验二十二 骶骼关节斜位摄影604
实验二十三 胸部后前位摄影605
实验二十四 胸部右前斜位摄影605
实验二十五 头颅后前位及侧位摄影606
实验二十六 头颅轴位及半轴位(汤氏位)摄影608
实验二十七 乳突25度角及双45度角位摄影609
实验二十八 付鼻窦37度角及23度角位摄影611
实验二十九 下颌骨侧位及下颌关节侧位摄影612
实验三十 上颌咬合片及下颌口底颏部咬合片摄影614
实验三十一 上颌双尖牙及下颌磨牙摄影615
实验三十二 心血管造影(动物试验)616
实验三十三 脑血管造影(动物试验)617
实验三十四 体层摄影基本原理实验617
实验三十五 体层厚度测试618
实验三十六 气管、支气管正位体层摄影620
实验三十七 喉部正位体层摄影621
实验三十八 胸骨及胸锁关节正位体层摄影622
实验三十九 内听道体层摄影623
实验四十 巴氏法眼内异物定位摄影624
实验四十一 软射线摄影625
实验四十二 胸部高仟伏摄影626
实验四十三 放大摄影628
见习一 X线摄影操作629
见习二 静脉或口服胆系造影629
见习三 静脉肾盂造影630
见习四 脑室碘液或充气造影630
见习五 脑血管造影631
附:中等卫生学校“X线摄影学”教学大纲633
1984《X线摄影学(供放射技士专业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孟代英主编;范焱主审 1984 山东省卫生厅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X线摄影学
- 199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放射专业用 第一编 X线投照部位
- 1974.04 长沙市卫生学校
-
- 药理学 供中医士、放射医士专业用
- 1979.11 安徽人民出版社
-
- 医用X线机学 二年制放射医士专业试用
- 1977
-
- X线摄影技术(供医学影像专业内部使用)
- 1997 湖南电大直属部医学影像教学班
-
-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 X线诊断学 供放射医士专业用
- 1983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外科学 供三年制医士、放射医士专业试用
- 1980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X线投照技术 供放射医士专业用
- 1985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电工学 放射医士专业用
- 1979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 医用X线摄影技术考题解
-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X线体层摄影技术
-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试用教材 X线机构造及维修 供放射医士专业用
- 1983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X射线实用技术
- 1955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 X线摄影技术 第3版
- 1998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