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序一 罕富有1

序二 尹尼拉2

序三 李启运3

序四 南天文4

大事记10

第一章自然环境52

第一节 地质地貌52

第一篇地理52

第二节 山峰54

第三节 河流60

一 南定河水系60

二 南碧河水系61

第四节 平坝61

第二章 自然资源62

第一节 气候62

一 气温63

二 水分65

二 地表径流67

一 降水67

三 日照67

第二节 水67

三 蒸发68

四 水源总量68

第三节 土壤68

一 土地利用现状68

二 土地层次分布69

三 土壤形成演变76

一 植物81

第四节 生物81

二 动物87

第五节 矿藏88

一 沿革88

二 1958年大闹钢铁铜矿厂88

三 矿藏勘测88

第三章 灾害90

第一节 地震90

一 干旱91

第二节 旱涝91

二 洪涝92

第三节 农作物病虫害93

一 病害93

二 虫害94

三 天敌94

四 普遍危害严重的病虫草害94

五 新发生的危险性病虫害94

二 冰雹95

三 低温95

一 大风95

第四节 其他灾害95

四 火灾96

第四章 政区97

第一节 建置97

第二节 土司99

一 孟定土司99

二 耿马土司103

三 勐撒土巡检103

第三节 区划111

一 耿宣镇123

第四节 乡镇村寨123

二 勐永镇124

三 大兴乡124

四 勐撒镇124

五 勐简乡125

六 河外乡125

七 芒洪拉祜族布朗族乡125

九 孟定镇126

八 福荣拉祜族傈僳族乡126

十 四排山乡127

十一 贺派乡127

第五节 地名127

一 县、乡(镇)地名127

二 地名普查128

三 地名管理128

第五章 人口129

第一节 人口变化129

一 1954~1958年人口调查统计131

第二节 人口普查131

二 第二次人口普查134

三 第三次人口普查134

四 第四次人口普查135

第三节 计划生育136

一 组织机构136

二 宣传教育136

三 技术队伍138

四 政策措施139

第一节 稻谷141

一 水稻141

第二篇农业141

第一章 粮食作物141

二 陆稻144

第二节 其他145

一 玉米145

二 冬大豆146

六 耿马气候站148

五 孟定气象站148

四 孟定原种场148

二 种子公司148

一 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所148

第三节 农业服务机构148

三 良种繁殖场148

七 农业经济经营管理站149

第二章 经济作物151

第一节 茶叶151

第二节 甘蔗153

一 棉花155

二 草烟155

第三节 其他经济作物155

第四节 热带作物159

一 橡胶159

二 胡椒160

三 咖啡161

四 紫胶161

五 砂仁161

六 草果161

第三章 畜牧业164

一 地方畜禽良种165

第一节 畜禽品种165

二 引进良种167

第二节 疫病防治168

一 畜禽疫病168

二 畜牧兽医机构168

第四章 农业机械171

第一节 农机管理171

一 沿革171

二 农业机械服务管理机构171

一 农机作业172

第二节 农机耕作172

三 大中型机械装备172

二 经营形式173

第三篇林业176

第一章 森林资源176

第一节 面积176

一 森林面积176

二 林木蓄积量178

第二节 资源分布179

一 分布179

二 优良树种180

第一节 植树造林181

第二章 林业生产181

第二节 林果基地183

一 林业基地183

二 水果基地184

第三章 林业管理185

二 工作步骤186

三 工作实绩186

一 领导机构186

第一节 林业“三定”186

第二节 “两山一地”到户187

一 组织领导187

二 工作过程187

三 工作实绩187

第四篇水利189

第一章 水资源189

第一节 地表水189

一 河流189

第二节 地下水196

二 河流泥沙流失量196

二 勐筒热水塘197

三 耿宣南翁197

第二章 水利工程197

第一节 引水工程197

一 四方井温泉197

第二节 蓄水工程199

一 天然蓄水面199

二 人工蓄水工程200

第三节 提灌治河工程201

一 提灌工程201

二 治河工程202

第四节 人畜饮水工程203

第五节 管理205

一 管理机构205

二 工程管理205

第一节 孟定农场207

一 沿革207

第一章 农场207

第五篇农垦207

二 机构208

三 区划208

四 人口212

第二节 勐撒农场213

一 沿革213

二 区划213

二 机构216

一 沿革216

第三节 耿马华侨农场216

三 人口216

三 人口217

第四节 场群关系218

一 群众工作218

二 支援地方发展经济文化218

第二章 经营221

第一节 橡胶221

一 栽培221

二 割胶221

三 制胶222

第二节 茶叶224

第三节 蔗糖227

第四节 粮食228

第六篇工业231

第一章 手工业231

第一节 行业232

一 缝纫232

二 木器家具233

三 五金修理233

六 铁制农具234

五 陶器生产234

四 制鞋234

七 建材235

八 印刷236

九 竹藤棕草编织236

第二节 名特产品237

一 允相锯齿镰刀237

二 莫牙蒲葵扇237

三 翁达藤篾圆凳237

四 福荣挑箩237

第一节 沿革238

第二章 地方工业238

五 芒团白绵纸238

六 勐永土锅238

七 铁皮水桶238

第二节 行业240

一 煤炭240

二 电力240

三 制糖241

四 制茶242

五 橡胶加工242

八 其他工业243

六 农机修造243

七 乡镇工业243

第七篇交通邮电250

第一章 交通250

第一节 驿道250

第二节 铁路和机场252

一 滇缅铁路252

三 勐撒机场253

二 滇缅铁路附属公路253

第三节 公路254

一 线路254

二 桥梁255

第四节 运输256

一 人力运输256

二 畜力运输257

三 机械动力运输257

五 汽车客运站258

四 汽车运输公司258

第五节 管理259

一 公路养护259

二 道路交通运政260

三 交通监理260

四 交通稽查260

五 民航导航站261

六 交通行政管理261

第二章 邮电261

一 邮路262

第一节 邮政262

二 邮政业务265

三 集邮268

四 邮政储蓄268

第二节 电信268

一 电报268

二 长途电话269

三 市内电话269

四 农村电话271

一 县邮电局274

第三节 机构274

二 邮电支局275

三 邮电(政)所275

第八篇商业276

第一章 体制276

第一节 机构276

一 国营机构276

二 集体机构277

第二节 私营商业277

一 沿革277

二 现状278

一 合作商业279

二 供销合作商业279

第三节 集体商业279

第四节 国营商业281

一 农副产品采购281

二 商品销售282

三 物资经营管理284

四 其他经营业务288

一 集市289

二 街期289

第二章 集市与边境贸易289

第一节 集市贸易289

三 上市商品290

第二节 边境贸易291

一 沿革291

二 边民互市292

二 基层所(店)295

一 粮食局295

第一节 机构295

第九篇粮油295

第一章 购销管理295

第二节 征购297

一 田赋积谷297

二 公粮征收298

三 余粮收购300

第三节 销售301

一 城镇定量供应301

二 农村供应302

一 仓储308

第二章 储运与价格管理308

第一节 储运308

二 调运309

第二节 粮油价格312

一 价格种类312

二 粮食价格312

三 油料(脂)价格317

一 机构318

第一节 机构组织318

第一章 财政318

第十篇财税(含海关)318

二 管理体制319

第二节 收支320

一 财政收入320

二 财政支出322

第二章 税务324

第一节 管理324

一 税务机构324

二 税政管理325

第二节 税制326

一 清代课赋326

二 民国期间课赋326

三 1950年后的税制329

第一节 机构332

一 沿革332

二 体制332

第三节 收入332

第三章 海关332

三 人员333

第二节 监管334

第三节 征税338

第四节 查私342

第一节 银行346

一 人民银行346

第一章 机构346

第十一篇金融346

二 专业银行347

第二节 其他金融机构350

一 保险公司350

二 信用社350

第二章 货币350

第一节 流通350

一 1950年前的货币350

二 人民币351

三 流通量持有量352

二 现金353

三 工资基金353

一 发行库353

第二节 管理353

四 反假354

五 金银355

第三章 信贷355

第一节 贷款356

一 农业信贷356

二 工商信贷358

三 贷款种类359

二 城乡储蓄362

一 单位存款362

第二节 存款362

三 实物存款363

第三节 利率366

第四章 其他金融业务370

第一节 保险370

一 险种370

二 理赔370

四 财政债券372

三 重点建设债券372

二 国库券372

一 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72

三 防灾372

第二节 债券372

第三节 信用社373

一 资金业务373

二 管理374

三 行社关系374

第一节 城镇380

一 耿马城380

第一章 建筑380

第十二篇城乡建设380

二 孟定镇381

三 重要集镇381

第二节 乡村民宅382

一 干栏式楼房382

二 坐地平房382

第三节 古建筑383

一 佛塔383

二 佛寺383

四 耿马宣抚司衙门384

三 耿马土城384

第一节 耿马县城385

一 规划范围与年限385

第二章 规划385

二 规划指导思想386

三 县城规模386

四 总体布局386

五 近期建设与重建家园387

第二节 重灾乡镇387

一 孟定镇387

二 四排山乡387

三 贺派乡387

四 勐撒镇388

第三节 震后县城规划批复388

一 省政府批复388

第三章 管理389

第一节 居住条件管理389

一 环境管理389

二 地区转省政府批复389

三 行署、省建委对县城1.3平方公里新区详规的批复389

二 土地管理390

第二节 组织机构391

一 基建队伍391

二 管理机构392

第一节 经济结构395

一 农业395

二 工业395

第一章 经济体制395

第十三篇经济综合395

第二节 经济成分398

一 工业398

二 商业398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401

一 农业401

二 工商企业403

第四节 经济技术协作404

一 管理机构404

二 协作项目404

二 审计工作407

一 机构407

第二章 经济监督407

第一节 审计407

第二节 技术监督408

一 机构408

二 标准408

三 计量408

四 质量409

一 机构410

二 沿革410

第三节 物价410

三 物价检查413

第三章 经济管理416

第一节 计划416

一 计划机构416

二 计划编制416

第二节 统计420

一 统计机构420

二 统计业务421

二 个体工商户管理422

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422

一 管理机构422

三 工商企业登记423

四 城乡集市管理424

五 合同仲裁426

六 案件查处427

第一节 县委机构433

二 县委会机构433

一 县委433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耿马县地方组织433

第十四篇党群433

第二节 县党代会437

第三节 党组439

一 人委(政府)党组439

二 人大常委会党组440

三 政协党组440

四 其他党组440

一 区(公社)、乡(镇)党委441

二 机关、部门党委(总支)441

第四节 县属党委(总支)441

第五节 组织建设444

第六节 宣传教育446

一 党校446

二 党员和在职干部教育447

三 宣传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448

第七节 专项工作449

一 信访449

二 落实政策449

四 党史资料征集451

三 老干部工作451

第八节 统一战线452

一 团结民族宗教上层人士452

二 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453

三 爱国统一战线454

第九节 纪律检查455

一 机构沿革455

二 旧案复查456

三 整党整风456

二 基层工会458

一 县总工会458

第二章 群众团体458

第一节 工会458

三 会员代表大会460

四 职工代表会460

五 经费460

六 职工教育460

七 职工福利461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465

一 机构沿革465

二 历届团代会466

三 组织建设467

四 思想建设468

五 少先队工作47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472

一 组织机构472

二 历届妇代会473

三 妇女工作473

第四节 农会475

二 耿马土司476

一 孟定土司476

第十五篇政务476

第一节 土司政权476

第一章 沿革476

第二节 设治局477

一 建置477

二 内部机构480

三 乡镇保甲制度480

第三节 参议会481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482

第一节 历屇人代会482

第二节 人大常委会485

第三节 常委会工作488

一 制订地方法规488

二 定期召开例会488

三 人事任免488

四 开展视(考)察活动489

五 处理代表提(议)案489

六 联系人民代表490

七 常委会自身建设490

一 1980年县级直接选举497

第四节 基层选举497

二 1984年县乡直接选举498

三 1987年县级换届选举498

四 1988年乡(镇)直接选举498

五 1990年县乡换届选举499

第三章 人民政府499

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499

一 机构沿革499

二 部门设置502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府505

第三节 廉政建设507

一 机构507

二 清理整顿507

三 查处违纪案件508

四 群众举报和人民来信来访508

五 宣传贯彻两个通告508

六 廉政制度建设508

第一节 机构510

第四章 政治协商会议510

第二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511

第三节 政协工作513

一 组织委员学习513

二 参政议政513

三 广交朋友514

四 办理提案工作514

五 文史资料征集515

二 监狱516

一 法制516

第一节 土司司法516

第一章 沿革516

第十六篇政法516

三 刑罚刑具517

第二节 民国司法518

第二章 公安520

第一节 机构520

一 公安局520

二 派出所520

一 清匪522

三 治保会522

第二节 惩治犯罪522

二 镇反平叛523

三 打击刑事犯罪524

第三节 治安管理526

一 监督改造526

二 禁烟缉毒526

三 查禁赌博527

四 特种行业管理528

一 户口管理529

第四节 户籍529

二 人口统计530

三 颁发居民身份证530

第五节 其他管理531

一 消防管理531

二 交通管理531

三 监所管理532

一 检察院533

第一节 机构533

第三章 检察533

四 边防管理533

二 检察委员会534

三 科室设置535

第二节 刑事检察536

第三节 经济检察538

第四节 监督检察539

一 法纪检察539

二 监所检察540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542

第四章 审判543

第一节 机构543

一 人民法院543

二 人民法庭544

三 人员编制544

四 调解组织545

第二节 刑事审判546

第三节 民事审判550

一 经济审判552

第四节 其他审判552

二 行政审判553

第五章 司法行政555

第一节 法制宣传555

第二节 普法教育556

第三节 公证558

第四节 律师事务560

第五节 人民调解562

第六节 乡(镇)法律工作563

第七节 队伍建设564

二 耿沧抗日支队566

四 人民武装部566

三 设治局常备队566

第十七篇军事566

一 土司武装566

第一节 军事机构566

第一章 机构设施566

五 武装委员会569

第二节 军事设施569

一 清末至民国569

第一节 兵役制度570

一 1949年前570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70

第二章 兵役570

二 1950年后571

第二节 驻军572

一 民国时期驻军572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573

第三章 战事574

第一节 明清战事574

一 邓子龙破三尖山574

一 抗击日军575

二 迤南人民自卫军一支队进军耿马575

二 西袜里战缅兵575

第二节 民国战事575

三 朱家璧过耿马576

第三节 1950年后的战事577

一 解放耿马城577

二 安民村阻击战578

三 平息芒洪暴乱579

二 政治工作580

一 组织建设580

第四章 民兵580

第一节 政治组织工作580

第二节 军事训练582

第三节 干部(含装备)584

一 专职武装干部584

二 武器装备585

第四节 民兵战绩585

一 剿匪作战585

二 抢险救灾587

第十八篇外事588

第一章 划界588

第一节 沿革588

第二节 界线589

一 界桩589

二 界路590

三 方位物591

第三节 边界联检591

一 过境耕地592

第四节 遗留问题处理592

二 过境竹蓬594

三 过境居住594

四 过境砍伐及其他595

第二章 管理596

第一节 机构(含边境建设)596

一 边界管理596

二 边境建设597

二 友好交往598

第二节 友好往来598

一 边民外出回归598

三 互访纪实599

第十九篇人事604

第一章 人事管理604

第一节 机构组织604

一 机构604

二 编制604

一 招工招干607

二 毕业生分配607

第二节 干部来源607

三 军转干安置608

第三节 干部管理609

一 任免调配609

二 学习培训610

三 人事档案610

第四节 其他工作610

一 职称改革610

第二章 劳动事务611

二 老龄工作611

第一节 劳动工资613

一 工资制度改革613

二 工资调整614

三 企业工资改革617

四 计件(计时)工资618

五 公安干警工资618

六 海关人员工资618

七 保留工资618

八 附加工资618

第二节 劳动保护619

一 安全监察619

十 津贴619

九 浮动工资619

二 安全技术培训621

三 工伤事故621

四 保健(食品)费621

第三节 劳动保险621

一 公费医疗621

四 节假日622

三 离休、退休(退职)622

二 社会劳动保险622

五 劳保用品624

第四节 职工福利624

一 1960年前的福利待遇624

二 1960年后的职工福利624

第五节 劳动管理625

一 管理机构625

六 劳动服务公司626

四 以工代干、转干626

五 劳动仲裁和鉴证626

三 劳动制度改革626

二 三工改革626

第三章 民政628

第一节 优抚628

一 褒扬抚恤628

二 伤残抚恤628

三 群众优待629

四 国家补助629

五 拥军优属630

第二节 救济634

第三节 安置638

第四节 婚姻登记639

第五节 政权建设640

第二十篇教育645

第一章 教育行政645

第一节 教育机构645

一 教育局645

二 乡镇教育组645

三 厂矿企业教育机构646

第二节 教师队伍646

一 沿革646

二 福利待遇647

第二章 初等教育648

第一节 清朝至民国时期的教育648

一 私塾648

三 培训进修648

二 边地小学649

三 省立耿马小学649

四 保国民学校649

一 学前教育650

二 小学65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650

第三章 中等教育656

第一节 普通中学656

一 沿革656

二 教学657

三 招生657

四 管理658

第二节 职业学校662

一 农业中学662

四 职业中学663

三 教师进修学校663

二 师范班663

第四章 成人教育664

第一节 农村业余扫盲664

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665

一 职工文化技术补课665

二 职工业余高等教育666

第五章 民族教育667

第一节 经堂教育667

一 佛寺667

二 教堂668

三 清真寺669

第二节 民族小学669

一 双语教学669

二 特殊措施670

第六章 学校建设671

第一节 经费671

一 国家拨款671

二 社会捐资673

四 勤工俭学典型学校674

三 课余劳动674

一 沿革674

二 劳动建校舍674

第二节 勤工俭学674

第三节 设备675

一 教学设备675

二 校舍675

三 震后恢复重建676

第二十一篇文化679

第一章 少数民族文化679

二 佤族民歌680

一 傣族民歌680

第一节 歌谣故事680

三 景颇族民歌681

四 故事681

第二节 舞蹈(含乐器)682

一 舞蹈682

二 器乐683

五 雕刻684

四 扎纸684

三 绘画684

二 剪纸684

第三节 其他684

一 泥塑684

第二章 文化活动685

第一节 文化馆685

一 机构685

二 民间文娱活动685

三 业余文艺演出686

第二节 文工队687

一 普查689

二 新石器文化遗址689

第三章 文物胜迹689

第一节 文物普查689

第二节 古迹690

一 耿马大白塔690

二 三尖山古战场690

三 洞景佛寺690

七 古墓群691

六 景信古城址691

四 耿马总佛寺691

五 佤族城遗址691

八 耿马土城及衙门692

第三节 金石碑刻692

一 罕华基墓志692

四 诗画693

五 胜览693

三 其他金石693

二 尖山摩崖石刻693

第四节 文物(附传统工艺)694

一 印章694

二 古铜钟694

三 古铜铓694

四 传统工艺695

第四章 图书影视695

第一节 图书695

一 图书馆695

二 图书发行696

一 沿革697

第二节 电影697

二 发行放映698

三 民族语片译制701

第三节 广播电视703

一 机构沿革703

第一节 机构707

一 机关档案室707

二 档案科(馆)707

第五章 档案707

二 业务工作707

三 档案局708

四 队伍建设708

第二节 管理709

一 设施709

二 馆藏709

三 业务710

第三节 利用714

一 借阅714

二 编译714

一 医疗机构716

第一节 机构716

第一章 机构组织716

第二十二篇卫生716

二 防疫保健机构719

第二节 人员720

一 中西医720

二 乡村医疗保健人员721

三 业务培训722

第一节 疫病(上)723

第二章 防病723

一 烈性传染病724

二 常见传染病724

第二节 疫病(下)734

一 慢性传染病734

二 寄生虫病736

三 其他疾病737

第三节 免疫738

一 预防接种738

三 冷键设备739

四 免疫意外事故739

二 建卡建证739

第四节 除害灭病741

一 灭蚊741

二 灭鼠、灭蚤741

第三章 医疗742

第一节 传统医疗742

一 中草医742

二 傣医743

一 沿革744

二 医疗技术744

第二节 西医744

三 设施746

四 技术协作747

五 涉外医疗747

六 护理747

第三节 其他748

一 乡村医疗748

二 巡回医疗749

三 医疗事故749

二 质量监督750

一 剧毒麻醉药品管理750

第一节 药政750

第四章 药物750

三 医药市场管理751

四 药检机构751

第二节 经营751

一 外来药物751

二 地产药材752

三 引进种植753

四 中草药材加工753

一 沿革754

二 贯彻法令754

第一节 卫生宣传754

第五章 卫生运动754

第二节 环境卫生755

一 沿革755

二 管理755

第三节 饮水食品卫生756

一 饮水卫生756

二 食品卫生757

二 新法接生758

一 普及妇女卫生常识758

第一节 妇女保健758

第六章 妇幼保健758

三 妇女病查治759

四 节育技术指导760

第二节 儿童保健760

一 托幼机构760

二 健康体检760

三 疾病调查761

一 科学技术委员会763

三 科技推广站(所)763

二 科学技术协会763

第一章 机构组织763

第一节 机构763

第二十三篇科技763

第二节 科技队伍765

一 职称评定765

二 落实政策765

三 获奖科技人员765

二 体制改革767

第三节 体制767

一 科技管理767

第二章 科普768

第一节 科普活动768

一 宣传培训768

二 引进推广768

三 科技扶贫769

二 杂交制种770

一 土壤普查770

第一节 农作物改良770

第三章 成果770

第二节 咨询服务770

三 杂交稻丰产栽培771

四 水稻病虫防治771

五 “两化”上山771

六 甘蔗丰产771

五 良种鸡推广772

四 牛口蹄疫气雾免疫772

三 牛寄生虫病综合防治772

二 牛双芽焦虫病防治772

第二节 畜牧兽医772

七 引种胡椒772

一 猪贝巴西虫调查772

一 左小腿下1/3不全离断再植773

三 子宫腔内电灼阻管节育773

二 中西医结合治疗痔疮773

四 副霍乱病治疗773

第三节 医药卫生773

七 畜禽疫病普查应用773

六 畜牧业区划773

五 灭害厕所774

第四节 其他774

一 沼气推广774

二 池塘养鱼774

三 防虫磷应用774

四 霜冻甘蔗磷酸亚硫酸制糖774

五 酒精连续发酵774

六 微机煮糖775

二 体育协会776

一 行政机构776

第二十四篇体育776

第一节 机构与设施776

第一章 机构组织776

三 体育设施777

第二节 体育队伍777

一 等级裁判员777

二 等级运动员778

三 优秀运动员778

第二章 体育类别779

第一节 民族传统体育779

一 体育项目779

二 体育运动会780

第二节 学校体育780

一 学校体育工作780

二 体育锻炼标准781

三 传统体育项目学校781

二 农村体育782

一 职工体育782

四 学校历年输送的体育人才782

第三节 业余体育782

三 老年体育784

四 残疾人体育784

第四节 体育赛事785

第一节 源流786

一 族称786

二 分布786

第一章 傣族786

第二十五篇民族786

第二节 经济787

一 农业生产787

二 畜牧业788

三 手工业788

四 商品交换788

第三节 习俗789

一 住房789

二 服饰789

四 丧葬790

五 饮食790

三 婚姻家庭790

六 信仰791

第四节 文化791

一 文字791

二 历法791

三 节日791

四 方言791

五 娱乐791

六 其他792

一 族称793

二 分布793

第二章 佤族793

第一节 源流793

第二节 经济794

一 农业生产794

二 生产工具794

三 畜牧业794

四 副业794

一 居住795

第三节 习俗795

五 商业795

二 服饰796

三 饮食和生活用具796

四 信仰797

五 禁忌797

六 家庭798

七 婚姻798

八 丧葬798

一 记数799

第四节 文化799

九 财产继承799

二 干支纪年纪日800

三 方位800

四 娱乐800

五 村规习惯800

第五节 村寨关系801

一 村寨801

二 头人802

三 土地802

二 分布803

一 族称803

第三章 拉祜族803

第一节 源流803

第二节 经济804

一 土地804

二 农业804

三 辅助性生产活动805

四 互助和分配805

六 饮食爱好806

五 信仰806

四 丧葬806

三 婚娶806

二 服饰806

一 居住806

第三节 习俗806

七 禁忌807

八 村寨与家庭组织807

第四节 文化809

一 语言文字809

二 响篾和芦笙809

六 节日810

五 讲故事810

三 打歌810

四 唱调810

第四章 其他民族811

第一节 布朗族811

一 源流811

二 分布811

三 生产生活811

四 文化811

五 习俗812

第二节 德昂族812

一 源流812

二 习俗812

三 禁忌813

第三节 景颇族813

一 源流813

二 习俗814

第四节 傈僳族816

一 源流816

三 文化816

二 习俗817

三 文化818

第五节 彝族和回族819

一 彝族819

二 回族819

第六节 汉族820

第一节 民委机构822

第五章 民族事务822

第二节 工作专述823

一 民族事务工作823

二 技术培训823

三 经费管理使用824

第二十六篇宗教826

第一章 南传佛教826

第一节 沿革826

第二节 派别830

一 摆润830

二 多列834

四 左抵836

第三节 逸闻轶事836

一 遗骨奠佛基836

二 “田吃人”836

三 摆顺836

五 独居素僧尼837

六 胜地837

第二章 基督教837

四 割乳赕佛837

三 佛像出汗837

第一节 教派沿革838

一 内地会838

二 浸信会838

三 神召会839

第二节 教义教规839

一 经典839

二 诫条839

三 神职839

第一节 伊斯兰教840

第三章 其他宗教840

五 节日840

四 信徒840

第二节 原始宗教841

一 神842

二 鬼842

三 魂843

四 巫术843

一 阴阳合历845

第一节 纪年845

第一章 傣历845

第二十七篇历法845

二 闰月846

三 8月满月846

四 泼水节846

五 年历表846

六 干支846

七 纪元年号847

八 傣历周日847

九 傣历纪时847

一 大众年历849

第二节 历算849

二 计算年历851

第三节 其他852

一 月亮852

二 当月日序852

三 星宿日852

四 出生年月852

七 天文图853

八 傣历文献853

六 日蚀月蚀853

五 三晦三望的孟定坝853

第二章 佤历861

第一节 纪年861

一 佤历纪时861

二 佤历闰月862

第二节 历算863

一 老寨佤历863

二 弄巴佤历863

三 芒俄佤历863

西袜里865

罕虔865

一 人物传865

人物865

播边亚866

罕华基866

丁二867

罕定国867

罕富廷868

罕华文868

南文敏869

宋文兴869

宋国梁869

罕富强869

罕富勇870

南玉新870

杨选芝870

俸秀斋871

田湘871

金光明871

杨明强872

李正才872

刀自明872

沈小清872

娜线翁872

朗德哥873

英达片873

曹应龙873

赵福华873

李正清874

马绍武874

布来俄875

韩富国875

罕忠元875

田老二876

金国柱876

宋恩荣876

刀开应877

人物表877

(一)中华民国时期国大代表、省参议员表877

(二)1950年末代耿马宣抚司及各勐各圈职官表878

(三)1950年末代孟定土司府职官表881

(四)1960年宗教界人物表882

(五)1950~1990年省以上授予先进人物称号表883

(六)历届出席省党代会代表885

(七)历届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885

(八)历届省政协委员886

(九)全国人大代表、青联、政协委员表886

(十)1990年离休干部表887

(十一)1988年副高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表890

(十二)滇桂黔边区纵队第十一支队牺牲烈士表890

(十四)1951~1952年剿匪牺牲烈士表892

(十三)中国人民解放军14军警卫团牺牲烈士表892

(十五)其他烈士表893

附录894

条例、决定894

(一)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894

(二)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森林保护和管理条例901

(三)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代表大会关于禁止追“屁拍”(鬼)等封建迷信活动的决定913

二 碑刻艺文914

(一)恤忠祠记914

(三)安插耿马纪略诗碑并序916

(二)再捣耿马老巢三尖山班师916

(四)耿马一瞥919

(五)勐撒岩诗921

(六)悉宜厂记922

(七)走进封建古国923

(八)耿马省小鸟瞰924

(九)在退居太后别墅中926

(十)孟定概况927

(十二)允楞佛寺重建碑记929

(十一)金鸡厂929

三 文献目录930

(一)傣文930

(二)汉文930

四 杂录931

(一)新老地名录931

(二)土司府官阶称谓备考表931

云南省地方志办公室对《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审查验收的意见932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出版《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的决定932

修志后记933

1995《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董艾等责任编辑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概况(1990 PDF版)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概况
1990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档案志( PDF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 档案志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土地志(1998 PDF版)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土地志
1998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交通志(1991 PDF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交通志
1991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0 PDF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0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卫生志(1995 PDF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卫生志
1995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87 PDF版)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1987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卫生医药志(1996 PDF版)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卫生医药志
1996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5 PDF版)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佤族(1985 PDF版)
佤族
1985 北京:民族出版社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2 PDF版)
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2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1993 PDF版)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志
1993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武定县志(1990 PDF版)
武定县志
1990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1993 PDF版)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志
1993 北京:中华书局
马边彝族自治县志(1994 PDF版)
马边彝族自治县志
1994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