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11

卷一 建置52

第一章 沿革52

第一节 隶属52

第二节 境域53

第三节 治所54

第二章 区划55

第一节 清朝区划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56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区划59

第一节 镇领属60

第三章 乡镇领属60

第二节 乡领属63

第四章 废村新村76

第一节 废村76

第二节 新村80

附:古今地名对照表83

卷二 自然环境91

第一章 地质91

第一节 地层91

第二节 侵入岩91

第三节 构造92

第四节 矿藏93

第一节 类型94

第二章 地貌94

第二节 山峰95

第三章 气候96

第一节 气候要素96

第二节 四季气候特征98

第三节 气候区分布98

第四章 水文99

第一节 河流99

第二节 地下水101

第五章 土壤101

第一节 土壤类型及其养分101

第二节 土壤分布103

第二节 牧草植被104

第六章 植被104

第一节 林木植被104

第七章 动植物105

第一节 动物种类105

第二节 植物种类106

第八章 自然灾害107

第一节 台风107

第二节 暴雨107

第三节 干旱108

第四节 “三寒”108

附一:重大灾情109

第六节 其他109

第五节 霜冻109

附二:异常现象112

卷三 人口115

第一章 人口分布与变动115

第一节 人口分布与密度115

第二节 人口迁徙116

第三节 人口消长119

第二章 人口构成121

第一节 民族构成121

第二节 性别构成121

第三节 年龄构成122

第五节 职业构成123

第四节 文化构成123

第三章 家庭 婚姻124

第一节 家庭124

第二节 婚姻125

第四章 人口控制125

第一节 机构125

第二节 政策法规126

第三节 节育绝育128

第四节 晚婚晚育129

第五节 优生优育129

第五章 姓氏130

第一节 姓氏录130

第二节 姓氏分布131

卷四 政党13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平和县地方组织138

第一节 组织机构138

第二节 共产党员146

第三节 历次党的代表大会149

第四节 县委领导工作151

第五节 宣传工作159

第六节 统一战线工作161

第七节 纪律检查16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平和地方组织164

第一节 组织概况164

第二节 主要活动165

第三节 派系斗争166

附:三青团平和地方组织167

卷五 政权 政协172

第一章 明清县署和民国政府172

第一节 县署172

第二节 县公署 县政府174

第三节 基层政权176

附:县参议会及国大代表选举176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177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78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180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84

第一节 苏维埃政府186

第三章 人民政府186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186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187

第三节 政务纪要192

第四节 基层政权197

第四章 人民政协199

第一节 组织机构199

第二节 历届政协会议200

第三节 主要活动201

卷六 农业206

第一章 生产条件206

第一节 耕地206

第二节 劳动力207

第三节 畜力208

第四节 农机具208

第五节 综合农业分区209

第二章 生产关系变革210

第一节 土地改革210

第二节 互助组212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212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213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4

第六节 国营农场215

第三章 农作物216

第一节 粮食作物216

第二节 经济作物218

第一节 耕作制度221

第二节 良种推广221

第四章 农业技术221

第三节 种植技术223

第四节 施肥224

第五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226

第五章 农田基本建设227

第一节 改造中低产田227

第二节 平整土地228

第六章 养殖230

第一节 禽畜饲养230

第二节 水产养殖232

第一节 行政机构233

第二节 事业机构233

第三节 养蜂及其他233

第七章 管理机构233

卷七 林业237

第一章 森林资源237

第一节 面积 蓄积量237

第二节 树种与分布239

第二章 山林权属240

第一节 私有山林240

第二节 集体山林241

第三节 国有山林241

第一节 采种育苗242

第三章 造林育林242

第二节 植树造林243

第三节 林木抚育243

第四节 封山育林244

第四章 森林保护245

第一节 护林防火245

第二节 病虫害防治246

第三节 以法治林246

第五章 基地建设247

第一节 一般用材林基地247

第二节 特种经济林基地247

第一节 国营林场248

第六章 营林组织248

第三节 速生丰产林基地248

第二节 社(乡)办林场249

第三节 队(村)办林场250

第四节 “两户一体”250

第七章 林业产品251

第一节 木材251

第二节 毛竹251

第三节 橡胶251

第四节 其他林副产品252

第八章 林业管理253

第一节 管理机构253

第二节 采运管理253

第三节 育林基金管理254

卷八 茶果258

第一章 茶叶258

第一节 面积 产量258

第二节 品种260

第三节 茶树栽培261

第四节 基地建设261

第五节 茶叶加工262

第二章 水果262

第一节 面积 产量262

第二节 种类 分布263

第三节 琯溪蜜柚及其他名果265

第四节 重点果场267

卷九 水利 水电273

第一章 水利建设273

第一节 蓄水工程273

第二节 引水工程277

第三节 提水工程280

第四节 堤岸工程280

附一:山格兴建“军民堤”纪略281

附二:报废水利工程281

第二章 水电建设282

第一节 小水电282

第二节 骨干电站283

第四节 水能开发285

第三节 电网285

第五节 供电286

第三章 抗旱抗洪287

第一节 抗旱287

第二节 抗洪288

第四章 管理290

第一节 机构 队伍290

第二节 水利管理291

第三节 水电管理292

卷十 工业299

第一章 所有制299

第一节 私营个体299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300

第二节 公私合营300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301

第五节 “三来一补”及“三资”企业302

第二章 门类302

第一节 机械302

第二节 食品304

第三节 化工308

第四节 电力309

第五节 印刷310

第六节 陶瓷311

第七节 烟草311

第九节 竹木加工312

第八节 塑料制品312

第十节 采矿313

第十一节 其他314

第三章 名优产品316

第一节 机械类316

第二节 食品类316

第三节 其他317

第四章 管理31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17

第二节 企业管理318

第一章 企业门类322

第一节 工业322

卷十一 乡镇企业322

第二节 建筑业328

第三节 运输业328

第四节 商业 饮食服务业328

第五节 农业企业329

第二章 企业管理331

第一节 管理机构331

第二节 管理体制332

第三节 收益使用332

卷十二 交通运输338

第一章 水路338

第一节 航道338

第二节 渡口 码头338

第一节 古道339

第二章 陆路339

第二节 公路340

第三节 公路养护345

第三章 桥梁346

第一节 木桥346

第二节 石板桥 石拱桥347

第三节 钢筋混凝土桥348

第四章 运输352

第一节 水上运输352

第二节 陆上运输353

第三节 搬运装卸355

第一节 管理机构356

第五章 交通管理356

第二节 路政管理357

第三节 航政管理358

卷十三 邮电361

第一章 机构361

第一节 邮驿361

第二节 邮局362

第三节 电信局362

第四节 邮电局363

第二章 邮政通信364

第一节 邮政网路364

第二节 邮政业务366

第一节 电报368

第三章 电信通讯368

第二节 电话369

第四章 革命根据地通信371

第一节 交通站371

第二节 电台372

第五章 管理372

第一节 计财供应管理373

第二节 业务技术管理373

第三节 人事管理373

卷十四 城乡建设378

第一章 县城建设378

第一节 街巷378

第三节 供水 排水 供电380

第二节 房屋建设380

第四节 园林绿化381

第二章 乡村建设382

第一节 集镇建设382

第二节 村庄建设387

第三章 建筑业388

第一节 建筑队伍388

第二节 建筑设备390

第三节 勘察 设计391

第四节 建筑技术391

第二节 规划管理39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3

第四章 建设管理393

第三节 工程管理394

第四节 用地管理394

第五节 公房管理395

第五章 环境保护396

第一节 环卫组织396

第二节 “三废”治理396

第三节 水土保持397

卷十五 商业401

第一章 所有制401

第一节 私营商业401

第三节 集体商业402

第二节 合营、联营商业402

第四节 国营商业403

第二章 商品购销404

第一节 商品购进404

第二节 商品销售407

第三节 集市贸易415

第三章 对外经贸417

第一节 商品出口417

第二节 商品进口419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419

第四章 饮食、服务、旅游业420

第一节 饮食业420

第二节 服务业421

第三节 旅游业422

第五章 管理422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2

第二节 经营管理423

第三节 财务管理424

卷十六 供销合作427

第一章 机构设置427

第一节 解放前合作社427

第二节 解放后供销合作社428

第二章 业务经营431

第一节 采购业务431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434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435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437

第五节 社办企业437

第三章 扶持生产438

第一节 引进新品种438

第二节 建立商品生产基地438

第三节 资金援助439

第四节 科技服务440

第五节 广设商业网点440

第四章 企业管理441

第一节 民主管理441

第二节 管理制度与体制改革443

第四节 股金分红444

第三节 合作商店管理444

卷十七 粮油购销449

第一章 粮油市场449

第一节 经营网点449

第二节 自由购销450

第二章 粮油统购450

第一节 粮食征购450

第二节 加价收购453

第三节 油料统购453

第三章 粮油统销454

第一节 城镇供应454

第二节 农村统销456

第二节 仓储管理457

第一节 粮政管理机构457

第四章 粮油管理457

第三节 调运管理459

第四节 票证管理460

第五节 粮店管理460

卷十八 财税463

第一章 财税体制463

第一节 财政体制463

第二节 税收体制464

第二章 财政收支465

第一节 收入465

第二节 支出467

第二节 民国时期税收471

第三章 赋税471

第一节 明清时期赋税471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税收473

第四章 管理监督47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78

第二节 财务管理479

第三节 税务管理481

第四节 财政监督483

第五节 审计监督483

卷十九 金融487

第一章 金融机构487

第一节 民间金融机构487

第二节 银行分支机构488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489

第四节 保险机构490

第二章 货币490

第一节 货币种类490

第二节 货币流通与管理491

第三章 储蓄存款493

第一节 单位存款493

第二节 城乡个人储蓄494

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存款496

第四章 信贷497

第一节 民间信贷497

第二节 工商信贷498

第三节 农业信贷500

第四节 信用合作贷款502

第五节 基建投资与贷款503

第五章 保险505

第一节 险种505

第二节 保费 理赔505

第六章 其它业务506

第一节 代理国库506

第二节 发行收兑债券506

第三节 收兑金银507

第四节 侨汇解付507

第一节 计划管理体制511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511

卷二十 计划 统计511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512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514

第四节 物资分配计划管理516

第二章 经济结构517

第一节 社会生产结构517

第二节 农业内部结构518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519

第四节 工业内部结构519

第三章 国民经济统计521

第一节 统计管理体制521

第二节 统计业务521

第三节 统计调查522

第四节 人民生活调查523

卷二十一 工商行政 物价 计量529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529

第一节 市场管理529

第二节 工商企业登记管理532

第三节 商标、广告和经济合同管理535

第二章 物价管理537

第一节 物价控制537

第二节 物价检查542

第三节 价格补贴543

第三章 计量管理544

第一节 计量制度544

第二节 计量监管545

第四章 管理机构546

第一节 工商行政管理局546

第二节 物价委员会546

第三节 计量所547

第四节 其他机构547

卷二十二 社会团体551

第一章 工人组织551

第一节 解放前工会组织551

第二节 县总工会551

第二章 农民组织556

第一节 农民协会556

第一节 共青团557

第三章 青少年组织557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557

第三节 农会557

第二节 少年先锋队561

第四章 妇女组织562

第一节 解放前妇女组织562

第二节 县妇联会562

第五章 工商界组织565

第一节 商会565

第二节 工商联565

第三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566

第一节 海外华侨公会567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567

第六章 华侨界组织及其他团体567

第三节 海外联谊会568

第四节 其他团体568

卷二十三 民政571

第一章 优待 抚恤571

第一节 优待571

第二节 抚恤572

第三节 困难补助573

第四节 优抚代表会574

第二章 安置575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575

第二节 移民安置576

第一节 救济577

第三章 社会福利577

第二节 扶贫581

第三节 福利事业582

第四章 老区建设583

第一节 老区分布583

第二节 老区扶建584

第五章 其他民政事务588

第一节 婚姻登记588

第二节 地名管理588

第六章 管理机构589

第一节 民国时期民政机构589

第二节 解放后民政机构589

第三节 老区建设管理机构590

卷二十四 劳动人事593

第一章 劳动管理593

第一节 机构设置593

第二节 劳动就业593

第三节 劳力调配596

第四节 职工培训597

第五节 劳动保护597

第六节 职工奖惩599

第二章 人事管理600

第一节 机构设置600

第三节 人员调配601

第二节 人员编制601

第四节 人员培训603

第五节 考核与奖惩604

第三章 工资 福利605

第一节 工资605

第二节 福利608

第四章 退休离休管理610

第一节 退休离休610

第二节 组织活动611

卷二十五 公安司法615

第一章 解放前司法615

第一节 机构设置615

第三节 司法活动616

第二节 审判制度616

第二章 人民公安618

第一节 打击犯罪618

第二节 监所管教620

第三节 治安行政管理621

第四节 出入境管理624

第五节 消防624

第三章 人民检察625

第一节 刑事检察625

第二节 经济检察626

第三节 法纪检察627

第四节 林业检察627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628

第五节 监所检察628

第一节 审判制度629

第四章 人民法院629

第二节 刑事审判630

第三节 申诉复查631

第四节 民事审判632

第五节 经济、林业案审判633

第五章 人民司法634

第一节 法制宣传634

第二节 调解634

第三节 律师635

第四节 公证636

第一节 民国时期兵役640

第二节 人民政权兵役640

卷二十六 军事640

第一章 兵役640

第二章 驻军641

第一节 清朝及以前的驻军6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642

第三节 民国时期共产党驻军643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后驻军645

第三章 地方武装646

第一节 清及民国地方武装646

第二节 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646

第一节 组织建设648

第四章 民兵648

第三节 主要活动649

第二节 军事训练649

第四节 人民防空650

第五章 重要战事651

第一节 农民起义651

第二节 抗倭、抗清斗争652

第三节 反军阀斗争653

第四节 平和暴动653

第五节 开辟革命根据地的战斗655

第六节 抗日救亡斗争657

第七节 扩大革命根据地之战659

第二节 平和县的和平解放662

第六章 解放平和662

第一节 接管芦溪662

第三节 平息反革命暴乱663

第四节 剿匪664

第七章 军政军民关系665

第一节 拥政爱民665

第二节 拥军支前665

卷二十七 文化670

第一章 民间文艺670

第一节 游艺670

第二节 民乐672

第三节 民谣673

第四节 彩楼674

第五节 谚语 谜语675

第六节 民间故事675

第二章 文学艺术676

第一节 文学676

第二节 美术 书法 摄影678

第三节 音乐 舞蹈679

第四节 戏剧680

第三章 群众文化683

第一节 文化馆(站)683

第二节 庙会684

第三节 戏曲会演684

第四节 展览685

第四章 新闻 电影 广播 电视687

第一节 报纸报道687

第二节 电影688

第三节 有线广播690

第四节 电视 音像692

第五章 图书 档案 史志编纂692

第一节 图书馆(室)692

第二节 图书发行693

第三节 档案694

第四节 地方志编纂695

第五节 文史编写695

第二节 管理696

第六章 文化管理696

第一节 机构696

卷二十八 教育703

第一章 县学 书院 社学 私塾703

第一节 县学703

第二节 书院704

第三节 社学与义学704

第四节 私塾704

第二章 幼儿教育705

第一节 幼儿园(班)705

第三章 小学教育706

第一节 学校设置706

第二节 教养 教育706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708

第三节 教育 教学709

附:部分小学简介711

第四章 中学教育713

第一节 学校设置713

第二节 学制 课程 教材714

第三节 教育 教学715

附:部分中学简介716

第五章 中等专业、职业教育718

第一节 师范教育718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718

第二节 解放后成人教育720

第一节 民国时期成人教育720

第六章 成人教育720

第七章 革命根据地教育722

第一节 小学教育722

第二节 成人教育723

第八章 教师723

第一节 聘任723

第二节 待遇724

第三节 素质和培训725

第九章 教育经费和学校设施727

第一节 经费727

第二节 勤工俭学729

第四节 教学设备730

第三节 校舍730

第十章 教育行政管理731

第一节 行政机构731

第二节 学校管理732

第三节 升学制度733

卷二十九 科学技术738

第一章 科技组织与队伍738

第一节 管理机构738

第二节 县级科研单位738

第三节 群众学术团体739

第四节 科技队伍741

第一节 科普宣传742

第二章 科技普及742

第二节 科技培训744

第三节 科技咨询服务745

第三章 科技研究与推广745

第一节 科技研究745

第二节 科技推广750

第三节 获奖科技成果751

卷三十 医药卫生755

第一章 医疗卫生机构755

第一节 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55

第二节 乡村医疗机构757

第三节 其他医疗机构758

第一节 中医760

第二章 医疗队伍760

第二节 西医761

第三节 人员培训761

第三章 医疗技术762

第一节 中医762

第二节 西医76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64

第四节 巡迴医疗764

第五节 民间验方秘方764

第四章 卫生防疫765

第一节 公共卫生765

第二节 疾病防治768

第五章 妇幼保健773

第一节 接生773

第二节 妇女保健774

第三节 儿童保健774

第六章 药物775

第一节 地产药材775

第二节 制剂775

第七章 管理776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776

第二节 医政管理776

第三节 药政管理778

第四节 医疗制度779

卷三十一 体育784

第一章 群众体育784

第一节 传统体育784

第二节 职工体育786

第三节 农民体育787

第四节 老年人体育789

第五节 苏区体育789

第二章 学校体育790

第一节 幼儿体育790

第二节 中小学体育791

第三节 业余体校与人才输送792

第一节 县内比赛活动793

第二节 参加地(市)级比赛成绩793

第三章 体育竞赛793

第三节 参加省级比赛成绩796

第四节 参加全国、国际比赛成绩798

附:国家等级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表800

第四章 机构 设施801

第一节 体育机构801

第二节 体育设施801

卷三十二 风俗 宗教805

第一章 风俗805

第一节 生产习俗805

第二节 生活习俗806

第三节 礼仪习俗810

第四节 岁时节日813

第五节 良风美德814

第六节 其他习俗817

第二章 宗教819

第一节 基督教819

第二节 佛教821

第三节 道教822

卷三十三 文物 名胜829

第一章 古遗址 古墓葬829

第一节 商周时期文化遗址829

第二节 古窑址830

第三节 古墓葬831

第一节 城墙 关隘832

第二章 古建筑832

第二节 古桥梁833

第三节 寺庙祠阁834

第四节 亭塔坊表836

第五节 生土楼837

第三章 石刻838

第一节 摩崖石刻838

第二节 碑碣838

第四章 革命文物839

第一节 革命遗址839

第五章 文物保护840

第一节 普查 征集840

第二节 纪念性建筑840

第二节 维修 管理841

第三节 馆藏文物841

第六章 风景名胜842

第一节 三坪八景842

第二节 灵通十八景842

第三节 九峰八景843

第四节 三大瀑布843

附:历代歌咏平和景观名篇843

卷三十四 方言849

第一章 平和的闽南方言849

第一节 语音分析850

第二节 分类词表854

第三节 语法特点861

第二章 平和的客话865

第一节 语音分析865

第二节 分类词表867

第三节 语法特点873

卷三十五 人物881

第一章 人物传881

第一节 古代人物881

第二节 近现代人物888

第二章 人物录914

第一节 获国家级奖励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录914

第二节 外籍华人和侨、港、台胞名录920

第三节 在县外任副县(团)级以上干部名录922

第四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931

第三章 人名录944

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时健在的老红军名录944

第二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945

第三节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名录948

第四节 举人、进士名录957

第四章 人物表959

第一节 模范人物名表959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在县外担任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政官员名表964

第三节 国民党政府军队抗日阵亡的平和县籍将士名表965

(三)清朝平和知县王相重修平和县志序971

(二)清朝邑令金镛拟修平和县志序971

(一)明署邑令朱统鈨自序971

一、旧《平和县志》序选971

附录971

(四)清道光十三年署知县事黄许桂重修平和县志序972

(五)知平和县事杨卓廉序973

二、建置平和县治疏973

(一)添设清平县治疏973

(二)再议平和县治疏975

三、碑文选976

(一)明宫詹学士黄道周《王文成祠碑记》976

(二)明户部侍郎蒋孟育《平和县学碑记》977

(三)明御史马明衡《平和县碑记》978

(四)明河南副使张士良《重筑城垣功德碑记》978

(五)清朝知平和县郭廷彩《义学碑记》979

四、重要文件选980

(一)中共平和临时县委给省委的报告980

(二)平和暴动宣传口号标语981

(三)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关于平和暴动宣传大纲982

(四)中共福建省委、共青团福建省委致平和工友农友书984

五、林语堂文选985

六、平和县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986

七、1992年平和县五套班子领导成员名录989

编后记991

赞助《平和县志》出版的单位和个人名录992

《平和县志》编修审定机构、人员名录998

索引1000

1994《平和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平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北京:群众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平和县志  全(1967 PDF版)
平和县志 全
1967 台湾:成文出版社
平度县志(1987 PDF版)
平度县志
1987
平江县志(1994 PDF版)
平江县志
1994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平远县志(1993 PDF版)
平远县志
199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东平县志(1989 PDF版)
东平县志
198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梁平县志(1995 PDF版)
梁平县志
1995 北京:方志出版社
桂平县志(1991 PDF版)
桂平县志
1991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永平县志(1994 PDF版)
永平县志
1994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罗平县志(1995 PDF版)
罗平县志
1995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黎平县志(1989 PDF版)
黎平县志
1989 成都:巴蜀书社
平和县志(1994 PDF版)
平和县志
1994 北京:群众出版社
昭平县志(1992 PDF版)
昭平县志
1992 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平陆县志(1992 PDF版)
平陆县志
1992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平山县志(1996 PDF版)
平山县志
1996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平顺县志(1997 PDF版)
平顺县志
1997 北京:海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