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硫化与硫化配合剂》求取 ⇩

1.1 硫化1

1.1.1 几个定义1

1.硫化工艺1

1.1.2硫化改性3

1.1.2.1 概要3

1.1.2.2 定伸强度4

1.1.2.3 硬度5

1.1.2.4 抗张强度5

1.1.2.5 扯断伸长和永久变形7

1.1.2.6 弹性7

1.1.2.7 低温屈挠性能10

1.1.2.8 溶胀10

1.1.2.11 摘要12

1.1.2.11.1 硫化胶物理性能与交联度之间的关系12

1.1.2.10 热稳定性12

1.1.2.9 气密性12

1.1.2.11.2 交联键结构对硫化胶物理性能的影响15

1.1.3 硫化阶段17

1.1.3.1 硫化起步17

1.1.3.2 欠硫18

1.1.3.3 正硫化19

1.1.3.4 硫化平坦和过硫19

1.1.3.5 后硫化25

1.1.4 天然胶和合成胶硫化性质的差异27

1.2 硫化方法28

1.2.1 温度对硫化速度的影响28

1.2.2.1 流动时间32

1.2.2 平板硫化32

1.2.2.2.1 硫化温度与硫化时间33

1.2.2.2 厚制品硫化33

1.2.2.2.2 开模裂伤36

1.2.2.2.3 高频交流器预热37

1.2.2.3 模型制品制造中的收缩率43

1.2.2.4 流动模压51

1.2.2.4.1 传递模压法52

1.2.2.4.2 注压法52

1.2.3 无模硫化57

1.2.3.1 热空气硫化和蒸汽硫化的差别57

1.2.3.2 热空气硫化58

1.2.3.3 饱和蒸汽硫化60

1.2.3.5 空气和蒸汽混合物硫化62

1.2.3.4 过热蒸汽硫化62

1.2.3.6 硫化温度和硫化时间对无模硫化的影响63

1.2.4 水中硫化64

1.2.4.1 在常压水中硫化64

1.2.4.2 在加压水中硫化65

1.2.5 包铅硫化66

1.2.6 连续硫化66

1.2.6.1 鼓式硫化67

1.2.6.2 热空气连续硫化67

1.2.6.3 蒸汽管中连续硫化68

1.2.6.4 液体硫化法69

1.2.6.4.1 方法原理69

1.2.6.4.2 液体硫化的机械设备70

1.2.6.4.3 胶料配方对熔盐硫化的影响72

1.2.6.5 流体化床(即沸腾床)硫化73

1.2.7 冷硫化74

1.2.8 高能辐射交联75

2.1 硫化剂80

2.1.1 硫黄80

2.1.1.1 硫化用硫黄80

2.1.1.2 不溶性硫黄81

2.硫黄硫化82

2.1.1.3胶体硫黄82

2.1.1.4 硫黄用量对硫化胶机械性能的影响83

2.1.2 硒和碲84

2.1.3.1 四硫化秋兰姆、吗啡啉衍生物、聚硫胶85

2.1.3 硫黄给予体85

2.1.3.2 氯化硫(二氯化二硫)87

2.1.3.2.1 氯化硫硫化工艺87

2.1.3.2.2 氯化硫的化学效应87

2.1.4 其它硫化剂88

2.2 不加促进剂的硫黄硫化88

2.2.1 不加促进剂的硫黄硫化工艺88

2.2.2 不加促进剂的硫黄硫化机理88

2.2.2.1 硫黄的结构与裂解89

2.2.2.2 橡胶链的反应性91

2.2.2.3 不加促进剂时硫黄与链烯烃模拟物质的反应95

2.2.2.4 不加促进剂时橡胶与硫黄的交联反应103

2.3.1 有机促进剂概说110

2.3.1.1 有机促进剂的意义110

2.3 含有机促进剂的硫黄硫化110

2.3.1.2 有机促进剂的发展史111

2.3.1.3 有机促进剂的分类118

2.3.2 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和秋兰姆促进剂的硫化121

2.3.2.1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和秋兰姆促进剂的工艺意义121

2.3.2.1.1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的工艺意义121

2.3.2.1.2 黄原酸盐促进剂的工艺意义129

2.3.2.1.3 秋兰姆促进剂的工艺意义130

2.3.2.2 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和秋兰姆促进剂的化学效应136

2.3.2.2.1 硫黄与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或秋兰姆促进剂之间的初步反应(促进剂和硫黄转化为活化状态)137

2.3.2.2.2 用硫黄和二硫代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或秋兰姆促进剂硫化的交联反应(反应总历程)149

2.3.3.1 噻唑类促进剂的工艺意义160

2.3.3.1.1 硫醇类促进剂的工艺意义160

2.3.3 用噻唑类促进剂的硫化160

2.3.3.1.2 次磺酰胺促进剂的工艺意义166

2.3.3.2 噻唑类促进剂的化学效应171

2.3.3.2.1 硫黄和噻唑类促进剂之间的初步反应(促进剂和硫黄转化为活化状态)171

2.3.3.2.2 模拟物质用硫黄和噻唑类促进剂硫化时的交联反应(反应总历程)187

2.3.4 用碱性促进剂的硫化207

2.3.4.1 碱性促进剂的工艺意义208

2.3.4.1.1 醛胺类促进剂的工艺意义208

2.3.4.1.2 胍类和其他胺类促进剂的工艺意义213

2.3.4.2 碱性促进剂的化学效应220

2.3.4.2.1 硫黄与碱性促进剂之间的初步反应(促进剂和硫黄转化为活化状态)220

2.3.4.2.2 硫黄和碱性促进剂的交联反应(反应总历程)227

2.4 聚环氧丙烷(氧化丙烯橡胶)的交联231

2.5 交联键的断裂234

3.1 二硫化秋兰姆硫化246

3.1.1 硫化秋兰姆作交联剂的工艺意义246

3.无游离硫硫化246

3.1.2二硫化秋兰姆交联的化学机理252

3.1.3 测定交联键结构的最新分析方法260

3.1.3.1 碘甲烷法260

3.1.3.1.1 方法原理260

3.1.3.1.2 分析步骤265

3.1.3.2 四氢化锂铝法265

3.1.3.2.1 方法原理265

3.1.3.2.2 分析步骤266

3.1.3.3 新型试剂的应用268

3.1.4 用不同硫化体系得到的交联键结构269

3.2.1.1.1 无机过氧化物271

3.2.1.1.2 有机过氧化物271

3.2.1 过氧化物的工艺意义271

3.2.1.1 过氧化物的类型271

3.2 过氧化物硫化271

3.2.1.1.3 硅有机过氧化物276

3.2.1.2 有机过氧化物的效能276

3.2.1.2.1 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及稳定性276

3.2.1.2.2 聚合物的影响279

3.2.1.2.3 填充剂的影响280

3.2.1.2.4 增塑剂和其它配合剂的影响281

3.2.1.2.5 加工温度和硫化温度的影响282

3.2.1.2.6 过氧化物分解产物的影响283

3.2.1.2.7 活性剂的影响284

3.2.1.2.8 过氧化物用量的影响284

3.2.1.3 用过氧化物和二硫化秋兰姆作二烯橡胶,特别是作丁腈橡胶交联剂的比较285

3.2.1.4 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硅橡胶287

3.2.1.4.1 硅橡胶类型的影响287

3.2.1.4.2 过氧化物类型的影响287

3.2.1.4.3 活性剂的影响290

3.2.1.4.4 硫化温度、时间与压力的影响291

3.2.1.5 有机过氧化物在二元乙丙胶和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应用294

3.2.1.6 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氨酯橡胶295

3.2.1.7 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氟橡胶297

3.2.1.8 用过氧化物交联丙烯酸酯橡胶297

3.2.2 过氧化物交联的化学机理298

3.2.2.1 过氧化物在二烯橡胶中的化学效应298

3.2.2.2 在丁基橡胶和聚异丁烯中过氧化物的化学效应305

3.2.2.3 在硅橡胶中过氧化物的化学效应306

3.2.2.4 在二元乙丙胶或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化学效应308

3.2.2.5 过氧化物在氟橡胶中的化学效应310

3.3 金属氧化物交联310

3.3.1 聚2-氯丁二烯-1,3(氯丁橡胶)的交联311

3.3.1.1 金属氧化物和促进剂在氯丁橡胶中的工艺意义311

3.3.1.1.1 金属氧化物的影响311

3.3.1.1.2 促进剂和硫黄的影响312

3.3.1.2 氯丁橡胶交联的化学机理316

3.3.2 氮磺化聚乙烯的交联325

3.3.2.1 氨磺化聚乙烯的交联工艺325

3.3.2.1.1 金属氧化物325

3.3.2.1.2 有机酸326

3.3.2.1.3 硫化促进剂326

3.3.2.1.4 环氧树脂327

3.3.2.2 氯磺化聚乙烯交联的化学机理328

3.3.2.1.5 其它物质328

3.3.3 氯醇橡胶的交联335

3.3.4 聚硫橡胶的交联337

3.3.4.1 聚硫橡胶的交联工艺337

3.3.4.2 聚硫橡胶交联的化学机理338

3.3.5 羧基橡胶的交联339

3.3.5.1 羧基橡胶的交联工艺339

3.3.5.2 羧基橡胶交联的化学机理340

3.4 多元胺交联342

3.4.1 丙烯酸酯橡胶的交联342

3.4.1.1 丙烯酸酯橡胶的交联工艺342

3.4.1.1.1 多元胺交联342

3.4.1.1.2 其它交联体系344

3.4.1.2 丙烯酸酯橡胶交联的化学机理346

3.4.2 氟橡胶的交联347

3.4.2.1 氟橡胶的交联工艺347

3.4.2.2 氟橡胶交联的化学机理348

3.5 苯醌交联350

3.6 用对苯醌二肟、对二亚硝基苯和二硝基苯的交联355

3.6.1 用对苯醌二肟交联的工艺意义355

3.6.1.1 对苯醌二肟在丁基橡胶交联中的工艺意义355

3.6.1.2 对苯醌二肟在二烯橡胶交联中的工艺意义357

3.6.1.3 对苯醌二肟在三元乙丙胶交联中的工艺意义357

3.6.2 对苯醌二肟交联的化学机理358

3.7 特种树脂交联365

3.7.1 聚羟甲基酚醛树脂交联丁基橡胶365

3.7.2 聚羟甲基酚醛树脂交联三元乙丙橡胶371

3.7.3 酚醛树脂交联羧基丁腈橡胶372

3.7.4 用环氧树脂交联374

3.8 用含氯化合物硫化375

3.8.1 用含氮化合物交联二烯橡胶375

3.8.2 乙烯基吡啶橡胶的交联376

3.8.2.1 乙烯基吡啶橡胶的交联工艺376

3.8.2.2 乙烯基吡啶橡胶交联的化学机理377

3.9 用偶氮化合物交联379

3.9.1 用双偶氮酯交联379

3.9.2 重氮氨基苯和偶氮甲酰胺交联382

3.10 用二异氰酸酯交联383

3.10.1 二异氰酸酯交联工艺383

3.10.2 用异氰酸酯交联的化学机理388

3.11.1 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和有机硅化合物交联396

3.11 用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硅化合物(用于室温硫化)及其它交联剂交联硅橡胶396

3.11.2 硅橡胶用其它方法室温硫化398

3.11.3 硅橡胶的其它交联方法399

3.12 高能辐射交联400

3.12.1 辐射交联概述400

3.12.1.1 辐射交联工艺400

3.12.1.2 辐射交联的化学机理401

3.12.2 二烯橡胶的辐射交联402

3.12.3 硅橡胶的辐射交联404

3.12.4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高能辐射交联405

3.12.5 氟橡胶的高能辐射交联405

3.12.6 有敏化剂的辐射交联406

4.活性剂和防焦剂428

4.1活性剂428

4.2 防焦剂430

1975《橡胶硫化与硫化配合剂》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西德)W.霍夫曼著;王梦蚊等译 1975 北京:石油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二硫化碳(1989 PDF版)
二硫化碳
1989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硫化橡胶分类  橡胶材料  GB/T 16589-1996(1997年6月第1版 PDF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硫化橡胶分类 橡胶材料 GB/T 16589-1996
1997年6月第1版
硫化水素(1982.09 PDF版)
硫化水素
1982.09 東京化学同人
波尔多液与石灰硫黄合剂(1965 PDF版)
波尔多液与石灰硫黄合剂
196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6年国际橡胶年会论文译文集  上( PDF版)
1986年国际橡胶年会论文译文集 上
硫化染料染色(1964 PDF版)
硫化染料染色
1964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硫化矿床内因火灾的预防和扑灭(1964 PDF版)
硫化矿床内因火灾的预防和扑灭
1964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橡胶配合与配合剂  译文集(1981 PDF版)
橡胶配合与配合剂 译文集
198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1995 PDF版)
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
1995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肥催化剂译文集  脱硫专辑(1976 PDF版)
化肥催化剂译文集 脱硫专辑
1976 化学工业出版社
络合催化聚合合成橡胶(1981 PDF版)
络合催化聚合合成橡胶
1981 北京:科学出版社
橡胶化学与物理(1984 PDF版)
橡胶化学与物理
1984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实用橡胶配合与加工(1987 PDF版)
实用橡胶配合与加工
1987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橡胶氧化(1964 PDF版)
橡胶氧化
1964 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
橡胶配合剂(1959 PDF版)
橡胶配合剂
195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