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编建置区划41

第一章政区建置43

第一节 位置43

第二节 建置沿革43

第三节 境域变迁47

第二章 行政区划49

第三章城镇乡村概况55

第一节 县城55

第二节 乡镇56

第三节 村庄61

第二编自然环境75

第一章地质地貌77

第一节 地质77

第二节 地貌78

第二章气侯78

第一节 气候特点78

第二节 日照79

第三节 温度79

第四节 降水81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82

第三章 物侯83

第四章水文84

第一节 河流84

第二节 地上水88

第三节 地下水90

第五章土壤91

第一节 类属分布91

第二节 土壤养分95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98

第一节 野生植物98

第二节 野生动物99

第七章自然灾害100

第一节 旱灾100

第二节 水灾102

第三节 风雹105

第四节 虫灾106

第五节 其它灾害107

第三编人口109

第一章 数量111

第二章人口结构113

第一节 民族结构113

第二节 年龄结构114

第三节 文化结构114

第四节 职业结构115

第五节 姓氏结构116

第三章人口迁移117

第一节 古槐迁民117

第二节 一般性迁移117

第四章计划生育118

第一节 机构设置118

第二节 避孕节育119

第三节 晚婚晚育120

第四节 节育技术122

第四编水利123

第一章机构与管理125

第一节 机构125

第二节 管理126

第二章水利工程127

第一节 河道治理127

第二节 渠系开挖128

第三节 桥涵建设129

第四节 县外工程136

第三章农田灌溉138

第一节 水井种类138

第二节 机井建设141

第三节 提水工具143

第四节 节水灌溉144

第四章旱涝防治146

第一节 抗旱146

第二节 治涝147

第五编经济综述149

第一章经济制度151

第一节 农业经济制度151

第二节 工商业经济制度153

第二章 经济发展154

第三章经济结构159

第一节 工农业结构159

第二节 工业内部结构159

第三节 农业内部结构161

第四章居民收支163

第一节 收入163

第二节 支出166

第六编农业169

第一章种植业171

第一节 耕地171

第二节 作物172

第三节 耕作栽培178

第四节 机具185

第五节 管理191

第二章林业19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96

第二节 林木品种197

第三节 树木栽培198

第四节 果品生产199

第五节 林木管理202

第六节 管理机构203

第三章畜牧水产204

第一节 发展概况204

第二节 畜牧业204

第三节 水产业213

第四节 管理机构215

第四章农业开发215

第一节 开发概况215

第二节 资金216

第三节 项目实施216

第四节 管理机构216

第七编工业、乡镇企业219

第一章县办工业221

第一节 发展过程221

第二节 主要门类224

第三节 管理机构234

第二章乡镇企业237

第一节 发展过程237

第二节 企业布局239

第三节 重点企业242

第四节 管理机构244

第八编基础设施245

第一章交通247

第一节 机构沿革247

第二节 道路247

第三节 桥梁252

第四节 运输254

第五节 交通管理260

第六节 滏阳河水运与铁路运输262

第二章邮电264

第一节 机构沿革264

第二节 邮电网路265

第三节 邮电设备267

第四节 邮电业务268

第三章电力277

第一节 发展概况277

第二节 电网建设278

第三节 电力供应279

第四节 电力管理281

第五节 管理机构282

第九编商业283

第一章 私营商业285

第二章合作社商业287

第一节 发展概况287

第二节 机构沿革287

第三节 供应290

第四节 收购293

第五节 组织工副业生产298

第六节 经营管理300

第三章国有商业303

第一节 行政机构303

第二节 专业公司304

第三节 购销310

第四节 管理312

第四章集市314

第一节 集市变迁314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315

第五章粮油购销316

第一节 机构设置316

第二节 自由交易317

第三节 统购统销318

第四节 议购议销322

第五节 储运323

第六节 粮油加工327

第六章对外贸易3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328

第二节 出口产品328

第三节 经营方式330

第十编财政金融333

第一章税务335

第一节 机构335

第二节 税制335

第三节 税额338

第四节 管理342

第二章财政344

第一节 机构344

第二节 财政体制345

第三节 收支346

第四节 乡(镇)财政350

第五节 管理与监督352

第三章金融354

第一节 机构354

第二节 货币357

第三节 信贷与结算361

第四节 储蓄与存款365

第五节 民间借贷367

第六节 债券368

第七节 保险369

第十一编城乡建设371

第一章县城建设373

第一节 古旧县城373

第二节 今日县城376

第二章乡村建设383

第一节 乡镇建设383

第二节 村庄建设385

第三章房地产业386

第一节 城镇公房386

第二节 城镇私房387

第三节 商品房388

第四章建筑388

第一节 建筑队伍388

第二节 建筑技术389

第三节 建筑材料390

第五章土地管理390

第一节 土地征占390

第二节 村庄基地391

第三节 住宅基地392

第六章环境保护393

第一节 污染393

第二节 治理394

第七章机构395

第一节 城建环保机构395

第二节 土地管理机构395

第十二编综合经济管理397

第一章计划管理399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9

第二节 计划编制、实施399

第三节 统配物资管理401

第四节 新项目审批401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4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2

第二节 市场403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40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06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407

第三章物价管理4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08

第二节 监督检查409

第三节 物价演变410

第四章审计管理414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4

第二节 审计业务415

第五章统计管理4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6

第二节 统计业务416

第六章标准计量管理41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8

第二节 度量衡制度418

第三节 计量管理420

第四节 标准化管理421

第五节 质量管理421

第七章物资管理4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2

第二节 统配物资经营422

第三节 议购议销423

第四节 物资调剂交流424

第十三编党派团体427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武邑县地方组织429

第一节 组织机构429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440

第三节 整党整风441

第四节 党务工作444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武邑县地方组织453

第一节 组织机构453

第二节 党员454

第三节 活动概要454

第三章群众团体455

第一节 工人团体455

第二节 农民团体457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458

第四节 妇女团体459

第五节 工商团体461

第十四编政权政协463

第一章权力机构465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65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66

第三节 基层人民代表大会472

第二章政府机构473

第一节 旧政府473

第二节 抗日游击政府473

第三节 人民政府474

第四节 基层政府机构486

第三章政治协商组织488

第一节 组织机构488

第二节 政协会议489

第三节 政协工作490

第十五编党政要务493

第一章抗日战争495

第一节 日本侵略军侵入495

第二节 抗日战争兴起497

第三节 粉碎日伪军暴行510

第四节 抗日战争胜利515

第二章土地改革516

第一节 土地改革背景516

第二节 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518

第三节 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520

第四节 发放《土地证》520

第三章支援全国解放战争521

第一节 过程综述521

第二节 参军参战521

第三节 后勤供应522

第四节 干部北上、南下支援新解放区523

第四章抗美援朝533

第一节 广泛宣传533

第二节 动员参军534

第三节 支援前线534

第五章镇压反革命535

第一节 过程综述535

第二节 组织领导535

第三节 运动进程、效果536

第六章“三反”、“五反”537

第一节 过程综述537

第二节 “三反”538

第三节 “五反”539

第七章农业合作化539

第一节 背景539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过程540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542

第八章肃清反革命544

第一节 过程综述544

第二节 组织领导545

第三节 运动经过545

第四节 运动成果546

第九章反右派546

第一节 运动发起546

第二节 运动过程547

第三节 改正错划548

第十章大跃进549

第一节 过程综述549

第二节 农业大跃进550

第三节 工业大跃进551

第四节 水利大跃进552

第五节 交通邮电大跃进553

第十一章“文化大革命”553

第一节 运动发起553

第二节 夺权555

第三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556

第四节 “群众专政”556

第五节 “一打三反”557

第六节 纠正错误557

第十二章改革558

第一节 农业改革558

第二节 工业改革560

第三节 商业改革561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561

第十六编综合政务管理563

第一章劳动人事565

第一节 组织机构565

第二节 人事565

第三节 劳动568

第四节 工资奖金571

第五节 劳保福利573

第六节 伤亡抚恤574

第七节 离休、退休、退职576

第二章民政578

第一节 组织机构578

第二节 拥军优属578

第三节 伤亡军人抚恤580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581

第五节 烈士褒扬582

第六节 社会救济582

第七节 社会福利584

第八节 婚姻管理585

第九节 殡葬改革586

第三章外事、侨务586

第一节 外事586

第二节 侨务588

第四章 信访589

第十七编政法591

第一章公安593

第一节 机构沿革593

第二节 专项斗争594

第三节 侦察工作595

第四节 预审工作596

第五节 治安工作597

第六节 看守、劳改602

第二章检察603

第一节 机构沿革603

第二节 侦察监督604

第三节 审判监督605

第四节 自办案件605

第五节 监所监督605

第六节 控申工作606

第三章审判606

第一节 审判机构606

第二节 审判制度608

第三节 案件审判609

第四章司法行政612

第一节 司法机构612

第二节 律师事务612

第三节 公证613

第四节 民事调解613

第五节 法制宣传613

第十八编军事615

第一章军事机构617

第一节 旧政权军事机构617

第二节 人民政权军事机构617

第二章地方武装和驻军619

第一节 地方武装619

第二节 驻军621

第三章兵役制度623

第一节 募兵摊丁制623

第二节 志愿兵役制624

第三节 义务兵役制624

第四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625

第四章民兵625

第一节 民兵组织625

第二节 民兵训练626

第三节 民兵活动627

第五章 兵事629

第十九编教育633

第一章普通教育635

第一节 县学、书院、私塾635

第二节 幼儿教育636

第三节 小学教育637

第四节 中学教育644

第二章专业教育650

第一节 师范教育650

第二节 职业教育653

第三章成人教育655

第一节 农民教育655

第二节 职工教育658

第三节 电视大学659

第四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59

第四章教育经费660

第一节 经费来源660

第二节 经费管理663

第五章 教学设施664

第六章 勤工俭学665

第七章教师队伍668

第一节 发展概况668

第二节 教师管理670

第三节 教师培训671

第四节 教师待遇673

第八章教育机构与学校管理675

第一节 教育机构675

第二节 学校管理676

第二十编科学技术679

第一章科学技术普及681

第一节 科技宣传681

第二节 培训科技骨干683

第三节 科技引进684

第四节 科研活动、科技成果690

第二章 新能源694

第三章 气象测报696

第四章 地震观测697

第五章科技组织机构698

第一节 县级科技机构698

第二节 基层机构699

第三节 科学技术队伍699

第二十一编文化703

第一章文化艺术705

第一节 群众文化娱乐活动705

第二节 文化机构707

第三节 业余文娱团体711

第四节 专业文化工作713

第五节 民间文艺715

第六节 文艺创作731

第七节 艺文著作选733

第二章文物古迹738

第一节 古遗址738

第二节 古墓葬739

第三节 古碑记740

第四节 库存文物742

第五节 烈士陵园744

第三章新闻、广播、电视744

第一节 报刊发行744

第二节 通讯报道745

第三节 广播745

第四节 电视746

第四章档案文史746

第一节 档案746

第二节 武邑县党史资料747

第三节 武邑县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747

第四节 武邑县地名资料汇编747

第五节 部门史志747

第五章 行政管理机构748

第二十二编卫生体育749

第一章卫生751

第一节 行政机构751

第二节 医疗机构751

第三节 医疗队伍755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755

第五节 卫生防疫757

第六节 妇幼保健759

第七节 药政管理760

第八节 卫生经费和设施760

第二章体育762

第一节 发展概况762

第二节 组织机构762

第三节 群众体育763

第四节 竞赛成绩765

第五节 经费和设施768

第二十三编民情771

第一章风俗习惯773

第一节 婚嫁773

第二节 丧葬775

第三节 节令776

第四节 礼俗778

第五节 陋俗779

第六节 良风美德781

第二章生活习俗784

第一节 衣食住行784

第二节 娱乐788

第三章宗教788

第一节 天主教788

第二节 佛教790

第三节 道教793

第二十四编方言795

第一章方言特点797

第二章 声、韵、调798

第一节 声母798

第二节 韵母798

第三节 声调799

第四节 连读变调、轻声和儿化韵809

第五节 古知、照组的分合813

第六节 特殊读音820

第三章词汇822

第一节 天文类822

第二节 地理类822

第三节 时令、时间类823

第四节 农事类824

第五节 植物类826

第六节 动物类828

第七节 房屋器具类830

第八节 人品类831

第九节 称谓类834

第十节 身体类835

第十一节 病痛、医疗类836

第十二节 衣服穿戴类836

第十三节 饮食类838

第十四节 婚丧类839

第十五节 迷信类841

第十六节 讼事类841

第十七节 日常生活类841

第十八节 交际类843

第十九节 商业类844

第二十节 文化教育类844

第二十一节 游戏类845

第二十二节 动作类845

第二十三节 形容词类849

第二十四节 代词类852

第二十五节 副词类852

第二十六节 量词类853

第二十七节 数词类854

第二十八节 成句类855

第四章语法特点856

第一节 表音前缀“圪”、“坷”、“骨”856

第二节 后缀“头”、“头儿”857

第三节 子尾858

第四节 动词、形容词的后缀859

第五节 重叠860

第六节 语气词861

第七节 助词862

第八节 副词“白”和完句成份“生天的”864

第九节 程度补语865

第十节 可能补语866

第二十五编人物873

第一章 人物传875

第二章 名人录904

第三章 烈士英名录911

武邑县历次修志概略967

1998《武邑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根旺主编;武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8 北京:方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安邑县志(1991 PDF版)
安邑县志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夏邑县卫生志(1985 PDF版)
夏邑县卫生志
1985
夏邑县人物志(1999 PDF版)
夏邑县人物志
1999
河北武邑县志  第8-10卷(1941 PDF版)
河北武邑县志 第8-10卷
1941
河北武邑县志  第5-7卷(1941 PDF版)
河北武邑县志 第5-7卷
1941
河北武邑县志  第2-4卷(1941 PDF版)
河北武邑县志 第2-4卷
1941
河北武邑县志  第1卷(1941 PDF版)
河北武邑县志 第1卷
1941
夏邑县志  卷首(1920 PDF版)
夏邑县志 卷首
1920
昌邑古县志集( PDF版)
昌邑古县志集
文山诗书社
昌邑县民政志(1986 PDF版)
昌邑县民政志
1986
昌邑县林业志(1986 PDF版)
昌邑县林业志
1986
昌邑县卫生志(1986 PDF版)
昌邑县卫生志
1986
朝邑县后志  1( PDF版)
朝邑县后志 1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朝邑县乡土志(1937 PDF版)
朝邑县乡土志
1937
昌邑县志(1987 PDF版)
昌邑县志
1987 山东省昌邑县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