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货币金融史稿》求取 ⇩

卷头语1

目录1

10.咸丰四年始铸铅钱 12

几点说明3

第一篇 封建制度下的货币流通3

第一章 制钱3

(一)叙论3

1.不完整的平行本位制3

2.铸币的封建性3

14.停铸大钱 14

3.铜钱是人民日用所必需5

4.制钱行使的区域5

5.制钱铸发数6

6.铜钱的紊乱情形10

(二)制钱的重量11

1.名义上制钱重量的变更11

2.实际上制钱重量的减轻13

3.重量减轻的原因14

(三)制钱的成分16

1.黄钱、青钱与红钱16

2.制钱成分的变更17

3.成分变更的重要性不大19

(四)铸钱材料的采购20

1.铸钱材料的来源20

2.收购铜斤的经过情形21

3.收购滇铜的封建剥削23

(五)滇铜的运输29

1.滇铜运京的路线29

2.滇铜运京的困难情形30

3.滇铜运京的人事布置31

4.管运的黑幕32

5.迫使船户讹诈商民33

6.运铜期限34

7.咸同年间的铜运35

(六)洋铜的采购与运输35

1.洋铜的采购35

2.出洋购铜预发帑本37

3.洋铜进口数量与价值38

(七)铸钱技术及铸钱局的组织39

1.京局的管理与组织39

2.炉头的封建把头的剥削41

3.铸钱由手工业进到机器工业44

(八)铸钱成本与铸钱余利45

1.关于本位币与辅币的问题45

2.制钱成本计算的复杂性45

3.铸币材料价格的变动46

4.清初铸钱盈亏的例示47

5.康熙年间京局铸钱成本48

6.雍正年间云南铸钱成本48

7.雍正年间京局铸钱成本50

8.成本计算的规律51

10.成本加重的原因52

9.光绪年间福建铸钱成本52

(九)私铸与私销53

1.私铸与私销发生的原因53

3.私铸与私销同时并行54

2.从法令上来看私铸与私销54

4.防止私铸的方法55

5.私铸的策源地56

6.私销的利益56

7.防止私销的方法57

第二章 银两60

(一)银两在清朝历史发展中所处的地位60

2.清朝重银轻钱政策60

1.银对钱占据上风60

3.当时人士对重银轻钱的看法61

(二)银两是封建剥削的工具63

1.清朝财政所用货币单位63

2.国家征税用银的由来64

3.清朝国库制度65

4.各省解银进京情形65

5.征收田赋时的种种剥削66

6.官吏剥削引起农民反抗69

7.银匠书吏的舞弊70

8.银购买力的下落71

1.银两铸币71

(三)具有实物存在的银两71

2.实银与虚银72

3.实银的种类72

4.实银的重量73

5.实银的成色73

6.大条银75

7.铸造宝银的机关75

8.鉴定宝银的机关76

(四)秤量银两的“平”78

1.库平78

2.漕平78

3.广平79

4.关平79

5.公砝平80

6.五种平的相互关系80

(五)作为价值符号的银两81

1.虚银的发生81

2.库平银82

3.关平银82

4.北京有七种银两85

5.上海规元的发生与发展85

6.营口过账炉银87

7.一个辗转兑换的例子89

8.各地银两逐渐统一89

第三章 咸丰朝的通货膨胀91

(一)嘉、道、咸年间清朝财政困难的情形91

(二)大钱、铁钱、铅钱的铸发92

1.咸丰以前讨论大钱铸造问题92

2.铸造大钱、铁钱、铅钱简史94

4.王茂荫反对铸大钱96

3.两个铸造大钱机关96

5.咸丰三年至四年的大钱97

6.咸丰五年的大钱98

7.咸丰六年至七年的大钱99

8.咸丰九年的大钱100

9.咸丰四年始铸铁钱101

11.恢复制钱流通的计划102

12.北京制钱消失103

13.收回大钱的办法104

(三)官票、宝钞的强制发行104

1.官私两种钞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104

2.顺治年间的发钞105

3.咸丰以前讨论发钞问题105

4.王茂荫的发钞政策107

5.咸丰三年户部奏请行钞107

6.清帝允许发钞108

7.搭收搭放办法109

8.王茂荫自请议处遭到严谴111

9.发钞政策拟推行于各省112

10.票钞贬值停止发行113

第二篇 封建主义金融事业的发展及其衰微117

第一章 典当业117

(一)典当业的概况117

(二)高利贷资本的典当业119

(三)典当业与政府、官僚的关系120

1.官款存放典当生息120

2.官僚营运资金122

(一)票号的概况124

1.票号的起源124

第二章 票号124

2.分支机关遍于中外各处125

3.山西人的财富126

4.票号的帮别126

(二)票号组织的封建性127

1.资本组织127

2.用人的封建性127

(三)票号的营业129

1.票号营业的发展129

3.民信局130

2.汇兑业务130

4.官款汇兑132

5.关内外汇兑133

6.光绪年间汇款统计133

7.存款与放款134

8.利润的来源135

(四)票号与官吏、中外商人的关系137

1.与官吏的关系137

2.与中外商人的关系139

(五)票号的作用与钱主不同140

(六)票号的兴盛与衰落140

1.票号的兴盛140

2.票号的衰落及其原因142

(一)钱庄、银号的概况146

1.钱庄、银号的分布区域146

第三章 钱庄和银号146

2.钱票、银票的发行147

3.钱票、银票的性质148

4.其他信用机构148

(二)北京的钱铺149

1.雍、乾、嘉、道年间的钱铺149

2.咸丰年间的钱铺151

3.其他发行钱票机关153

1.广州钱商的组织154

(三)广州的钱商154

2.钱商的买办性155

(四)上海的钱庄156

1.上海钱庄的起源156

2.钱庄操纵货币兑换的价格158

3.钱庄担任对外贸易的职务159

4.钱庄在国内质易中所起的作用160

5.庄票在上海商界的势力160

6.钱庄坚持用银两记账的原因161

7.银拆与洋厘161

8.汇划银与划头银164

9.庄票的流通165

10.钱庄的投机和倒闭166

第四章 官银钱号168

(一)太平天国革命以前的官银钱号168

1.官银钱号的营业性质168

2.两项业务——兑换银钱,倾熔银锭168

(二)太平天国革命时期的官银钱号171

1.北京官银钱号的设立171

2.福建的永丰官局172

3.陕西的官钱局174

1.省库办理汇兑175

(三)太平天国革命以后的官银钱号175

2.海关银号176

3.各省普遍设立官银钱号177

第三篇 银钱比价变动及其原因、后果与对策181

第一章 银钱比价的变动181

(一)银与钱的内在关系181

(二)银钱比价的变动182

(三)银钱比价变动的幅度与趋势191

第二章 顺治元年到嘉庆十二年(1644—1807)193

(一)变动的原因193

1.银贵钱贱的原因193

3.银居主要地位194

2.银贱钱贵的原因194

(二)变动的后果195

(三)对策196

1.调剂钱值的第一个办法——加减钱的重量196

2.调剂钱值的第二个办法——加减铸钱数量197

3.调剂钱值的第三个办法——搭收搭放办法197

第三章 引人注目的嘉庆十三年到咸丰六年(1808—1856)199

(一)银贵钱贱的原因199

1.第一类看法——生齿日繁、费用日广说199

2.第二类看法——钱票夺取制钱地位说200

3.第三类看法——国家重银轻钱说200

4.第四类看法——偷铸小钱说201

5.第五类看法——纹银外流说203

6.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206

7.鸦片进口所引起的纹银外流是银贵钱贱的主要原因208

(二)银贵钱贱的后果209

(三)对策214

1.第一类—禁银出口法214

2.第二类——禁烟入口法215

3.第三类——议行大钱法216

4.第四类——禁银行钞法216

5.第五类——重视制钱法216

7.六类办法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情况219

6.第六类——自铸银元法219

第四章 咸丰七年到宣统三年(1857—1911)221

(一)银贱钱贵的原因221

1.第一类看法——中国贸易出超、纹银大量进口说221

2.第二类看法——外人收买制钱装运出口说221

3.第三类看法——中国铸钱日少、世界银价日跌说222

4.原因的分析223

(二)银贱钱贵的后果226

(三)对策227

1.最初设立的外商银行231

第一章 1894年前的外国银行231

第四篇 外国金融势力的侵入231

2.1845—1894年的外商银行233

3.资金的来源234

4.钞票的非法发行234

5.钞票发行的开始年份235

6.国际汇兑的垄断236

7.汇丰银行237

8.德华银行242

第二章 1895—1911年期间的外国银行243

(一)清末来华设立的外国银行243

1.钞票的非法发行244

(二)外商银行的侵略活动244

2.借款与投资概况245

(三)汇丰银行247

1.投资机构247

2.垄断华洋贸易和操纵外汇行市248

3.政治借款的垄断与竞争249

4.争夺海关管理权250

5.关税保管权逐渐落入汇丰一家手中251

(四)华俄道胜银行254

第三章 洋钱流入与纹银流出258

1.洋钱流入与纹银流出的损失258

3.银出超的开始年份260

2.中外人对本问题的不同看法260

4.银出超的数值262

第五篇 向贵金属货币制度的方向发展269

第一章 外国银元的流入与流通269

(一)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洋钱269

1.最初流入中国的洋钱269

2.洋钱的来源270

3.洋钱流入的途径271

4.洋钱在中国流通的方向271

5.洋钱在中国市场所起的作用272

7.洋钱为中国人所乐用273

6.洋钱初入中国作为银两流通273

8.洋钱的交换价值274

(二)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的洋钱278

1.鹰洋初入中国及其名称278

2.鹰洋流入中国的途径278

3.鹰洋的交换价值279

4.墨西哥输出银元的数量279

(三)洋钱在中国流通的数量、重量、成色及其紊乱现象280

1.清廷对自铸银币的顽抗态度283

2.仿造银元的开始283

(一)酝酿时期283

第二章 本国银币的铸发283

3.主张自铸银元的意见284

4.实行仿造银元285

(二)大量自铸银币的开始288

1.广东开始自铸银币288

2.开始铸造的年份289

3.广东铸造银币的规模290

4.广东银币的内容290

5.其他各省所铸银币291

6.清朝铸发银币数292

7.清末币制的紊乱293

(一)世界金银比价的长期稳定与剧烈变动的到来295

第三章 世界金银比价变动对中国币制的影响295

(二)十七八世纪中国市场的金银比价及黄金进出口情形299

(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世界银价变动对中国币制的影响304

1.世界银价的跌落304

2.清初米价的上涨304

3.战时中国金价的骤涨305

4.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306

5.镑亏问题306

6.对外贸易问题307

7.金银进出口统计的不全308

(一)对日赔款变为金币外债311

第一章 货币本位问题311

第六篇 帝国主义侵略中的中国货币问题311

(二)庚子赔款与偿金问题313

1.辛丑和约第六款摘要314

2.清政府处理偿金问题的软弱无能314

(三)本位问题的争论317

(四)清朝当局对本位问题的态度322

(五)帝国主义侵略中的划一币制条约325

(六)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与阴谋326

1.国际汇兑委员会的阴险组织326

2.“中国新圜法条议”暴露了美帝侵略的野心327

3.中国人的反对329

4.狐狸尾巴毕竟露出来了331

(七)整顿币制借款332

第二章 银币成色与重量的问题334

(一)银币成色、重量的紊乱情形334

(二)关于成色问题335

(三)关于重量问题336

(四)银辅币的发行340

第三章 铜元342

(一)叙论342

(二)铸造铜元的开始及其发展343

(三)铜元的成色、重量与种类346

(四)铸造铜元的材料、成本及余利347

1.材料347

2.成本348

3.余利349

(五)清政府管理铸造铜元的政策350

(六)铜元铸发数353

(七)私运与私铸355

(八)铜元与银的比价355

(九)铜元滥发的恶影响358

(十)一厘铜币359

(一)银行名称的由来365

第七篇 帝国主义侵略中的中国银行业365

第一章 中国通商银行设立以前有关银行的记载365

(二)设立银行的建议366

第二章 中国银行业的兴起368

(一)银行业发生的原因368

(二)设立银行的动机368

(三)中国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370

1.设立的经过370

2.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组织373

(四)清末设立的银行374

1.第一国家银行——户部银行374

3.第一储蓄银行——信成银行376

2.四川浚川源银行376

4.浙江兴业银行377

5.交通银行377

6.清末尚存的银行378

第三章 银行券的发行380

(一)发行权380

(二)兑换制度与准备制度381

(三)银行券发行数382

(四)发行制度的紊乱383

(五)清政府所采取的政策384

1962《清代货币金融史稿》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端六编著 1962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清代新疆货币史(1994 PDF版)
清代新疆货币史
1994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中国货币金融史略(1984 PDF版)
中国货币金融史略
1984
贵州金融货币史论丛( PDF版)
贵州金融货币史论丛
贵州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银行与经济》编辑部
风流皇帝  中国的凯撒大帝汉武帝(1989 PDF版)
风流皇帝 中国的凯撒大帝汉武帝
1989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
当代货币金融通论(1994 PDF版)
当代货币金融通论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货币金融概论(1998 PDF版)
货币金融概论
1998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1997 PDF版)
货币金融学
1997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学(1989 PDF版)
粮食企业经营管理学
1989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1997 PDF版)
货币金融学
1997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当代国际货币与金融(1997 PDF版)
当代国际货币与金融
1997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明清晋商与货币金融史略(1995 PDF版)
明清晋商与货币金融史略
1995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国际货币与金融(1996 PDF版)
国际货币与金融
1996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1988 PDF版)
货币金融学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货币金融学(1989 PDF版)
货币金融学
1989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1987 PDF版)
中国近代货币金融史简编
1987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