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志》求取 ⇩

概述1

凡例6

大事记8

卷一 政区41

第一章 建县沿革41

第一节 建县缘起41

第二节 县名由来42

第三节 县域县界42

第四节 县地隶属43

第二章 行政区划43

第一节 建县前区域划分43

第二节 建县后政区44

第一节 西埔镇53

第三章 乡镇53

第二节 铜陵镇54

第三节 康美乡54

第四节 樟塘乡55

第五节 杏陈乡55

第六节 前楼乡55

第七节 陈城乡56

卷二 自然环境57

第一章 地质57

第一节 地层岩性57

第二节 构造59

第三节 矿藏59

第二节 地貌类型60

第一节 地貌分区60

第二章 地貌60

第三节 海岸地貌62

第四节 岛礁63

第三章 气候 物候66

第一节 四季划分与特征66

第二节 气候分区66

第三节 气象要素67

第四节 物候 物象69

第四章 水文70

第一节 地表水70

第二节 地下水71

第三节 水质71

第四节 海潮海浪72

第一节 土壤类型73

第五章 土壤73

第二节 土壤分布75

第三节 土壤母岩母质75

第四节 土壤耕作层养分76

第六章 植被76

第一节 植被种类76

第二节 植被分布78

第七章 野生动物78

第一节 陆上动物79

第二节 水生动物79

第八章 自然灾害82

第一节 旱灾82

第二节 风灾、潮灾、涝灾82

第三节 地震84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87

第一节 人口总量87

卷三 人口87

第二节 人口自然增减88

第三节 人口迁徙88

第四节 人口分布89

第二章 人口构成91

第一节 民族姓氏构成91

第二节 性别构成91

第三节 年龄构成92

第四节 文化构成94

第五节 职业构成95

第一节 婚姻状况96

第六节 农业与非农业人口96

第三章 婚姻家庭96

第二节 家庭结构97

第四章 人口控制97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98

第二节 节育绝育98

第三节 晚婚晚育101

第四节 优生优育101

卷四 农业103

第一章 生产条件103

第一节 耕地103

第二节 草场105

第三节 劳动力105

第四节 农机具106

第五节 综合农业分区108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09

第一节 私有制109

第二节 土地改革110

第三节 农业生产互助组111

第四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111

第五节 人民公社112

第六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113

第三章 农作物114

第一节 甘薯115

第二节 水稻117

第三节 麦豆杂粮119

第四节 芦笋121

第五节 花生123

第六节 蔗果及其他作物124

第四章 农技农艺126

第一节 耕作制度126

第二节 良种推广127

第三节 播种栽培129

第四节 肥料施用130

第五节 水管131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132

第五章 畜禽养殖133

第一节 饲养量133

第二节 畜禽品种134

第三节 疫病防治13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137

第六章 农业机构137

第二节 事业机构138

卷五 林业140

第一章 森林资源140

第一节 树种及其分布140

第二节 森林蓄积量142

第二章 山林体制142

第一节 山林权属142

第二节 调处山林权纠纷143

第三节 自留山划分143

第四节 林业生产责任制144

第三章 林业生产145

第一节 采种育苗145

第二节 造林育林146

第一节 护林队伍147

第四章 森林保护147

第二节 依法治林148

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148

第四节 森林防火149

第五节 林政管理150

第五章 防护林效益150

第一节 改善小气候150

第二节 改善生产条件151

第三节 经济效益151

第六章 木麻黄栽培技术151

第一节 木麻黄种类151

第二节 木麻黄造林技术152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154

第七章 林业机构154

第二节 国营企事业单位155

卷六 渔业158

第一章 生产条件158

第一节 捕捞渔场158

第二节 养殖水域滩涂159

第三节 劳动力161

第四节 生产工具162

第五节 渔港码头163

第六节 电讯设施164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65

第一节 私有制165

第三节 互助合作166

第二节 民主改革166

第四节 人民公社167

第五节 多种经营形式168

第三章 水产品产量169

第一节 总产量169

第二节 主要种类产量170

第四章 海洋捕捞173

第一节 定置作业173

第二节 拖网作业174

第三节 刺网作业175

第四节 敷网作业176

第五节 围网作业177

第六节 钩钓作业177

第七节 其他作业178

第五章 水产养殖179

第一节 海贝养殖180

第二节 海藻养殖181

第三节 海水鱼虾养殖182

第四节 淡水鱼养殖183

第六章 科技推广184

第一节 推行兼轮作184

第二节 渔网改革184

第三节 机电器装置185

第四节 种苗引进培育186

第一节 渔政管理188

第七章 渔政渔监188

第五节 其他188

第二节 渔港监督189

第八章 渔业机构190

第一节 闽南渔场指挥机构190

第二节 行政管理机构191

第三节 事业机构191

第九章 渔镇渔村192

第一节 铜陵镇192

第二节 宫前村193

第三节 澳角村193

第四节 冬古村194

第一节 资源与利用196

第二节 水利化分区196

卷七 水利196

第一章 淡水资源196

第三节 水质检验监测197

第二章 农田灌溉工程198

第一节 地表蓄水工程198

第二节 地下水开发工程200

第三节 引水工程202

第四节 提水工程203

第三章 堤防工程204

第一节 御潮工程204

第二节 围垦工程205

第三节 治涝工程207

第一节 农村及家井供水工程208

第二节 城镇自来水工程208

第四章 人畜饮用水工程208

第五章 水利管理20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09

第二节 工程管理210

第三节 综合经营210

第六章 抗灾纪略211

第一节 抗旱灾纪略211

第二节 抗涝潮灾纪略211

卷八 工业214

第一章 所有制214

第一节 个体手工业214

第二节 集体企业214

第三节 公私合营企业218

第四节 国营企业219

第二章 主要工业门类221

第一节 建材221

第五节 “三资”企业221

第二节 电力223

第三节 水产品加工224

第四节 造船225

第五节 塑料加工226

第六节 冷冻226

第七节 罐头226

第三章 主要厂矿与名优产品227

第一节 主要厂矿227

第二节 名优产品231

第四章 管理232

第一节 管理机构232

第二节 产供销管理233

第一节 面积与产量236

卷九 盐业236

第一章 原盐生产236

第二节 生产工艺237

第三节 生产工具239

第二章 生产关系239

第一节 私有制239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240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243

第三章 盐场基本建设245

第一节 盐田基建245

第二节 储运设施247

第四章 盐政管理249

第一节 管理机构249

第二节 公收管理251

第三节 运销管理252

第四节 缉私护盐253

卷十 交通255

第一章 水路255

第一节 渡口 航线255

第二节 港口 航线256

第三节 码头257

第二章 陆路259

第一节 古道259

第二节 公路259

第三节 公路堤坝262

第三章 运输262

第一节 客运262

第二节 货运264

第三节 原盐硅砂专运266

第四节 搬运装卸266

第五节 专业运输单位267

第四章 交通运输管理269

第一节 行政管理269

第二节 运政管理270

第三节 航政管理272

第四节 路政管理273

第五节 交通监理274

卷十一 邮电276

第一章 机构276

第一节 驿铺276

第三节 县邮电局277

第二节 民间信局277

第四节 支局(所)信柜278

第二章 邮政278

第一节 邮路278

第二节 邮政设施281

第三节 邮政业务281

第四节 邮政储蓄283

第三章 电信284

第一节 电报284

第二节 电话285

第四章 企业管理288

第一节 生产劳动管理288

第三节 财务管理289

第二节 技术质量管理289

卷十二 商业292

第一章 所有制292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292

第二节 集体商业294

第三节 国营商业295

第二章 商品流通298

第一节 流通渠道298

第二节 商品购销299

第三节 商品储运308

第三章 饮食 服务业310

第一节 饮食业310

第二节 服务业311

第一节 对外贸易313

第四章 对外对台贸易313

第二节 对台贸易315

第三节 补偿贸易315

第五章 管理316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6

第二节 经营管理317

卷十三 粮油经营321

第一章 粮食交易321

第一节 粮食市场321

第二节 经营网点322

第二章 粮油购销323

第一节 粮油统购323

第二节 粮油统销327

第三节 粮油议购议销331

第三章 仓储管理332

第一节 粮仓建设332

第二节 仓管制度332

第三节 虫害防治332

第四章 粮油调运333

第一节 县内调运333

第二节 县外调运333

第五章 管理334

第一节 行政机构334

第二节 经营机构334

第三节 经营管理334

第四节 粮油票证管理335

第一章 市场建设与管理337

第一节 集市建设337

卷十四 工商行政 物价 计量管理337

第二节 集市贸易管理339

第三节 水产市场管理341

第四节 市场规费341

第二章 工商企业管理342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342

第二节 商标管理345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346

第三章 物价管理348

第一节 市场物价348

第二节 管理352

第三节 交换比额354

第二节 管理355

第四章 计量管理355

第一节 计量演变355

第五章 管理机构356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局356

第二节 市场管理委员会357

第三节 打击走私投机倒把办公室357

第四节 物价委员会357

第五节 标准计量所357

卷十五 口岸管理358

第一章 机构与设施358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358

第二节 检查检验机构359

第四节 口岸服务机构361

第三节 船舶货运管理机构361

第五节 设施与设备362

第二章 货物进出口363

第一节 对外贸易进出量363

第二节 对台贸易进出量364

第三节 进口废钢船365

第三章 查验监管365

第一节 行政管理365

第二节 港务监督366

第三节 海关监管367

第四节 边防检查368

第五节 卫生检疫369

第六节 动植物检疫369

第一节 关税370

第七节 商品检验370

第四章 征收税费370

第二节 代征税371

第三节 规费与查验费372

第五章 查缉走私373

第一节 口岸缉私373

第二节 陆上缉私374

卷十六 财政 税务375

第一章 财政收支375

第二章 赋税379

第一节 农渔业税380

第二节 工商各税382

第三节 地方各税385

第四节 特定税种387

第一节 农业投资388

第三章 财政主要投资388

第二节 工业交通事业投资389

第三节 文教卫生科技事业投资390

第四章 财政税务管理3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1

第二节 财政管理392

第三节 税务管理396

第四节 审计399

卷十七 金融401

第一章 货币401

第一节 货币种类401

第二节 货币流通403

第二节 国家银行分支机构404

第一节 地方金融机构404

第二章 金融机构404

第三节 保险机构406

第三章 金融管理406

第一节 现金管理406

第二节 会计核算407

第三节 结算408

第四章 金融业务409

第一节 储蓄存款409

第二节 贷款410

第三节 外汇业务413

第四节 基建拨款和工程预决算审核413

第五节 代理发行债券414

第六节 保险业务414

第一节 铜陵镇417

卷十八 城乡建设417

第一章 城镇建设417

第二节 西埔镇421

第二章 乡人民政府驻地建设424

第一节 陈城乡424

第二节 前楼乡424

第三节 杏陈乡424

第四节 樟塘乡425

第五节 康美乡425

第三章 建筑技术426

第一节 建筑队伍426

第二节 设计与施工427

第四章 建筑事业管理42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8

第三节 房产管理429

第二节 规划管理429

第四节 用地管理430

第五节 商品房管理431

第五章 环境保护431

第一节 环境卫生管理431

第二节 “三废”治理432

第三节 水土保持433

卷十九 政党43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435

第一节 中共东山县委员会435

第二节 代表大会437

第三节 基层组织441

第五节 党员443

第四节 机关党组443

第六节 县委会重要领导活动444

第七节 宣传教育工作447

第八节 纪律检查工作449

第九节 统一战线工作450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451

第一节 县区组织451

第二节 主要活动452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地方组织452

卷二十 政权 政协454

第一章 民国政权454

第一节 县公署 县政府454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455

第三节 主要政务456

第四节 参议会456

第五节 国大代表457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457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57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57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460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462

第三章 人民政府463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463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465

第三节 主要政务工作466

第一节 历届会议472

第四章 人民政协472

第二节 职能机构473

第三节 主要活动474

卷二十一 群众团体478

第一章 职工组织478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总工会478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县总工会478

第二章 农民组织480

第一节 农民协会480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481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481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481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483

第一节 妇女运动会485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485

第三节 青年联合会485

第四章 妇女组织485

第五章 工商业者组织487

第一节 商会487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487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489

第六章 侨台组织489

第一节 海外华侨协会489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490

第三节 台湾同胞联谊会491

第二节 卫生工作者协会492

第八章 医务工作者组织492

第一节 中医公会492

第二节 渔民协会492

第一节 渔会492

第七章 渔民组织492

第三节 红十字会493

第九章 文联及其他组织493

第一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493

第二节 其他组织493

卷二十二 司法494

第一章 民国司法494

第一节 警政494

第二节 审判监禁496

第二章 人民公安497

第一节 机构497

第三节 东山保卫战治保工作498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98

第四节 刑事侦查499

第五节 监禁 管押499

第六节 清除社会公害500

第七节 海防工作501

第八节 治安管理502

第九节 户籍管理504

第十节 出入境管理504

第十一节 消防505

第三章 检察505

第一节 机构505

第二节 刑事检察506

第三节 法纪检察507

第四节 经济检察507

第一节 机构508

第四章 审判508

第五节 监所检察508

第六节 控申检察508

第二节 刑事审判509

第三节 民事审判510

第四节 经济审判510

第五节 纠正冤假错案511

第五章 司法行政511

第一节 机构511

第二节 法制宣传511

第三节 公证512

第四节 律师事务512

第五节 基层调解513

第一节 行政机构514

第一章 机构514

卷二十三 民政514

第二节 民政局下属机构516

第二章 拥军优属516

第一节 群众优待516

第二节 国家抚恤517

第三节 政府补助518

第四节 拥军优属活动518

第三章 支援前线519

第一节 支援抗日519

第二节 支援解放东山519

第三节 支援东山保卫战520

第四节 支援工程建设520

第一节 救济521

第五章 救济扶贫521

第四章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21

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521

第一节 复员军人安置521

第二节 扶持发展生产524

第六章 社会福利525

第一节 福利事业单位525

第二节 敬老院与“五保户”525

第三节 福利厂场526

第七章 婚丧事务526

第一节 婚姻登记526

第二节 殡葬改革527

第八章 地名与岛礁普查527

第一节 地名普查527

第二节 岛礁地名普查528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530

第一章 职工状况530

第一节 工人530

第二节 干部531

第二章 职工管理533

第一节 工人管理533

第二节 干部管理535

第三章 工资福利538

第一节 工资538

第二节 福利539

第三节 劳动保护541

第四节 退休 离休 退职542

第四章 上山下乡知青安置543

卷二十五 与台湾关系544

第一章 地缘亲缘544

第一节 地缘关系544

第二节 亲缘关系545

第二章 台胞台属546

第一节 台胞546

第三章 经济文化交往548

第一节 通航通商通邮548

第二节 文化交流550

第三节 遇险互救551

第二节 兴办公益事业552

第一节 台汇552

第四章 台汇与台资办业552

第三节 兴办企业553

第五章 对台事务554

第一节 工作机构554

第二节 服务设施554

第三节 海岛专项建设555

第四节 宣传工作556

第五节 接待工作557

第六节 落实政策558

卷二十六 华侨559

第一章 侨胞 华人 侨眷559

第一节 侨胞及外籍华人559

第二节 侨眷560

第二节 兴办公益事业561

第一节 侨汇561

第二章 侨汇与侨资办业561

第三节 兴办企业563

第三章 侨务工作564

第一节 机构564

第二节 宣传564

第三节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566

第四节 接待567

第五节 处理来信来访567

第六节 生活安置568

第一章 武装与设施570

第一节 驻军570

卷二十七 军事570

第二节 地方武装572

第三节 军事设施573

第二章 防务574

第一节 领导机构574

第二节 海防575

第三节 防空576

第四节 军民联防576

第三章 兵役577

第一节 募兵制577

第二节 征兵制577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577

第一节 组织建设578

第五节 预备役578

第四章 民兵578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578

第二节 政治教育579

第三节 军事训练579

第四节 县民兵代表大会580

第五节 主要活动580

第五章 主要战事纪略582

第一节 御盗战事582

第二节 抗击外侵战事582

第三节 郑军与清军战事585

第四节 义兴会起义585

第六节 解放东山岛之战586

第五节 盐警大队起义586

第七节 东山保卫战588

卷二十八 教育591

第一章 私塾 书院 社学591

第二章 幼儿教育591

第一节 园班设置591

第二节 课程592

第三章 小学592

第一节 学校设置592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595

第四章 普通中学597

第一节 学校设置597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598

第五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00

第一节 职业中学600

第一节 工农业余学校601

第六章 成人教育601

第二节 专业班601

第二节 机关干部业余学校602

第三节 函授602

第四节 广播电视大学专业班603

第五节 自学考试603

第六节 党校大专班603

第七章 教学教研604

第一节 教学方法604

第二节 教学研究604

第八章 教育队伍605

第一节 人员605

第二节 培训606

第九章 教育经费与设施607

第一节 经费来源607

第二节 校舍与设备609

第三节 勤工俭学610

第一节 县级管理机构611

第二节 学区管理机构611

第十章 教育管理机构611

第一章 科技人员与组织613

第一节 人员及其分布613

卷二十九 科技613

第二节 科研单位614

第三节 学术团体616

第一节 科技宣传618

第二章 科学普及活动618

第二节 科技咨询618

第四节 四级农科网618

第三节 技术培训619

第四节 学术交流620

第三章 科技成果621

第一节 农业科技成果621

第二节 渔业科技成果624

第三节 水利科技成果626

第四节 林业科技成果627

第五节 工业建筑科技成果628

第六节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630

第四章 管理6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631

第二节 项目管理与成果评选632

第一章 文学633

第一节 诗文创作633

卷三十 文化633

第二节 民间文学635

第二章 演唱艺术636

第一节 戏剧636

第二节 曲艺638

第三节 舞蹈639

第四节 文艺演出640

第五节 文艺活动场所641

第三章 造型艺术642

第一节 书画642

第二节 摄影643

第三节 雕塑643

第四节 其他工艺美术644

第四章 电影电视645

第一节 电影645

第二节 电视646

第二节 报刊647

第一节 新闻报道647

第二节 台属647

第五章 新闻广播647

第三节 广播648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志书资料649

第一节 图书649

第二节 档案650

第三节 志书编纂651

第四节 文史资料651

第七章 管理652

第一节 机构652

第二节 文化市场管理652

第二节 古窑址654

第三节 古城址654

第一章 古遗址654

第一节 古人类遗址654

卷三十一 文物 名胜654

第四节 古战场656

第五节 书院遗址657

第六节 天地会活动遗址657

第七节 义兴会遗址657

第二章 古建筑658

第一节 官署658

第二节 寺院庙宇658

第三节 祠堂民居662

第四节 古塔 井 牌坊663

第一节 摩崖石刻664

第三章 石刻造像664

第二节 碑刻665

第三节 造像665

第四章 墓葬666

第一节 古墓葬666

第二节 烈士陵园667

第五章 馆藏文物667

第一节 化石667

第二节 石玉陶瓷器668

第三节 金属器6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669

第四节 书画669

第六章 管理669

第二节 文物普查收集维修670

第三节 文物保护单位670

第七章 名胜671

第一节 名山名屿671

第二节 胜景672

卷三十二 体育674

第一章 群众体育674

第一节 传统体育674

第二节 学校体育676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678

第四节 农民体育678

第三节 职工体育678

第二章 体育竞赛679

第一节 县级比赛679

第二节 参加市(地)级以上比赛680

第三章 人才培养684

第一节 人才输送684

第二节 师资队伍685

第三节 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685

第四章 机构 设施 经费685

第一节 机构685

第二节 设施685

第三节 经费686

第一节 医疗单位687

卷三十三 医药卫生687

第一章 医疗条件687

第二节 医疗队伍691

第三节 医疗设施693

第四节 医疗技术693

第二章 卫生防疫保健694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694

第二节 公共卫生695

第三节 疫病防治696

第四节 妇幼保健698

第三章 药材 药品 医械699

第一节 中药材699

第三节 药品医械购销700

第二节 药品生产700

第四章 管理7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701

第二节 医政管理701

第三节 药政管理702

第四节 经费管理702

第五节 公费医疗管理703

卷三十四 风俗 宗教705

第一章 岁时节日705

第一节 传统节日705

第二节 时令节日707

第二章 生活习俗707

第一节 穿戴装饰707

第二节 饮食709

第三节 住房710

第四节 行旅710

第三章 婚丧喜庆711

第一节 婚事711

第二节 丧事712

第三节 庆生育712

第四节 寿庆712

第四章 道德风尚712

第一节 尊老712

第二节 尊师713

第三节 礼仪713

第四节 节俭714

第五节 热心公益事业714

第一节 佛教715

第五章 宗教715

第六节 和睦家庭715

第二节 道教716

第三节 基督教716

卷三十五 方言719

第一章 语音719

第一节 声韵调719

第二节 连读变调721

第三节 语音内部差异722

第四节 同音字723

第二章 分类词汇735

第一节 天文地理736

第二节 时间方位736

第四节 农渔生产工具737

第三节 房屋用具737

第五节 动物植物738

第六节 亲属称谓738

第七节 身体五官739

第八节 生老病死739

第九节 饮食穿戴740

第十节 交际动作740

第十一节 性状形容741

第十二节 指代数量741

第十三节 词语搭配741

第三章 语法特点742

第一节 词尾“仔”742

第三节 比较句743

第二节 “有”和“无”743

第四节 程度补语745

第四章 标音举例746

第一节 民谣746

第二节 顺口溜751

第三节 谚语 俗语 成语751

卷三十六 人物753

第一章 人物传753

第二章 人物表775

第一节 进士名表775

第二节 县人在外地任县级暨以上职务名表776

第三节 高级技术职务名表778

第四节 省级及其以上单位表彰人物名表780

第一节 革命烈士名录781

第三章 人名录781

第二节 抗日阵亡官兵名录787

第三节 东山保卫战功臣模范名录788

第四节 举人名录790

第五节 中级技术职务名录791

附录795

一、旧志序言选795

二、地方重要文件选796

三、有关东山古诗选802

四、1950~1988年曾到东山县视察的中央和福建省领导人名录(省、部正职及以上)808

本志编纂始末809

810

《东山县志》编审领导机构和人员名单812

部门、单位提供的史志资料稿名称814

1994《东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方耀铿,黄启注总编;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北京:中华书局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