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志》求取 ⇩

县情述略1

大事记5

第一编 行政建置29

第一章 地理位置29

第二章 置县沿革29

第三章 行政区划32

第一节 明代区划33

第二节 清代区划33

第三节 民国区划33

第四节 建国后的行政区划34

第二编 自然地理55

第一章 地质 地貌55

第一节 地层55

第二节 地质构造58

第三节 地貌59

第二章 气候 水文63

第一节 光照63

第二节 气温64

第三节 地温67

第四节 降水67

第五节 风69

第六节 物候70

第七节 农业气候区划72

第八节 河流74

第九节 地下水77

第三章 土壤 植被79

第一节 土壤79

第二节 植被81

第四章 自然资源82

第一节 矿藏82

第二节 水83

第三节 地热86

第四节 植物87

第五节 动物88

第三编 自然灾害92

第一章 气象灾害92

第一节 旱灾92

第二节 水灾94

第三节 风灾99

第四节 雹灾100

第二章 地表灾害102

第一节 滑坡102

第二节 泥石流105

第三章 地震灾害105

第四章 生物灾害106

第一节 虫灾106

第二节 瘟疫107

第五章 抗灾救灾109

第一节 抗旱防旱109

第二节 防洪抗灾111

第三节 防治滑坡113

第四节 防震抗震114

第五节 防虫灭虫115

第六节 防雹抗雹115

第七节 防治疫病115

第四编 人口121

第一章 人口溯源121

第二章 人口规模124

第一节 人口数量124

第二节 人口分布、密度125

第三章 人口变动130

第一节 出生130

第二节 死亡132

第三节 迁移134

第四章 人口构成136

第一节 年龄构成136

第二节 性别构成139

第三节 民族构成141

第四节 人口寿命141

第五节 人口素质145

第六节 职业构成148

第五章 人口管理及调查151

第六章 婚姻家庭153

第一节 婚姻153

第二节 家庭155

第七章 计划生育157

第一节 人口问题158

第二节 管理机构160

第三节 措施160

第五编 农牧业164

第一章 农业经济体制164

第一节 封建生产关系及其变革164

第二节 农业合作化166

第三节 农村人民公社168

第四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71

第二章 种植业177

第一节 耕地177

第二节 农业分区180

第三节 耕作制度181

第四节 农作物面积与产量182

第三章 农技农艺187

第一节 土壤187

第二节 肥料施用188

第三节 种子选育189

第四节 农业技术推广191

第五节 植物保护192

第四章 畜牧业193

第一节 饲草饲料193

第二节 畜禽生产194

第三节 饲养方式195

第四节 畜禽品种197

第五节 畜牧区划与基地建设199

第六节 疫病防治200

第五章 副业201

第一节 果类201

第二节 药材202

第三节 编织203

第四节 加工204

第六章 农业机械204

第一节 农业机具的使用与更新204

第二节 农机供销206

第七章 山区农业建设207

第一节 自然条件208

第二节 自然资源208

第三节 农业经济状况208

第八章 收益分配212

第一节 农产品分配212

第二节 现金分配212

第九章 土地管理215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215

第二节 土地管理215

第三节 土地监察216

第十章 农业管理21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216

第二节 事业单位217

第六编 林业219

第一章 林业资源219

第一节 森林分布219

第二节 森林蓄积220

第三节 树种资源221

第四节 珍稀古树223

第五节 资源利用223

第二章 林业生产224

第一节 植树造林224

第二节 采种育苗229

第三节 抚育间伐230

第三章 森林保护231

第一节 林权231

第二节 护林防火231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232

第四节 木材管理232

第五节 林业科研233

第四章 林业管理2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234

第二节 林场234

第三节 林业站、苗圃235

第四节 林业检查、保卫235

第七编 水利238

第一章 水利建设238

第一节 引水工程239

第二节 蓄水工程241

第三节 提水工程246

第四节 防洪工程250

第五节 人畜饮水与农村小水电252

第二章 水土保持254

第一节 水土流失254

第二节 水土保持259

第三章 渔业生产262

第一节 渔业资源262

第二节 渔业生产263

第四章 水利管理265

第一节 管理机构265

第二节 工程管理266

第三节 灌溉管理267

第四节 水利纠纷269

第八编 乡镇企业273

第一章 企业类型与生产门类273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274

第二节 村办和联办企业278

第三节 个体企业280

第二章 主要企业和产品282

第一节 主要企业282

第二节 主要产品286

第三章 经营管理287

第一节 经营承包责任制287

第二节 劳动工资288

第三节 财务管理289

第四节 管理体制289

第九编 工业293

第一章 主要行业293

第一节 机械工业293

第二节 化学工业294

第三节 电力工业294

第四节 建筑材料工业295

第五节 木材加工业295

第六节 食品工业296

第七节 纺织缝纫工业298

第八节 造纸印刷工业299

第九节 工艺美术文教用品工业299

第二章 主要工业企业及产品301

第一节 主要工业企业301

第二节 主要产品305

第三章 工业企业管理306

第一节 机构沿革306

第二节 管理体制306

第三节 管理制度307

第四节 经济核算与积累309

第五节 职工队伍309

第四章 蓝田玉312

第一节 玉矿开发312

第二节 玉雕制品315

第十编 交通邮电317

第一章 道路317

第一节 古道和乡间大道317

第二节 公路322

第二章 运输与管理327

第一节 公路运输327

第二节 交通管理329

第三章 邮电333

第一节 机构沿革333

第二节 邮政334

第三节 电信338

第十一编 商业341

第一章 私营商业341

第一节 旧时的私商341

第二节 合作商业344

第三节 个体商业344

第二章 国营商业3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45

第二节 商业网点347

第三节 商品流通348

第四节 经营管理352

第五节 饮食服务和商办工业353

第三章 供销商业355

第一节 机构沿革355

第二节 管理与经营357

第三节 对外贸易361

第四章 粮食商业361

第一节 征购362

第二节 销售366

第三节 议购议销369

第四节 储运370

第五节 粮油加工373

第十二编 财税金融375

第一章 财政375

第一节 财政体制375

第二节 财政收入377

第三节 财政支出383

第四节 财政监察384

第二章 税务385

第一节 税种和税率385

第二节 税收385

第三节 税务管理387

第三章 金融388

第一节 机构388

第二节 货币389

第三节 存款392

第四节 贷款394

第五节 保险397

第六节 代理业务398

第十三编 城乡建设399

第一章 县城399

第一节 城乡变迁399

第二节 街巷分布403

第三节 县城规划403

第四节 市政建设403

第五节 供水设施404

第六节 县城环境卫生405

第七节 房地产管理405

第二章 重要建筑406

第三章 村镇建设407

第一节 村庄建设407

第二节 集镇建设408

第四章 环境保护41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10

第二节 环境污染410

第三节 “三废”治理411

第五章 建筑施工队伍411

第十四编 经济管理413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413

第一节 计划编制413

第二节 计划实施414

第三节 计划管理418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420

第一节 机构沿革420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420

第三节 集市贸易和市场管理424

第四节 经济合同426

第五节 商标管理427

第三章 物价428

第一节 机构沿革428

第二节 物价管理429

第三节 物价检查430

第四章 统计430

第一节 管理机构430

第二节 专业统计431

第五章 标准计量433

第一节 计量管理433

第二节 计量监督434

第三节 标准质量管理435

第六章 审计436

第一节 审计体制436

第二节 审计业务436

第七章 物资管理4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38

第二节 计划管理物资439

第三节 市场调节441

第四节 物资销售442

第五节 物资储运445

第六节 物资工作的经济效益446

第十五编 政党社团447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47

第一节 中共蓝田党组织的建立与斗争447

第二节 中共蓝田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451

第三节 历届党代会及中心工作458

第四节 纪律检查工作461

第五节 党校462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462

第二章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464

第一节 全体委员会465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466

第三节 日常工作466

第三章 国民党、三青团467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蓝田县党部467

第二节 三青团469

第四章 民主党派470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会蓝田支部470

第二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蓝田支部471

第五章 社会团体471

第一节 工会组织及会议471

第二节 农民运动及组织473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475

第四节 妇女组织478

第五节 工商组织481

第六节 教育组织482

第十六编 政权483

第一章 民国及其以前之政权483

第一节 县衙、县署483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县署、县政府489

第三节 参议会及议员选举492

第二章 革命根据地政权493

第一节 葛牌镇区苏维埃政府493

第二节 蓝洛县人民民主政府494

第三章 县人民代表大会(会议)494

第一节 选举494

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简介495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及其工作496

第四章 人民政府497

第一节 政府机关及行政机构497

第二节 施政摘要499

第三节 民政502

第四节 劳动人事505

第五节 公安508

第六节 司法509

第七节 信访510

第八节 档案510

第五章 人民法院511

第一节 机构沿革511

第二节 法院工作511

第六章 人民检察院512

第一节 审查批捕512

第二节 审查起诉513

第三节 法纪检察513

第四节 经济检察513

第五节 监所检察514

第六节 综合治理514

第十七编 军事515

第一章 军事地理515

第一节 地形特点515

第二节 军事要地515

第三节 军事设施516

第四节 军事交通517

第二章 兵役517

第一节 机构517

第二节 募兵制520

第三节 民国义务兵役制520

第四节 青年从军521

第五节 建国后兵役制521

第三章 地方武装522

第一节 民国时期522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522

第三节 防空524

第四章 驻军525

第五章 兵事526

第一节 古代兵事526

第二节 民国时期528

第三节 工农红军在蓝田的军事活动529

第四节 蓝田地方革命武装活动531

第五节 蓝田解放纪略533

第六节 剿匪534

第十八编 医药卫生535

第一章 卫生535

第一节 卫生行政535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539

第三节 卫生防疫540

第四节 妇幼保健542

第二章 医疗544

第一节 医疗单位544

第二节 中医549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550

第四节 医政管理551

第三章 药品554

第一节 中药资源554

第二节 购销559

第三节 中药生产与加工561

第四节 药政管理562

第十九编 教育566

第一章 学校教育566

第一节 旧式学校566

第二节 幼儿学校571

第三节 小学572

第四节 中学575

第五节 职业技术学校578

第二章 成人教育580

第一节 吕氏乡约580

第二节 民众教育581

第三节 农民教育582

第四节 职工干部教育584

第五节 函授和广播电视教育585

第三章 教师队伍586

第一节 任用586

第二节 素质588

第三节 培训589

第四节 待遇590

第四章 教育管理593

第一节 行政机构593

第二节 业务机构594

第三节 学校管理595

第五章 教育经费596

第一节 国家及地方投资596

第二节 群众集资598

第三节 勤工俭学收益599

第四节 学校设施(599

第二十编 文化、体育、科技第一章 文化6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601

第二节 文化馆(站)602

第三节 图书阅览602

第四节 图书发行603

第五节 戏剧演出603

第六节 电影放映604

第七节 地方报刊605

第八节 广播电视605

第九节 民间艺术606

第十节 文艺创作607

第二章 体育608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设施608

第二节 传统体育608

第三节 学校体育609

第四节 职工体育610

第五节 农村体育610

第六节 幼儿体育和老年体育611

第七节 竞技体育611

第八节 代表队、运动会611

第三章 科技615

第一节 科技队伍615

第二节 科普活动616

第三节 技术推广616

第四节 科研成果617

第五节 地震测报618

第二十一编 社会619

第一章 宗教619

第一节 道教619

第二节 佛教619

第三节 基督教620

第四节 天主教620

第二章 民情风俗620

第一节 节日习俗621

第二节 日常风俗622

第三节 婚、丧、喜、庆623

第四节 民间会社625

第五节 民间信仰626

第六节 革除陋习628

第三章 社会新风629

第一节 尊老爱幼629

第二节 拾金不昧629

第三节 助人为乐630

第四节 舍己为公630

第五节 五好家庭630

第六节 文明新俗631

第四章 方言632

第一节 语音632

第二节 方言词汇639

第三节 谚语649

第四节 歇后语651

第五章 歌谣654

第六章 民间传说656

第二十二编 艺文662

第一章 诗、文、游记662

第一节 古体诗、散文诗662

第二节 散文、杂文、游记677

第三节 著述目录681

第二章 书法、绘画、摄影685

第一节 书法685

第二节 绘画688

第三节 摄影691

第二章 方志序言辑存693

第一节 明代693

第二节 清代693

第三节 民国697

第二十三编 文物699

第一章 古遗址699

第二章 古墓葬703

第三章 碑碣石刻705

第一节 碑碣705

第二节 墓志706

第三节 石刻712

第四章 古代建筑713

第五章 馆藏文物715

第六章 革命旧址724

第二十四编 人物727

第一章 人物传记727

第一节 古代人物727

张辅727

王维728

韩干728

柳宗元728

钱起728

卢钧729

吕大忠729

吕大防730

吕大钧731

吕大临731

荣华731

王科731

王之士731

王承恩732

刘宗敏732

周良翰732

李元升733

马学赐733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734

周之济734

冯克治734

余成龙734

赵丕衡735

李惟人735

李芹溪735

侯智荣735

陈养虚736

杨珊736

赵国宾737

方毅民737

侯德普737

赵恩普737

白耀亭738

张静雯738

杨江739

牛兆濂739

王月华740

杨仁天740

穆志贤741

穆增华741

阎甘园742

丁基742

胡达明743

杨天智744

郑效仁744

田云汉744

魏恭745

李培基745

白粹庵745

胡敬明746

邵泽南746

何子云747

阎茂三748

田伯荫748

陈固亭748

田涛748

周铸九749

肖润华750

曹秉钧750

王铭轩751

杨良才751

赵子和752

屈光753

周辅国753

王力753

胡子祺754

靳宣敏754

樊新民755

张诚志755

李崇实755

齐振国756

郑生和756

隆升法师757

李文757

朱平758

孙尊武759

李仁轩759

蔡子伟759

第二章 革命烈士英名录761

第三章 建国后模范人物表776

第二十五编 社教与“文化大革命”第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79

第一节 点、面社教779

第二节 三期社教780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785

第一节 “文革”开始786

第二节 揪斗“牛鬼蛇神”786

第三节 派系斗争787

第四节 “镇反公告”与滥杀无辜788

第五节 武斗升级790

第六节 建立革命委员会791

第七节 拨乱反正793

附录795

第一章 碑记795

创建玉山考院碑记795

四吕先生祠记796

蓝田均平卫粮碑记796

灞水建渡记797

青泥坊渠口碑797

重修蓝田县青泥坊渠碑记798

重修蓝田县城碑记798

蓝田赵君次庭墓志铭799

杨仁天先生墓志铭800

牛蓝川先生行状800

第二章 重要文献803

书院规条摘要803

信函804

救灾报告804

自卫团起义解放蓝田本市军管会电勉努力进步805

电函805

蓝田县农民协会简章806

关于放宽政策的十二条规定807

关于蓝田县葛牌等五乡划为革命老根据地的通知809

关于蓝田县灞源等三个乡划为革命老区的通知809

关于开放和加强木材市场管理的通告810

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补充规定810

批转县土地局《关于蓝田县村民建房用地报批公开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812

蓝田县村民建房用地报批公开监督实施办法812

《杨献珍与蓝田县志》节录815

第三章 文告815

劝捐社谷示815

吕氏乡约816

禁烟章程818

抗日人民红军前敌总司令部、政治部布告819

国民政府褒扬令820

国民党陕西省执行委员会民国三十三年七月一日令820

编后记821

1994《蓝田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蓝田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玉田县志(1993 PDF版)
玉田县志
199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蓝田县经济发展探索  第3辑  蓝田县部分地名汇编(1989 PDF版)
蓝田县经济发展探索 第3辑 蓝田县部分地名汇编
1989
蓝田县志  附辋川志及文徵录  1(1969 PDF版)
蓝田县志 附辋川志及文徵录 1
196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蓝田县志  附辋川志及文徵录  2(1969 PDF版)
蓝田县志 附辋川志及文徵录 2
196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续修蓝田县志  第4册  卷21-22(1935 PDF版)
续修蓝田县志 第4册 卷21-22
1935
续修蓝田县志  第4册  卷19-20(1935 PDF版)
续修蓝田县志 第4册 卷19-20
1935
续修蓝田县志  第4册  卷14-18(1935 PDF版)
续修蓝田县志 第4册 卷14-18
1935
续修蓝田县志  第3册  卷7-13(1935 PDF版)
续修蓝田县志 第3册 卷7-13
1935
续修蓝田县志  第2册  卷4-6(1935 PDF版)
续修蓝田县志 第2册 卷4-6
1935
续修蓝田县志  第1册  卷1-3(1935 PDF版)
续修蓝田县志 第1册 卷1-3
1935
蓝山县志(1995 PDF版)
蓝山县志
199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遵义地区志  名产志(1989 PDF版)
遵义地区志 名产志
1989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罗田县志(1998 PDF版)
罗田县志
1998 北京:中华书局
蓝田人(1982 PDF版)
蓝田人
1982 北京:中华书局
东山县志(1994 PDF版)
东山县志
1994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