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第一篇 大事记1

第一章 大事系年1

东北风儿17

第一节 保路同志军起义45

第二章 专题记述45

第二节 军阀统治46

第三节 土匪猖獗47

第四节 南北两派相互倾轧50

第五节 中国工农红军在县境战斗51

第六节 抗日活动52

第七节 地下革命武装斗争53

第八节 师生进步活动57

第九节 大邑解放60

第十节 平息匪特叛乱和镇压反革命62

第十二节 “三反”、“五反”65

第十一节 抗美援朝65

第十三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66

第十四节 “大跃进”运动和“反右倾”斗争66

第十五节 “五反”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67

第十六节 “文化大革命”69

第十七节 拨乱反正72

第十八节 农业区划工作74

第一节 建县前区域归属75

第一章 建置沿革75

第二篇 建置75

第二节 建县后区域沿革76

第二章 区域、政区78

第一节 区域78

第三节 安仁县建置始末78

第二节 政区80

第三章 乡、镇建置88

第一节 各镇建置88

第二节 各乡建置92

第一章 地形、地质111

第一节 地形111

第三篇 自然地理111

第二节 地质112

第二章 矿藏116

第一节 非金属矿116

第二节 金属矿118

第三章 土壤118

第一节 成因分布118

第二节 类型分布119

第三节 土地利用121

第一节 气温122

第四章 气候122

1959至1984年五龙乡年平均气温变化图123

第二节 降水量124

1959至1984年五龙乡年降水量图124

第三节 日照及蒸发量125

第四节 湿度、无霜期126

第五节 气压和风127

第五章 水文128

第一节 地表水128

第二节 地下水130

第六章 植物、动物131

第一节 植物131

第二节 动物133

第七章 自然灾害134

第一节 地震134

第二节 洪涝134

第三节 干旱135

第四节 大风136

第五节 冰雹137

第六节 低温、寒潮137

第八节 鼠、鸟、兽害138

第七节 秋绵雨138

第一章 户政139

第一节 户籍管理139

第二节 户口编查、登记139

第四篇 人口139

第二节 户口迁移管理140

第二章 人口状况141

第一节 人口衍变141

第二节 人口普查143

第三节 分类构成145

第二节 政策措施147

第三章 计划生育147

第一节 宣传教育147

第三节 人员配置150

第四节 控制状况151

第五篇 党派群团152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大邑县地方组织152

第一节 地下组织152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大邑县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大邑县委员会154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大邑县党部164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大邑县地方组织164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大邑县党员小组164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四川支部大邑分部167

第三章 其它党派大邑县地方组织167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大邑县执行委员会167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大邑支会168

第四章 政党所属社团168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四川友团大邑分团部168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大邑县筹备委员会168

第二节 火星社大邑分社169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实践社170

第四节 民主青年协会170

第五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邑县代表大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大邑县委员会170

第五章 法团和群众团体173

第一节 法团173

第二节 群众团体175

第六篇 政权、政协182

第一章 代议机关182

第一节 县代议机关182

第一节 县级机关184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184

第二节 乡、镇民代表会184

第一节 县级行政机关192

第三章 行政机关192

第二节 乡、镇级机关192

第二节 县级行政机关对工作的管理206

第三节 县以下行政机关207

第四章 人民政治协商机关209

第一节 大邑县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209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邑县委员会209

第一节 武装机构215

第一章 地方武装215

第七篇 军事215

第二节 武装力量217

第三节 军务220

第二章 地下革命武装222

第一节 机构和力量222

第二节 军务223

第三章 兵役224

第一节 兵役机构224

第二节 兵役制度224

第四章 驻军226

第一节 四川陆军、国民革命军、陆军、保安团226

第一节 抗日防空227

第二节 中国工农红军、起义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227

第五章 防空227

第二节 人民防空228

第八篇 政法229

第一章 治安229

第一节 机构229

第二节 活动230

第一节 机构235

第二章 检察235

第二节 活动236

第三章 审判237

第一节 机构237

第二节 活动239

第四章 司法行政240

第一节 机构240

第二节 活动240

第一节 社会福利243

第一节 民政243

第九篇 民政、劳动、人事243

第二节 社会救济244

第三节 优抚、安置246

第四节 选举249

第五节 婚姻250

第六节 殡葬251

第七节 地名251

第二节 劳动就业252

第一节 民工建勤252

第二章 劳动252

第三节 职工精简下放253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53

第五节 工资福利254

第六节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256

第三章 人事258

第一节 录用258

第二节 任免259

第三节 考核259

第六节 离休、退休、退职260

第五节 奖惩260

第四节 调动260

第十篇 综合经济262

第一章 经济总貌262

第一节 民国时期262

第二节 解放后263

第二章 综合经济管理275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275

第二节 物价管理278

第三节 标准计量管理287

第四节 物资管理289

第五节 土地管理290

第六节 统计、审计293

第三章 乡镇企业295

第一节 发展状况295

第二节 管理296

第十一篇 农牧渔业297

第一节 生产关系297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及集体经济管理297

第二节 集体经济管理306

第二章 农业311

第一节 农田建设311

第二节 生产工具313

第三节 耕作制度314

第四节 主要品种315

第五节 制种工作316

第六节 主要农作物栽培技术317

第七节 农作物植保320

第一节 品类328

第三章 畜牧业328

第二节 疫病防治333

第四章 渔业337

第一节 养护337

第二节 捕捞338

第五章 其它养、植业339

第一节 果木339

第二节 蚕桑340

第三节 茶叶341

第四节 棕片342

第五节 生漆343

第六章 技术服务和示范单位343

第一节 技术服务单位343

第二节 技术示范单位344

第一节 林权348

第一章 管理348

第十二篇 林业348

第二节 收益分配349

第一节 树种采集350

第二章 林业生产350

第二节 育苗352

第三节 植树造林352

第四节 森林保护356

第三章 木材采伐、购销359

第一节 采伐359

第二节 购销359

第一节 管理体制361

第一章 管理361

第十三篇 水利361

第二节 灌溉管理362

第三节 洪、涝、旱、雹防治364

第四节 经费365

第二章 旧式渠堰及其改造366

第一节 旧水系渠堰366

第二节 渠系改造368

第三节 改造后的渠系369

第三章 新开渠堰373

第一节 建成渠堰373

第二节 停建渠堰374

第二节 状况375

第四章 水库375

第一节 建设过程375

第五章 蓄水塘堰及喷灌、提灌377

第一节 蓄水塘堰377

第二节 喷灌、提灌379

第六章 渠堰整修和江河治理380

第一节 渠堰整修380

第二节 江河治理381

第十四篇 工业383

第一章 所有制及地方国营企业383

第一节 所有制383

第二节 地方国营企业384

第二章 生产门类389

第一节 化工389

第二节 冶金390

第三节 机械391

第四节 建材392

第五节 食品393

第六节 轻工398

第七节 其它404

第三章 名优产品及管理408

第一节 名优产品408

第二节 管理409

第十五篇 能源413

第一章 电力413

第一节 所有制及管理体制413

第二节 电源建设413

第三节 输电与供电417

第四节 技术革新和科研试验420

第五节 企业管理421

第六节 较大的电站423

第二章 煤炭426

第一节 所有制及管理体制426

第二节 生产427

第三节 管理430

第四节 煤矿431

第三章 沼气435

第一节 发展状况435

第二节 利用436

第十六篇 交通运输437

第二节 水路运输业437

第一章 所有制437

第一节 陆路运输业437

第二章 陆路、桥梁438

第一节 古道438

第二节 公路438

第三节 其它道路440

第四节 桥梁441

第三章 水路、渡口443

第一节 水路443

第二节 渡口443

第四章 运输444

第一节 工具444

第二节 运输状况447

第三节 运输企业451

第五章 管理452

第一节 路政452

第二节 渡政453

第四节 交通安全454

第三节 运输市场454

第五节 重大事故455

第十七篇 邮电457

第一节 邮电单位457

第一章 邮电单位及管理457

第二节 邮电管理459

第二章 邮政460

第一节 网路460

第二节 工具461

第三节 业务461

第三章 电信464

第一节 长途报话464

第二节 县内市话466

第三节 农村电话467

第四章 财务、人员470

第一节 财务470

第二节 人员470

第十八篇 城建、环保471

第一章 县城建设471

第一节 街道、建筑471

第二节 供、排水设施472

第二章 村镇建设473

第一节 主要场镇473

第二节 乡村474

第三章 城乡建设管理475

第一节 计划管理475

第二节 施工管理476

第三节 房产管理476

第四章 环境保护477

第一节 “三废”治理477

第二节 环境监测478

第三节 花木培植478

第一节 事业单位478

第五章 事业企业单位478

第二节 企业单位479

第十九篇 财政481

第一章 体制的管理481

第一节 体制481

第二节 管理483

第二章 财政收入483

第一节 税捐收入483

第二节 企业收入484

第三节 其它收入488

第二节 文教卫生事业费489

第三章 财政支出489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489

第五节 其它经费490

第三节 行政管理费490

第四节 社会福利事业费490

第四章 债券、公库(金库)494

第一节 债券494

第二节 公库、金库496

第一章 税政和税制497

第一节 税政497

第二十篇 税务497

第二节 税制498

第二章 工商税收500

第一节 工商各税500

第二节 其它捐税504

第四节 管理508

第三节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508

第三章 田赋(农业税)512

第一节 正税512

第二节 附加517

第三节 优待和减免520

第四章 契税征收521

第一节 征收办法521

第二节 征收状况522

第二节 法币523

第一章 货币发行523

第二十一篇 金融523

第一节 银元523

第三节 关金券524

第四节 金圆券524

第五节 银圆券524

第六节 人民币525

第二章 货币管理526

第一节 现金管理526

第二节 结算管理529

第三节 信贷管理529

第四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532

第五节 金银兑换和配售533

第六节 假钞查禁533

第三章 售贷534

第一节 银行售贷534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信贷536

第三节 民间借贷538

第一节 储蓄540

第四章 储蓄、保险540

第二节 保险542

第一节 银行、信托543

第五章 金融机构543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546

第二十二篇 商业549

第一章 集镇、市场549

第一节 集镇549

第二节 市场551

第二章 所有制及商业企业553

第一节 私营商业553

第二节 国营商业556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558

第四节 集体商业563

第五节 个体商业565

第三章 管理566

第一节 国营商业566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566

第三节 集体和个体商业567

第四章 经营568

第一节 主要副仪器568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573

第三节 生产资料577

第四节 农副土产品580

第五节 日用杂品和废旧物资582

第六节 对外贸易584

第七节 饮食服务585

第二十三篇 粮油贸易589

第一章 所有制及管理589

第一节 所有制589

第二节 管理589

第二章 粮油购销591

第一节 计划收购591

第二节 计划供应596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601

第四节 副产品和配合饲料销售602

第五节 集市粮油贸易603

第六节 粮油票证管理603

第三章 粮油储运604

第一节 储存604

第一节 政企合一单位606

第二节 调运606

第四章 粮油企业606

第二节 企业单位607

第一章 所有制和管理609

第二十四篇 医药609

第一节 所有制609

第二节 管理610

第二章 药物生产610

第一节 资源610

第二节 采集614

第三节 栽培615

第四节 制剂616

第一节 购进619

第三章 药物购销619

第二节 销售620

第三节 企业623

第二十五篇 教育624

第一章 教育管理624

第一节 行政管理624

第二节 校务管理625

第一节 书院626

第二节 私塾626

第二章 书院、私塾626

第二节 教养工作627

第三章 学前教育627

第一节 幼稚园、幼儿园627

第四章 普通教育628

第一节 状况628

第二节 学制630

第三节 思想教育631

第四节 教学635

第五节 生产劳动639

第六节 完全中学640

第七节 非县属学校642

第五章 其它教育643

第一节 师范教育643

第二节 职业教育645

第三节 成人教育647

第六章 教职工651

第一节 任用651

第二节 待遇652

第三节 培训654

第二节 校舍656

第七章 经费、校舍、设备656

第一节 经费656

第三节 设备657

第二十六篇 科学技术660

第一章 科技队伍660

第一节 状况660

第二节 管理660

第二章 科技活动661

第一节 四级农科网661

第二节 科技普及活动661

第三节 科技学术活动663

第四节 科技情报工作664

第五节 科技服务工作665

第三章 科技单位666

第一节 县属单位666

第二节 非县属单位668

第二节 成果669

第一节 课题669

第四章 课题与成果669

第一节 文艺671

第一章 文化671

第二十七篇 文化、体育671

第二节 图书674

第三节 文物675

第四节 影剧678

第五节 文化单位679

第二章 广播、电视、录像682

第一节 广播682

第二节 电视、录像683

第三节 广播电视单位683

第一节 体育运动684

第三章 体育684

第二节 体育单位686

第三节 体育设施686

第二十八篇 卫生688

第一章 领导关系与防治单位688

第一节 领导关系688

第二节 防治单位689

第一节 卫生691

第二章 卫生、医疗691

第二节 医疗694

第三章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696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696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699

第一节 接生方法700

第二节 婚姻保健700

第四章 妇幼保健700

第三节 妇科病查治701

第四节 儿童保健701

第五章 管理702

第一节 医政管理702

第二节 药政管理703

第三节 经济管理705

第二十九篇 社会风俗707

第一章 家庭、宗族707

第一节 家庭707

第二节 宗族708

第二章 社会团体710

第一节 袍哥710

第四节 会馆711

第三节 行会711

第二节 青帮711

第五节 学会712

第六节 同乡会、同学会714

第七节 “文化大革命”中的“造反”组织715

第八节 其它社团716

第三章 宗教718

第一节 佛教718

第二节 首都720

第四节 基督教721

第三节 天主教721

第四章 道德风尚722

第一节 日常生活722

第二节 节日726

第三节 传统美德730

第四节 恶行731

第五节 陋习734

第六节 社会新风737

第五章 方言742

第一节 方音742

第三节 谚语743

第二节 词语743

第四节 歌后语744

第五节 行话745

张继良746

张纯武746

第三十篇 人物746

第一节 革命烈士746

第一章 传记746

李文裕747

车耀先747

朱英汉751

萧汝霖751

徐达人753

萧国珂753

解德五754

田载重754

刘鸣皋755

刘家言756

李惠明757

吕英758

秦士碌759

彭明忠759

陈志斌760

王慧悟761

陈宗严761

第二节 名人763

叶之甫763

伍嵩生763

乐春764

王三大娘765

杨骁骑766

邓德三766

吴毓英767

周荣斋767

刘湘768

冷融770

李吉人770

且大年772

陈拙修772

陈步轩773

陈德全773

李仲乾774

张国顺775

伍培英775

叶心清776

杨啸谷777

杨吉顺778

李德方778

孟鹤松780

毛国楙780

曾省三782

黄崇富782

廖张氏783

刘文辉784

李平安785

万德民786

冷寅东787

朱光明787

杨仲箎789

冷月英789

牟济宽790

第三节 其他人物791

陈少虁791

刘文彩793

余如海794

郭保之795

第二章 英名录796

第一节 革命烈士796

第二节 抗日战争中阵亡官兵800

附录802

一、文献802

上川南抗捐大同盟警告各县民众书802

大邑县各界抗敌后援会正式成立宣言803

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宣言803

大邑县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公告805

中共中央西南局秘书处敌十乡兄弟姐妹的信805

革命烈士纪念塔序言806

大邑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学习、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决议807

二、散文808

川康边人民游击纵队战地通讯(节录)808

四城镇土改祭死难劳动者文808

《收租院》解说词808

吉祥如意--访大邑县“地主庄园”旁的新衬812

明永乐帝迎张三丰书813

雾中开化寺碑记 杨慎813

汉顺平侯墓祠碑记 李德耀814

乞韦班大邑瓷碗 杜甫815

题凤凰山后岩 文同815

九月三日同吕周辅教授游大邑诸山 陆游815

三、诗歌815

鹤鸣山二首 张三丰816

访张三丰 胡?816

游雾中山 杨慎816

晋原八景 宋载816

自誓诗 车耀先817

赋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选一) 黄应秋817

谒汉顺平侯子龙赵公墓 宋载817

《抗战七笔勾》序歌 李吉人818

鹤山青年 李蜀华818

满江红 8月10日闻日本投降喜投不寐 胡瑞昌818

诗一首 萧汝霖819

谒烈士陵园 王汉卿819

缅怀敬爱的周总理 杨仲箎819

悼毛主席 张伯良819

祝建党六十周年 李剑华819

平云书院礼堂联 陈树甘820

子龙庙槛联820

为鹤鸣山撰联 冉人瑞820

赞电气化 无名氏820

雾中山青雾梵天坊联 杨慎820

四、对联820

春联 陈毓湘821

贺吉人先生建修光校校舍落成 安镜堂821

土地房联 卢致中821

新场牌坊庆联821

青霞敬老院楹联822

五、著述名录822

六、历史县志简介823

七、传说824

八、轶事825

九、异象827

十、补遗827

十一、习用地名829

十二、场镇名来源835

新修《大邑县志》机构及人员838

编后记842

1992《大邑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省大邑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大邑县志续编(1996 PDF版)
大邑县志续编
1996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夏邑县卫生志(1985 PDF版)
夏邑县卫生志
1985
夏邑县人物志(1999 PDF版)
夏邑县人物志
1999
夏邑县志  卷首(1920 PDF版)
夏邑县志 卷首
1920
昌邑古县志集( PDF版)
昌邑古县志集
文山诗书社
昌邑县民政志(1986 PDF版)
昌邑县民政志
1986
昌邑县林业志(1986 PDF版)
昌邑县林业志
1986
昌邑县水产志(1985 PDF版)
昌邑县水产志
1985
昌邑县卫生志(1986 PDF版)
昌邑县卫生志
1986
朝邑县后志  1( PDF版)
朝邑县后志 1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清乾隆《大邑县志》校注(1998 PDF版)
清乾隆《大邑县志》校注
1998
朝邑县乡土志(1937 PDF版)
朝邑县乡土志
1937
昌邑县志(1987 PDF版)
昌邑县志
1987 山东省昌邑县志编纂委员会
安邑县志(1991 PDF版)
安邑县志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夏邑县志(1989 PDF版)
夏邑县志
1989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