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志》求取 ⇩

凡例1

概述1

大事记7

第一篇 建置沿革31

第一章 建置31

第一节 置县31

第二节 境域32

第一节 辖区33

第二章 行政区划33

第二节 区乡(镇)简介35

第三章 附记45

第一节 晏州45

第二节 宋州45

第三节 悦州45

第四节 归来州46

第五节 大坝蛮夷部宣抚司46

第六节 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司千户46

第八节 古宋县47

第七节 建武守御千户所47

第九节 古城50

第二篇 自然地理52

第一章 地质52

第一节 构造 地层52

第二节 矿产57

第二章 地貌58

第一节 地貌类型58

第二节 山脉59

第三章 气候61

第一节 气温62

第二节 降水66

第三节 太阳辐射和日照70

第四节 湿度和蒸发71

第五节 风72

第四章 水文73

第一节 地表水73

第二节 地下水75

第五章 土壤77

第一节 土壤类型分布77

第二节 土壤性能80

第一节 植被81

第六章 植物 动物81

第二节 林草植物82

第三节 野生动物84

第七章 自然灾害85

第一节 旱灾85

第二节 涝灾86

第三节 风、雹灾88

第五节 地震与滑坡90

第四节 低温、倒春寒与冰凌90

第六节 雷击91

第七节 病虫害92

第三篇 人口93

第一章 人口数量与分布93

第一节 人口数量93

第二节 人口分布97

第一节 民族构成99

第二节 年龄构成99

第二章 人口构成99

第三节 性别构成101

第四节 文化构成101

第五节 职业构成102

第六节 家庭婚姻构成103

第三章 人口普查104

第四章 人口控制105

第一节 机构105

第二节 计划生育105

第三节 政策措施107

第四篇 综合经济110

第一章 经济发展110

第一节 发展速度110

第二节 经济效益114

第二章 经济结构122

第一节 所有制成份122

第二节 劳动力结构122

第三节 基本建设投资123

第四节 产业结构127

第五节 流通结构128

第一节 社会商品购买力129

第三章 人民生活129

第二节 城镇人民生活130

第三节 农村人民生活131

第四章 经济管理132

第一节 计划132

第二节 物价134

第三节 工商行政139

第四节 标准计量141

第五节 统计142

第六节 审计143

第七节 物资144

第五篇 农业145

第一章 经营体制14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146

第二节 个体农民所有制147

第三节 互助组147

第四节 农业合作化147

第五节 人民公社148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0

第七节 全民所有制151

第二章 生产条件151

第一节 耕地151

第二节 劳动力154

第三节 农机具155

第四节 肥料158

第五节 农业技术160

第三章 种植业164

第一节 粮食作物164

第二节 经济作物168

第三节 耕作制度170

第四节 种植区划174

第四章 养殖业176

第一节 家畜176

第二节 家禽180

第三节 养蜂180

第四节 养鱼181

第五节 养蚕181

第六节 疫病防治182

第一节 资源184

第五章 林业184

第二节 经济林185

第三节 用材林186

第四节 生产186

第五节 管理189

第六章 水利192

第一节 蓄水192

第三节 提灌195

第二节 引水195

第四节 管理196

第六篇 工业204

第一章 体制204

第一节 国营204

第二节 集体205

第三节 私营206

第二章 煤炭209

第一节 烟煤209

第二节 白煤209

第一节 硫磺211

第三章 化工211

第二节 硫酸212

第三节 硝、矾212

第四节 电力215

第一节 火电215

第二节 水电215

第三节 供电217

第五章 冶金 机械219

第一节 炼铁219

第二节 铁器220

第二节 石灰221

第六章 建材221

第一节 砖瓦221

第三节 水泥222

第四节 水泥预制件222

第五节 大理石222

第七章 陶瓷224

第一节 土瓷224

第二节 土陶225

第八章 造纸 印刷225

第一节 造纸225

第二节 印刷226

第一节 粮油加工227

第九章 食品227

第二节 酿酒228

第三节 调料228

第四节 糖果糕点229

第十章 其他工业231

第一节 缝纫 制鞋231

第二节 纺织231

第五节 竹、木、藤制品232

第三节 弹花 印染232

第四节 森工232

第六节 自来水233

第七节 文教用品233

第十一章 管理236

第一节 领导体制236

第二节 管理方式237

第一章 企业规模241

第一节 发展241

第七篇 乡镇企业241

第二节 分布243

第三节 行业244

第二章 经济效益251

第一节 税金和利润251

第二节 净收入252

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252

第三章 经营管理254

第一节 经营机制254

第二节 管理方式255

第八篇 交通邮电257

第一章 交通257

第一节 古道257

第二节 水路257

第三节 公路258

第四节 机耕道265

第五节 桥梁266

第六节 渡口269

第七节 管理270

第二节 水运273

第一节 陆运273

第二章 运输273

第三节 兴文县车队276

第四节 群运队、社277

第三章 邮政281

第一节 邮路282

第二节 邮务282

第四章 电信285

第一节 电话285

第二节 电报286

第一节 兴文镇287

第九篇 城乡建设环保287

第一章 县城建设287

第二节 中城镇292

第二章 乡镇建设301

第一节 大坝镇301

第二节 乡场303

第三节 农村306

第三章 建筑307

第一节 队伍307

第二节 技术308

第三节 设计309

第四节 机具310

第四章 管理310

第一节 房屋管理310

第二节 土地管理311

第三节 建房管理313

第五章 环境保护314

第一节 污染源314

第二节 危害314

第三节 治理315

第十篇 商业贸易318

第一章 体制318

第一节 国营318

第二节 公私合营319

第三节 集体319

第四节 私营321

第二章 粮油购销323

第一节 粮食323

第二节 油脂油料326

第三节 饲料328

第一节 烟叶331

第三章 农副土产331

第二节 生漆332

第三节 棉麻 蚕茧332

第四节 水果333

第五节 其他334

第一节 茶叶335

第二节 蓄产品335

第四章 外贸商品335

第三节 硫磺336

第四节 其他336

第五章 副食品338

第一节 生猪338

第二节 肉禽蛋339

第三节 糖酒烟339

第四节 食盐 调料340

第五节 干鲜蔬菜341

第七节 淀粉342

第六节 水产342

第六章 生产资料343

第一节 农业生产工具343

第二节 肥料345

第三节 农药 药械 农膜345

第四节 金属 机电 化工 建材346

第五节 煤炭 石油347

第六节 木材 南竹347

附:废品收购348

第七节 建筑材料348

第七章 日用工业品351

第一节 针纺棉百351

第二节 文体用品351

第三节 五金 交电352

第四节 日用杂货352

第八章 医药355

第一节 中药材355

第二节 西药355

第九章 饮食服务356

第一节 饮食业356

第二节 服务业357

第十章 集市贸易358

第一节 市场358

第二节 交易360

第十一章 管理362

第一节 财务362

第二节 仓储363

第三节 票证364

第四节 经济效益364

第一节 管理体制368

第一章 财政368

第十一篇 财税金融368

第二节 收支369

第三节 财务管理和财政监督381

第二章 税务382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捐382

第二节 解放后税务383

第三章 金融387

第一节 机构387

第二节 货币388

第三节 储蓄 存款392

第四节 信贷393

第五节 结算与监督395

第六节 保险与代行代理业务397

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39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399

第一节 地下党组织399

第二节 兴文县委员会401

第三节 县属各级党组织403

第四节 党代会409

第五节 县委机构与党务工作411

第二章 国民党与其他党派415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415

第二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415

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416

第四节 中国青年党416

第三章 群众团体416

第一节 工人组织416

第二节 农民团体417

第三节 妇女团体418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419

第五节 教师团体420

第六节 科技工作者团体420

第七节 工商业经营者团体421

第十三篇 政权422

第一章 代议组织422

第一节 议事会和参事会422

第二节 咨询委员会422

第四节 参议会423

第三节 临时参议会423

第二章 权力机构424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24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426

第三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429

第三章 县政府431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县政府431

第二节 县人民政府436

第四章 基层政权442

第一节 民国时期乡、镇政权442

第二节 乡、镇人民政权443

第一节 各界人士学习委员会446

第二节 兴文县政协446

第五章 人民政协446

第十四篇 政事448

第一章 辛亥革命前后448

第一节 保路运动到辛亥革命448

第二章 川政统一前后449

第一节 红军过兴文449

第二节 军阀割据449

第二节 “新生活运动”451

第三章 抗日战争至解放前夕451

第一节 抗日救亡451

第二节 “二五减租”452

第三节 竞选国大代表452

第四章 解放初期452

第一节 征粮452

第二节 “清反减退”453

第三节 土地改革454

第五节 “三反”、“五反”456

第四节 抗美援朝456

第五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457

第一节 粮油棉统购统销457

第二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58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59

第四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460

第五节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461

第六节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461

第八节 干部甄别工作463

第七节 “反右倾”斗争463

第九节 贯彻“八字方针”464

第十节 机关“五反”和“社教运动”464

第六章 动乱十年465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和“夺权”465

第二节 成立革命委员会466

第三节 “斗、批、改”466

第四节 “批林批孔”与“反击右倾翻案风”467

第七章 全面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时期468

第一节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68

第五节 “四人帮”的覆灭468

第二节 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469

第三节 贯彻“八字方针”469

第四节 平反冤、假、错案470

第十五篇 政法471

第一章 民国时期治安司法471

第一节 机构471

第二节 治安471

第三节 司法472

第二章 公安472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473

第一节 清查反动党政匪特人员473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474

第四节 肃禁鸦片烟毒475

第五节 打击刑事犯罪475

第六节 治安管理476

第七节 在押犯管理478

第八节 消防478

第三章 检察479

第一节 刑事检察479

第四节 监所检察480

第三节 经济检察480

第二节 法纪检察480

第四章 审判481

第一节 刑事审判481

第二节 民事审判482

第三节 经济审判482

第四节 申诉复查482

第一节 法制宣传483

第二节 公征 律师483

第五章 司法行政483

第三节 调解484

第十六篇 民政485

第一章 选举485

第二章 优抚安置488

第一节 拥军优属488

第二节 抚恤488

第三节 群众优待490

第四节 烈士褒扬491

第三章 救济492

第一节 灾害救济492

第五节 安置492

第二节 社会救济494

第三节 农村扶贫496

第四节 扶持救济少数民族497

第四章 社会福利498

第一节 “五保”供养498

第二节 残疾人照顾499

第五章 其他工作500

第一节 婚姻登记500

第三节 地名普查501

第二节 殡葬改革501

第十七篇 劳动人事502

第一章 干部队伍502

第一节 干部来源502

第二节 干部结构504

第二章 干部管理504

第一节 编制504

第二节 调配504

第三节 任免505

第四论 轮训505

第一节 离休506

第三章 干部离岗506

第五节 奖惩506

第六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506

第二节 退休507

第三节 退职507

第四章 工人507

第一节 用工形式507

第二节 工人队伍508

第三节 培训508

第一节 工资510

第五章 职工经济待遇510

第二节 奖金512

第三节 津、补贴513

第六章 劳保福利514

第一节 劳动保护514

第二节 保险福利515

第七章 劳动就业516

第一节 失业安置516

第二节 精简安置516

第三节 知青安置516

第四节 劳动服务517

第一章 机构518

第一节 团练局518

第十八篇 军事518

第二节 国民兵团519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519

第四节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520

第二章 驻军521

第一节 民国时期驻军521

第二节 警察队522

第三节 民众自卫队522

第二节 解放后驻军522

第一节 保安队522

第三章 地方武装522

第四节 人民自卫队523

第五节 警卫营523

第六节 公安队523

第七节 民兵523

第二节 征集兵525

第四章 兵役525

第一节 募兵525

第三节 志愿兵 义务兵526

第四节 预备役527

第五章 兵事527

第一节 川滇黔军阀混战527

第二节 清乡528

第三节 党领导的农民武装斗争530

第四节 游击纵队在兴文的战斗531

第五节 解放古宋、兴文533

第六节 平息匪患534

第十九篇 教育539

第一章 普通教育539

第一节 幼儿教育539

第二节 小学教育541

第三节 中学教育548

第四节 教育与教学551

第五节 人才培养557

第一节 师范教育558

第二章 职业教育558

第三节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559

第二节 农业职业教育559

第四节 卫生人员培训560

第三章 成人教育560

第一节 民众教育560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561

第三节 厂场职工教育562

第四节 机关职工教育562

第一节 师资563

第四章 教师563

第二节 教师素质564

第三节 经济待遇及福利565

第四节 培训567

第五章 行政管理568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568

第二节 经费及设备569

第三节 勤工俭学574

第一章 群众文化576

第二十篇 文化 体育576

第一节 演唱577

第二节 民间文艺577

第三节 书画 摄影579

第四节 文学创作579

第五节 展览580

第二章 影剧580

第一节 电影580

第二节 戏剧581

第一节 发行582

第三章 图书582

第二节 阅览583

第四章 文物583

第一节 地面文物584

第二节 馆藏文物587

第五章 报刊 广播589

第一节 报刊589

第二节 广播 电视590

第六章 档案591

第一节 群众体育592

第七章 体育592

第二节 学校体育593

第三节 运动项目594

第四节 体育竞赛595

第五节 设施与经费599

第二十一篇 医药卫生601

第一章 机构 管理601

第一节 机构601

第二节 管理603

第二节 合作医疗604

第二章 医疗制度604

第一节 公费医疗604

第三节 巡回医疗606

第三章 中西医疗606

第一节 中医606

第二节 西医608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608

第四节 医疗设备609

第五节 医务人员610

第一节 公共卫生612

第四章 卫生防疫612

第二节 劳动卫生615

第三节 传染病、地方病防治617

第五章 保健620

第一节 妇幼保健620

第二节 儿童学生保健621

第六章 药品623

第一节 中药材623

第二节 药政管理624

第二十二篇 科技625

第一章 科技组织625

第一节 机构625

第二节 科技队伍626

第二章 科技科普活动627

第一节 科普宣传627

第二节 科技培训627

第三节 科技交流628

第五节 科技服务与科技承包630

第四节 科技情报、信息与咨询630

第六节 学生科技活动632

第三章 科技成果632

第一节 农业成果选介633

第二节 工业成果选介635

第三节 医卫成果选介636

第四节 其他成果简介637

第一章 名胜639

第一节 天泉洞中心景区639

第二十三篇 旅游 名胜639

第二节 博望山景区643

第三节 九丝山景区645

第四节 大坝鲵源景区647

第五节 周家沟溶洞景区648

第二章 旅游649

第一节 开发649

第二节 设施650

第三节 游客651

第四节 管理651

第一章 家庭 宗族652

第一节 家庭652

第二十四篇 社会风俗 方言652

第二节 宗族653

第二章 民俗654

第一节 生产习俗654

第二节 生活消费习俗655

第三节 交易习俗657

第四节 婚娶658

第五节 丧葬659

第六节 庆贺659

第三章 宗教 行帮 会馆660

第一节 宗教660

第七节 节日660

第八节 迷信 陋习660

第二节 行帮 会馆663

第四章 苗族风情665

第一节 婚姻665

第二节 丧礼667

第三节 崇奉668

第四节 节日670

第六节 文化娱乐671

第五节 语言文字671

第一节 语音672

第五章 方言672

第二节 方音区域674

第三节 口语词组675

第四节 口语句子676

第二十五篇 人物678

一、人物列传678

二、人物列名715

三、烈士英名录716

一、人民政府广告选732

附录732

二、诗文选750

(一)旧县志序750

(二)诗歌752

(三)楹联759

(四)杂记761

(五)民歌763

三、区乡(镇)、厂矿、部门志书目766

后记770

1994《兴文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兴文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4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兴宁县志(1992 PDF版)
兴宁县志
1992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兴京县志  7(1936 PDF版)
兴京县志 7
1936
兴文县志  2(1976 PDF版)
兴文县志 2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兴文县志  1(1976 PDF版)
兴文县志 1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兴平县志  1(1969 PDF版)
兴平县志 1
1969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兴宁县志  8( PDF版)
兴宁县志 8
兴宁县志  5( PDF版)
兴宁县志 5
兴宁县志  3( PDF版)
兴宁县志 3
兴国县志(1988 PDF版)
兴国县志
1988 兴国县志编纂委员会
兴义县志(1988 PDF版)
兴义县志
1988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兴县志(1993 PDF版)
兴县志
1993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新兴县志(1993 PDF版)
新兴县志
1993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兴山县志(1997 PDF版)
兴山县志
1997 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
兴城县志(1990 PDF版)
兴城县志
1990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永兴县志(1994 PDF版)
永兴县志
1994 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