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边彝族自治县志》

概述1

大事记4

第一篇政区建置21

第一章建置沿革21

第一节 设治前21

第二节 设治后22

第三节 县名考24

第二章行政区划26

第一节 区划26

第二节 境域31

第三章县辖置地32

第一节 民建镇32

第二节 张坝区33

第三节 荍坝区34

第四节 下溪区35

第五节 苏坝区37

第六节 三河口区38

第七节 大院子区39

第四章马边属隶考释40

第一节 秦至蜀汉40

第二节 晋至唐宋42

第二篇自然环境45

第一章地质45

第一节 地层45

第二节 构造46

第二章地貌48

第一节 类型48

第二节 主要山脉 山峰50

第三章气候52

第一节 气温53

第二节 雨量53

第三节 日照 蒸发54

第四节 风 雷56

第五节 霜 雪56

第六节 四季特征57

第七节 立体气候58

第四章水系59

第一节 马边河干流59

第二节 马边河主要溪流61

第三节 金沙江溪流63

第四节 地下水63

第五章土壤64

第一节 水稻土64

第二节 冲积土64

第三节 紫色土64

第四节 石灰岩土67

第五节 黄壤67

第六节 黄棕壤67

第七节 棕壤67

第八节 暗棕壤68

第九节 漂灰土68

第十节 亚高山草甸土68

第六章自然灾害68

第一节 地震68

第二节 暴雨 洪水70

第三节 大风 冰雹71

第四节 泥石流 雷暴72

第五节 干旱73

第六节 绵雨 低温74

第七节 虫 兽害74

第三篇自然资源76

第一章矿藏76

第一节 磷矿76

第二节 石膏煤等矿78

第三节 金属矿80

第二章水能80

第一节 总量80

第二节 开发量81

第三章植物82

第一节 分布82

第二节 林木83

第三节 竹类86

第四节 牧草87

第五节 花卉89

第四章土特产90

第一节 药材90

第二节 茶叶92

第三节 酸梅94

第四节 果树95

第五节 其他96

第五章动物98

第一节 兽类98

第二节 鸟类99

第三节 鱼类101

第四节 珍稀动物103

第六章大风顶105

第一节 珍稀动物乐园105

第二节 绿色基因宝库105

第三节 绮丽风光106

第四篇人口107

第一章状况107

第一节 变化107

第二节 分布109

第二节 普查109

第二章构成112

第一节 民族112

第二节 性别113

第三节 年龄113

第四节 婚姻114

第五节 文化程度115

第六节 职业115

第三章计划生育116

第一节 宣传教育116

第二节 政策措施117

第三节 技术措施118

第四节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119

第五篇农牧120

第一章生产条件120

第一节 土地资源120

第二节 劳动力121

第三节 农机具122

第四节 水利122

第二章种植业123

第一节 粮食作物123

第二节 经济作物124

第三节 作物栽培125

第四节 良种推广126

第五节 作物保护127

第六节 土壤肥料128

第三章养殖业128

第一节 猪 牛 羊 马128

第二节 鸡 鸭 鹅132

第三节 蚕 蜂 兔133

第四节 鱼134

第五节 疫病防治134

第四章农业体制138

第一节 奴隶制138

第二节 封建制139

第三节 个体制139

第四节 集体制140

第五章管理141

第一节 机构141

第二节 方式141

第六篇林业144

第一章营林144

第一节 采种144

第二节 育苗145

第三节 植树造林145

第四节 抚育146

第五节 营林投资147

第二章森林保护147

第一节 林权147

第二节 林政148

第三节 护林防火150

第四节 封山育林151

第五节 防治病虫害151

第六节 保护树种151

第三章木材营销152

第一节 树竹品种152

第二节 生产153

第三节 销售154

第四节 价格154

第五节 加工155

第六节 国有企业156

第四章野生动物保护160

第一节 保护区160

第二节 责任制161

第三节 执法162

第七篇工业163

第一章所有制163

第一节 国有工业163

第二节 集体工业164

第三节 个体私营工业164

第四节 乡镇企业164

第二章电力工业166

第一节 电站166

第二节 发电量167

第三章采掘工业167

第一节 磷矿168

第二节 煤炭168

第四章机械工业169

第一节 铁制农具169

第二节 机械制造169

第三节 机械修理170

第五章食品工业171

第一节 粮油加工171

第二节 饮料与调味品171

第三节 糖果加工172

第四节 生猪屠宰173

第六章建材 建筑174

第一节 建材业174

第二节 建筑业174

第七章造纸 印刷175

第一节 造纸175

第二节 印刷176

第八章 其他工业企业176

第九章 效益178

第八篇交通181

第一章线路181

第一节 古道181

第二节 公路182

第三节 航道186

第四节 渡口187

第五节 桥梁187

第二章运输190

第一节 人畜力190

第二节 机动车192

第三节 水运192

第四节 主要企业193

第三章管理194

第一节 机构194

第二节 道路养护195

第三节 运价管理196

第四节 交通监理196

第五节 交通事故197

第九篇邮政电信199

第一章管理199

第一节 机构199

第二节 效益200

第二章邮政201

第一节 邮路201

第二节 函件202

第三节 包件202

第四节 汇兑203

第五节 报刊发行203

第六节 集邮203

第七节 邮政储蓄204

第八节 代办业务204

第三章电信204

第一节 电报204

第二节 电话205

第十篇城乡建设208

第一章城镇建设208

第一节 县城208

第二节 市政209

第三节 公用设施210

第四节 城镇规划211

第二章乡村建设212

第一节 乡场212

第二节 农村214

第三章建筑管理215

第一节 设计215

第二节 施工216

第四章房地产管理217

第一节 房产217

第二节 地产218

第五章环境保护218

第一节 污染218

第二节 治理219

第十一篇商业220

第一章体制220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220

第二节 国有商业221

第三节 供销社222

第四节 集体商业223

第二章商业网点224

第一节 集市224

第二节 场期225

第三节 网点布局225

第三章商品购销226

第一节 生产资料226

第二节 粮食油料228

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230

第四节 土特产品231

第五节 副食品233

第六节 蔬菜 水产品及调味品235

第四章饮食服务业236

第一节 饮食业236

第二节 服务业237

第五章民族贸易237

第一节 物资交流237

第二节 “三项照顾”239

第六章经营效益240

第一节 纯购进总额240

第二节 商品销售总额240

第十二篇财政税务242

第一章体制242

第一节 财政242

第二节 税务243

第二章收入244

第一节 总收入244

第二节 农业税245

第三节 工商税248

第四节 企业收入249

第五节 其他收入250

第三章支出253

第一节 总支出253

第二节 经济建设费254

第三节 文化建设费254

第四节 行政司法经费256

第五节 其他支出257

第四章管理260

第一节 机构260

第二节 预决算260

第三节 税收262

第四节 企业财务263

第五节 行政事业财务264

第六节 乡财政265

第七节 冻结控制银行存款266

第十三篇金融267

第一章货币267

第一节 币种267

第二节 流通268

第二章金融活动269

第一节 存款269

第二节 贷款271

第三节 结算276

第四节 其他276

第三章管理280

第一节 机构280

第二节 现金281

第三节 金银282

第四节 工资基金283

第五节 基本建设资金283

第六节 信贷283

第七节 财务284

第十四篇综合经济管理285

第一章综述285

第一节 经济发展285

第二节 经济结构286

第三节 人民生活287

第二章计划管理288

第一节 机构288

第二节 生产计划289

第三节 流通计划291

第四节 基建计划291

第五节 人口就业等计划292

第三章统计管理293

第一节 机构293

第二节 统计调查293

第三节 统计报告294

第四节 统计监督294

第四章物价管理295

第一节 机构295

第二节 市场价格295

第三节 价格管理297

第四节 物价调整298

第五节 物价监督299

第五章物资管理299

第一节 机构299

第二节 物资调配300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301

第一节 机构301

第二节 市场管理301

第三节 工商企业302

第四节 经济合同303

第五节 商标 广告304

第七章标准计量管理304

第一节 机构304

第二节 计量制度305

第三节 计量检定305

第四节 标准化306

第八章国土管理307

第一节 机构307

第二节 建设用地307

第三节 地政与监察308

第九章审计监督309

第一节 机构309

第二节 国家审计309

第三节 内部审计310

第四节 社会审计310

第十五篇党派群团311

第一章中共马边地方组织311

第一节 解放前党的组织活动311

第二节 历届党代会312

第三节 县委316

第四节 工作部门317

第五节 基层组织318

第二章中共党务320

第一节 组织320

第二节 宣传323

第三节 统一战线325

第四节 纪律检查326

第五节 政策研究328

第六节 党校328

第七节 信访 保密329

第三章群众团体330

第一节 农民组织330

第二节 工会组织330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331

第四节 妇女组织331

第五节 科协332

第六节 工商联333

第七节 残疾人联合会333

第八节 专业学会 协会333

第四章民国时期的党团335

第一节 国民党 三青团335

第二节 民社党 青年党336

第三节 社团336

第十六篇政权 政协338

第一章解放前的政权机构338

第一节 通判衙门 同知公署338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政府机构341

第三节 议会342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344

第一节 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34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346

第三节 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347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347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350

第六节 选举351

第七节 代表视察351

第三章人民政府352

第一节 县级机构352

第二节 办公制度353

第三节 派出机构353

第四节 乡(镇)政府354

第五节 村社自治组织354

第四章人民政协357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357

第二节 政协活动359

第十七篇政事纪要364

建马边厅364

筹边与办彝务364

争夺防区365

马边解放366

清匪反霸367

减租退押367

禁烟肃毒368

抗美援朝369

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369

“镇反”“肃反”370

“三反”“五反”371

社会主义改造371

整风反右372

人民公社的建立与调整373

四清运动373

“文化大革命”374

拨乱反正375

成立彝族自治县376

经济体制改革377

第十八篇政法379

第一章公安379

第一节 侦查 预审379

第二节 治安管理380

第三节 消防382

第四节 监改383

第二章检察384

第一节 刑事检察384

第二节 经济检察385

第三节 法纪检察386

第四节 监所检察386

第五节 控申检察386

第三章审判387

第一节 刑事审判387

第二节 民事审判388

第三节 经济审判389

第四节 行政审判389

第五节 告诉申诉审判389

第四章司法行政390

第一节 法制宣传390

第二节 人民调解391

第三节 律师工作392

第四节 公证工作392

第五章民国时期司法工作392

第一节 治安392

第二节 检察393

第三节 审判394

第四节 监狱 看守所394

第十九篇民政396

第一章优抚396

第一节 拥军优属396

第二节 优待补助397

第三节 安置398

第四节 抚恤398

第二章救济福利399

第一节 灾害救济399

第二节 贫困救济400

第三节 扶贫401

第四节 社会救济402

第五节 福利事业403

第六节 残疾人事业405

第七节 “麻风村”405

第三章基层政务与政区管理406

第一节 村(居)民委员会建设406

第二节 政区管理406

第四章社会事务408

第一节 婚姻管理408

第二节 殡葬管理409

第三节 社团登记409

第四节 地名普查与管理409

第二十篇劳动人事411

第一章劳动管理411

第一节 制度411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412

第三节 知青安置413

第四节 职工工资413

第五节 劳动保险414

第六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415

第二章人事管理416

第一节 干部来源416

第二节 编制管理417

第三节 干部结构418

第四节 任免与调配419

第五节 培训与奖惩420

第六节 离退休管理421

第七节 人事制度改革421

第三章工资福利422

第一节 工资调改422

第二节 补贴 津贴423

第三节 福利待遇425

第二十一篇军事427

第一章驻军427

第一节 明清时代4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428

第三节 解放后428

第二章兵役428

第一章 募兵 征兵428

第二节 志愿军 义务兵429

第三章地方武装430

第一节 机构430

第二节 建制431

第三节 民兵432

第四章兵事433

第一节 农民起义433

第二节 保路运动435

第三节 兵祸匪患436

第四节 剿灭匪乱438

第五节 平息叛乱440

第六节 其它战事441

第二十二篇教育443

第一章基础教育443

第一节 学宫 私塾443

第二节 幼儿园443

第三节 小学444

第四节 中学446

第五节 民族教育446

第二章专业与成人教育448

第一节 专业教育448

第二节 职工教育449

第三节 扫盲教育451

第三章教育内容452

第一节 学制 课程452

第二节 德育工作453

第三节 教学教研454

第四节 电教工作456

第五节 招生工作456

第六节 勤工俭学458

第四章教师459

第一节 队伍459

第二节 培训459

第三节 待遇460

第五章教育管理461

第一节 机构461

第二节 经费462

第三节 设备463

第二十三篇科技464

第一章管理464

第一节 机构464

第二节 科技人员465

第三节 重要举措466

第二章科普467

第一节 宣传 培训467

第二节 学术交流467

第三节 服务469

第四节 青少年科普469

第五节 大风顶考察470

第三章科研471

第一节 农牧471

第二节 林业473

第三节 工业交通474

第四节 医药卫生475

第五节 气象 地震 水文475

第二十四篇文化477

第一章文化设施477

第一节 图书477

第二节 电影479

第三节 广播480

第四节 电视481

第五节 档案482

第六节 史志483

第二章群众写作485

第一节 民歌485

第二节 诗歌487

第三节 散文 小说489

第四节 楹联490

第五节 论文492

第六节 新闻492

第三章艺术活动493

第一节 音乐 舞蹈493

第二节 绘画 摄影495

第三节 金石 书法495

第四节 戏剧496

第四章古迹形胜497

第一节 文物497

第二节 古迹499

第三节 景观500

第二十五篇医药卫生501

第一章事业发展501

第一节 管理机构501

第二节 卫生体制改革501

第三节 设施502

第四节 公费医疗503

第五节 医疗费减免504

第六节 卫生经费504

第二章卫生防疫505

第一节 机构505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505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508

第四节 卫生监督监测509

第三章妇幼保健511

第一节 机构511

第二节 妇女保健512

第三节 儿童保健512

第四章医疗卫生513

第一节 医疗机构513

第二节 中医515

第三节 西医51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516

第五节 技术培训517

第六节 卫生团体517

第五章药品管理518

第一节 药品生产518

第二节 药品经营519

第三节 药品市场管理520

第二十六篇体育521

第一章学校体育521

第一节 幼儿体育521

第二节 小学体育521

第三节 中学体育523

第二章社会体育524

第一节 彝族体育524

第二节 职工体育526

第三节 农民和个体户体育527

第四节 老年体育527

第三章训练和竞赛528

第一节 运动训练528

第二节 人才选拔528

第三节 教练和裁判529

第四节 竞赛成果529

第四章管理531

第一节 机构531

第二节 经费531

第三节 场地设施531

第二十七篇彝族苗族社会533

第一章开发历程533

第一节 入迁533

第二节 发展534

第二章传统经济535

第一节 农业536

第二节 牧业536

第三节 手工业536

第四节 狩猎537

第五节 交换537

第三章家支氏族538

第一节 构成538

第二节 分布541

第三节 等级542

第四节 习惯法规544

第五节 冤家械斗546

第四章婚葬习俗547

第一节 婚姻制度547

第二节 婚姻程序548

第三节 丧葬礼仪549

第五章生活习俗550

第一节 饮食550

第二节 服饰550

第三节 居住552

第四节 器具552

第五节 工艺553

第六节 传统节日553

第七节 交谊554

第六章原始宗教555

第一节 祖先崇尚555

第二节 万物有灵556

第三节 祭师557

第四节 占卜558

第五节 禁忌558

第六节 诅咒559

第七章方言559

第一节 语词559

第二节 文字560

第三节 谚语561

第八章苗族562

第一节 生活563

第二节 婚姻563

第三节 丧葬564

第四节 节庆564

第五节 宗教565

第二十八篇汉族社会566

第一章开发历程566

第一节 入迁566

第二节 发展567

第二章会社568

第一节 家族568

第二节 会馆568

第三节 帮会569

第四节 姓氏570

第三章垦社571

第一节 办垦571

第二节 经营571

第三节 垦务572

第四章生活575

第一节 服饰575

第二节 饮食576

第三节 居住577

第四节 行旅578

第五章礼仪578

第一节 婚姻578

第二节 生日579

第三节 丧葬580

第四节 节庆581

第五节 农俗582

第六章方言 谣谚583

第一节 方音583

第二节 词汇583

第三节 谚语584

第四节 歇后语584

第七章宗教585

第一节 佛教585

第二节 道教585

第三节 天主教586

第八章优良风尚586

第一节 传统美德586

第二节 社会新风587

第九章社会问题588

第一节 吸毒588

第二节 乞丐589

第三节 匪患590

第四节 赌博591

第五节 禁忌592

第六节 迷信592

第二十九篇人物594

一、传记594

二、简介(19人)621

三、烈士名录623

附录628

国务院关于四川省设立马边彝族自治县和峨边彝族自治县的批复628

马边彝族自自治县自治条例629

乐山市人民政府关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志》出版的批复637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关于《马边彝族自治县志》对外发行的批复637

建新乡镇记(明)(尹廷俊)638

分设马边疏(清)(阿尔泰)639

县志导言贺昌群640

1994《马边彝族自治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马边彝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志(1999 PDF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志
1999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1997 PDF版)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7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1994 PDF版)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
1994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名录( PDF版)
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地名录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志( PDF版)
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政协志
凉山彝族自治州番波、马边、峨边等县彝族社会调查资料汇编(1963 PDF版)
凉山彝族自治州番波、马边、峨边等县彝族社会调查资料汇编
1963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土地志(1998 PDF版)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土地志
1998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发展·联合·提高(1992 PDF版)
发展·联合·提高
1992 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1996 PDF版)
现代企业管理原理
1996 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屏边苗族自治县志(1999 PDF版)
屏边苗族自治县志
1999 北京:新华出版社
峨边彝族自治县志(1994 PDF版)
峨边彝族自治县志
1994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1997 PDF版)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7 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2 PDF版)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1994 PDF版)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志
1994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1995 PDF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