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志》求取 ⇩

概述1

第一编 政区1

第一章 位置1

第二章 沿革1

大事记5

第三章 县城5

第四章 乡镇6

第二编 自然环境32

第一章 地质32

第一节 地层32

第二节 岩浆岩35

第三节 构造形态35

第四节 地质发育史36

第二章 地貌37

第一节 地貌特征37

第二节 地貌类型37

第一节 气候要素39

第三章 气候39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42

第三节 农业气候46

第四节 物候49

第四章 水文50

第一节 地表水50

第二节 地下水53

第一节 土壤类型55

第五章 土壤55

第二节 土壤性质56

第六章 生物57

第一节 野生动物57

第二节 自然植被58

第七章 自然资源60

第一节 土地资源60

第二节 水资源61

第三节 生物资源62

第四节 矿物资源63

第五节 矿泉水64

第八章 自然灾害65

第一节 水灾65

第二节 旱灾69

第三节 雹灾70

第四节 风灾72

第五节 震灾73

第六节 蝗灾74

第一节 人口数量75

第一章 人口数量及分布75

第三编 人口75

第二节 人口分布76

第二章 人口结构76

第一节 民族构成76

第二节 性别构成78

第三节 年龄构成78

第四节 户籍构成80

第五节 劳动人口构成80

第六节 婚姻状况81

第三章 人口素质82

第一节 身体素质82

第二节 文化素质82

第四章 人口动态82

第一节 自然变动82

第二节 机械变动83

第三节 流动人口83

第二节 优生优育84

第一节 晚婚晚育84

第五章 人口政策84

第三节 节制生育85

第四节 生育政策85

第五节 人口普查86

第六章 姓氏与主要宗族86

第一节 姓氏86

第二节 主要宗族87

第一节 个体农业88

第一章 体制88

第四编 农业88

第二节 集体农业89

第三节 国营农业91

第二章 种植业91

第一节 农作物品种91

第二节 农作物分布94

第三节 农技农艺95

第四节 耕作机具98

第五节 粮食基地县建设100

第三章 林业101

第一节 林木品种101

第二节 林木分布103

第三节 植树造林103

第四节 林木保护104

第四章 畜牧业105

第一节 家畜饲养105

第二节 家禽饲养108

第四节 饲草饲料109

第三节 其他品种饲养109

第五节 疫病防治110

第六节 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建设111

第五章 渔业111

第一节 水面分布111

第二节 养殖111

第三节 捕捞111

第四节 主要水产品112

第三节 玉田大白菜113

第四节 其他113

第一节 孤树金丝小枣113

第二节 芦苇113

第六章 主要土特产113

第五编 水利115

第一章 河流治理115

第一节 蓟运河115

第二节 还乡河116

第四节 兰泉河117

第三节 双城河117

第二章 洼地治理118

第一节 台条田工程118

第二节 扬水站建设118

第五节 其他河流118

第三节 排水干渠121

第四节 闸涵建设123

第五节 深渠河网化工程125

第三章 丘陵治理127

第一节 水土保持工程127

第二节 水库127

第三节 塘坝128

第四节 引兰上山工程128

第四章 灌溉128

第一节 水井128

第二节 灌区建设129

第五章 水利管理130

第一节 河道工程管理130

第三节 提水工具130

第二节 水库塘坝管理131

第三节 机井管理131

第四节 水费131

第六编 工业134

第一章 体制134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企业134

第四节 国营企业135

第三节 集体企业135

第二节 公私合营企业135

第二章 门类136

第一节 电力业136

第二节 采掘业138

第三节 制造业138

第四节 化工业140

第五节 建材业141

第六节 纺织业141

第八节 工艺美术制品业143

第七节 印刷、造纸、纸制品业143

第九节 食品饲料业144

第十节 饮料业144

第三章 企业管理145

第一节 管理体制145

第二节 经营管理146

第三节 经济效益147

第四章 名优产品148

第一节 线路151

第一章 公路151

第七编 交通邮电151

第二节 建设155

第三节 管理156

第四节 运输156

第五节 交通监理159

第二章 铁路160

第一节 线路160

第二节 火车站160

第二节 水运161

第一节 航道161

第三节 运输161

第三章 水路161

第三节 管理162

第四章 桥梁渡口162

第一节 公路桥162

第二节 铁路桥164

第三节 渡口165

第五章 搬运装卸165

第一节 水运公路装卸165

第二节 铁路运输装卸165

第六章 邮电机构166

第一节 驿站166

第二节 邮政局166

第三节 电信局167

第四节 邮电局167

第一节 邮路168

第七章 邮政168

第二节 函件 包件 汇兑169

第三节 报刊发行169

第八章 电信170

第一节 电报170

第二节 电话170

第八编 商业173

第一章 体制173

第一节 私营及个体商业173

第二节 集体商业174

第三节 国营商业175

第二章 商品购销175

第一节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175

第二节 日用消费品采购供应179

第三节 土特产品收购181

附:废旧物资回收184

第一节 出口商品185

第三章 对外贸易185

第二节 创汇187

第四章 饮食服务187

第一节 饮食业187

第二节 旅店业188

第三节 其他服务业189

第一节 购销190

第二节 储运190

第五章 粮油管理190

第三节 经营管理197

第六章 县直属粮库198

第一节 “四无粮仓”建设198

第二节 勤俭办库198

第三节 全国粮食战线一面红旗199

第七章 商业网点与集市贸易199

第一节 商业网点199

第二节 集市贸易200

第一章 发展历程202

第九编 乡镇企业202

第二章 行业203

第一节 企业结构203

第二节 重点专业生产区域布局205

第三章 经营机制206

第一节 经营决策与计划管理206

第二节 生产与营销管理207

第三节 技术与质量管理207

第五节 财务与用工管理208

第四节 设备与物资管理208

第四章 经济效益209

第五章 主要企业简介210

第一节 农业企业210

第二节 工交企业211

第三节 建筑企业212

第四节 商业服务业212

第一节 体制213

第十编 财税审计213

第一章 财政213

第二节 收支214

第三节 财务管理217

第四节 财政监督218

第五节 乡(镇)财政219

第六节 债券220

第二章 税务221

第一节 税种税率221

第二节 税务稽征223

第三节 税收减免228

第四节 税务管理229

第三章 审计230

第十一编 金融231

第一章 行业231

第一节 钱庄 当铺 银市231

第二节 银行232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233

第三节 保险公司233

第二章 货币234

第一节 金银234

第二节 硬币234

第三节 纸币236

第四节 货币流通237

第三章 存款237

第一节 储蓄237

第二节 单位存款240

第三节 利率241

第四章 贷款与拨款241

第一节 工商贷款241

第二节 农业贷款242

第三节 其他贷款243

第四节 利率244

第五节 基本建设拨款244

第三节 农村结算245

第二节 异地结算245

第五章 结算245

第一节 同城结算245

第六章 保险246

第一节 险种246

第二节 保额保费246

第三节 费率247

第四节 理赔247

第一章 计划管理249

第一节 计划编制249

第十二编 计划统计249

第二节 计划管理实施251

第二章 统计管理254

第一节 统计制度254

第二节 统计内容254

第三节 统计方法255

第十三编 工商行政 物价计量256

第一章 工商行政256

第一节 市场检查256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258

第二节 企业登记258

第四节 商标管理259

第二章 物价260

第一节 物价政策260

第二节 物价演变261

第三节 交换比价263

第三章 标准计量263

第一节 计量检验263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264

第三节 标准质量管理264

第十四编 城乡建设265

第一章 城镇建设265

第一节 玉田镇265

第二节 鸦鸿桥镇268

第四节 林南仓镇269

第五节 其他镇269

第三节 窝洛沽镇269

第二章 房产管理270

第一节 公房管理270

第二节 公房出售271

第三节 私房管理271

第一节 农村规划272

第二节 村庄建设272

第三章 农村建设272

第四节 确权发证272

第四章 建筑业273

第一节 建筑队伍273

第二节 建筑施工274

第三节 建筑技术275

第四节 建筑材料275

第五章 土地管理275

第一节 地权管理275

第二节 用地管理276

第一节 三废污染277

第六章 环境保护277

第二节 污染监测与治理278

第十五编 中国共产党玉田县地方组织279

第一章 创建与发展279

第二章 组织机构281

第一节 县级机构281

第二节 基层党组织284

第一节 干部管理286

第三章 党务286

第二节 整党288

第三节 宣传工作289

第四节 统一战线290

第五节 党员教育291

第六节 纪律检查292

第四章 县委重大决策293

第五章 党代会299

中国国民党玉田县地方组织专记303

第一章 玉田暴动306

第十六编 农民革命武装暴动306

第二章 黄林暴动310

第三章 冀东大暴动310

第十七编 群众团体312

第一章 工人组织312

第二章 青少年组织313

第三章 妇女组织315

第四章 农民组织316

第五章 工商业组织317

第六章 归国华侨组织318

第七章 其他群众团体318

第十八编 政权政协319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319

第一节 代表选举319

第二节 历届大会和会议320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323

附:参事会·议会·参议会325

第一节 县级机构326

第二章 政府326

附:日伪县政府333

第二节 区乡村设置333

第三节 人民政府政务纪略335

第四节 信访338

第五节 侨务外事338

第三章 政协339

第一节 委员产生339

第二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339

第三节 工作组340

第四节 主要活动341

第十九编 公安司法343

第一章 公安343

第一节 清查登记343

附:案例344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344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344

第四节 打击刑事犯罪345

第五节 看守和监所346

第六节 治安管理346

第七节 消防347

第二章 检察347

第一节 案件检察347

第三章 审判348

第二节 监所检察348

第一节 审判制度349

第二节 案件审判350

第四章 司法351

第一节 法律顾问351

第二节 公证351

第三节 调解351

第四节 法制宣传352

附:日伪时期公安、审判机关352

第一节 来源353

第一章 干部353

第二十编 人事劳动353

第二节 状况354

第三节 管理355

第二章 工人357

第一节 用工形式357

第二节 工人队伍357

第三节 定员定额358

第四节 职工培训358

第四章 工资奖金359

第一节 工资359

第三章 劳动就业359

第二节 待业安置359

第一节 知识青年安置359

第二节 奖金362

第五章 劳保福利363

第一节 劳动保护363

第二节 福利364

第二节 退休365

第六章 退职和退离休365

第一节 退职365

第三节 离休366

第二十一编 民政367

第一章 拥军优属367

第一节 拥军支前367

第二节 优属368

第三节 国家抚恤和补助369

第四节 复员安置371

第二章 救灾救济372

第一节 生产救灾372

第二节 抗震救灾373

第三节 农村扶贫374

第四节 社会救济375

第三章 社会福利376

第一节 孤寡老人供养376

第四章 婚丧管理377

第四节 残疾人安置377

第一节 婚姻登记377

第三节 截瘫残疾疗养377

第二节 孤儿教养377

第二节 殡葬改革378

第二十二编 军事379

第一章 驻军和地方武装379

第一节 驻军379

第二章 兵制382

附:日伪地方武装382

第二节 地方武装382

附:日伪玉田县驻军382

第一节 志愿兵383

第二节 义务兵383

第三节 预备役383

第三章 民兵383

第一节 组织383

第二节 主要活动384

第二节 抗日战争386

第四章 兵事纪略386

第一节 古代战事386

第三节 解放战争388

第五章 兵祸匪患389

第一节 日军暴行389

第二节 国民党军暴行390

第三节 兵匪罪行录390

第二十三编 教育392

第一章 旧式教育393

第一节 儒学393

第二节 书院393

第三节 社学义学393

第四节 私塾393

第二章 普通教育394

第一节 幼儿教育394

第二节 小学教育395

第三节 中学教育397

第一节 中等专业教育399

第三章 职业教育399

第二节 中等技术教育400

第三节 师范教育401

第四章 成人教育402

第一节 平民学校和民众教育馆402

第二节 扫盲教育和农民业余学校403

第三节 职工干部业余学校404

第一节 素质405

第五章 教师队伍405

第六节 高等自学考试405

第五节 广播电视教育405

第四节 函授教育405

第二节 待遇407

第六章 教育管理408

第一节 行政管理408

第二节 教学研究409

第三节 教育经费410

第四节 勤工俭学411

第一节 文化馆、站413

第二十四编 文化413

第一章 文化事业单位413

第二节 图书馆(部)、室414

第三节 档案馆、室414

第四节 书店415

第五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415

第二章 文学艺术416

第一节 文学创作416

第七节 文物保管所416

第六节 剧团、影社416

第二节 戏剧曲艺417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419

第四节 音乐舞蹈420

第五节 民间传说421

第六节 歌谣谚语424

第七节 民间艺术428

第三章 文物古迹429

第一节 报纸432

第四章 报刊通讯432

附:旧志八景名称432

第二节 刊物433

第三节 通讯报道433

第五章 广播电视434

第一节 广播434

第二节 电视434

第一章 卫生436

第一节 医疗机构436

第二十五编 卫生体育436

第二节 医疗队伍439

第三节 医疗制度442

第四节 医药药政443

第五节 卫生防疫445

第六节 妇幼保健447

第七节 公共卫生448

第二章 体育449

第一节 学校体育449

第二节 群众体育451

第三节 场地设施452

第四节 人才培养453

第五节 体育比赛454

第二十六编 科技458

第一章 科技组织45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58

第二节 服务机构459

第四节 科技团体460

第三节 科研机构460

第二章 科技队伍461

第一节 专业科技人员461

第二节 民间科技人员461

第三章 科学研究462

第一节 专业科研462

第二节 群众性科研活动463

第三节 科研成果464

第一节 技术培训467

第四章 科学普及467

第四节 新能源开发467

第二节 专家授课指导468

第三节 科普宣传468

第二十七编 民情民俗470

第一章 生活470

第一节 农民生活470

第二节 职工生活471

第一节 家庭结构472

第二章 家庭472

第二节 家庭管理473

第三节 家族473

第四节 称谓473

第三章 习俗474

第一节 生活俗474

第二节 礼仪谷477

第三节 庙会479

第四节 岁时俗480

第二节 道教481

第四章 宗教481

第一节 佛教481

第三节 伊斯兰教482

第四节 基督教(新教)482

第五节 天主教482

第二十八编 方言483

第一章 语音483

第二章 词汇490

第三章 语法497

一、人物传500

第二十九编 人物500

二、烈士表532

附录580

一、旧志序580

二、《建玉田县治记》583

三、玉田县名来历584

四、碑记584

编后记585

1993《玉田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夏庆明,吴尔亮主编;《玉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