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5

明朝5

清朝7

中华民国13

中华人民共和国20

第一篇地理44

第一章 建置沿革44

第一节 元代及以前44

第二节 明、清时期44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48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9

第一节 城关镇51

第二节 城关区51

第二章 现行政区概况51

第三节 邦洞区53

第四节 蓝田区56

第五节 远口区58

第六节 高酿区61

第七节 白市区63

第八节 建并撤后的政区65

第三章 地质 矿产66

第一节 地层66

下江群66

震旦系66

寒武系66

二迭系66

白垩系66

第四系66

断裂67

北西向断裂67

第二节 地质构造67

褶曲67

第三节 矿产68

金矿68

铁矿69

黄铁矿69

69

磷块岩69

白云岩70

第一节 概况70

第四章 地貌70

硅石70

重晶石70

陶瓷土70

钾矿70

石灰石70

侵蚀剥蚀地貌71

第二节 类型71

强烈溶蚀地貌71

第五章 气候72

第一节 气温73

平均气温73

极端气温76

积温76

第二节 太阳辐射和日照76

太阳辐射76

日照76

第三节 雨量77

第四节 农业气候分区78

温暖农业区78

温和农业区78

温凉农业区78

冷凉农业区78

水灾79

旱灾79

第五节 灾害性天气79

冰雹80

大风80

倒春寒80

秋风81

秋绵雨81

雨淞82

第六章 水文82

第一节 地表水82

清水江82

八卦河82

三门溪83

朗江83

三团河83

鉴江83

圭大溪83

汉寨溪83

硝洞溪83

摆洞河83

金井溪84

姚家溪84

半溪84

大溪84

汶溪河84

渡马河84

瓦窑江84

塘涧溪84

瓮瓦江84

松散堆积层孔隙水86

第二节 地下水86

基岩裂隙水86

岩鼓河86

柳溪河86

碳酸岩裂隙溶洞水87

第三节 水质87

第七章 土地89

第一节 土地类型及分布89

土地构成89

土地类型及分布89

盆地90

第二节 土壤90

土壤形成条件及分布90

土壤类型91

第八章 野生植物动物92

第一节 植被92

裸子植物门93

被子植物门93

第二节 植物93

第三节 动物95

第九章 人口95

第一节 历年人口95

第二节 民族构成97

第三节 性别年龄构成99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0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2

措施及效果103

第六节 人口控制103

计划生育机构及技术队伍103

第二篇民族106

第一章 侗族106

第一节 族称人口社会组织106

族称106

人口106

社会组织107

婚姆108

家庭108

第二节 家庭婚姻丧葬108

丧葬109

第三节 习俗110

生产110

居住110

饮食111

服饰113

礼仪114

第四节 节日集会信仰115

节日115

歌场集会117

信仰121

第二章 苗族122

第一节 来源人口社会组织122

来源122

社会组织123

人口123

第二节 家庭婚姻丧葬124

家庭124

婚姻125

丧葬125

第三节 习俗126

生产126

居住126

服饰127

饮食128

礼仪130

第四节 节日集会信仰131

节日131

集会132

信仰134

民族经费的使用136

民族政策的实施136

第一节 民族政策的实施与民族经费的使用136

第三章 民族事务工作136

第二节 侗文苗文的试验推行141

侗文141

苗文143

第三节 民族团结进步146

第三篇党派群团149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党派群团14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天柱县党部149

组织机构149

主要活动150

第二节 国民党基层组织151

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151

第四节 社会团体151

农会151

兵役协会152

佛教会152

同善社152

商会152

妇女会152

教育会152

总工会152

青年军联谊会153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天柱县委员会153

第一节 领导机构153

县直属机关党委会156

老干部管理局156

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156

政法委员会156

党校156

林业部156

工业交通部156

财贸工作部156

农村工作部156

统战部156

社会部156

宣传部156

组织部156

办公室156

第二节 县委办事机构156

保密委员会156

第三节 县直机关党组党委158

部门党组158

部门党委158

第四节 派出机构和乡(镇)基层党委159

中共城关镇委员会159

中共城关区委员会159

中共邦洞区委员会160

中共蓝田区委员会160

中共高酿区委员会161

中共远口区委员会161

中共白市区委员会162

第五节 县党员代表会议和党员代表大会163

党员代表会议163

党员代表大会164

第六节 县委主要工作165

建立人民政权165

剿灭土匪166

支援抗美援朝167

镇压反革命167

“五大任务”168

土地改革169

“三反”、“五反”运动171

社会主义改造172

整风反右173

“文化大革命”174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74

“大跃进”运动174

经济调整174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75

乡(镇)企业经济体制改革176

国营企业经济体制改革176

第七节 县委各部门工作177

组织工作177

宣传工作180

人民来信来访181

统一战线工作181

党史征集研究182

第八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183

组织机构183

纪检工作183

工会代表大会184

第一节 工会组织184

第三章 群众团体184

工会主要活动185

第二节 青年组织187

青年团代表大会188

青年团主要活动189

第三节 妇女组织190

妇女代表大会191

妇女联合会主要活动191

第四节 农民协会 贫下中农协会193

农民协会193

贫下中农协会193

第五节 工商联组织193

第四篇政权195

第一章 县 署县政府县参议会195

第一节 县署195

县政府196

第二节 县政府及县参议会196

附:明、清、民国知县名录199

县参议会203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20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0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206

人民代表的选举206

历届会议208

提案 议案 质询211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213

主任会议213

常务委员会会议213

视察213

第三章 人民政府214

第一节 县级机关沿革214

第二节 政府办事机构及直属机关217

区级行政(派出)机构226

第三节 派出机构和基层行政机构226

乡级行政机构229

第四节 主要政务活动230

施政方式230

主要政务231

第四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柱县委员会246

第一节 历届县政协委员会246

第二节 主要活动252

提案252

调查 考察 视察253

会议协商254

合作共事255

横向联系与智力支边255

组织社会办学256

文史资料征集和整理257

清代地方军事武装258

明代地方军事组织258

第五篇军事258

第一节 明、清时期地方军事武装258

第一章 地方武装258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军事组织及驻军260

天柱县团防局260

保卫团260

国民兵义勇壮丁常备队260

国民兵团260

自卫集训大队260

警察局261

民众自卫总队261

乡镇自卫大队261

防剿大队261

驻军及过境部队261

公安武警中队263

县警卫营263

区武工队263

县基干大队263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军事组织及驻军263

公安消防中队264

县人民武装部264

基层武装组织264

中共天柱县武装委员会265

解放后驻军及过境部队265

人民防空战备265

飞机场266

训练场266

第二章 兵役266

第一节 募兵征兵266

募兵266

征兵267

义务兵268

第二节 志愿兵 义务兵268

志愿兵268

第三章 民兵269

第一节 组织建制269

第二节 教育训练271

第三节 武器装备与管理273

第四节 重要活动273

剿匪273

维护社会治安273

植树造林274

兴修水利274

筑路274

第四章 战事275

第一节 抗暴斗争275

明代275

清代275

第二节 姜应芳起义276

第三节 抗日救国军在天柱活动始末277

第四节 剿匪278

棉花坪战斗278

县城保卫战279

楞寨战斗279

十里冲战斗280

大圭战斗280

追歼匪首杨松涛280

瑶江战斗280

追歼匪首姜弼281

追歼匪首罗义忠281

第六篇公安 司法282

第一章 解放前的警察司法282

第一节 警察机构与警务282

机构282

第二节 司法283

警务283

第二章 人民公安284

第一节 治安管理284

户籍管理284

行业管理284

枪支管理285

易燃易爆物品管理285

交通安全管理286

治保组织和治安案件查处286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287

第三节 禁毒禁赌288

禁毒288

禁赌289

看守290

社会改造290

第四节 预审看守与社会改造290

预审290

第五节 镇反运动和打击反革命现行破坏活动291

镇反运动291

打击反革命现行破坏活动292

第六节 消防293

第三章 人民检察294

第一节 机构294

审查批准逮捕296

第二节 刑事检察296

审查起诉297

出庭支持公诉297

侦查监督297

审判监督298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98

第三节 经济检察298

第四节 法纪检察299

第五节 监所检察300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301

第四章 人民法院302

第一节 机构302

第二节 刑事审判304

第三节 民事审判305

第四节 经济审判307

第五节 行政审判与执行308

行政审判308

执行309

第六节 控告申诉与案件复查309

控告申诉309

案件复查310

第五章 司法行政311

第一节 法制宣传311

第二节 公证业务313

第三节 律师事务313

第四节 人民调解314

第七篇人事 劳动 民政315

第一章 人事315

第一节 干部315

干部来源315

干部结构316

第二节 编制工作316

人事编制316

机构编制317

第三节 干部管理318

干部任免318

干部培训319

落实干部政策319

第二章 劳动320

第一节 劳动就业320

用工制度320

工人发展状况321

就业培训321

第二节 工资322

第三节 劳动管理326

职工福利326

劳动保险327

劳动安全监察328

第三章 民政329

第一节 救济329

自然灾害救济329

困难户救济332

城镇困难户救济335

其他救济335

农村火灾救济336

第二节 优抚安置338

拥军优属338

复退军人安置341

儿童福利343

第三节 社会福利343

老人福利344

残疾人福利345

第四节 婚姻丧葬346

婚姻登记346

殡葬346

第五节 收容遣送347

收容347

城市人口疏散遣送347

第八篇农业 水利 乡镇企业348

第一章 农业生产关系变革348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348

第二节 土地改革349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350

互助组350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51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351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352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354

第六节 全民所有制一国营农场355

第二章 种植业356

第一节 粮食作物356

第二节 经济作物361

第三节 耕作制度367

第四节 栽培技术369

第五节 农作物保护375

第三章 养殖业377

第一节 家畜377

第二节 家禽382

第三节 鱼类384

饲料387

饲草387

第四节 饲草饲料387

第五节 疫病防治388

疫病种类388

疫病防治389

市场检疫391

第四章 农机具392

第一节 传统农具392

人力农具392

畜力农具395

第二节 农业机械395

耕作机械396

提灌机械396

收割脱粒机械397

农产品加工机械397

运输机械397

改土造田机械397

农机供应399

第三节 农机供应与农机管理399

农机管理401

第五章 农业区划 土地管理403

第一节 农业区划403

第二节 土地管理407

第六章 水利410

第一节 蓄水工程411

中型水库411

小(一)水库412

小(二)水库414

山塘417

第二节 引水工程425

小(一)型引水工程425

小(二)型引水工程426

水轮泵提水429

电力提水429

机械提水429

第三节 提水工程429

第四节 防洪改河工程430

第五节 水土保持与人畜饮水431

水土保持431

人畜饮水431

第六节 水利管理养护432

第一节 发展状况433

第七章 乡镇企业433

第二节 经营管理439

生产管理439

技术管理439

财务管理440

安全管理440

第九篇林业442

第一章 森林资源442

第一节 资源概况442

第二节 树种及分布444

第三节 林副产品447

第二章 森林培育449

第一节 采种育苗449

第二节 植树造林454

人工造林454

飞播造林454

点播造林454

四旁植树和义务植树454

第三节 更新抚育459

更新459

抚育459

第四节 油桐油茶垦复460

第五节 良种繁殖461

火灾与防治462

第二节 护林防火462

第一节 护林组织462

第三章 森林保护462

制止毁林463

第三节 封山育林465

第四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466

第四章 林场468

第一节 国营林场468

第二节 集体林场470

红旗林场471

柳溪林场472

凯寨林场472

潘寨林场473

黄田林场473

大风云林场473

林业专业户重点户474

联户林场474

樟木林场474

第三节 联户林场与林业专业户重点户474

第五章 木材经营477

第一节 采伐477

采伐方式477

采伐季节478

第二节 收购478

第三节 销售480

第四节 检量481

第五节 集材运输484

集材484

运输484

第六节 木材价格485

第一节 机构设置486

第六章 林政管理486

第二节 法规宣传487

第三节 山林“三定”488

第四节 调处纠纷488

第五节 依法治林489

第七章 林区建设490

第一节 机械购置490

加工机械490

运输机械490

第二节 贮木场地491

第三节 基建投资491

造林育林投资491

速生基地林建设投资491

修建林区房屋投资492

新建木材加工厂投资492

整治溪河投资492

机械购置投资492

运输机械购置投资492

林区公路桥梁投资492

国营琳场建设投资492

林业科研经费投资492

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投资492

第十篇工业493

第一章 重工业493

第一节 采矿493

煤炭开采493

黄金开采496

重晶石开采498

硫磺开采498

第二节 电力498

发电498

送变电499

第三节 机械502

第四节 建材504

天柱县水泥厂504

天柱县煤矸石砖厂506

天柱县白市制材厂507

第五节 森工507

天柱县木材加工厂508

天柱县木制品厂508

木器加工厂509

第六节 化工与冶铁509

化工509

冶铁510

纺织511

第二章 轻工业511

第一节 纺织服装鞋革511

服装513

制鞋514

制革515

天柱县皮鞋厂515

天柱县制鞋厂515

第二节 五金516

天柱县皮革制品厂516

第三节 造纸印刷517

造纸517

印刷518

第四节 粮油加工519

第五节 酿酒制糖520

酿酒520

制糖521

棕丝522

陶瓷522

第六节 其它轻工业522

第三章 经营与管理524

第一节 经营状况524

个体524

集体525

国营527

第二节 行政管理528

生产管理530

第三节 企业管理530

计划管理530

质量管理531

财务管理531

安全管理531

第十一篇交通 邮电 城乡建设533

第一章 交通533

第一节 古道古桥渡口533

古道533

古桥534

渡口534

第二节 公路建设534

省道535

县道535

乡道537

专用道路539

公路桥梁541

第三节 公路养护547

第四节 公路运输549

村道549

第五节 水道建设551

第六节 水运552

第七节 交通监理556

第二章 邮电559

第一节 机构559

第二节 邮政561

邮路561

普通邮政业务563

邮政储蓄564

机要业务564

代理业务564

第三节 电信564

电报业务565

电报网路565

电报设备565

特别业务566

电话566

第四节 管理569

管理体制569

经营管理570

业务管理570

通信技术管理571

质量管理571

物资管理572

教育培训572

第三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573

第一节 县城建设573

房屋街道573

环境卫生管理576

供水576

城镇规划577

第二节 乡镇建设578

乡镇办公用房建设578

乡镇规划578

第三节 农房建设579

第四节 建筑队伍580

县建筑公司580

乡镇建筑队580

外地建筑队580

施工队伍管理581

第五节环境保护581

第十二篇商业贸易583

第一章 经济成份583

第一节 私营商业583

第二节 集体商业584

第三节 国营商业585

第一节 工业品供应586

针棉纺织品586

第二章 生活资料经营586

百货589

五交化商品591

民族服装593

少数民族照顾商品593

首饰593

第二节 民族商品供应593

第三节 烟酒食品供应594

烟类594

595

食糖595

水果糖糕点595

食盐596

食品597

肉食销售598

第四节 日用杂品供应599

第一节 中小农具与新式农具600

中小农具600

新式农具600

第三章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600

第二节 肥料与农药农械601

肥料601

农药601

农械601

第三节 计划管理物资603

第四章 农副土特产品经营604

第一节 发展生产与经营政策604

生产状况604

经营政策604

收购品种605

收购业务605

第二节 收购605

第三节 外贸商品经营607

第五章 饮食服务609

第一节 饮食业609

第二节 服务业609

旅店业609

理发业610

照相业610

粮食征收611

第六章 粮油经营611

第一节 粮食收购611

粮食统购612

粮食议购615

第二节 粮食销售615

城镇粮食供应615

农业口粮供应616

补助用粮供应616

饲料用粮供应617

第三节 油脂购销618

茶籽 油菜籽收购619

桐籽收购619

城镇食油供应620

农村食油供应621

粮食仓容622

粮油储藏622

油脂仓容622

第四节 粮油储存调运加工622

中价议价油供应622

粮食保管623

油脂(料)保管624

粮油调运624

粮食加工626

饲料加工627

第五节 粮食市场627

农业税628

第一节 财政收入628

第十三篇财税金融628

第一章 财政628

工商税629

企业收入629

预算外收入630

第二节 财政支出632

经济建设类支出633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类支出635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类支出636

行政管理费类支出637

其他支出637

第三节 管理体制638

县财政管理体制639

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639

第一节 机构640

第四节 债券640

第二章 税务640

第二节 征收641

农业税642

工商税645

第三节 税政管理650

第三章 金融653

第一节 机构653

第二节 货币655

第三节 存款656

第四节 贷款658

第五节 结算667

存款668

贷款668

第六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668

股金668

第七节 保险670

第十四篇国民经济管理673

第一章 计划 统计673

第一节 国民经济计划实施情况673

统计管理体制676

定期统计676

第二节 统计工作676

统计调查677

抽样调查677

统计服务677

第二章 物价管理677

第一节 物价变化情况677

第二节 物价管理与检查681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683

第一节 集市683

邦洞集市684

城关集市684

蓝田集市685

远口集市686

高酿集市687

白市集市687

瓮洞集市687

石洞集市687

第二节 市场管理688

第三节 工商登记管理689

企业登记689

个体工商业户管理690

第四节 经济合同与商标广告管理692

经济合同管理692

商标管理693

广告管理694

第五节 工商监督检查695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696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696

第二节 计量管理697

第五章 审计698

第一节 企业审计698

第二节 行政事业审计699

第十五篇教育700

第一章 私塾 县学 书院700

第一节 私塾700

第二节 县学与社学义学701

县学701

社学义学701

第三节 书院702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707

第一节 学前教育707

发展概况707

幼儿园选介709

清末及民国时期小学教育710

第二节 小学教育发展概况710

解放后小学教育714

第三节 小学学制及课程719

学制719

课程719

第四节 小学教育教学720

教育720

教学722

体育723

卫生保健724

第三章 中学教育729

第一节 发展概况729

课程734

教材734

学制734

第二节 学制课程教材734

第三节 教育教学735

教育735

教学737

体育738

第四章 中等师范教育745

第一节 发展概况745

第二节 学校管理747

第三节 学制及课程设置748

第四节 教育教学748

教育748

教学749

师范生待遇751

毕业生分配751

第五节 学生751

文体活动751

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752

第一节 职业技术教育752

发展概况752

职业技术学校选介753

第二节 成人教育757

农民教育757

职工教育762

第六章 教师764

第一节 教师来源与发展764

第二节 教师培训766

第三节 教师待遇767

教师社会地位767

教师经济待遇771

区乡组织776

县级组织776

第一节 教育行政组织776

第七章 教育行政776

第二节 教育视导777

视导组织777

视导内容及方法778

第三节 教育教学科研778

教研活动778

教研成果780

第八章 教育经费781

第一节 经费来源781

明清时期教育经费781

解放后教育经费783

勤工俭学787

第二节 校舍与设备787

校舍787

教学设备789

科研机构790

第一节 科研组织790

学术团体790

第十六篇科技文化790

第一章 科学技术790

第二节 科技人员792

第三节 科技活动792

第四节 科技成果795

农业科技成果795

林业科技成果798

工业科技成果800

医药卫生科技成果801

其他科技成果801

第二章 文化艺术802

第一节 群众文化802

民众教育馆802

民族文工队803

文艺演出803

文化站803

第二节 民间文艺804

民间文学妁搜集整理804

民歌804

民间灯会807

民间乐器和乐曲807

歌场808

民间故事809

谚语809

俗语810

民间工艺美术810

民间戏剧810

第三节 图书与电影811

图书发行811

图书阅鉴812

电影放映812

第一节 文学创作813

第三章 文学艺术813

第二节 音乐创作814

第三节 美术书法摄影816

美术816

书法817

摄影817

第四章 文物名胜818

第一节 文物818

第二节 名胜821

第五章 新闻广播电视824

第一节 新闻824

《天柱县报》824

县新闻协会824

通讯工作824

第二节 广播825

天柱县广播站825

广播宣传826

区乡广播站826

第三节 电视827

电视差转台827

卫星地面接收站828

第四节 音像管理828

第六章 档案829

第一节 设施与馆藏829

设施829

馆藏829

第二节 档案利用833

第三节 档案管理834

业务指导834

档案收集834

档案整理834

档案保管835

第一章 卫生机构经费及设施836

第一节 卫生机构836

第十七篇医药卫生体育836

第二节 卫生经费838

第三节 卫生设施839

第二章 卫生防疫841

第一节 传染病类防治841

第二节 地方病类防治844

地甲病844

地氟病845

第三节 公共卫生845

工业卫生845

食品卫生845

学校卫生846

环境卫生846

饮水卫生847

第四节 预防接种848

第一节 新法接生849

第三章 妇幼保健849

第二节 妇女保健850

第三节 儿童保健850

第四章 医疗851

第一节 中医851

技术队伍852

医疗技术852

第二节 西医853

民国时期县卫生院853

天柱县人民医院853

皮肤病防治站855

区卫生院856

第三节 民间医疗857

侗医857

草医858

手术质量859

节育手术859

第四节 节育技术859

技术队伍859

第五章 医药861

第一节 中药861

种植861

收购经营862

第二节 草药863

第三节 西药864

第四节 药政管理865

药政865

药检865

二中运动场866

职工体育866

第二节 群众体育866

民族师范学校运动场866

城关一小球场866

县城灯光球场866

第一节 设施866

第六章 体育866

民族中学运动场866

农民体育867

民间传统体育867

田径870

游泳870

第四节 体育竞赛870

第三节 学校体育870

球类871

象棋871

人物873

人物传873

革命烈士名录901

人民功臣名录910

解放后天柱籍地师级以上干部名录920

附录921

修志始末931

1993《天柱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贵州省天柱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天柱县综合农业区划(1988 PDF版)
天柱县综合农业区划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天の火柱(1971.02 PDF版)
天の火柱
1971.02 桃源書房
天の火柱(1965.03 PDF版)
天の火柱
1965.03 講談社
石柱县中医院志(1985 PDF版)
石柱县中医院志
1985
新修石柱县志纲目(1984 PDF版)
新修石柱县志纲目
1984
石柱县蚕桑局志(1987 PDF版)
石柱县蚕桑局志
1987
石柱县志稿概述(1988 PDF版)
石柱县志稿概述
1988
木叶飞歌  天柱县歌选( PDF版)
木叶飞歌 天柱县歌选
石柱县卫生志(1985 PDF版)
石柱县卫生志
1985
石柱县气候志(1981 PDF版)
石柱县气候志
1981
后柱县医药志(1988 PDF版)
后柱县医药志
1988
天柱县旧志汇编( PDF版)
天柱县旧志汇编
南台天柱( PDF版)
南台天柱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长木柱天( PDF版)
长木柱天
天柱山志(1992 PDF版)
天柱山志
1992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