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县志》求取 ⇩

总述1

第一编地理7

第一章 位置面积7

第一节 位置7

第二节 区域7

第三节 面积8

第二章 沿革9

第二节 民国区划12

第一节 明清区划12

第三章 行政区划(附地名考)12

第三节 建国后区划13

第四章 乡镇概况20

第一节 城关镇20

第二节 巷道乡20

第三节 正远乡21

第四节 宣化乡22

第五节 黑泉乡22

第六节 罗城乡23

第八节 南华乡24

第七节 合黎乡24

第九节 新坝乡25

第十节 红崖子乡26

第十一节 盐池乡26

第十二节 骆驼城乡27

第五章 地质28

第一节 地层28

第二节 侵入岩30

第三节 构造30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31

第六节 矿产资源32

第五节 地质发展史32

第六章 地貌36

第一节 祁连山北麓36

第二节 中部平原36

第三节 合黎山地37

第七章 气候39

第一节 光照39

第二节 气温40

第三节 地温43

第四节 降水44

第五节 气压、风46

第六节 灾害性天气47

第八章 水文49

第一节 河流49

第二节 地下水51

第三节 沼泽湖塘52

第四节 水资源53

第九章 土壤55

第一节 灌耕土55

第二节 潮土56

第三节 草甸土57

第四节 灰棕漠土58

第五节 其它土59

第十章 植被61

第一节 绿洲栽培区61

第二节 沿山荒漠半荒漠区62

第三节 盐碱荒漠草原区63

第四节 北部荒漠区63

第十一章 动物65

第一节 兽类65

第五节 昆虫67

第四节 鱼类67

第三节 两栖爬行类67

第二节 禽类67

第十二章 自然灾害69

第一节 旱灾69

第二节 水灾71

第三节 雹灾72

第四节 风灾72

第五节 地震73

第一章 经济体制变革77

第一节 封建所有制77

第二编经济77

第二节 民主革命7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82

第四节 人民公社85

第五节 农丰才经济体制改革90

第六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94

第二章 农业97

第一节 耕地97

第二节 农田建设98

第三节 耕作制度99

第四节 粮食生产100

第五节 棉花、油料、甜菜生产107

第六节 蔬菜、瓜果生产108

第七节 农业科技112

第三章 水利118

第一节 渠道建设118

第二节 库塘建设128

第三节 打井提灌134

第四节 排水防洪135

第五节 小水电136

第六节 管理136

第四章 林业140

第一节 森林资源141

第二节 植树造林144

第三节 林业科技148

第四节 林木管护149

第五节 林业企事业单位150

第五章 畜牧业152

第一节 草场 饲草料152

第二节 畜禽品种154

第三节 畜禽生产156

第五节 疫病防治160

第四节 鱼蜂养殖160

第六章 农具 机械163

第一节 农具163

第二节 耕作机械164

第三节 排灌机械164

第四节 收获机械165

第五节 加工机械165

第七章 工业166

第一节 矿产开采170

第三节 化肥生产175

第二节 电力175

第四节 机械修造176

第五节 建材生产179

第六节 粮油加工180

第七节 食品加工181

第八节 饲料加工182

第九节 小五金生产182

第十节 电器制造183

第十一节 服装缝纫184

第十三节 家具制造185

第十二节 皮革、皮毛加工及制鞋185

第十四节 印刷186

第八章 交通运输187

第一节 驿传187

第二节 公路运输188

第三节 铁路运输196

第九章 邮电197

第一节 邮政197

第二节 电信200

第一节 县城建设203

第十章 城乡建设203

第二节 党政机关办公设施建设208

第三节 农村居民点建设210

第四节 建筑队伍211

第十一章 商业213

第一节 集市贸易213

第二节 机构网点215

第三节 商品收购224

第四节 供应销售227

第六节 商品价格232

第五节 对外贸易232

第十二章 财税236

第一节 收入236

第二节 支出244

第三节 管理249

第十三章 金融252

第一节 机构252

第二节 货币流通254

第三节 储蓄、存款255

第四节 信贷256

第六节 债券259

第五节 结算259

第七节 保险260

第十四章 综合经济管理262

第一节 计划262

第二节 统计268

第三节 审计269

第四节 工商管理269

第五节 物价管理271

第六节 标准计量管理272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277

第三编政治277

第一章 国家地方权力机关(附参议会)277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278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82

第四节 基层选举283

第二章 国家地方政权机关286

第一节 县级政权286

第二节 基层政权296

第三节 施政方式297

第一节 公安301

第三章 政法301

第二节 检察院307

第三节 法院307

第四节 司法行政308

第四章 干部制度310

第一节 选拔录用310

第二节 考核制度310

第三节 任免制度311

第四节 奖惩制度311

第五节 离休、退休制度312

第五章 国民党地方组织(附三青团)313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315

第一节 中共高台县委315

第二节 基层组织321

第三节 党员324

第四节 党代表大会、党代表会议326

第五节 教育整顿330

第六节 纪律检查334

第七节 统一战线335

第二节 高台县工商业联合会337

第一节 中国民主同盟高台县支部委员会337

第七章 民主党派 工商联337

第八章 县人民政协340

第九章 群众团体342

第一节 青少年组织342

第二节 工会345

第三节 农民组织347

第四节 妇女组织348

第十章 军事351

第一节 机构351

第二节 兵役353

第三节 民兵356

第五节 驻军357

第四节 人民防空357

第十一章 红五军血战高台360

第一节 血战前后360

第二节 建立革命政权362

第三节 营救亲人363

第四节 中共高抚县委363

第一节 “三反”、“五反”运动372

第二节 整风和反右派斗争372

第十二章 重大政治活动372

第三节 “大跃进”和“反右倾”运动373

第四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377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378

第六节 拨乱反正381

第四编文化385

第一章 教育385

第一节 儒学 社学 书院 义学385

第二节 幼儿教育386

第三节 小学教育387

第四节 中学教育391

第五节 专业教育393

第六节 工农教育395

第七节 教师队伍396

第八节 教育经费398

第九节 勤工俭学399

第二章 科技400

第一节 科技管理400

第二节 科技成果402

第三节 科学技术协会404

第四节 气象、水文工作406

第五节 地震工作407

第三章 医药卫生409

第一节 医疗409

第二节 防疫415

第三节 保健420

第四节 卫生422

第五节 几种常见病、多发病调查426

第四章 体育428

第一节 学校体育428

第四节 体育竞赛429

第三节 农村体育429

第二节 职工体育429

第五章 文化事业431

第一节 文化宣传431

第二节 电影放映432

第三节 戏剧演出432

第四节 图书发行434

第五节 图书阅览434

第六节 群众文化435

第七节 档案管理436

第六章 文物古迹438

第一节 遗址438

第二节 馆藏文物439

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物)440

第四节 名胜441

第七章 新闻广播442

第一节 新闻报道442

第二节 广播442

第三节 电视443

第一节 诗歌445

第八章 艺文445

第二节 赋词468

第三节 故事传说470

第四节 民谣俚语471

第五节 碑志473

第六节 书法绘画475

第五编社会483

第一章 人口483

第一节 人口源流483

第二节 人口构成486

第三节 人口变动500

第四节 人口调查504

第二章 婚姻家庭508

第一节 婚姻508

第二节 家庭509

第三章 计划生育511

第一节 晚婚晚育511

第二节 节育绝育512

第三节 教育奖惩512

第四章 社会保障515

第一节 劳动就业515

第二节 劳动工资516

第三节 劳动保险518

第四节 优抚安置518

第五节 社会福利522

第六节 社会救济523

第五章 人民生活526

第一节 农民生活526

第二节 居民生活527

第三节 天主教528

第二节 道教528

第一节 佛教528

第六章 宗教528

第四节 基督教529

第五节 伊斯兰教529

第七章 民俗530

第一节 生产习俗530

第二节 衣食住行531

第三节 岁时记略533

第四节 婚丧庆祭535

第五节 社会新风537

第一节 语音540

第八章 方言540

第二节 词汇542

第三节 谚语 歇后语553

第六编人物559

第一章 人物传559

第二章 人名录571

第一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571

第二节 流落红军名录573

第三节 为社会主义建设牺牲人员名录575

第一节 历代人物表577

第三章 人物表577

第二节 当代人物表581

第七编大事记589

第一章 古代589

第二章 近代596

第三章 现代599

附录631

一、文献辑存631

二、旧志序、目录641

三、革命回忆录646

后记671

1993.12《高台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3.12 兰州市: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三台县志(1992 PDF版)
三台县志
199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蒲台县志  3( PDF版)
蒲台县志 3
蒲台县志  4( PDF版)
蒲台县志 4
蒲台县志  2( PDF版)
蒲台县志 2
蒲台县志  1( PDF版)
蒲台县志 1
灵台县志(1988 PDF版)
灵台县志
1988
台前县志  下(1989 PDF版)
台前县志 下
1989
桓台县简志( PDF版)
桓台县简志
凤台县志(1998 PDF版)
凤台县志
1998 合肥:黄山书社
石台县志(1991 PDF版)
石台县志
1991 合肥:黄山书社
五台县志(1988 PDF版)
五台县志
1988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桓台县志(1992 PDF版)
桓台县志
1992 济南:齐鲁书社
铜仁地区志  金融志(1992 PDF版)
铜仁地区志 金融志
1992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邢台县志(1993 PDF版)
邢台县志
1993 北京:新华出版社
天台县志(1995 PDF版)
天台县志
1995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