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政治经济学》求取 ⇩

前言页1

写在前面的话1

第一章 绪论1

一 不要把自己排斥在政治经济学大门之外--什么是政治经济学?2

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说起2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然要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形成生产力3

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6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生产关系的学问10

二 闪耀的明灯--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1

政治经济学向我们提示了社会发展规律11

工人阶级的思想武器14

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有着密切联系16

本章挈领18

第二章 商品生产19

一 姗姗来迟--什么是商品生产?19

为出卖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叫做商品19

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21

社会分工是商品生产的基础22

商品生产孕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5

二 商品交换的秘密--商品的两因素28

商品要能交换,首先要有使用价值28

交换价值是商品的又一种属性30

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都具有价值32

三 追根寻源--劳动的两重性、价值量34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34

抽象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35

商品的价值量是同劳动量成正比的37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点40

四 入门的钥匙--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从商品开始42

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统治地位42

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44

商品关系掩盖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45

商品关系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47

五 还有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生产50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商品生产50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的原因51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必须发展商品生产54

本章挈领57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60

第三章 价值规律60

一 天生的“平等派”--价值规律的内容60

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63

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64

二 无形的指挥棒和催化剂--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65

社会生产的自发调节者65

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8

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69

三 “一个伟大的学校”--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71

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特点和作用71

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调整不合理的物价74

忽视价值规律必然要受到惩罚77

本章挈领78

第四章 货币80

一 “十月怀胎”--价值形式及其发展81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81

直接的物物交换构成简单的价值形式83

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89

由扩大的价值形式发展为一般的价值形式92

二 瓜熟蒂落--货币的诞生及其本质和发展94

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94

从贵金属到纸币98

货币成为财富的象征103

三 肩负重任--货币的五种职能106

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107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109

充当贮藏手段,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113

赊帐交易的信用工具115

用于国际间的经济往来118

四 崭新的姿态--我国的人民币119

人民币的产生120

人民币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工具122

人民币是稳定的社会主义货币124

人民币的特点126

本章挈领127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剥削128

一 “羊吃人”--资本的原始积累129

资本主义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129

“羊吃人”130

货币用于剥削时才成为资本134

二 走上剥削道路--货币转化为资本13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140

三 资本家发财的秘密--剩余价值生产146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147

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劳动力的价值是价值增值的全部秘密149

对剩余价值的贪得无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动力153

资本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156

四 去伪存真--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158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158

只有剩余价值率才能正确反映出工人受剥削的程度161

五 欲壑难填--榨取剩余价值的种种方法163

用绝对延长劳动日的方法榨取绝对剩余价值163

用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方法榨取相对剩余价值168

榨取相对剩余价值的三个阶段172

资本家同时使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剥削方法183

六 天下乌鸦一般黑--旧中国的资本主义剥削及其特点185

旧中国工人阶级身爱三重压迫和剥削185

旧中国工人阶级受剥削的程度和世界各民族中是少见的189

本章挈领191

第六章 工资193

一 庐山真面目--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93

工资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193

工资实质上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96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常常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199

二 万变不离其宗--资本主义的工资形式201

以工作时间多少计算的计时工资201

以产品多少计算的计件工资203

“泰罗制”和“福特制”205

三 名与实之间--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208

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区别208

工资水平因时因地而异209

实际工资具有下降的趋势211

相对工资理论的意义212

四 治标与治本--工人阶级的两种斗争214

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而斗争214

工人阶级必须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而斗争216

五 换了人间--社会主义工资218

社会主义工资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形式219

社会主义工资的形式223

社会主义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完善225

本章挈领229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231

一 平分秋色--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232

利润无非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32

不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转化成平均利润237

利润的平均化使价值转为生产价格242

平均利润率具有下降的趋势245

二 雁过拔毛--商业资本和利润247

商业资本是从事商品买卖的资本247

商业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51

商业流通费用是商业资本的一个组成部分254

借贷资本产生的客观必然性257

三 一本万利--借贷资本和利息257

借贷资本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60

银行是经营借贷资本的企业263

四 坐地分赃--大土地所有者和地租266

资本主义在农业中的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266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270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产生了级差地租271

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产生了绝对地租277

本章挈领280

第八章 再生产和资本积累284

一 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再生产285

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不断更新和重复285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86

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主义的剥削288

二 阶级间的鸿沟日益加深--资本积累290

资本积累就是不断地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290

无止境的发财欲是迫使资本家积累的强制力量291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292

三 机器排斥工人--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296

资本积累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296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相对人口过剩298

相对人口过剩的三种形式302

四 为自己造就掘墓人--资本积累的最终结果和历史趋势305

财富和贫困的同时积累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305

无产阶级的贫困化306

资本积累促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尖锐307

剥夺剥夺者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309

五 人民利益之所系--社会主义的再生产和积累310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持续的扩大再生产311

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13

社会主义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315

社会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318

本章挈领319

第九章 资本循环和周转及社会资本再生产322

一 资本的生命--资本循环323

资本循环要经过三个阶段323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形式资本的同时循环329

二 资本生命的不断更新--资本周转334

资本周转就是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334

资本的周转速度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决定335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对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338

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剩余价值量的关系345

三 唇齿相依--社会资本的再生产348

社会资本是个别资本的总和348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要以总产品的实现为条件350

简单再生产的基本条件353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条件359

两大生产部类之间的辩证关系366

本章挈领371

第十章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375

一 我行我素--经济危机的原因376

买卖脱节和货币被用作支付手段,隐藏着经济危机的可能性376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源378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381

二 不治之症--经济危机的周期性38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地发生的38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益频繁388

经济危机的每一个周期要经历四个阶段392

农业危机和工业危机相互助长397

三 走向深渊--经济危机的意义399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深化400

国内的阶级矛盾在激化402

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404

本章挈领408

第十一章 帝国主义411

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412

一 登上顶峰--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412

垄断组织的各种形式415

垄断加剧了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418

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溶合形成金融资本420

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溶合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26

二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帝国主义就是侵略和战争429

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429

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及其从经济上瓜分世界的斗争432

帝国主义分割和重新分割世界领土必然导致战争437

三 曙光在前--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443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性444

帝国主义激化着国内国际间的各种矛盾449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使社会主义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几国取得胜利453

本章挈领455

1982《通俗政治经济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袁夏良著;赵锦绣著 1982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经济学常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1980 PDF版)
经济学常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1980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75.1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75.12
政治经济学( PDF版)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PDF版)
政治经济学
莫斯科政治文献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通俗讲座  资本主义部分(1982 PDF版)
政治经济学通俗讲座 资本主义部分
1982
通俗经济学(1948 PDF版)
通俗经济学
1948 潮锋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4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5 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消防经济学(1995 PDF版)
消防经济学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87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87 贵州新华书店
政治经济学(199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5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2 北京:改革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2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2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85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1999 PDF版)
政治经济学
199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