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县志》求取 ⇩

序一1

序二1

序三1

序四1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1

第一编建置 区划1

第一章 建置沿革1

第一节 沿革1

第二节 境域4

第二章 行政区划5

第一节 唐至清时期5

第二节 民国时期1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1

第一节 县城16

第三章 县城 建制镇16

第二节 建制镇18

第二编自然环境23

第一章 地质23

第一节 地层23

第二节 岩石25

第三节 构造26

第四节 矿产27

第一节 分区29

第二章 地貌29

第二节 山脉30

第三章 气候31

第一节 四季特征31

第二节 气压 气温32

第三节 降水33

第四节 日照 辐射 蒸发 湿度34

第五节 雪 霜 雹 风 雾 雷暴35

第六节 山地气候特征36

第一节 河流37

第四章 水文37

第二节 水位39

第三节 流量39

第四节 地下水40

第五章 土壤 植被41

第一节 土壤41

第二节 植被49

第一节 兽类 鸟类 爬行类50

第六章 野生动物50

第二节 两栖类 鱼类 昆虫51

第七章 灾异52

第一节 灾害性气候52

第二节 自然灾害52

第三节 历代地震震波纪录59

第三编天台山62

第一章 自然景观62

第一节 山·峰62

第二节 岩·石·洞63

第三节 瀑·泉·溪·潭65

第四节 野生植物66

第二章 寺观68

第一节 寺院68

第二节 道观75

第三章 景点开发78

第一节 开发简史78

第二节 旅游交通79

第三节 旅游设施79

第一节 国内名人80

第四章 莅山名人80

第二节 海外名人85

附:游览著作87

第四编人口91

第一章 人口规模91

第一节 历代人口91

第二节 人口分布93

第二章 人口变动94

第一节 自然变动94

第二节 迁移95

第三章 人口结构96

第一节 民族 性别 年龄96

第二节 文化程度99

第三节 职业99

第四章 姓氏100

第一节 姓氏录100

第二节 姓氏源流101

第五章 计划生育119

第三节 晚婚晚育120

第二节 节育措施120

第一节 少生优生120

第五编科技123

第一章 科技研究123

第一节 科技推广123

第二节 科研项目126

第三节 科技成果127

第二章 科技活动132

第一节 宣传 信息132

第三节 群众性科技活动133

第二节 培训 咨询133

第三章 科技组织134

第一节 县级科技单位134

第二节 科协团体135

第三节 四级农科网137

第四节 厂办研究机构137

第五节 民办研究机构138

第六节 科技测报机构138

第一节 经济发展141

第一章 国民经济141

第六编经济总情141

第二节 经济结构142

第三节 经济效益145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146

第一节 土地改革14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148

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150

第一节 农、林联产承包责任制151

第三章 经济体制改革151

第二节 工、商业经营承包责任制152

第四章 人民生活154

第一节 农民生活154

第二节 职工生活155

第七编农业158

第一章 耕地 劳力 农具农机158

第一节 耕地158

第二节 劳力158

第三节 农具农机160

第二章 粮食作物162

第一节 面积 产量162

第二节 种子163

第三节 肥料164

第四节 耕作制度166

第五节 栽培技术166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167

第一节 大豆 苎麻 油菜168

第三章 经济作物168

第二节 棉花 甘蔗 瓜类169

第三节 蔬菜169

第四章 饲养业170

第一节 家畜170

第二节 家禽172

第三节 疫病防治173

第二节 养殖174

第一节 资源174

第五章 淡水养殖174

第三节 捕捞175

第四节 渔政管理175

第六章 国营农牧渔场176

第一节 县良种场176

第二节 种公牛站176

第三节 里石门水库渔林场176

第四节 县鱼种场177

第一节 资源变化179

第八编林业179

第一章 森林资源179

第二节 森林分布180

第二章 绿化造林181

第一节 种子采集181

第二节 苗木培育181

第三节 人工造林182

第三章 山林管理184

第一节 林木抚育184

第四节 封山育林184

第二节 森林保护185

第三节 调处山林纠纷187

第四章 森林利用188

第一节 木竹生产188

第二节 木竹加工189

第三节 林副产品189

第五章 特产品类190

第一节 茶叶190

第二节 蚕桑193

第三节 果树195

第六章 林特场圃197

第一节 华顶林场197

第二节 宝华林场198

第三节 海坑苗圃199

第四节 苍山顶林牧场199

第五节 县柑橘场199

第一节 蓄水201

第一章 水利201

第九编水利 电力201

第二节 引水207

第三节 提水208

第四节 里石门水库灌区211

第五节 防洪治溪212

第二章 电力214

第一节 水力发电214

第二节 电网219

第三节 农村电气化223

第四节 火力发电225

第三章 经营管理226

第一节 水利管理226

第二节 水电管理227

第三节 用电管理228

第四节 多种经营228

第一章 经济成份229

第一节 全民工业229

第十编工业229

第二节 集体工业231

第三节 合营工业235

第四节 个体工业235

第二章 工业门类236

第一节 化学工业236

第二节 机械五金238

第三节 食品工业241

第四节 纺织工业242

第五节 建材工业244

第六节 矿冶工业245

第七节 造纸 印刷246

第八节 工艺美术246

第九节 其他工业248

第十一编交通 邮电251

第一章 陆路251

第一节 公路251

第三节 桥梁256

第二节 乡间道路256

第四节 运输260

第二章 水路267

第一节 航道267

第二节 埠渡268

第三节 运输269

第三章 邮政270

第一节 邮路270

第二节 业务271

第一节 电话274

第四章 电信274

第二节 电报276

第十二编城乡建设279

第一章 县城建设279

第一节 城关镇规划279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280

第三节 公共用房283

第四节 居民住宅284

第二章 集镇乡村建设284

第一节 村镇规划284

第二节 建制镇284

第三章 建筑施工289

第一节 建筑队伍289

第二节 设计施工290

第四章 土地管理291

第一节 土地资源291

第三节 工程质量监督291

第四节 建筑技术291

第二节 管理措施292

第三节 土地征用292

第五章 房产管理294

第一节 产籍管理与登记发证294

第二节 房屋普查294

第四节 商品住宅295

第五节 房产遗留问题处理295

第三节 公房租赁与维修295

第六节 白蚁防治296

第六章 环境保护296

第一节 污染297

第二节 治理297

第十三编商业299

第一章 经济成份299

第一节 全民商业299

第二节 集体商业300

第三节 个体商业302

第一节 集市贸易303

第二章 市场303

第二节 专业市场307

第三节 山货贸易309

第四节 出口贸易310

第三章 商品购销312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312

第二节 工业生产资料314

第三节 食品 副食品316

第四节 土特产品319

第五节 日用工业品321

第四章 粮油经营323

第一节 粮食购销323

第二节 油脂购销327

第三节 粮油储运328

第五章 饮食服务330

第一节 饮食业330

第二节 服务业330

第一节 管理体制333

第十四编财税金融333

第一章 财政333

第二节 财政收支334

第三节 财务管理340

第二章 赋税341

第一节 农业税341

第二节 工商税344

第三节 契税348

第四节 基金349

第二节 金库350

第三章 金融机构与货币350

第一节 当铺 钱庄350

第三节 银行351

第四节 信用合作社352

第五节 保险公司353

第六节 货币353

第七节 金银兑换355

第一节 信贷 结算356

第四章 金融业务356

第二节 公债 侨汇360

第三节 保险业务361

第十五编经济管理365

第一章 计划管理365

第一节 计划实施365

第二节 统配物资管理366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367

第二章 统计 审计367

第一节 统计367

第二节 审计368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370

第一节 市场管理370

第二节 企业管理372

第三节 经济合同374

第四节 商标广告375

第五节 打击投机倒把376

第一节 物价管理体制377

第四章 物价管理377

第二节 主要商品价格378

第三节 物价指数、比价与物价补贴382

第四节 物价改革384

第五章 标准计量386

第一节 度量衡演变386

第二节 计量387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87

第一节 土地革命时期389

第十六编中国共产党389

第一章 解放前党的组织与活动389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391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391

第二章 解放后党的组织与工作393

第一节 组织建设393

第二节 历次代表大会398

第三节 宣传教育399

第四节 统战工作402

第五节 纪律检查404

第六节 信访工作405

第十七编政权 政协407

第一章 三国吴至民国时期县行政机构407

第一节 三国吴至清代行政机构407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机构与代议机构417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419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19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21

第三节 常务委员会425

第三章 人民政府429

第一节 县级机构432

第二节 基层政权437

第四章 人民政协437

第一节 历届会议概况438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439

第三节 活动纪略43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天台县党部443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及其他党团组织443

第十八编党派群团443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天台分团444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天台县党部444

第二章 群众团体444

第一节 工人团体444

第二节 农民团体448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449

第四节 妇女团体452

第五节 科技文化团体454

第六节 工商团体455

第七节 其他团体456

第十九编政法459

第一章 公安459

第一节 惩治反革命459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462

第三节 治安管理462

第四节 消防465

第六节 武装警察467

第五节 看守 监狱467

第二章 检察468

第一节 经济检察468

第二节 刑事检察469

第三节 法纪检察470

第四节 监所检察470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470

第三章 法院471

第一节 刑事审判472

第二节 民事审判473

第三节 经济审判474

第四节 申诉复查474

第四章 司法行政475

第一节 法制教育475

第二节 人民调解475

第三节 法律事务476

第一章 拥军优属479

第一节 优待褒恤479

第二十编民政479

第二节 军人家庭服务481

第三节 复退安置481

第二章 救灾 救济 扶贫482

第一节 救灾482

第二节 救济484

第三节 扶贫487

第三章 社会福利488

第一节 鳏寡老人供养488

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489

第三节 孤儿抚养490

第四节 收容遣送490

第四章 婚姻登记490

第五章 移民与支边491

第一节 移民491

第二节 支边492

第六章 扶持革命老区492

第二节 计划劳力管理495

第一节 职工状况495

第一章 劳动就业495

第二十一编劳动人事495

第三节 职工培训497

第四节 知识青年安置497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498

第二章 人事498

第一节 干部状况498

第二节 干部任用499

第一节 工资501

第三章 工资 福利501

第三节 干部管理501

第二节 劳保福利504

第四章 离休 退休505

第一节 离休505

第二节 退休506

第二十二编军事507

第一章 驻军与军事设施507

第一节 驻军507

第二节 军事设施508

第二章 地方武装509

第一节 宋至民国地方武装509

第二节 人民地方武装510

第三章 兵役513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513

第二节 建国以后兵役514

第四章 民兵515

第一节 组织515

第二节 训练516

第三节 活动517

第五章 战事纪略518

第一节 袁晁起义518

第二节 裘甫起义519

第三节 俞国望、金汤抗清519

第四节 曾养性扰境519

第五节 太平军攻占天台519

第七节 桐柏暴动520

第六节 周永广起义520

第八节 日本侵略军犯境521

附:日军暴行522

第九节 解放天台523

第十节 剿匪524

第二十三编教育526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学塾526

第一节 县学526

第二节 书院526

第一节 幼儿教育527

第三节 学塾527

第二章 普通教育527

第二节 小学教育529

第三节 中学教育532

第三章 专业教育536

第一节 师范教育536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536

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538

第三节 进修学校538

第四章 成人教育538

第二节 干部、职工业余教育541

第三节 其他教育541

第五章 教育改革542

第一节 管理体制542

第二节 学校教育544

第六章 教师547

第一节 教师队伍547

第二节 教师进修548

第三节 教师待遇549

第七章 教育经费及设施551

第一节 经费551

第二节 校舍553

第三节 设备554

第四节 勤工俭学556

第一章 文化设施559

第一节 文化馆站559

第二十四编文化559

第二节 图书馆560

第三节 书店560

第四节 电影队(院) 剧场561

第二章 文学艺术562

第一节 文学562

第二节 音乐 舞蹈563

第三节 戏剧563

第四节 摄影564

第五节 美术565

第六节 书法565

第三章 文物565

第一节 古建筑566

第二节 古窑址 古墓葬567

第三节 馆藏文物与寺院文物567

第四章 档案568

第一节 收集 保管568

第一节 广播569

第五章 广播 电视569

第二节 利用569

第二节 电视572

第六章 报刊 通讯573

第一节 报纸573

第二节 刊物574

第三节 通讯报道574

第七章 著作书目575

第一节 天台宗585

第一章 佛教585

第二十五编宗教585

第二节 其他宗派587

第三节 佛事活动592

第四节 寺院经济594

第二章 道教597

第三章 天主教 基督教600

第一节 天主教600

第二节 基督教600

第一节 医疗单位603

第二十六编卫生603

第一章 医疗603

第二节 中西医疗605

第三节 公费医疗607

第二章 卫生 防疫608

第一节 公共卫生609

第二节 疫病防治611

第三章 妇幼保健614

第一节 妇女保健614

第一节 药政管理615

第二节 儿童保健615

第四章 药政615

第二节 药品监督管理616

第三节 药品生产经营617

第二十七编体育619

第一章 学校体育619

第一节 清朝武书院619

第三节 建国后学校体育620

第二节 民国时期学校体育620

第二章 群众体育621

第一节 气功621

第二节 武术622

第三节 竞赛活动623

第三章 体育比赛624

第一节 县运动会624

第二节 国际性比赛625

第三节 全国性比赛626

第四节 全省性比赛630

第五节 县田径最高纪录631

第四章 人材培养638

第一节 重点项目638

第二节 输送运动员639

第三节 优秀教练员、运动员641

第五章 场地及经费642

第一节 场地642

第二节 体育经费643

第二十八编民情风俗645

第一章 家庭 宗族 聚会645

第一节 家庭645

第二节 宗族647

第三节 聚会648

第二章 习俗648

第一节 生活习俗648

第二节 礼仪习俗654

第三节 岁时习俗656

第二十九编方言661

第一章 语音661

第一节 声韵调系统661

第二节 同音字汇665

第三节 天台话与普通话比较675

第四节 文白异读680

第二章 词汇681

第一节 词法689

第三章 语法689

第二节 句法690

第四章 谚语 俗语 歇后语690

第一节 谚语690

第二节 俗语695

第三节 歇后语696

第三十编人物699

第一章 传略699

一、历代进士735

第二章 名录735

二、革命英烈739

第三章 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表750

丛录757

一、诗文选757

二、文献辑要798

三、历代修志806

编后记814

修志人员名单816

1995《天台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浙江省天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5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高台县志(1993.12 PDF版)
高台县志
1993.12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灵台县志(1988 PDF版)
灵台县志
1988
台前县志  下(1989 PDF版)
台前县志 下
1989
桓台县简志( PDF版)
桓台县简志
凤台县志(1998 PDF版)
凤台县志
1998 合肥:黄山书社
石台县志(1991 PDF版)
石台县志
1991 合肥:黄山书社
五台县志(1988 PDF版)
五台县志
198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天长县志(1992 PDF版)
天长县志
199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天柱县志(1993 PDF版)
天柱县志
199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桓台县志(1992 PDF版)
桓台县志
1992 济南:齐鲁书社
铜仁地区志  金融志(1992 PDF版)
铜仁地区志 金融志
199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邢台县志(1993 PDF版)
邢台县志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天镇县志(1997 PDF版)
天镇县志
1997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天峻县志(1995 PDF版)
天峻县志
1995 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
天祝县志(1994 PDF版)
天祝县志
1994 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