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上》

编者前言1

第一部分 奴隶占有制时期10

第一 最早的伦理思想10

Ⅰ.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0-470)10

(一)论命运对于人的意义10

(二)论和谐与斗争11

(三)善恶、公正的评价12

(四)生死苦乐对于人的意义13

(六)论新事物14

Ⅱ.毕达哥拉学派14

(五)论个人与群众14

《金言》15

Ⅲ.智者派19

甲、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81-411)19

乙、斯拉斯马寇27

丙、加里克里斯29

丁、安提芬30

《真理论》残篇30

附录:希腊奴隶主民主派所理想的生活33

甲、梭伦关于理想的个人生活的叙述34

乙、伯利克里对于雅典人所理想的社会生活的解释38

Ⅳ.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46

第八章 论善和美47

第三卷47

第九章 论美德和丑恶50

第四卷54

第二章 论自知54

第六章 苏格拉底的方法64

第二 德谟克里特-伊璧鸠鲁路线71

Ⅰ.德谟克里特(约公元前460-370)71

Ⅱ.伊璧鸠鲁(公元前341-270)92

一、格言92

二、致希罗多德的信98

三、致美诺寇的信101

第二卷 哲学家的恬静106

Ⅲ.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9-55)106

第三卷 排除对于死亡的恐惧114

第六卷 用知识来排除迷信与心中黑暗135

第三 柏拉图-斯多噶派路线142

Ⅰ.柏拉图(公元前427-347)142

第一篇 论灵魂的职能142

第四篇 理想国的组织及其中的四主德146

第六篇 善的范型163

第七篇 洞喻173

论快乐与幸福182

Ⅱ.斯多噶派的芝诺(公元前356-264)213

第一章 论我们力所能及和力所不能及的事物231

Ⅲ.埃皮克提特(60-140)231

第一卷231

第二十六章 什么是生活的规律234

第二卷236

第八章 善的本质236

第十一章 哲学的开始239

第三卷242

第三章 贤者所最关心的事242

Ⅳ.安顿尼诺(121-180)244

第二卷 人类生活的调整245

第十卷 合乎本性的生活251

一、论德性264

Ⅴ.柏罗丁(205-270)264

十五、论善或一271

第四 动摇于两条路线间的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281

第一篇 善或目的281

第二篇 道德的德性291

第三篇 意志305

第六篇 理智的德性310

第五 早期基督教320

一、狂怒的耶和华320

二、静穆的耶和华323

一、“穷人”中的耶稣328

二、“善人”中的耶稣333

三、论“道”的耶稣及其门徒339

四、保罗所传的耶稣342

五、其他346

第二部分 封建主义时期--萌芽期与极盛期350

第一 圣·奥古斯丁(354-430)350

第十一卷350

第五章 万有无不善论350

第六章 罪的起源351

第七章 恶是一种否定353

第十四卷354

第六章 人类意志的品性354

第四章 至善和极恶的基督教义355

第十九卷355

第二 彼得·阿柏拉德(1079-1142)362

序言362

第一章 对德性有影响的心灵缺点362

第二章 罪恶和倾向恶的恶习363

第三章 恶习和罪恶的定义364

第十章 善无多少之分366

第十一章 善的意向使行动为善366

第十二章 什么原因使意向可以称为善呢?367

第三 托马斯·阿奎那(1225或1227-1274)369

论题五十五 论德性之本质369

论题五十七 论各种理智的德性370

论题五十八 论实践德性和理智德性的区别374

论题六十一 论基本德性(主德)378

论题六十二 论神学的德性381

论题六十三 论德性的原因383

第四 一三八一年英国农民革命领袖波尔的演说辞386

第三部分 资本主义关系形成时期390

第一390

Ⅰ.爱拉斯谟(1466-1536)390

Ⅱ.拉伯雷(1515-1572)401

Ⅲ.蒙田(1533-1592)407

一、善恶的评价,大部分依赖我们的意见407

二、论良心的自由421

Ⅳ.布鲁诺(1548-1600)426

第二438

Ⅴ.马丁·路德(1483-1546)438

一、《论基督教徒的自由》(1520)438

二、《桌边谈话》(摘录)480

1. 关于原罪480

2. 关于自由意志482

Ⅵ.卡尔文(1509-1564)486

第二卷487

第一章 第八至十节 论原罪487

第二章 第一至八节 论自由意志492

Ⅶ.托马斯·莫尔(1478-1535)504

第三504

Ⅷ.闵采尔(1490-1525)520

第四部分 西欧各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548

第一 培根与格老秀斯548

Ⅰ.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548

Ⅱ.格老秀斯(1583-1645)578

第一编 第一章 何谓权利579

第二 笛卡儿(1596-1650)588

第三章 几个道德规则588

第六章 论身心关系与幸福592

第一部 泛论各种感情,并问或论到人的整个本性594

第二部 论感情的数目和次序,并说明六种原始感情599

第三部 论各种特殊的感情601

第三 斯宾诺莎(1632-1677)604

第一部分 论神604

第二部分 论心灵613

第三部分 论情感616

第四部分 论人的奴役621

第五部分 论人的自由645

第四 霍布士(1588-1679)653

第一篇 论人654

第六章 论自主的运动,即普通所谓情感654

第十三章 论人类的自然状态658

第十四章 论第一与第二自然法664

第十五章 论其他自然法665

第五 霍布士伦理学的反对者673

Ⅰ.柯德华斯(1617-1688)673

第一篇673

第二章 善恶的永恒性673

第三章 善恶的不变性680

Ⅱ.亨利·莫尔(1614-1687)685

第一章 何谓伦理学685

第二章 论伦理学之分部、并论幸福686

第三章 论一般品德及公理的理性686

第四章 某些理则或理智的原则;几乎所有的道德学说皆可分解成为这些原则687

第一章 论事物的本性692

Ⅲ.昆布兰(1631-1718)692

第六 洛克(1632-1704)702

第一卷702

第三章 没有天赋的实践原则702

第二卷717

第二十章 快乐和痛苦底各种样态717

第二十一章 能力与意志720

第二十八章 论道德的关系734

第四卷740

第三章 道德学可以解证740

第四章 道德知识和数学一样准确744

《道德起源论》748

第七 曼德威尔(1670-1733)748

第八 洛克和曼德威尔伦理思想的修正者和反对者757

Ⅰ.沙甫慈伯利(1671-1713)757

第一卷758

第二章758

第三节 何谓美德或功德758

第二卷763

第一章763

第一节 对于美德的义务763

第三节 情感或热情765

第一节 天然情感768

第二章768

第二节 自我情感774

第三节 非天然情感778

Ⅱ.赫起逊(1694-1747)783

第一节 我们借以知觉道德行为和罪恶的道德感784

第二节 论道德行为的直接动机791

第三节 道德感可作为一个普遍的基础801

Ⅲ.拔特勒(1692-1752)808

序言809

第一 第一讲 论人的社会本性810

第二 第三讲 论良心的天然优越性819

人名索引836

1964《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周辅成编 1964 北京: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  上(1993 PDF版)
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 上
1993 北京:商务印书馆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 PDF版)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1985年11月第1版 PDF版)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上卷
1985年11月第1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  下( PDF版)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 下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  上( PDF版)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 上
安士全书  上( PDF版)
安士全书 上
弘化社
西方文化名著选读  上(1997 PDF版)
西方文化名著选读 上
1997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上(1987 PDF版)
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 上
1987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上(1990 PDF版)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 上
1990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1995 PDF版)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
1995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名著精览  上(1998 PDF版)
西方经济学名著精览 上
1998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  上(1987 PDF版)
西方著名哲学家传略 上
198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西方伦理思想史  上(1985 PDF版)
西方伦理思想史 上
1985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下(1987 PDF版)
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下
1987 北京:商务印书馆
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1987 PDF版)
西方著名伦理学家评传
198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