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纲要 第3版》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一、某些历史性回顾4

二、经典的沉淀素反应5

三、特异性的基础8

(一)连结抗原和抗体的力10

(二)抗体的亲和力14

(三)亲合力和多价结合的额外作用16

(四)特异性与交叉反应18

(五)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决定簇20

四、摘要21

五、补充读物22

第二章 免疫球蛋白25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25

二、免疫球蛋白结构的多样性31

(一)抗体特异性与结构变化的关系33

(二)与抗体特异性无关的结构变化35

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比较41

(一)免疫球蛋白的亚类47

(二)免疫球蛋白的其他变体47

四、摘要51

五、补充读物52

(一)初次反应53

二、小淋巴细胞的作用53

第三章 抗体的合成53

一、两种类型的免疫反应53

(二)再次反应--记忆54

三、胸腺57

四、法氏囊59

五、两群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60

(一)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鉴别62

(二)淋巴细胞的表面现象65

六、免疫反应中细胞的协同作用66

(一)巨噬细胞的作用66

(二)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协同作用67

(三)与抗原性的关系70

(一)淋巴结75

七、免疫反应的解剖学基础75

(二)脾脏79

(三)无被膜的淋巴组织79

八、体液性抗体的合成80

(一)抗体形成细胞及抗原敏感细胞的检测80

(二)蛋白质的合成82

(三)异常免疫球蛋白的合成83

(四)免疫球蛋白的种类84

九、免疫反应的基因控制85

(一)影响一般反应性的基因85

(二)与免疫球蛋白基因相连锁的免疫反应86

(三)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相连锁的免疫反应86

十、免疫反应的调节88

(一)新生期91

十一、免疫耐受性91

(二)成年期93

(三)耐受性的终止95

十二、免疫反应的个体发生98

十三、免疫反应的种系发生101

十四、摘要103

十五、补充读物105

第四章 抗体合成的理论107

一、诱导学说107

二、选择学说107

(一)浆细胞里不存在抗原108

三、选择学说的证据108

(二)展开实验109

(三)抗体的氨基酸顺序109

(四)遗传学研究109

四、无性繁殖系选择模型110

五、无性繁殖系选择模型的证据111

(一)一个细胞一种免疫球蛋白111

(二)表面抗体与未来作用的关系112

六、无性繁殖系选择模型的确实根据114

(一)抗体亲和力和抗原剂量114

(二)抗体合成的反馈抑制114

(五)抗原(净)电荷的效应116

(三)免疫过程中亲和力的增加116

(四)抗体合成中半抗原的抑制作用116

(六)免疫耐受性117

七、抗体变异性的遗传学理论118

八、摘要125

九、补充读物126

第五章 抗原抗体的体外反应127

一、沉淀反应127

(一)沉淀素定量曲线127

(二)凝胶沉淀反应127

(三)单向免疫扩散129

(四)免疫电泳129

(一)抗原结合能力的测定134

二、放射活性结构技术134

(二)抗体结合能力的测定135

(三)放射免疫测定136

三、免疫荧光137

四、标记抗体的其他方法139

五、细胞表面抗原的反应140

(一)结合抗体140

(二)凝集作用140

(三)调理性(Fc)粘连作用141

(四)刺激作用141

(一)补体的性质142

(五)细胞毒性反应142

六、补体142

(二)补体结合试验144

(三)补体的活化145

(四)补体的反应顺序146

(五)防卫作用150

(六)补体在疾病中的作用151

(七)补体缺陷151

(八)遗传学152

七、生物学活性的中和作用152

八、摘要153

九、补充读物155

第六章 超敏感性156

一、第Ⅰ型--过敏性超敏感性160

(一)全身性过敏症160

(二)过敏症的机制160

(三)特应性变态反应163

二、第Ⅱ型--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超敏感性165

(一)同族免疫反应167

(二)自身免疫反应170

(三)药物反应170

三、第Ⅲ型--复合物介导的超敏感性171

(一)抗体过剩(阿萨期型反应性)172

(二)抗原过剩(血清病)173

(三)免疫复合物的检查法176

四、第Ⅳ型--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感性177

(一)细胞学基础178

(二)效应的机制180

(三)细胞介导超敏感性的体外试验183

(四)与抗体合成的关系185

(五)组织损伤186

五、第Ⅴ型--刺激性超敏感性187

六、摘要190

七、补充读物192

(一)防止侵入194

一、先天免疫194

第七章 抗感染免疫194

(二)对入侵者的反击作用196

(三)补体的作用198

二、获得性免疫200

三、抗细菌感染的免疫201

(一)体液性抗体的作用201

(二)细胞介导免疫的作用204

四、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08

(一)血清抗体的保护作用208

(二)局部因素209

(三)细胞介导免疫210

(一)原虫213

五、抗寄生虫感染的免疫213

(二)蠕虫215

六、预防217

(一)被动获得性免疫217

(二)自动免疫接种218

七、原发性免疫缺陷224

八、继发性免疫缺陷229

九、摘要230

十、补充读物232

第八章 移植234

一、排斥是免疫现象235

(一)遗传学236

二、移植抗原236

(二)小鼠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37

(三)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42

三、排斥机制244

(一)淋巴细胞介导的排斥244

(二)体液性抗体的作用245

四、移植排斥的预防248

(一)组织配型248

(二)一般性免疫抑制249

(三)同种移植反应的抗原-特异性抑制253

五、移植的临床经验256

(一)多态性258

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生物学意义258

(二)母亲和胎儿的免疫关系259

(三)识别系统260

(四)癌细胞与同种移植反应263

(五)MHC与补体系统的关系270

(六)与疾病的联系271

七、摘要271

八、补充读物276

第九章 自身免疫278

一、自身免疫病谱278

二、人类疾病的自身抗体280

三、自身免疫病的交叉重叠283

四、自身免疫病的遗传因素285

五、自身免疫反应的病因学288

六、自身免疫病的致病机制293

(一)体液性抗体的作用294

(二)复合物的作用299

(三)细胞性超敏反应304

(四)自身免疫病的实验模型307

七、自身抗体试验的诊断价值310

八、自身免疫病的治疗312

九、摘要:器官特异性疾病与非器官特异性疾病的比较313

十、补充读物314

附录:英国卫生部预防接种和免疫程序表316

1980《免疫学纲要 第3版》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四川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组译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医学免疫学  第3版(1999 PDF版)
医学免疫学 第3版
1999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第2版)( PDF版)
医学免疫学(第2版)
免疫学纲要(1980 PDF版)
免疫学纲要
1980
免疫化学(昭和24年07月第1版 PDF版)
免疫化学
昭和24年07月第1版
免疫学( PDF版)
免疫学
进修班教学办公室
免疫学译丛  3(1986 PDF版)
免疫学译丛 3
1986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精要(1999 PDF版)
医学免疫学精要
1999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第2版(1989 PDF版)
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第2版
1989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免疫学(1984 PDF版)
免疫学
1984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纲要(1992 PDF版)
医学免疫学纲要
1992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免疫学(1982 PDF版)
免疫学
1982 北京:科学出版社
免疫化学(1979 PDF版)
免疫化学
197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第3版(1980 PDF版)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 第3版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学免疫学  第2版(1995 PDF版)
医学免疫学 第2版
1995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免疫学(1994 PDF版)
免疫学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