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教育四十年》求取 ⇩

第一编 山东社会主义教育的奠基(1949—1956)1

目录1

第一章 建国前的山东教育基础2

第一节 建国前山东经济概况2

第二节 国民党管理区的教育3

第三节 解放区的人民教育5

一、干部教育6

二、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7

三、中等师范教育7

六、群众教育8

四、普通中等教育8

五、初等教育8

第二章 新教育制度的建立10

第一节 恢复老解放区教育10

第二节 接管新解放区城市学校12

一、接管各级各类学校13

二、接办私立学校15

三、接收教会学校17

一、建立健全教育行政管理机构20

第三节 建立新的教育领导管理体制20

二、调整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管理体制21

三、改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23

第四节 开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25

一、大中学校的政治理论教育25

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7

三、开展各种课外活动28

第五节 执行新学制30

一、师范院校的建设38

第六节 师资队伍的建设38

二、多渠道补充新师资41

三、在职教师进修机构建设43

四、教师思想改造运动45

第三章 学习苏联教育建设经验48

第一节 中小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49

一、学习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49

二、实施基本生产技术教育52

三、中小学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反思53

一、高等学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56

第二节 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56

二、中等技术学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59

三、高等学校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反思59

第四章 教育思想领域中的斗争63

第一节 关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与马克思主义63

教育科学的确立63

一、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贯彻63

二、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讨论65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科学领导地位的确立67

一、关于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68

第二节 关于对电影《武训传》和梁漱溟的批判68

二、关于对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批判71

第三节 关于对“活教育”和“生活教育”的批判72

一、关于对“活教育”的批判73

二、关于对“生活教育”的批判74

第四节 高等学校学术思想的讨论和批判77

一、山东大学学术思想讨论与批判77

二、关于《红楼梦》研究和讨论79

三、关于胡适唯心主义和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80

一、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政策82

第五节 知识分子政策和“双百”方针82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84

第五章 新教育事业建设的起步87

第一节 山东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与五年计划87

一、山东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87

二、山东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88

三、《山东教育工作十二年规划要点》(1956—1967)90

第二节 高等学校与中等技术学校的调整与改革91

一、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与教学改革91

二、中等技术学校的调整与教学改革94

第三节 中小学的调整与改革96

一、小学教育的整顿与发展96

二、小学、初中毕业生的安置与教育97

三、中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99

四、重点中学、师范设置试点100

第四节 贯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和工农教育建设102

一、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102

二、职工教育制度的建立104

三、干部教育制度的建立105

四、农民教育的建设107

五、“速成识字法”的推行111

第五节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建设112

一、体育工作112

二、学校卫生工作115

第六节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概况117

一、普通教育117

三、高等教育120

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120

四、成人教育121

五、教育经费121

第二编 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探索(1957—1966)121

第六章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贯彻124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和教育工作方针的提出124

第二节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在山东的贯彻126

一、1957年到1960年的贯彻情况126

二、1961年到1962年的贯彻情况137

三、1963年到1966年5月的贯彻情况140

第七章 教育革命和教育“大跃进”147

第一节 1958年至1960年的教育革命148

一、教育革命的指导原则148

二、教育革命在山东的实践149

第二节 教育事业的“大跃进”164

一、“百日奋战”164

二、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169

一、1961年的初步调整180

第一节 教育事业的两次调整180

第八章 贯彻“八字方针”整顿教育事业180

二、1962年的进一步调整182

第二节 恢复、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185

一、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的贯彻186

二、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的贯彻188

第三节 知识分子政策的初步落实193

第四节 教学领域的改革194

一、中小学教学改革195

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199

第一节 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形成203

第九章 半工半读教育的实践203

第二节 各类半工半读学校的发展206

一、农业中学206

二、城市半工半读学校209

三、工读师范212

四、工读小学(简易小学)215

五、半工半读高等学校217

二、小学223

一、幼儿园223

第一节 普通教育223

第十章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23

三、中学224

四、盲聋哑学校224

五、民族中小学226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26

一、中等技术学校226

二、中等师范学校227

三、技工学校227

一、普通高等学校228

第三节 高等教育228

四、职业学校228

二、半工半读高等学校229

第四节 成人教育229

一、职工教育230

二、农民教育230

三、中小学师资培训230

六、夜大学232

七、干部教育232

五、广播大学232

四、函授教育232

第五节 教育经费234

第三编 “文化大革命”中教育的动乱(1966—1976)234

第十一章 “文化大革命”与学校教育236

一、“红卫兵”运动237

二、“复课闹革命”239

三、学校“斗、批、改”239

四、“批林批孔”240

五、“反击右倾翻案风”241

第一节 “教育革命”的纲领243

第十二章 “教育革命”的纲领和实践243

第二节 改革教育领导管理体制245

第三节 改革教学制度和教学内容251

一、缩短学制251

二、重组课程,新编教材252

三、“开门办学”253

第四节 改革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256

一、改革招生制度256

二、改革毕业生分配制度257

一、对教师队伍的整顿和清理259

第五节 整顿教师队伍259

二、对教师队伍的“改造”和“再教育”260

三、吸收工农兵教师261

第十三章 教育的两次整顿262

第一节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262

第二节 整顿基础教育263

第三节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264

第四节 恢复教学秩序267

二、小学271

一、幼儿园271

第十四章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概况271

第一节 普通教育271

三、普通中学272

四、农业中学273

五、盲聋哑学校273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273

一、中等技术学校274

二、中等师范学校274

三、技工学校274

第三节 高等教育275

第四节 成人教育275

一、成人初等学校276

二、成人中等学校276

三、成人高等学校276

第五节 教育经费277

第四编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振兴(1976—1988)277

第十五章 教育思想的拨乱反正281

一、关于教育方针与教育工作方针282

二、关于“两个估计”和“八大精神支柱”286

三、关于遵循教育特点和规律289

四、关于继承人类文化遗产291

五、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292

第十六章 全面整顿各类教育294

第一节 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整顿294

一、整顿领导班子294

二、整顿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295

三、整顿“七二一”大学、“五七”大学298

四、整顿教学研究机构299

第二节 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299

第三节 平反冤假错案301

第四节 整顿教师队伍303

一、控制骨干教师外流和促使借调教师“归队”303

二、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考核调整304

三、精简民办教师304

第五节 恢复和办好重点中小学305

第十七章 确立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308

第一节 解决认识问题309

第二节 加强组织领导314

第三节 增加教育投资316

第四节 制定教育总体发展战略319

第十八章 全面贯彻新时期教育方针323

第一节 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324

一、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324

二、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329

三、坚持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领导334

一、学制改革和综合整体改革实验336

第二节 中小学教学改革336

二、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实验339

三、劳动技术教育课的开设340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344

第三节 高等学校教学改革346

一、改革教学内容346

二、加强实验和实践性教学环节347

三、改革教学管理349

四、发挥高等学校的多项功能350

一、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352

第四节 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352

二、开展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354

三、在高等院校、高级中学进行军事训练试点355

第五节 科学研究357

一、科学管理与研究机构357

二、科学技术研究成果358

三、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360

一、学会、研究会的建立及其活动362

第六节 学术团体和期刊、学报362

二、教育刊物、学术期刊和学报363

第十九章 调整教育事业结构366

第一节 调整教育事业结构的指导思想366

第二节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368

一、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369

二、调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内部结构375

三、控制普通高中的发展376

四、《山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条例》的颁布378

一、调整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380

第三节 调整高等教育结构380

二、调整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384

三、创建青岛大学、烟台大学386

第四节 扩大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388

一、成人教育发展的特点388

二、创办各类新型成人学校389

三、调整成人教育的办学方向394

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396

五、解决成人教育办学中的实际问题399

第一节 改革中小学领导管理体制402

第二十章 改革教育领导管理体制402

第二节 改革高等教育领导管理体制410

第三节 改革成人教育领导管理体制413

第四节 改革教育经费管理体制416

一、改革教育事业费的管理体制416

二、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417

三、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419

第二十一章 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421

第一节 普及初等教育421

第二节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423

一、加强中师和师专建设424

二、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高426

三、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428

第三节 中小学校舍改造与改善办学条件431

一、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的历程431

二、农村校舍改造的成果与经验432

三、城市中小学校舍改造434

四、实验仪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的建设436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与山东省《实施办法》437

第二十二章 新时期教育思想的讨论440

第一节 教育观念的转变440

第二节 纠正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445

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发展和表现446

二、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论争447

三、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措施450

第三节 教学领域中的认识问题453

第一节 普通教育456

一、幼儿园456

第二十三章 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概况456

二、小学457

三、初中458

四、高中458

五、特殊教育学校459

六、民族教育学校460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460

一、中等技术学校460

四、职业高中、职业中专461

三、技工学校461

二、中等师范学校461

第三节 高等教育462

第四节 成人教育464

一、扫盲与成人初等学校464

二、成人中等学校465

三、成人高等学校465

第五节 教育经费466

山东教育大事记(1949—1988)469

附录一577

附录二581

1989《山东教育四十年》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吕可英,尹钧荣主编;马钊等编写 1989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教育十年(1960 PDF版)
教育十年
1960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三十年(1950.06 PDF版)
教育三十年
1950.06 婦人之友社
嘉靖四十三年山东乡试录( PDF版)
嘉靖四十三年山东乡试录
宁波:宁波出版社
正德十四年山东乡试录( PDF版)
正德十四年山东乡试录
宁波:宁波出版社
山东华文教育( PDF版)
山东华文教育
外国儿童歌曲100首(1981 PDF版)
外国儿童歌曲100首
1981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山东电业四十年(1989 PDF版)
山东电业四十年
1989
山东教育  第11期(1950 PDF版)
山东教育 第11期
1950
山东教育  第9期(1950 PDF版)
山东教育 第9期
1950
山东教育  第8期(1950 PDF版)
山东教育 第8期
1950
山东教育  第7期(1950 PDF版)
山东教育 第7期
1950
山东教育  第6期(1950 PDF版)
山东教育 第6期
1950
山东工业四十年(1989 PDF版)
山东工业四十年
1989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  第1辑(1989 PDF版)
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 第1辑
1989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  第2辑(1993 PDF版)
东北沦陷十四年教育史料 第2辑
1993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