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县志》求取 ⇩

概述1

第一卷 建置区划8

第一章 建置8

第一节 沿革8

第二节 县境9

第二章 区划10

第一节 明清行政区划10

第二节 民国行政区划10

第三节 解放后行政区划13

第三章 城镇17

第一节 县城17

第二节 县属镇18

第三节 自然街镇20

第四章 地区、乡21

第一节 宜城地区21

第二节 周铁地区22

第三节 和桥地区24

第四节 官林地区26

第五节 徐舍地区28

第六节 张渚地区29

第七节 丁蜀地区31

第二卷 自然环境36

第一章 地质与地貌36

第一节 地质36

第二节 地貌41

第二章 气候水文44

第一节 气候44

第二节 水文48

第三章 水系48

第一节 南溪水系49

第二节 洮滆太河系49

第三节 蠡河水系49

第四节 凰川水系50

第五节 湖荡50

第四章 自然资源63

第一节 土地63

第二节 水66

第三节 植物67

附:龙池自然保护区简况73

第四节 动物73

第五节 矿产74

第五章 自然灾害75

第一节 干旱75

第二节 洪涝76

第三节 台风、冰雹、龙卷风78

第四节 地震80

第六章 环境保护81

第一节 环境污染81

第二节 污染治理84

第三卷 人口90

第一章 人口规模90

第一节 历代人口90

第二节 人口分布和密度94

第二章 人口构成96

第一节 民族构成96

第二节 年龄、性别构成96

附:宜兴县历代百岁以上耆老寿妇简介97

第三节 文化构成99

第四节 劳动力、职业构成100

第三章 计划生育102

第一节 晚婚节育102

第二节 优生优育105

第四卷 城乡建设108

第一章 城镇建设108

第一节 城镇演变109

第二节 规划管理109

第三节 市政公用设施111

第四节 主要公共建设113

第五节 城镇住宅114

第六节 拆迁安置补偿115

第七节 城镇建设资金115

第二章 农村建设116

第一节 农房建设116

第二节 农村集镇建设116

第三章 建筑设计118

第一节 机构118

第二节 勘察设计119

第四章 建筑施工119

第一节 机构119

第二节 施工队伍121

第三节 施工技能121

第四节 施工管理122

第五章 土地房产管理123

第一节 土地管理123

第二节 公房管理124

第三节 私房改造125

第五卷 农业128

第一章 农业体制128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128

第二节 土地改革130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131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132

第五节 体制改革134

第二章 农业区划136

第一节 太滆平原区137

第二节 低洼圩区137

第三节 太湖渎区137

第四节 宜南丘陵区138

第五节 南山林特区138

第三章 粮油作物139

第一节 种类与分布139

第二节 产量139

附:高产典型实例141

第四章 农艺农技142

第一节 耕作制度改革142

第二节 种子改良143

第三节 作物栽培144

第四节 植物保护147

第五节 施肥151

第六节 农技推广153

第五章 农机具155

第一节 种类155

第二节 管理158

第三节 修理159

第六章 蚕桑畜禽160

第一节 蚕桑160

第二节 畜禽163

第七章 水产167

第一节 苗种168

第二节 养殖168

第三节 捕捞170

第四节 渔政171

第八章 副业172

第一节 种植172

第二节 编织174

第九章 场圃175

第一节 农场175

第二节 畜禽良种场177

第三节 渔场177

第六卷 林业180

第一章 竹180

第一节 种植180

第二节 管理181

第二章 木182

第一节 种植182

第二节 林木保护183

第三节 林政管理184

第三章 茶185

第一节 栽培185

第二节 管理186

第三节 制茶187

第四节 名特茶188

第四章 果189

第一节 水果189

第二节 干果191

第五章 场圃192

第一节 林场192

第二节 茶场193

第七卷 水利196

第一章 河道浚凿196

第一节 疏理河道196

第二节 开凿新河199

第二章 平原圩区治理199

第一节 联圩并圩200

第二节 格田平地202

第三节 滩田围圩202

第四节 太湖堤防204

第五节 配套设施205

第三章 丘陵山区治理205

第一节 塘坝水库205

第二节 治涧208

第三节 井泉工程209

第四节 小型水电站209

第五节 水土保持210

第四章 提水灌排210

第一节 水车灌排210

第二节 机电灌排211

第三节 喷灌工程211

第五章 水利管理、防汛防旱211

第一节 水利管理212

第二节 防汛防旱212

第八卷 工业218

第一章 工业体制218

第一节 私营工业和手工业218

第二节 全民工业219

第三节 县属集体工业220

第四节 乡(镇)村集体工业221

第五节 体制改革223

第二章 轻工业224

第一节 服装鞋帽224

第二节 农具家具225

第三节 五金家电226

第四节 塑料制品227

第五节 造纸印刷228

第六节 工艺美术229

第三章 机械电子工业231

第一节 机械设备制造231

第二节 环保设备232

第三节 机电器材233

第四节 半导体器件234

第五节 无线电机件235

第六节 仪器仪表235

第四章 建材工业236

第一节 水泥及制品236

第二节 石灰239

第三节 采矿及加工240

第四节 砖瓦241

第五节 玻璃及玻璃钢242

第六节 新型建材243

第五章 大理石工业244

第一节 开采245

第二节 加工245

第三节 销售246

第六章 冶金工业246

第一节 黑色金属247

第二节 有色金属248

第三节 耐火材料249

第七章 纺织工业252

第一节 棉纺织252

第二节 丝绸254

第三节 针织256

第四节 毛纺织257

第五节 化纤257

第六节 麻纺织258

第八章 化学工业258

第一节 化肥259

第二节 农药261

第三节 炸药261

第四节 精细化工262

第九章 煤炭工业264

第一节 掘采264

第二节 设备265

第三节 矿井265

第十章 电力工业267

第一节 发电267

第二节 供电267

第三节 用电272

第十一章 食品、饲料工业275

第一节 食品275

第二节 饲料279

第十二章 车船修造工业279

第一节 船舶制造279

第二节 船舶修理281

第三节 汽车修理和改装281

第九卷 陶瓷286

第一章 组织与机构286

第一节 行会和公会286

第二节 陶业产销联合营业处286

第三节 宜兴陶瓷公司287

第二章 原料288

第一节 陶土的种类与分布288

第二节 陶土开采289

第三节 陶土加工289

第四节 釉290

第三章 工艺291

第一节 成型291

第二节 装饰293

第三节 烧成294

第四章 园林艺术陶瓷295

第一节 紫砂295

第二节 均陶297

第三节 彩釉细陶299

第四节 美术陶299

第五节 青瓷300

第五章 工业陶瓷301

第一节 化工陶瓷301

第二节 特种陶瓷302

第六章 建筑卫生陶瓷303

第一节 建筑陶瓷303

第二节 卫生陶瓷304

第七章 日用陶瓷305

第一节 粗陶305

第二节 精陶305

第八章 电子电器陶瓷307

第一节 泥龙头307

第二节 灭弧罩307

第九章 获奖产品307

第一节 国际、国家奖307

第二节 部优、省优308

第三节 全国、全省其他各项优胜奖310

第十章 销售313

第一节 内销313

第二节 外销314

第十卷 商业319

第一章 商业体制319

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319

附:民国时期县城主要商店简介320

第二节 国营商业、公私合营商业323

第三节 供销社商业326

第四节 集体商业327

第五节 部门办商业328

第六节 联营商业328

第二章 生活资料购销329

第一节 棉布、百货329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332

第三节 日用杂品334

第四节 猪、禽、蛋、水产品335

第五节 盐、糖、烟、酒338

第六节 蔬菜341

第三章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343

第一节 肥料、农药343

第二节 农机农具344

第三节 耕牛346

第四章 工业生产资料购销347

第一节 煤炭347

第二节 金属材料348

第三节 机电设备349

第四节 化轻产品350

第五节 石油350

第六节 木材352

第七节 废旧物资回收353

第八节 物资协作354

第九节 物资管理356

第五章 农副产品购销356

第一节 蚕茧356

第二节 毛竹357

第三节 茶叶357

第四节 黄红麻358

第五节 畜副产品359

第六节 土特产品359

第六章 粮油饲料经营361

第一节 粮油购销361

第二节 粮油储运362

第三节 饲料供应363

第七章 药材药品购销364

第一节 药材收购364

第二节 药品供应365

第八章 对外贸易365

第一节 出口农副产品365

第二节 出口工业品367

第三节 出口货源组织370

第九章 集市贸易370

第一节 街镇集市370

第二节 庙会集市371

第三节 猪、牛落场371

第十章 饮食服务372

第一节 饮食业372

第二节 服务业372

附:商业行话375

第十一卷 旅游378

第一章 游览景区378

第一节 善卷洞378

第二节 张公洞380

第三节 灵谷洞381

第四节 慕蠡洞382

第五节 玉女山庄382

第六节 茶园竹海383

第七节 兰山疗养区383

第八节 其他景点384

第二章 旅游服务386

第一节 旅游机构386

第二节 服务项目386

第三节 外宾接待387

附:一、名人书画、楹联、石刻388

二、宜兴县未开发溶洞一览表389

第十二卷 交通运输394

第一章 交通设施394

第一节 公路394

第二节 桥梁396

第三节 航道397

第四节 渡口397

第五节 港口码头398

第二章 水上运输399

第一节 私营与个体运输399

第二节 专业运输401

第三节 乡镇运输402

第四节 厂矿企业自备运输403

第三章 陆路运输404

第一节 个体运输404

第二节 专业运输405

第三节 企事业单位自备运输406

第四章 搬运装卸410

第一节 劳动组织410

第二节 工具改革411

第三节 收益分配411

第五章 交通管理412

第一节 路政管理412

第二节 航政管理413

第三节 运输市场管理414

第四节 车船监理415

第十三卷 邮电421

第一章 机构421

第一节 邮局421

第二节 电信局421

第三节 邮电局421

第二章 邮政422

第一节 业务422

第二节 邮路424

第三节 投递425

第四节 设备425

第三章 电信425

第一节 电报425

第二节 长途电话426

第三节 市内电话427

第四节 农村电话428

第十四卷 财税金融432

第一章 财政432

第一节 财政体制432

第二节 财政收支434

第二章 税收439

第一节 税制沿革439

第二节 田赋、农业税440

第三节 工商及其他各税441

第四节 税务管理445

第三章 金融446

第一节 机构446

第二节 货币449

第三节 存款451

第四节 贷款452

第五节 结算456

第六节 基本建设资金管理458

第七节 保险458

第八节 代理业务459

第九节 金融管理459

第十五卷 经济综合管理462

第一章 计划、统计、审计462

第一节 计划462

第二节 统计464

第三节 审计465

第二章 物价466

第一节 物价演变466

第二节 价格管理468

第三章 工商行政469

第一节 市场管理470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470

第三节 个体经济管理472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473

第五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474

第六节 案件处理474

第四章 标准计量475

第一节 计量管理476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477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检验478

第十六卷 人事劳动480

第一章 机关干部480

第一节 民国政警人员480

第二节 解放后干部队伍481

第三节 干部管理482

第二章 工人485

第一节 工人队伍485

第二节 就业安置486

第三节 劳动管理488

第三章 工资奖金489

第一节 工资489

第二节 奖金491

第四章 劳保福利492

第一节 劳动保护492

第二节 劳动保险492

第三节 退职、退休、离休492

第四节 干部福利493

第五章 支边支内、援外考察和劳务输出494

第一节 支边支内494

第二节 援外考察和劳务输出494

第十七卷 党派团体496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96

第一节 中共宜兴县委组织机构496

第二节 党的代表会议和党的代表大会500

第三节 党务活动503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511

第一节 县党部511

第二节 活动概况512

附:汪伪国民党县党部及组织简况513

第三章 民主党派513

第一节 组织及成员513

第二节 主要活动514

第四章 群众团体514

第一节 职工团体514

第二节 农、渔民团体516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517

附:汪伪青年团520

第四节 妇女团体521

第五节 工商团体523

第六节 科技团体524

第七节 文卫团体526

第八节 归侨团体527

第九节 社会公团527

第十八卷 政务530

第一章 县议事会、参议会530

第一节 议事会530

第二节 参议会531

第二章 县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531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531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533

第三节 县人大常委会536

第三章 民国宜兴县政府537

第一节 沿革537

第二节 机构设置539

附:汪伪宜兴县政府简况540

第四章 工农、抗日民主政府541

第一节 沿革541

第二节 基层政权542

第五章 县人民政府542

第一节 沿革542

第二节 机构设置545

第六章 县人民政协546

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会议546

第二节 工作机构549

第三节 主要活动550

第十九卷 公安司法554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公安司法554

第一节 警政555

附:日伪警察局557

第二节 检察557

第三节 审判557

第四节 司法业务558

第二章 人民公安558

第一节 镇反肃反558

第二节 监督改造“四类分子”559

第三节 取缔会道门559

第四节 禁赌肃毒、取缔娼妓560

第五节 刑事侦破561

第六节 监所看守562

第七节 户籍管理562

第八节 安全防范563

第九节 消防563

第三章 人民检察564

第一节 刑事检察565

第二节 经济检察565

第三节 法纪检察565

第四节 监所检察566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566

第四章 人民审判566

第一节 审判制度567

第二节 刑事审判568

第三节 刑事申诉复查568

第四节 民事审判569

第五节 经济审判569

第六节 执行570

附:典型案例选录570

第五章 司法行政571

第一节 法制教育571

第二节 人民调解572

第三节 律师事务572

第四节 公证572

第二十卷 民政576

第一章 选举576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选举576

第二节 解放后的选举577

第二章 区划、地名管理580

第一节 区划变动580

第二节 地名管理580

第三章 优抚安置581

第一节 拥军优属581

第二节 抚恤583

第三节 补助583

第四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583

第五节 烈士褒扬584

第四章 救济584

第一节 社会救济584

第二节 灾害救济585

第五章 社会福利586

第一节 福利事业586

第二节 福利生产587

第三节 收容遣送588

第六章 侨务588

第一节 侨胞分布588

第二节 联络接待588

第三节 捐赠与侨汇589

第七章 信访589

第一节 信访网络589

第二节 信访处理590

第二十一卷 军事592

第一章 机构592

第一节 民国县政府军事科592

第二节 县人民武装委员会592

第三节 县人民武装部(兵役局)592

附:日伪招抚委员会594

第二章 驻防595

第一节 北洋军阀部队595

第二节 国民党军队595

第三节 新四军596

第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597

附:侵宜日军及伪军一览表597

第三章 地方武装598

第一节 民间武装598

第二节 国民党领导的地方武装599

第三节 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599

附:伪保安大队及自卫总团601

第四章 兵役601

第一节 兵役制度601

第二节 兵员征集601

第五章 民兵602

第一节 组织602

第二节 训练602

第三节 活动603

第六章 县境兵事604

第一节 军阀混战604

第二节 北伐战争604

第三节 农民暴动604

第四节 哗变蒋军之战605

第五节 抗日战争606

附:侵宜日军暴行610

第六节 解放战争611

第七节 清剿敌特612

第二十二卷 教育617

第一章 私塾和书院617

第一节 私塾617

第二节 书院617

第二章 初等教育618

第一节 幼儿教育618

第二节 小学教育619

第三章 中等教育624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624

第二节 中等专(职)业教育628

第四章 高等教育631

第一节 高等院校631

第二节 广播电视大学632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632

第五章 成人教育632

第一节 民众教育632

第二节 农民教育633

第三节 职工教育634

第四节 干部教育635

第六章 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635

第一节 特殊教育635

第二节 其他教育636

第七章 教师637

第一节 队伍637

第二节 培训638

第三节 待遇639

第八章 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输送640

第一节 教育制度640

第二节 人才培养输送642

第九章 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643

第一节 教育改革643

第二节 教学研究644

第十章 经费、设施和勤工俭学645

第一节 教育经费645

第二节 学校设施647

第三节 勤工俭学647

第二十三卷 科技650

第一章 科研机构和队伍650

第一节 科研机构650

第二节 科技队伍651

第二章 科技活动651

第一节 科普宣传651

第二节 学术交流652

第三节 技术培训652

第四节 科技咨询653

第五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653

第六节 群众科学实验654

第三章 获奖科技成果654

第一节 国家、部级奖654

第二节 省级奖655

第三节 地、市级奖657

第四节 成果推广和经济效益659

第四章 气象、地震、沼气660

第一节 气象测报660

第二节 地震测防661

第三节 沼气利用661

第二十四卷 文化664

第一章 文化事业664

第一节 农民、民众教育馆664

第二节 文化馆、站664

第三节 图书馆、室665

第四节 档案馆、室667

第五节 陈列馆668

第六节 书店668

第七节 电影队671

第八节 影剧院场673

第二章 文学艺术675

第一节 文学艺术组织675

第二节 文学艺术创作676

第三章 群众文化和民间文艺676

第一节 业余文化组织676

第二节 业余文化活动形式679

第三节 民歌民谣679

第四节 民间传说682

第五节 民间艺术684

第四章 专业文艺686

第一节 戏剧曲艺种类686

第二节 表演团体687

第五章 文物古迹689

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689

第二节 县藏文物691

第三节 古墓志铭692

第四节 古碑刻692

第五节 古树名木693

第六节 湮没的文物古迹694

第六章 地方人士著作695

第一节 政治类696

第二节 经济类697

第三节 文化类702

第二十五卷 新闻710

第一章 报刊710

第一节 报纸710

第二节 刊物714

第三节 通讯报道715

第二章 广播716

第一节 广播事业建设716

第二节 广播节目717

第三章 电视718

第一节 电视事业建设718

第二节 电视节目719

第二十六卷 卫生722

第一章 医疗事业722

第一节 医疗机构722

第二节 卫技人员725

第三节 医疗技术726

第四节 医疗设备727

第五节 传统医术727

第二章 卫生防疫729

第一节 预防接种729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729

第三节 地方病、多发病防治730

第四节 工矿、学校卫生734

第五节 公共卫生735

第六节 食品卫生735

第三章 妇幼保健736

第一节 妇女保健736

第二节 儿童保健737

第四章 医疗制度737

第一节 公费医疗、统筹医疗737

第二节 劳保医疗738

第三节 合作医疗738

第五章 卫生行政管理738

第一节 医政管理738

第二节 药政管理739

第二十七卷 体育742

第一章 学校体育742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师资培训742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743

第三节 传统项目学校744

第四节 体育人材培养745

第二章 社会体育746

第一节 职工体育746

第二节 农民体育747

第三节 民间武术748

第三章 竞赛与成绩749

第一节 县办竞赛749

第二节 县田径部分项目最高纪录752

第三节 参加地(市)以上竞赛成绩755

第四节 承办和邀请的比赛及表演758

第四章 体育设施759

第一节 县级体育设施759

第二节 基层体育设施759

第二十八卷 社会762

第一章 人民生活762

第一节 农民生活762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766

第三节 渔民生活770

第四节 船民生活771

第二章 氏族婚姻家庭773

第一节 姓氏宗族773

附:《高氏宗谱》族规774

第二节 婚姻家庭774

第三章 风俗习惯777

第一节 岁时习俗777

第二节 礼仪习俗778

第三节 生活习俗783

第四节 生产习俗785

第五节 杂俗786

第六节 社会风气787

第四章 宗教790

第一节 道教790

第二节 佛教790

第三节 天主教791

第四节 基督教792

第二十九卷 方言796

第一章 语音796

第一节 声母796

第二节 韵母797

第三节 声调798

第二章 单字和词汇799

第一节 同音字表799

第二节 词汇815

第三章 俗语819

第一节 谚语819

第二节 歇后语821

第三十卷 人物824

第一章 人物传824

第一节 清代以前824

周处824

徐溥 卢象升825

周延儒 吴炳826

陈维崧8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827

徐致靖827

魏忠明 万益828

史砚芬 张效良829

童斐 惠东升830

宗益寿 李旸谷831

李复 张新华(女)832

孙宁833

任大可 范大生834

冯肇传 朱廉835

王汉勋 任伯达836

鲁晓梅(女) 周志泉837

吴其昌838

第三节 解放以后838

邵申培838

徐悲鸿839

史建型 储师竹840

洪钧培 曹梁厦841

冯焕文 储南强842

徐凌霄 贾士毅843

吕梅笙 储安平844

肖开瀛 任淦庭845

储润科 朱凤美846

沙彦楷 吕冕南847

潘梓年848

范雪朋 严忠祥 任显群849

何凤元 潘汉年850

任援道 吴琪 张瑞麟852

周茂培 蒋湘青853

朱星 程秀山854

程静子 钦鲍雨855

蒋晓云 徐彪南 杨荣祥856

邱德良 钱松嵒857

潘序伦 蒋听培858

蒋风之859

朱可心 胡生南 苏刚达860

沙蕾 崔东伯861

第二章 烈士英名录862

第一节 1949年9月30日前862

第二节 1949年10月1日后883

第三章 人物表894

第一节 领导人员894

第二节 高级知识分子902

第三节 功臣模范928

第四节 客籍先进工作者、高级知识分子935

第五节 旅居港澳台及海外知名人士936

附:历代进士名录938

大事记943

附录985

编后993

1990《宜兴县志》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韩霞辉主编;江苏省宜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1990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宜兴市土地志(1998 PDF版)
宜兴市土地志
1998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江苏省  宜兴县志(1990年05月第1版 PDF版)
江苏省 宜兴县志
1990年05月第1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宜良县志  11( PDF版)
宜良县志 11
宜良县志  10( PDF版)
宜良县志 10
宜良县志  8( PDF版)
宜良县志 8
宜良县志  5( PDF版)
宜良县志 5
宜良县志  2( PDF版)
宜良县志 2
宜兴人物志  上( PDF版)
宜兴人物志 上
合水县志  全(1970 PDF版)
合水县志 全
1970 台湾:成文出版社
商业县志  1(1976 PDF版)
商业县志 1
1976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宜川县志  1( PDF版)
宜川县志 1
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宜章县志  8( PDF版)
宜章县志 8
宜章县志  7( PDF版)
宜章县志 7
宜章县志  6( PDF版)
宜章县志 6
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1991 PDF版)
嘉庆增修宜兴县旧志
1991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