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建置区划53

第一章 建置53

第二章 境域59

第一节 位置59

第二节 境域变迁59

第三章 行政区划60

第一节 区划演变60

第二节 现区划71

第四章 城镇乡村72

第一节 县城72

第二节 乡镇74

第三节 村80

第二编自然环境121

第五章 地质地貌121

第一节 地质121

第二节 地貌125

第六章 气候126

第一节 太阳辐射和日照126

第二节 热量127

第三节 降水129

第四节 物候130

第七章 水文131

第一节 河流131

第二节 地表水133

第三节 地下水134

第四节 水质134

第八章 土壤135

第一节 类型分布135

第二节 土壤养分137

第二节 动物139

第九章 野生动植物139

第一节 植物139

第十章 自然灾害140

第一节 水灾140

第二节 旱灾143

第三节 虫灾144

第四节 风灾145

第五节 雹灾146

第六节 震灾146

第一节 土地改革149

第十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149

第三编经济149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151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154

第四节 农业生产责任制155

第五节 工商企业改革156

第十二章 农业157

第一节 种植结构158

第二节 耕作制度162

第三节 农技农艺162

第四节 土壤改良164

第五节 品种变迁165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166

第七节 生产工具167

第八节 农业区划168

第九节 管理机构169

第十三章 林业170

第一节 林木品种170

第二节 植树造林172

第四节 管理机构174

第十四章 养殖业174

第三节 林业科技174

第一节 畜禽种类175

第二节 畜禽饲养176

第三节 饲草饲料176

第四节 疫病防治176

第五节 畜禽改良178

第六节 技术推广178

第七节 水产178

第十五章 水利179

第一节 防洪工程179

第八节 管理机构179

第二节 除涝工程183

第三节 灌溉工程186

第四节 地下水开发190

第五节 管理机构192

第十六章 工业192

第一节 体制195

第二节 门类198

第三节 管理203

第四节 管理机构204

第十七章 乡镇企业204

第一节 生产门类206

第二节 经营管理209

第三节 重点企业211

第四节 管理机构213

第十八章 商业215

第一节 商业体制215

第二节 生产资料购销221

第三节 主要生活资料购销223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230

第五节 饮食服务232

第六节 医药经营233

第七节 物资234

第八节 对外贸易236

第十九章 粮油管理236

第一节 粮油购销236

第二节 仓储241

第三节 加工242

第四节 管理机构242

第二十章 财政243

第一节 财政体制243

第二节 财政收入244

第三节 财政支出245

第四节 财务管理246

第五节 债券250

第六节 管理机构251

第二十一章 税务252

第一节 税制252

第二节 税种税率254

第三节 税收管理259

第二十二章 金融261

第一节 金融机构262

第二节 货币变迁265

第三节 信贷结算267

第四节 现金管理271

第五节 储蓄存款274

第六节 保险276

第二十三章 交通运输277

第一节 道路277

第二节 公路管理279

第三节 水运280

第四节 桥梁280

第五节 客货运输286

第六节 管理机构287

第一节 机构288

第二十四章 邮电288

第二节 邮政290

第三节 电信291

第二十五章 电力292

第一节 电力建设292

第二节 电力供应295

第三节 电力管理296

第四节 管理机构298

第二十六章 城乡建设298

第一节 县城建设298

第三节 建筑队伍302

第二节 农村规划302

第四节 土地征用303

第五节 公产房管理303

第六节 环境保护304

第二十七章 计划统计304

第一节 计划304

第二节 统计305

第二十八章 审计监督305

第二十九章 工商管理306

第一节 集市贸易管理306

第二节 工商企业管理308

第三节 管理机构309

第三十章 物价310

第一节 物价演变310

第二节 产品比价315

第三节 物价管理316

第三十一章 标准计量318

第一节 计量管理318

第二节 标准化319

第三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武强县地方组织323

第一节 党员323

第四编政治323

第二节 组织329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武强县代表大会338

第四节 党员教育339

第五节 整党340

第六节 纪律检查342

第七节 统一战线342

第八节 宣传工作343

第九节 来信来仿345

第十节 领导与决策346

第三十三章 中国国民党武强县地方组织357

第一节 代表选举360

第三十四章 人民代表大会360

第二节 历届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361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364

第三十五章 人民政府366

第一节 县级机构366

第二节 乡级机构371

第三节 政务纪略372

第三十六章 旧政府379

第一节 封建政府379

第二节 民国政府384

第三十七章 政治协商会议386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386

第二节 机构和工作387

第三十八章 群众团体388

第一节 工人组织388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390

第三节 妇女组织392

第四节 农民组织394

第五节 其他组织394

第一节 治安397

第三十九章 公安司法397

第二节 检察401

第三节 审判402

第四节 司法行政406

第四十章 民政408

第一节 社会救济408

第二节 社会福利412

第三节 优抚413

第四节 拥军优属415

第五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16

第七节 殡葬改革417

第六节 婚姻登记417

第八节 地名管理418

第九节 管理机构418

第四十一章 人事419

第一节 干部来源419

第二节 干部编制421

第三节 干部管理421

第四节 干部构成422

第五节 工资福利424

第六节 离休退休424

第一节 劳动管理425

第四十二章 劳动425

第二节 工资427

第三节 奖金428

第四节 福利428

第五节 劳动保护429

第六节 退职退休430

第七节 管理机构430

第一节 募兵征兵433

第二节 志愿兵433

第四十三章 兵役433

第五编军事433

第三节 义务兵434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434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435

第四十四章 地方武装435

第一节 地方警备武装435

第二节 旧社会民团武装435

第三节 地方抗日武装436

第四节 地方武装机构437

第四十五章 驻军440

第一节 组织建设441

第四十六章 民兵441

第二节 军事训练443

第四十七章 军事设施444

第四十八章 战事445

第一节 战斗445

第二节 军民联防450

第三节 敌工工作453

第四节 支前战备456

第四十九章 文化艺术463

第一节 民间文化463

第六编文化463

第二节 文学创作466

第三节 书法美术470

第四节 文化机构474

第五节 文化团体476

第六节 文化设施479

第七节 广播电视480

第八节 报纸481

第九节 档案482

第十节 文物古迹483

第十一节 谚语歌谣歇后语487

第一节 发展概况522

第五十章 武强年画522

第二节 品种题材524

第三节 制作工艺528

第四节 艺术风格530

第五节 代表人物532

第六节 发行539

第七节 管理研究541

第八节 年画博物馆及年画艺术节543

第五十一章 科学技术545

第一节 机构545

第二节 科技队伍546

第三节 科技成果548

第四节 科技普及552

第五节 科技政策554

第六节 新能源555

第七节 地震监测555

第八节 气象观测556

第五十二章 卫生557

第一节 医疗保健机构557

第二节 医疗技术559

第三节 卫生防疫560

第四节 妇幼保健563

第五节 公共卫生564

第六节 药政564

第七节 公费医疗564

第八节 管理机构565

第五十三章 教育565

第一节 旧式学校565

第二节 幼儿教育566

第三节 初等教育567

第四节 中等教育572

第五节 职业教育576

第六节 成人教育577

第七节 教育经费579

第八节 教师队伍580

第九节 勤工俭学585

第十节 校舍建设586

第十一节 教学设备586

第十二节 考试制度587

第十三节 教育行政588

第五十四章 体育589

第一节 学校体育589

第三节 农民体育593

第二节 职工体育593

第四节 竞技体育594

第五节 体育设施599

第六节 管理机构599

第七编民情习俗603

第五十五章 人口603

第一节 人口数量603

第二节 人口分布605

第三节 人口结构606

第四节 婚姻家庭609

第五节 姓氏610

第六节 计划生育612

第五十六章 居民生活615

第一节 农民生活615

第二节 职工生活619

第五十七章 民俗620

第一节 婚丧庆祭620

第二节 衣食住行用625

第三节 岁时节日627

第四节 礼仪禁忌630

第五节 美德良风633

第七节 流弊634

第六节 宗教634

第五十八章 方言636

第一节 语音636

第二节 语法特点665

第三节 词汇666

第八编人物683

第五十九章 传记683

第六十章 人名录706

第一节 职官名录706

第二节 学者名录719

第三节 省以上劳动模范名录726

第四节 革命烈士名录727

第五节 国民党抗日阵亡将士名录788

第九编杂记791

杂记791

重修武强县志序793

武强县新志序793

重修武强县志叙794

题留武强疏794

武强县名来历考795

历次县志编修795

1996《武强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玖柱主编;河北省武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6 北京:方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