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佤族自治县志》求取 ⇩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编 地理39

第一章 建置39

第一节 县境区划39

一 位置面积39

二 建置沿革39

三 行政区划40

第二节 城镇40

一 县城40

二 乡镇41

第二章 人口43

第一节 人口分布43

第二节 人口结构44

一 民族构成44

二 文化结构44

三 人口变化45

四 行业45

五 百岁老人45

第三节 人口普查46

第四节 计划生育50

一 机构50

二 宣传50

三 政策50

四 超生惩处51

五 节育绝育鼓励52

第三章 自然地理53

第一节 自然环境53

一 地质地貌53

二 山脉54

三 水系56

四 土壤56

五 气候58

六 植被61

七 自然景观62

八 自然灾害63

第二节 自然资源65

一 土地65

二 水65

三 动植物67

四 矿藏68

第三节 地名管理68

一 分类68

二 管理69

第二编 民族73

第一章 佤族73

第一节 源流73

第二节 语言文字73

一 语言73

二 文字75

三 历法77

第三节 生产劳作77

一 民国及其以前77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78

第四节 生活习俗79

一 饮食79

二 居住79

三 服饰80

第五节 婚姻家庭81

一 婚恋81

二 生育82

三 取名83

四 姓氏84

第六节 信仰 节日84

一 宗教信仰84

二 节日85

第七节 丧葬祭祀86

一 丧葬86

二 祭祀87

第八节 礼俗禁忌89

一 礼俗89

二 禁忌90

第二章 汉族93

第一节 源流93

第二节 生产生活94

一 生产94

二 居住94

三 饮食95

第三节 习俗95

一 服饰95

二 婚俗95

三 节日96

四 丧葬96

五 祭祀96

六 禁忌97

第三章 傣族98

第一节 源流98

第二节 文化98

一 语言98

二 文字99

三 历法与民间文学艺术99

第三节 生产劳作100

第四节 生活习俗102

一 饮食102

二 居住102

三 服饰103

第五节 婚姻家庭103

第六节 信仰节庆104

一 宗教信仰104

二 节日105

第七节 丧葬祭祀105

第八节 礼节禁忌106

一 礼节106

二 禁忌107

第四章 拉祜族108

第一节 源流108

第二节 语言文字108

第三节 生产劳作109

第四节 生活习惯110

一 饮食居住110

二 服饰111

三 婚丧习俗111

第五节 信仰113

一 节庆113

二 礼节113

三 禁忌114

第五章 彝族115

第一节 源流115

第二节 文化115

一 语言文字115

二 文学116

三 歌舞 器乐116

四 体育竞技116

五 工艺116

第三节 生产生活116

一 社会形态116

二 经济结构117

三 生产状况117

四 生活方式117

第四节 习俗118

一 恋爱婚姻118

二 生辰119

三 家庭119

四 丧葬119

第五节 信仰节庆120

一 祭祀120

二 节日喜庆121

三 禁忌121

第三编 经济综述125

第一章 经济制度125

第一节 封建领主制经济125

一 份田制125

二 村社头人制126

三 部落王制12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经济127

一 农业127

二 工业130

三 商业131

第二章 经济管理132

第一节 计划132

一 机构132

二 计划编制132

第二节 统计审计134

一 机构134

二 业务134

第三节 物价136

一 机构136

二 价格区划136

三 定价137

四 价格调整138

第四节 标准计量138

一 机构138

二 度量衡138

三 监督管理139

第五节 工商管理140

一 机构140

二 市场管理140

三 工商企业登记141

四 个体工商户142

五 经济合同管理142

六 商标广告管理143

第六节 经济协作143

第三章 经济成果146

第一节 经济建设简述146

第二节 工农业总产值149

一 农业149

二 工业151

第三节 社会总产值153

第四节 国民收入153

第四章 人民生活155

第一节 农村生活155

第二节 职工生活158

第三节 城镇居民生活160

第四节 社会消费 居住161

一 消费水平161

二 住房161

第四编 农牧业165

第一章 种植业165

第一节 土地利用165

一 耕地165

二 农业区划167

第二节 粮食生产168

一 熟制168

二 病虫草害169

第三节 粮食作物170

一 水稻170

二 旱稻171

三 玉米171

四 小麦171

五 大豆174

六 杂粮174

第四节 经济作物174

一 棉花174

二 花生175

三 油菜175

四 甘蔗175

五 茶叶175

六 橡胶176

第二章 畜牧业179

第一节 饲草饲料179

一 自然资源179

二 种植饲料179

三 饲草储备及饲料生产加工179

第二节 畜禽资源180

一 黄牛180

二 水牛180

三 猪180

四 骡马181

五 鸡181

第三节 良种181

一 良种引进181

二 改良182

第四节 畜禽饲养183

第五节 畜禽疫病185

一 疫病调查185

二 主要流行疫病186

三 疫病防治189

第三章 农机具192

第一节 传统农具192

第二节 农机发展193

一 沿革193

二 农机区划196

第四章 管理197

第一节 农牧局机关197

第二节 农业服务机构197

一 农业技术推广站197

二 种子站198

三 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198

四 良种场198

五 乡镇农科组织198

第三节 农业经营198

一 机构198

二 计划199

三 劳力199

四 财务199

五 收益分配200

第四节 畜牧201

一 机构沿革201

二 科技培训201

第五节 农机202

一 机构202

二 安全202

三 财务 油料203

第五章 国营勐省农场204

第一节 场建沿革204

一 沿革204

二 机构设置205

第二节 农业生产206

一 粮食206

二 茶叶206

三 橡胶208

四 甘蔗209

五 水果209

六 蔬菜209

第三节 其他经营209

一 畜牧渔业209

二 电站210

三 水泥厂210

四 红砖厂210

五 农机站210

六 商业供销210

第五编 林业213

第一章 森林资源213

第一节 林地面积213

第二节 林木215

一 林木种类215

二 优势树种216

第三节 植树造林217

一 营造用材林218

二 植造经济林218

三 果木林219

四 四旁绿化造林222

第四节 病虫防治222

第二章 林政224

第一节 山林权属224

一 权属224

二 山林权属纠纷225

第二节 林木采伐226

第三节 封山育林227

第三章 管理机构229

第一节 林业机构229

第二节 护林防火230

一 护林防火指挥230

二 重大山林火灾纪实231

第三节 林业公安232

第四节 木材站234

第五节 县虫胶厂234

第六编 南滚河自然保护区237

第一章 自然环境237

第一节 位置面积237

一 方位237

二 幅员238

第二节 地形地貌238

一 山脉238

二 河流238

第三节 气候土壤239

一 气候特点239

二 土壤分布239

第四节 植物239

一 种类239

二 重点保护植物240

第五节 动物241

一 动物种类241

二 重点保护动物244

第二章 保护管理246

第一节 机构246

一 管理所246

二 森林派出所246

三 管理站247

第二节 资金设施247

一 经费247

二 设施247

第三节 保护实施251

一 宣传教育251

二 移民退耕251

三 防火252

四 兽害赔偿252

五 案件查处253

六 其他255

第五节 保护效果256

一 森林植被面积256

二 野生动物数量256

三 社会效益256

第七编 水利259

第一章 水资源259

第一节 河流259

一 澜沧江水系259

二 怒江水系260

第二节 地表水260

第三节 地下水261

第四节 泉水262

第二章 水利工程264

第一节 蓄水工程265

第二节 引水工程265

第三节 提水工程268

一 机械提水268

二 水轮泵提水270

第四节 饮水工程270

第五节 防洪排涝工程272

一 排洪工程272

二 河道治理273

第三章 水面养鱼274

第一节 鱼种274

第二节 养殖274

一 库塘养殖274

二 池塘养殖274

第四章 管理276

第一节 机构276

第二节 工程管理276

第三节 用水管理277

第八编 工业281

第一章 工业体制281

第一节 私营工业281

第二节 集体工业281

第三节 国营工业282

第四节 管理机构282

一 工交局282

二 城乡集体企业管理局283

第二章 轻工业生产284

第一节 制茶284

一 初制284

二 精制286

第二节 制糖288

一 红糖生产288

二 白糖生产289

第三节 制革制鞋289

一 制革289

二 制鞋291

第四节 酿酒291

一 水酒291

二 白酒292

第五节 粮油加工293

一 碾米293

二 面粉加工294

三 面条加工294

四 饲料加工294

五 油脂加工295

第六节 副食品加工295

第七节 印刷296

第八节 其他轻工生产297

一 制陶297

二 五金298

三 木器家具298

四 竹器编织299

五 缝纫299

六 造纸300

第三章 重工业生产301

第一节 电力301

一 火力发电301

二 水电301

三 电站建设管理303

第二节 采矿冶炼304

一 银矿开采304

二 金矿开采305

三 铅锌矿开采305

四 铁矿开采306

五 煤炭开采306

第三节 建材工业309

一 水泥309

二 砖瓦310

三 石灰311

第四节 农具农机修造312

一 制造312

二 修理313

第五节 林产 化工313

一 木材采伐313

二 紫胶加工314

三 橡胶加工314

第九编 交通邮电317

第一章 交通运输317

第一节 驿道317

第二节 公路318

一 省管公路318

二 县乡公路319

三 乡村公路321

第三节 渡口桥梁322

一 渡口322

二 驿道人畜过桥323

三 公路桥梁323

第四节 运输326

一 工具326

二 货运327

三 客运331

第五节 管理332

一 公路养护332

二 运输管理335

三 养路费征收336

四 交通监理336

第六节 管理机构337

一 工交局337

二 交通安全委员会337

三 运政管理所337

四 沧源公路养护段337

五 沧源县公路养路费征收稽查站338

六 交通警察大队338

第二章 邮电339

第一节 邮电机构339

一 邮政代办所339

二 县邮电局339

第二节 邮政340

一 邮路邮运340

二 邮政营业345

三 邮件分拣封发345

四 报刊发行345

五 机要通信346

六 集邮346

第三节 电信347

一 电话347

二 电报349

第四节 管理350

一 管理机构350

二 业务质量管理350

三 业务量管理351

四 财务管理351

五 物资管理352

第十编 商业355

第一章 体制与网点355

第一节 体制355

一 私营商业355

二 集体商业355

三 国营商业356

第二节 网点358

一 城镇358

二 农村358

第二章 采购360

第一节 农副产品360

一 收购360

二 统购(含派购、换购)361

三 扶持与奖售361

四 经营分工361

第二节 工业品363

一 进货渠道363

二 进货方式363

第三节 储运364

一 仓储364

二 运输365

第三章 销售366

第一节 销售方式366

一 调拨批发366

二 零售366

第二节 计划供应369

一 物资369

二 石油370

三 棉布370

四 肉食370

五 化肥371

六 日用品371

七 少数民族特需商品供应371

第四章 边境贸易372

第一节 边民互市372

第二节 边境小额贸易372

第三节 地方贸易373

第四节 民族贸易三项照顾374

一 自有流动资金374

二 利润留成374

三 价格照顾374

第五章 服务与管理375

第一节 饮食服务业375

一 饮食业375

二 服务业375

第二节 管理376

一 财务376

二 经营责任制380

第十一编 粮油383

第一章 粮油购销383

第一节 购进383

一 征购383

二 定购385

三 议购386

第二节 供应390

一 定量供应390

二 特殊供应392

三 议价销售394

第二章 储运395

第一节 调运395

第二节 仓储396

一 粮仓建设396

二 粮食库存396

三 仓储管理396

第三章 管理398

第一节 机构398

第二节 措施398

一 商品管理398

二 财务管理399

三 票证管理399

四 计划统计399

第十二编 财税(含海关)403

第一章 财政403

第一节 机构403

第二节 收入 支出403

一 收入403

二 支出407

第三节 管理与监督409

一 管理体制409

二 预算管理410

三 财政监督410

第二章 税务412

第一节 管理412

一 税务机构412

二 税务检查413

第二节 税源413

一 商业零售413

二 酒414

三 茶414

第三节 税制415

一 民国及其以前的税制415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税制416

第四节 税种418

一 工商统一税418

二 工商所得税418

三 屠宰税419

四 工商税419

五 产品税420

六 营业税420

七 国营企业所得税420

八 奖金税421

九 建筑税421

十 城市维护建设税421

第三章 海关424

第一节 征收关税424

一 机构424

二 关税424

第二节 查缉走私425

第三节 进出境货物监管427

第十三编 金融431

第一章 金融机构431

第一节 银行431

一 人民银行431

二 农业银行432

三 工商银行432

四 建设银行432

第二节 信用 保险433

一 信用合作社433

二 保险公司433

第二章 货币434

第一节 种类434

一 金属币434

二 纸币435

第二节 流通435

第三节 现金管理436

第三章 金融业务437

第一节 存款437

一 财政存款437

二 企业存款437

三 储蓄存款437

第二节 贷款440

一 农业贷款440

二 信用社贷款441

三 工商信贷442

四 专项贴息贷款443

第三节 拨款444

一 基本建设投资拨款444

二 农业拨款445

第四节 结算446

第五节 出纳446

第六节 金银管理446

第四章 保险业务448

第一节 保险种类448

一 财产保险448

二 人身保险448

三 农业保险448

四 保险费额448

第二节 理赔449

第十四编 城建环保453

第一章 规划453

第一节 县城规划453

一 布局453

二 供水排水454

三 电力电讯454

第二节 乡镇规划454

一 勐省镇454

二 岩帅镇455

三 糯良乡455

四 单甲乡456

五 团结乡456

第二章 城乡建设458

第一节 县城建设458

一 房屋修建458

二 市镇设施459

第二节 乡镇建设461

一 岩帅镇462

二 团结乡463

三 勐省镇463

四 勐角乡464

五 班洪乡464

六 南腊乡465

第三节 村寨建设465

第三章 房地产管理466

第一节 房产管理466

第二节 土地管理467

第四章 环境保护469

第一节 污染治理469

第二节 环境保护471

第十五编 党政群团475

第一章 政党47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沧源县党部47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沧源县地方组织476

一 中国共产党沧源县委员会476

二 历次党代会477

三 组织建设478

四 宣传教育479

五 干部工作481

六 纪律检查483

七 统一战线485

八 党史资料征集489

九 信访489

第二章 政治运动纪略496

第一节 1950~1966年496

第二节 1966~1976年498

第三节 1976~1990年501

第三章 权力机关504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504

一 第一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4

二 第二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4

三 第三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4

四 第四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4

五 第五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5

六 第六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5

七 第七届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505

八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505

九 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506

十 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506

十一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506

十二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506

十三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507

十四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507

第二节 县人大常委会507

一 机构507

二 选举510

三 例会512

四 提案办理512

五 视察检查调查513

六 干部任免514

七 立法514

第四章 执权机关515

第一节 土司头人政权515

一 班洪部落王515

二 勐角董土司516

三 岩帅头人516

第二节 沧源设治局517

一 建置517

二 内部机构518

三 辖区及乡镇保甲制519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520

一 机构沿革520

二 部门设置520

三 乡、镇人民政府525

四 政绩526

第五章 议政机关528

第一节 机构528

一 沿革528

二 设置528

第二节 主要活动530

一 历届协商会议530

二 专项工作531

第六章 人民团体534

第一节 职工组织534

一 县总工会534

二 基层工会534

第二节 农民组织535

一 贫下中农协会535

二 农民协会536

第三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536

一 机构沿革536

二 历届团代会536

三 组织建设538

四 思想建设538

五 少先队工作540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542

第十六编 劳动人事547

第一章 人事管理547

第一节 编制547

一 机构547

二 编制547

第二节 干部来源552

一 吸收录用552

二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553

三 退伍转业军人安置553

四 以工代干553

第三节 干部调配554

一 调动554

二 任免554

第四节 考核奖惩555

一 考核555

二 奖惩555

第五节 培训555

第六节 职称评聘557

第二章 劳动管理559

第一节 就业559

一 招工用工559

二 民族工人队伍560

第二节 工人培训560

第三节 劳保安全560

第三章 离退休(含退职)561

第一节 离休561

第二节 退休561

第三节 退职(含离职)562

第四章 工资福利564

第一节 工资制度564

第二节 工资调整565

第三节 福利待遇567

一 福利费提取567

二 生活困难补助567

三 公费医疗568

四 休假制度568

第十七编 民政571

第一章 民政管理571

第一节 机构571

第二节 经费571

第三节 婚姻登记572

第四节 侨务572

第二章 优抚安置574

第一节 优抚拥军574

一 群众优待574

二 优抚对象先进代表会575

三 节日慰问575

四 支前575

第二节 抚恤576

一 牺牲及病故抚恤576

二 伤残抚恤577

第三节 安置577

一 复退军人577

二 伤残军人577

三 军地两用人才578

四 离退休干部578

第四节 烈士褒扬579

一 烈士579

二 烈士陵园579

第三章 社会福利580

第一节 残疾人工作580

第二节 残疾人联合会及有奖募捐580

第三节 福利生产单位581

第四章 救济582

第一节 社会救济582

一 精简退职人员救济582

二 扶贫582

三 五保户供养583

第二节 灾害救济583

一 自然灾害救济583

二 火灾救济585

三 其他救济586

第十八编 政法591

第一章 公安591

第一节 机构591

一 公安局机关591

二 公安派出所591

第二节 治安管理592

一 户籍592

二 消防593

三 交通管理594

第三节 惩治犯罪594

一 剿匪594

二 镇反和取缔反动组织595

三 侦察破案596

四 预审597

五 监所管理598

第四节 禁毒598

一 禁种598

二 禁吸599

三 禁贩600

第二章 检察602

第一节 机构602

第二节 刑事检察604

一 审查批捕604

二 审查起诉604

第三节 经济检察606

第四节 法纪检察607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608

第六节 监所检察609

第三章 审判611

第一节 机构611

一 人民法院611

二 基层人民法庭611

第二节 刑事审判612

第三节 民事审判614

第四节 经济审判616

第五节 行政案件审判617

第六节 案件复查617

第四章 司法行政619

第一节 行政事务619

一 机构619

二 法制宣传619

第二节 律师与公证620

一 律师事务620

二 公证621

第三节 民事调解622

第十九编 军事625

第一章 兵役625

第一节 沿革625

一 兵役制度625

二 管理机关626

第二节 兵员征集626

第二章 地方武装628

第一节 土司头人武装628

一 班洪部落武装628

二 岩帅头人武装628

三 勐角董土司武装629

第二节 民间武装629

一 西南边防民众义勇军629

二 阿佤山抗日武装630

三 阿佤山第十大队、守备大队631

第三节 人民武装部631

一 县人民武装部631

二 乡(镇)人武部634

第三章 民兵635

第一节 组织建设635

第二节 军事训练637

第三节 政工后勤639

一 政治工作639

二 武器装备639

三 站岗执勤639

第四节 军事活动640

第四章 驻军641

第一节 清末641

第二节 民国时期641

一 设治局保卫队641

二 驻沧抗日军队64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642

一 边防部队642

二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642

第五章 兵事644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644

一 清末农民起义644

二 巴腊之战644

三 宗教之战645

四 大队之战645

五 班洪抗英斗争646

六 沧源保卫战65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653

一 沧源剿匪战653

二 蛮海战斗654

三 羊柏垭口战斗654

四 安也小分队战斗655

五 班老新寨战斗656

第二十编 外事659

第一章 边界勘划659

第一节 沧源段边界线述略659

第二节 中英勘界660

一 中英议定中缅边界660

二 中英第一次勘界661

三 中英第二次勘界662

第三节 中缅勘界663

一 中缅两国议定南段未定界663

二 中缅勘界664

三 界线走向665

四 界桩668

第二章 界务管理675

第一节 界线界桩维护675

第二节 联检677

第三节 出入境管理679

第四节 过耕管理680

第五节 其他管理681

一 放牧681

二 砍伐682

三 引水682

四 定居问题682

五 嫁娶683

第六节 友好往来683

第二十一编 科技687

第一章 机构人员687

第一节 科技组织687

一 行政机构687

二 科技单位687

三 科技团体688

第二节 科技队伍689

一 结构689

二 待遇689

第二章 科技应用691

第一节 农业科技应用691

一 良种引进推广691

二 技术引进推广692

三 肥料农药推广693

四 农业机械推广693

五 疫病防治693

第二节 工业及其他科技应用693

一 食品业693

二 用品业694

三 矿业694

四 医疗技术694

五 其他事业694

第三节 科普与服务695

一 城乡科普695

二 青少年科普活动695

三 科技培训695

四 科技往来696

第三章 科技成果697

第一节 基础成果697

一 县情资源调查697

二 区划697

第二节 获奖成果698

第二十二编 教育703

第一章 幼儿教育703

第一节 沿革703

第二节 教养工作706

一 教养方针和任务706

二 学制课程706

第二章 小学教育707

第一节 沿革707

第二节 招生710

第三节 教学711

一 方针711

二 教法711

第三章 中等教育713

第一节 普通中学713

一 沿革713

二 教学713

三 招生714

四 管理718

第二节 职业教育718

一 沿革718

二 学校718

三 职业班719

第四章 成人教育721

第一节 职工教育721

第二节 农民教育722

第五章 民族教育 特殊措施724

第一节 特殊待遇724

第二节 双语文教学725

第六章 教师726

第一节 教师队伍726

一 教师来源726

二 教师进修726

第二节 待遇727

一 政治待遇727

二 经济待遇727

第七章 教育管理730

第一节 机构730

一 县教育局730

二 乡(镇)教育机构730

第二节 经费731

一 经费收支731

二 群众集资办学731

第三节 学校734

一 校舍734

二 设施735

第二十三编 文化艺术741

第一章 机构741

第一节 文化馆(站)741

一 文化馆741

二 文化站741

第二节 图书馆(室)742

第三节 民族文化宫742

第四节 新华书店742

第五节 文化工作队743

第六节 电影发行放映单位743

一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743

二 基层电影放映队744

第二章 文艺745

第一节 民间文艺745

一 民间音乐745

二 民族民间舞蹈749

三 民间文学751

第二节 美术752

第三节 书法755

第四节 摄影755

第五节 图书757

一 发行757

二 藏书759

三 图书借阅760

第六节 电影760

一 放映760

二 发行761

三 管理762

四 宣传763

五 影评763

第三章 创作研究764

第一节 民族民间文艺收集整理764

第二节 文艺创作764

一 文学创作764

二 艺术创作768

第三节 理论研究777

第四节 文献刊物779

一 刊物779

二 地方文献780

第二十四编 医药卫生785

第一章 机构785

第一节 卫生行政785

一 卫生局785

二 爱卫会785

第二节 医疗卫生单位786

一 县人民医院786

二 县卫生防疫站787

三 县妇幼保健站787

四 药品检验所788

五 县卫生培训学校788

六 乡(镇)卫生院789

七 村级卫生组织789

八 部门卫生室(所)790

第三节 人员经费790

一 人员结构790

二 培训790

三 经费791

第二章 药物792

第一节 采购792

第二节 配制792

第三节 佤药793

第四节 药政管理794

第三章 医疗795

第一节 中医795

第二节 西医795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796

第四节 佤医797

第五节 护理797

一 人员797

二 管理798

第六节 医疗事故798

第四章 防疫799

第一节 疫情799

一 甲类传染病799

二 乙类流行病799

第二节 主要地方病查治801

一 麻风801

二 结核病802

三 性病802

四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803

五 钩虫病803

六 水肿病804

七 不明原因的怕良病804

第三节 免疫805

一 预防接种805

二 计划免疫805

第五章 卫生812

第一节 爱国卫生812

一 环境卫生812

二 除“四害”813

三 县城卫生813

四 卫生宣传813

第二节 饮水卫生814

一 水源814

二 水质815

三 改水815

第三节 食品卫生815

第四节 卫生监测816

第六章 妇幼保健819

第一节 接生819

第二节 妇女保健820

一 保健宣传820

二 “两病”查治820

第三节 儿童保健821

一 健康指导821

二 死因调查824

第四节 计划生育指导825

第二十五编 体育829

第一章 民族传统体育829

第一节 佤族传统体育829

第二节 拉祜族传统体育834

一 射弩834

二 斗牛835

三 打藤秋835

第三节 傣族传统体育835

一 武术835

二 划筏836

三 秋千837

四 丢包837

第四节 彝族传统体育837

一 武术837

二 顶竹竿(彝语称“敌得嗨”)838

三 滑竿取钱838

四 转“铁锅”(彝语称“摸考饿”)838

第二章 群众体育839

第一节 职工体育839

一 篮球赛839

二 足球赛841

三 排球赛841

四 乒乓球赛841

五 象棋赛841

六 围棋赛841

七 穿城赛跑842

八 体育交往843

九 系统(部门)职工体育843

十 老年人及伤残人体育843

第二节 农村体育844

第三章 学校体育845

第一节 课时锻炼845

一 幼儿体育845

二 小学体育845

三 中学体育846

第二节 达标活动与重点训练847

一 普及国家体育锻炼标准847

二 学校体育重点项目和业余训练847

第四章 机构队伍849

第一节 机构849

一 沿革849

二 体育协会849

第二节 经费与设施850

一 体育经费850

二 体育设施850

第三节 体育队伍851

一 师资队伍851

二 裁判员队伍851

三 师资培训852

第二十六编 广播电视855

第一章 广播设施855

第一节 广播站855

一 收音站855

二 广播站855

第二节 广播网856

第三节 设备857

第四节 技术培训857

第二章 播音859

第一节 转播859

第二节 自办节目859

第三节 新闻队伍860

一 队伍860

二 新闻稿件860

第三章 电视转播864

第一节 差转台864

一 勘测建站864

二 小差转台的建立865

第二节 卫星地面接收站865

第二十七编 档案869

第一章 机构设施869

第一节 机构869

一 档案室869

二 档案馆869

三 档案局(科)870

第二节 馆舍870

第二章 档案建设872

第一节 文书档案872

第二节 科技档案874

第三节 专业档案875

一 会计档案875

二 人事档案875

三 人口普查档案876

四 农业区划档案876

五 林业“三定”、“两山”档案876

六 公安档案876

七 公证档案877

八 诉讼档案877

九 纪检档案877

十 审计档案878

十一 统计档案878

十二 地名档案878

十三 病历档案879

十四 中学生档案879

十五 文化艺术档案879

十六 商标档案880

十七 声像档案880

第三章 管理881

第一节 收藏881

第二节 利用881

第二十八编 宗教信仰885

第一章 原始宗教885

第一节 信仰特征885

一 佤族885

二 傣族885

三 拉祜族886

四 彝族886

第二节 祭祀活动887

一 佤族887

二 傣族888

三 拉祜族889

四 彝族889

第二章 佛教890

第一节 巴利语系佛教890

一 源流890

二 经典891

三 建筑891

四 信仰活动892

五 教业人员893

第二节 汉语系佛教893

一 源流893

二 信仰特征894

三 宗教节日活动895

第三节 其他流派896

一 赛玛教896

二 羊桥寨信仰899

第三章 基督教900

第一节 源流900

第二节 经文901

第三节 信仰活动901

第四节 教业人员902

第二十九编 文物905

第一章 遗迹905

第一节 遗址905

一 农克硝洞旧石器遗址905

二 牧场洞穴遗址905

三 芒卡坝新石器遗址906

四 丁来岩厦新石器遗址906

五 古驿道907

六 茂隆银矿遗址907

第二节 碑碣墓葬908

一 长安桥碑908

二 芒阳古墓908

第三节 古代建筑908

一 广允缅寺908

二 班莫缅寺909

三 班老缅寺910

第四节 遗物910

一 建设铜鼓910

二 那底铜斧910

三 民良青铜钺911

四 银钵头911

五 沧源木鼓911

六 勐省铜佛912

七 永让民族文物912

八 沧源画布912

九 班洪古印912

十 班老古印913

十一 银盒宝刀913

十二 佤族背刀913

十三 土炮913

十四 火枪913

十五 佤族长矛913

第二章 崖画914

第一节 分布914

第二节 内容916

一 可释图形916

二 画面内容917

第三章 管理918

第一节 机构918

第二节 经费措施918

人物923

一 传923

二 表947

三 录954

附载957

一 文献957

二 碑刻963

三 法律 法规965

四 电文979

五 公约981

六 上级文件983

七 1991~1995年沧源县党政主要领导名录985

八 1991~1995年大事记987

九 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总结1004

十 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纂人员名录1012

十一 《沧源佤族自治县志》审查验收人员及验收意见1019

十二 沧源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出版发行《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的决定1020

八年修志话甘苦——《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编纂始末1021

1998《沧源佤族自治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明富主编;肖国光副主编;沧源佤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1998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武定县志(1990 PDF版)
武定县志
1990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云南省沧源县佧佤族社会调查(1957 PDF版)
云南省沧源县佧佤族社会调查
1957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名志( PDF版)
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名志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土地志(1998 PDF版)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土地志
1998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卫生志(1995 PDF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卫生志
1995 芒:德宏民族出版社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1987 PDF版)
云南省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自治条例
1987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1995 PDF版)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民族志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用户接口技术与交互系统构造方法(1992 PDF版)
用户接口技术与交互系统构造方法
199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屏边苗族自治县志(1999 PDF版)
屏边苗族自治县志
1999 北京:新华出版社
乳源瑶族自治县志(1997 PDF版)
乳源瑶族自治县志
199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1995 PDF版)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志
1995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宁蒗彝族自治县志(1993 PDF版)
宁蒗彝族自治县志
1993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志(1996 PDF版)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志
1996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丰宁满族自治县志(1994 PDF版)
丰宁满族自治县志
1994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金秀瑶族自治县志(1992 PDF版)
金秀瑶族自治县志
1992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