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求取 ⇩

第一章 绪论1

一、基本概念解释1

1.世界观1

2.方法论1

3.哲学1

4.哲学基本问题2

5.唯物主义3

6.古代朴素唯物主义3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4

8.辩证唯物主义5

9.唯心主义5

11.客观唯心主义6

10.主观唯心主义6

12.哲学党性7

13.朴素辩证法7

14.唯心辩证法8

15.马克思主义哲学8

16.唯我论9

17.存在9

18.本原10

二、基本关系简述10

1.世界观和方法论10

2.哲学和世界观11

3.哲学和方法论11

4.哲学和宗教12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2

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13

6.可知论和不可知论13

8.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14

9.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15

10.唯名论和唯实论16

三、基本原理问题解答17

1.试论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作用17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19

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21

四、本章逻辑分析22

五、本章体系图解表24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25

一、基本概念解释25

1.物质25

2.运动25

5.时间27

二、哲学术语简介27

1.一元论27

3.旧唯物主义物质观28

2.二元论28

3.静止28

4.空间28

4.唯能论29

5.唯心主义运动观29

6.唯心主义时空观30

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时空观30

三、基本关系简述30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30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31

4.物质和空间时间的关系32

3.空间和时间的关系32

1.试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33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33

2.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35

3.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35

五、本章逻辑分析39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40

第三章 物质和意识41

一、基本概念解释41

1.意识41

2.感觉41

3.思维41

4.观念42

5.意识能动性42

2.符号论43

二、哲学术语简介43

1.庸俗唯物主义43

8.唯灵论44

4.泛神论44

5.自然神论45

6.物活论45

7.泛心论46

8.泛灵论46

三、基本关系简述47

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47

2.意识和语言的关系47

3.意识和劳动的关系48

2.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49

1.简述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理49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49

3.说明意识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53

五、本章逻辑分析55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56

第四章 对立统一规律(上)(第一节、第二节)57

一、基本概念解释57

1.唯物辩证法57

2.联系57

3.发展58

4.规律58

5.条件59

6.内因59

7.外因60

1.形而上学60

三、基本关系简述61

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61

二、哲学术语简介61

2.诡辩论61

2.联系和发展的关系62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63

4.辩证法和折中主义的关系63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64

1.如何理解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64

2.论规律的特点65

3.试述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对立67

4.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69

五、本章逻辑分析71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73

一、基本概念解释74

1.矛盾74

2.矛盾同一性74

对立统一规律(下)(第三节至第六节)74

3.矛盾斗争性75

4.主要矛盾75

5.矛盾的主要方面76

6.对抗性矛盾76

7.两点论76

8.重点论76

9.转化77

10.矛盾普遍性77

11.矛盾特殊性77

对立统一规律78

12.矛盾精髓78

二、基本规律简述78

三、哲学术语简介79

1.一点论79

2.平衡论(均衡论)79

3.折衷主义80

四、基本关系简述80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80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81

3.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82

4.普遍和特殊的关系(一般和个别的关系)82

5.有限和无限的关系83

7.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的关系84

6.相对和绝对的关系84

五、基本原理问题解答85

1.试论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及其意义85

2.如何理解发展就是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87

3.如何理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89

4.试述矛盾解决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意义90

六、本章逻辑分析91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93

第五章 质量互变规律94

一、基本概念解释94

1.质94

2.量94

4.量变95

3.度95

5.质变96

6.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96

7.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96

8.飞跃97

9.关节点97

二、哲学术语简介97

1.激变论97

2.庸俗进化论98

三、基本规律简述99

质量互变规律99

四、基本关系简述99

1.质和量的关系99

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100

1.试述质、量、度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101

五、基本原理问题解答101

2.试述质量互变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02

六、本章逻辑分析105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107

第六章 否定之否定规律108

一、基本概念解释108

1.肯定108

2.否定(辩证的否定)108

3.否定之否定109

4.新生事物109

5.螺旋形上升运动(波浪式前进运动)110

6.新陈代谢110

3.循环论111

2.扬弃111

1.形而上学否定观111

二、哲学术语简介111

4.五德终始说112

三、基本规律简述112

否定之否定规律112

四、基本关系简述113

肯定和否定的关系113

五、基本原理问题解答114

1.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意义114

2.如何理解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115

3.试述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17

4.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17

六、本章逻辑分析118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120

2.本质121

1.唯物辩证法范畴121

第七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21

一、基本范畴解释121

3.现象122

4.假象122

5.内容122

6.形式123

7.原因123

8.结果123

9.必然性124

10.偶然性124

11.现实性124

12.可能性124

2.形式虚无主义125

1.形式主义125

二、哲学术语简介125

3.决定论126

4.非决定论126

5.必然论127

6.偶然论127

7.唯意志论128

8.目的论128

9.宿命论128

三、基本关系简述129

1.本质和现象的关系129

2.内容和形式的关系129

3.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30

4.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131

5.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关系132

6.具体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的关系133

四、本章逻辑分析134

五、本章体系图解表136

第八章 认识和实践137

一、基本概念解释137

1.认识论137

2.反映论137

3.能动革命反映论138

4.实践139

5.认识139

6.感性认识140

7.理性认识140

8.经验141

10.判断142

9.概念142

11.推理143

12.直观143

二、哲学术语简介144

1.先验论144

2.不可知论145

3.消极被动反映论145

4.经验论(经验主义)146

5.唯理论(理性主义)146

6.主观主义147

7.感觉论(感觉主义)147

8.怀疑论148

三、基本关系简述148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148

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150

2.认识和实践的关系150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的关系151

4.主观和客观的关系151

6.分析法和综合法的关系152

7.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关系154

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革命反映论155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156

2.试论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56

3.试述认识辩证过程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159

五、本章逻辑分析162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163

1.真理164

2.客观真理164

一、基本概念解释164

第九章 真理164

3.绝对真理165

4.相对真理165

5.谬误166

6.逻辑证明166

二、哲学术语简介167

1.相对主义167

2.绝对主义167

3.永恒真理论168

三、基本关系简述168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168

2.真理和谬误的关系169

3.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171

5.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172

4.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172

四、基本原理问题解答173

1.试论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及其意义173

6.自由和必然的关系173

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76

五、本章逻辑分析177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178

第十章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179

一、基本概念解释179

1.历史观179

2.历史唯物主义179

二、哲学术语简介180

1.“环境决定意见”180

4.社会存在180

3.历史唯心主义180

2.“意见支配世界”181

三、基本关系简述181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181

2.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科学182

四、问题解答183

1.如何理解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83

2.试述两种历史观的根本对立184

五、本章逻辑分析185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187

2.生产关系188

1.生产力188

3.生产方式188

第十一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88

一、基本概念解释188

4.生产资料189

二、哲学术语简介189

1.劳动者189

2.劳动对象189

3.劳动资料189

4.生产资料所有制190

5.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190

6.产品分配形式190

7.地理环境决定论190

8.地理政治学191

9.人口论191

四、基本关系简述19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19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192

三、基本规律简述192

五、问题解答193

1.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93

2.试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194

3.试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性质的特点及其意义196

六、本章逻辑分析197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199

第十二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00

一、基本概念解释200

1.经济基础200

2.上层建筑200

3.社会形态200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01

三、基本规律简述201

4.社会基本矛盾201

上层建筑决定论201

二、哲学术语简介201

四、基本关系简述202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202

五、问题解答202

1.试述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意义202

2.试述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矛盾性质的特点及其意义205

3.试述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产生和形成的特点206

六、本章逻辑分析207

七、本章体系图解表209

2.阶级斗争210

1.阶级210

一、基本概念解释210

第十三章 阶级和国家210

3.阶级分析方法211

4.国家211

5.无产阶级专政211

6.人民民主专政212

7.阶级观点212

二、哲学术语简介213

1.经济斗争213

2.政治斗争213

3.思想斗争213

4.机会主义214

5.右倾机会主义214

6.“左”倾机会主义214

8.自在阶级215

7.修正主义215

9.自为阶级216

三、基本关系简介216

1.阶级和国家216

2.国体和政体216

四、问题解答217

1.试述列宁的阶级定义及其意义217

2.试述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学说及其意义219

3.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当前阶级斗争的特点及其意义221

4.简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国家观及其意义222

五、本章逻辑分析223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225

1.社会革命226

2.民主主义革命226

一、基本概念解释226

第十四章 社会革命226

3.社会主义革命227

4.暴力革命227

二、哲学术语简介228

1.改良主义228

2.“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228

三、基本关系简述229

革命发展阶段论和不断革命论229

四、问题解答230

试述历史唯物主义社会革命的理论及其意义230

五、本章逻辑分析233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235

2.社会意识形态236

1.社会意识236

第十五章 社会意识及其形式236

一、基本概念解释236

3.政冶思想237

4.法律思想237

5.道德237

6.艺术238

7.宗教238

8.社会科学239

二、哲学术语简介239

1.共产主义道德239

2.宗教是人民的鸦片240

三、基本关系简述240

1.法律和道德240

3.宗教和唯物主义241

2.宗教和唯心主义241

4.宗教和科学242

四、问题解答242

试述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及其意义242

五、本章逻辑分析245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248

第十六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49

一、基本概念解释249

1.人民群众249

2.个人249

3.杰出人物249

5.群众路线250

1.英雄史观250

4.群众观点250

1.人民群众和个人的作用251

三、基本关系简述251

2.热爱领袖和个人迷信251

2.个人迷信251

四、问题解答252

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52

3.英雄造时势和时势造英雄252

2.试述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关系的原理并说明无产阶级领袖的作用254

3.试述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及其意义255

五、本章逻辑分析257

六、本章体系图解表258

附录一259

一、怎样自学哲学259

二、哲学术语简介260

二、怎样解答哲学试题261

1.哲学术语解释题的解答262

2.关系说明题的解答263

3.原理论述题的解答264

4.判断说明题的解答265

5。辨别论证题的解答266

6。实际概括题的解答267

附录二271

一、北京市一九八一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答案参考要点271

二、北京市一九八二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答案要点276

三、北京市一九八三年上半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284

四、北京市一九八三年下半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哲学试题及答案参考要点294

1983《《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学纲要》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孟宪鹏,李恩忠编 1983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