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哲学史》求取 ⇩

第一章印度哲学史的分期1

第一节印度的人民与国土1

第一项 印度的人民1

第二项 印度的国土3

第二节 印度哲学的分期与派别(一)——从《吠陀》神话到婆罗门教的成立5

第三节 印度哲学的分期与派别(二)——从婆罗门教的分裂到婆罗门教的复兴9

第二章《吠陀》的自然神学29

第一节 《吠陀》的成立及其种类29

第二节《吠陀》的宗教哲学:自然主义的多神论34

第一项 《吠陀》的「交换神教」34

第二项 《吠陀》的一神论思想38

第三章《奥义书》的「梵我合一论」53

第一节 《奥义书》的成立及其种类53

第二节 《奥义书》的思想渊源58

第三节 《奥义书》的主要思想内容66

第四章唯物派的历史与哲学93

第一节唯物派的历史93

第一项 「唯物派」一词的字义93

第二项 唯物派的历史94

第二节唯物派的主要思想96

第一项 无神论与反宗教的倾向96

第二项 四大与自然论101

第三节「现量」是正确知识的唯一来源104

第一项 四种获得正确知识的判准——「四量」104

第二项现量无法证明比量的可靠性106

第一目 全类的不可知觉106

第二目 共相的不可知觉109

第三目 因果关系的不可知觉111

第三项其他三量无法证明比量的可靠性115

第一目 比量无法证明比量的可靠性115

第二目 圣言量不能证明比量的可靠性116

第三目 譬喻量不能证明比量的可靠性117

第四项 小结118

第五章耆那教的历史与哲学131

第一节 耆那教的历史131

第二节 耆那教的谛理论136

第三节 耆那教的相对主义144

第六章佛教的历史与哲学157

第一节 释迦及其教团157

第二节释迦的教义162

第一项 四圣谛162

第二项 十二因缘165

第三项 ?槃与八正道170

第三节从「一切有」、「一切空」到「唯识」173

第一项 说一切有部的「一切有」174

第二项 经量部的「有缘无智」175

第三项 中观派的「一切皆空」180

第四项 瑜伽行派的「唯识」184

第七章数论派的历史与哲学195

第一节 数论派的历史195

第二节 数论学派的宇宙论——「二十五谛」200

第三节 数论派的「因中有果论」210

第四节 数论派的解脱观与无神论222

第八章瑜伽派的历史与哲学235

第一节 瑜伽派的历史235

第二节 瑜伽派的无神论与心理论240

第三节 瑜伽学派的「八支瑜伽」248

第九章正理派的历史与哲学259

第一节 正理派的历史259

第二节 正理派的「十六句义」264

第三节 感官知觉的形成与模式275

第四节论证的形式、原理与谬误281

第一项 论证的形式与定义281

第二项 论证的有效性与无效性290

第十章胜论派的历史与哲学305

第一节 胜论派的历史305

第二节 哲学的六种范畴——「六句义」309

第三节极微论与声无常论314

第一项 极微论与宇宙的形成314

第二项 声德的特质与声无常论317

第十一章弥曼差派的历史与哲学323

第一节 弥曼差派的历史323

第二节 弥曼差派的「六量」说328

第三节 弥曼差派的「声常论」330

第十二章吠檀多派的历史与哲学343

第一节 吠檀多派的历史343

第二节商羯罗的不二一元论349

第一项 商羯罗之前的不二一元论吠檀多349

第二项 梵与世界的生成351

第三项 两种梵与三种存有354

第四项 梵、幻与无明358

第五项 商羯罗与佛教360

第三节罗摩?阇的局限不二一元论361

第一项 罗摩?阇之前的局限不二一元论吠檀多361

第二项 梵、心、非心与宇宙的形成368

第三项 附论:摩度的二元论吠檀多374

索引389

英、梵、巴文索引425

1995《印度哲学史》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杨惠南著 1995 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