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歌诀》求取 ⇩

第一章 中医的基本特点1

第一节 整体观念1

第二节 辨证论治1

中医基础学简编括要1

第二章 中医的基本理论2

第一节 阴阳3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3

(一)阴阳的对立3

(二)阴阳的互根3

(三)阴阳的消长和转化4

二、阴阳在医学上的具体应用4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4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5

(三)说明人体的疾病变化5

(四)作为诊断用药的归类方法5

(二)五行的相生相克7

(一)五行的归类7

第二节 五行7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7

二、五行的临床应用9

第三章 人体的结构和功能10

第一节 脏象10

一、五脏10

(一)心(附心包络)10

(二)肝12

(三)脾12

(四)肺12

(五)肾(附命门)13

二、六腑13

(一)小肠13

(二)胆13

(六)三焦14

(五)膀胱14

(三)胃14

(四)大肠14

三、奇恒之府15

(一)脑髓骨15

(二)脉15

四、人之生成与发育15

(一)人之生成15

一、气16

(一)气的来源16

(二)脏腑盛衰与发育16

(三)女子胞16

(二)气的分布与功能17

二、血17

第二节 气血津液18

三、精18

四、津液18

第三节 经络18

(三)足阳明胃经19

(二)手阳明大肠经19

一、十二经脉19

(一)手太阴肺经19

(四)足太阴脾经20

(五)手少阴心经20

(六)手太阳小肠经20

(七)足大阳膀胱经20

(八)足少阴肾经20

(九)手厥阴心包经20

(十)手少阳三焦经20

(十一)足少阳胆经21

(十二)足厥阴肝经21

二、奇经八脉21

(一)督脉21

(二)任脉21

(三)冲脉21

三、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的关系22

(六)阴维、阳维22

(五)阴?、阳?22

(四)带脉22

第四章 病因病机24

第一节 外伤24

一、外感六淫24

(一)风24

1.外风24

2.内风25

(二)寒25

1.外寒25

2.内寒26

(三)暑26

(四)湿26

1.外湿26

2.内湿26

(六)火27

(五)燥27

二、温病28

(一)概念28

3.湿温29

4.秋燥29

5.冬温29

2.暑温29

1.春温29

(二)各论29

6.温毒30

7.温疫30

三、创伤虫兽伤30

第二节 内伤30

一、七情太过30

二、食欲不节31

三、劳逸过度31

(二)气色33

(一)精神33

一、一般望诊33

第一节 望诊33

第五章 诊法33

(三)形态34

(四)男女老幼辨34

二、局部望诊34

(一)头部形态及面色34

(二)望舌35

1.舌质35

2.舌苔35

(三)斑疹白?36

1.斑疹36

2.白?36

(四)小儿指纹36

(六)语言37

(五)嗳气37

(四)呃逆37

(三)咳嗽37

(一)语声37

一、闻声音37

(二)呼吸37

一、问寒热38

(一)恶寒38

(二)发热38

第三节 问诊38

二、嗅气味38

(三)寒热往来39

二、问汗39

(一)有汗无汗39

(二)自汗盗汗39

(三)头面汗出39

(四)手足汗出39

(五)战汗39

(六)绝汗39

(一)渴饮39

(四)呕吐40

(三)口味40

四、问二便40

(一)大便40

(二)食欲40

(一)头部41

五、问头身41

1.头痛41

2.眩晕41

(二)小便41

六、问胸腹42

(二)身躯42

(一)胸胁部42

3.耳鸣耳聋42

(二)嗜睡43

(一)失眠43

八、问妇女经带胎产43

(一)月经43

七、问睡眠43

(二)脘腹部43

(三)胎产44

(二)带下44

九、小儿望闻问44

(一)概念45

一、切脉45

(二)病脉举例45

1.浮脉45

第四节 切诊45

6.滑脉46

7.涩脉46

5.虚脉46

8.洪脉46

9.细脉46

4.数脉46

3.迟脉46

2.沉脉46

13.结代脉47

二、触诊47

12.促脉47

(一)温度47

(二)肿块47

11.紧脉47

10.弦脉47

第一节 八纲辨证48

第六章 辨证48

一、阴阳48

三、虚实49

二、表里49

四、寒热50

一、大阳病证51

二、阳明病证51

三、少阳病证52

四、太阴病证52

五、少阴病证52

六、厥阴病证52

四、血分病证53

第三节 卫分营血辨证53

一、卫分病证53

二、气分病证53

三、营分病证53

三、下焦病证54

第五节 脏腑辨证54

二、中焦病证54

一、心病证54

(一)虚证54

1.心气虚、心阳虚证54

一、上焦病证54

第四节 三焦辨证54

3.心血瘀阻证55

2.痰迷心窍证55

1.心火上炎证55

二、肝病证55

(一)虚证55

1.肝阴虚证55

(二)实证55

3.肝火内动证56

(二)实证56

1.肝气郁结证56

2.肝火上炎证56

2.心血虚,心阴虚证56

4.寒凝肝脉证56

2.肝胆湿热证57

1.心肝血虚证57

3.肝胃不和证57

三、脾病证57

(一)虚证57

1.脾胃气虚证57

(三)兼证57

2.脾阳虚证57

(三)兼证58

2.脾胃湿热证58

1.寒湿困脾证58

1.心脾两虚证58

2.肝脾不调证58

四、肺病证58

(一)虚证58

(二)实证58

3.脾阴虚证58

2.肝血虚证58

1.肺气虚证58

2.风热乘肺证59

1.风寒束肺证59

3,燥热伤肺证59

4.痰浊阻肺证59

(三)兼证59

(二)实证59

2.肺阴虚证59

1.心肺气虚证59

五、肾病证60

3.肝脾两虚证60

(一)虚证60

1.肾阴虚证60

2.肾阳虚证60

2.肝火犯肺证60

3.肾不纳气证60

1.肺肾阴虚证61

(二)兼证61

2.心肾不交证61

3.肝肾阴虚证61

4.脾肾阳虚证61

6.肾虚水泛证61

4.肾气不固证61

第二节 六经辨证61

(二)小肠气痛证62

八、大肠病证62

七、小肠病证62

(一)大肠湿热证62

(二)大肠液亏证62

(二)胃阴不足证62

(一)胃火炽盛证62

六、胃病证62

九、膀胱病证63

(一)膀胱虚寒证63

(二)膀胱湿热证63

一、治病求本64

二、标本缓急64

第一节 治则内容64

三、正治与反治64

第七章 治疗原则64

五、虚实补泻65

四、祛邪与扶正65

六、同病异治,异病同治66

七、因时因地因人制宜66

八、辨证论治与辨病治疗66

(二)运用方法67

(一)适用范围67

(三)注意事项67

二、吐法67

(一)适用范围67

一、汗法67

第二节 治法应用67

三、下法68

(一)适用范围68

(三)注意事项68

(二)运用方法68

(二)运用方法68

(三)注意事项68

(二)运用方法69

(一)适用范围69

(三)注意事项69

五、温法69

(一)适用范围69

四、和法69

(二)运用方法70

(一)适用范围70

六、清法70

(三)注意事项70

七、补法70

(一)适用范围70

(三)注意事项70

(二)运用方法70

(二)运用方法70

(一)适用范围71

八、消法71

(二)运用方法71

(三)注意事项71

九、八法的配合应用71

(三)注意事项71

第八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72

第一节 中药的来源72

第二节 药物的性能72

一、四气五味72

二、升降浮沉73

三、归经73

二、炮制方法74

(一)火制法74

一、炮制目的74

1.煅制74

第三节 药物炮制74

2.炮制74

(二)水制法75

5.炙制75

1.漂制75

2.洗制75

3.水飞制75

4.炒制75

3.煨制75

第四节 中药用法76

一、配伍76

(三)水火合制76

二、用药禁忌76

三、剂量77

(一)药物功能77

剂型与用量的关系77

(二)病情与用量的关系77

第九章 常用药物78

第一节 解表药78

一、发散风寒药78

二、发散风热药79

第二节 祛暑药79

第三节 泻下药80

一、攻下药80

二、润下药81

第四节 驱虫药81

第五节 祛寒药82

(一)小肠虚寒证82

一、清热泻火药83

二、清热燥湿药84

三、清热解毒药84

四、清热凉血药85

第七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86

一、温化寒痰平喘药86

第二节 闻诊87

二、清热化痰平喘药87

三、润肺化痰平喘药88

第八节 理气药88

第六节 清热药88

三、问饮食89

第九节 消导药90

第十节 理血药90

一、活血药91

二、止血药91

第十一节 理湿药92

一、祛风胜湿药93

二、芳香化湿药94

三、淡渗利湿药94

四、清热利尿药95

五、逐水消肿药96

第十二节 安神镇静抗惊厥药96

一、养心安神药96

二、重镇安神药97

三、平肝熄风药97

四、芳香开窍药98

第十三节 固涩药99

第十四节 补养药100

一、补气药100

二、补阳药101

三、补血药102

四、补阴药103

第十章 方剂的基本知识105

第一节 组方原则105

第二节 配伍方法105

一、加强药效105

(一)同类相伍、相互协同增药效105

(二)两类相伍、各取所长增药效105

第三节 辨证论治和加减106

二、减少副作用106

(三)两类相伍、相反相成取新效106

第四节 方剂的剂型107

一、汤剂107

二、丸剂107

三、散剂108

四、丹剂108

五、膏剂108

六、酒剂108

七、其它108

第五节 服用方法109

第十一章 临床常用方剂110

第一节 解表剂110

一、辛温解表剂110

1.葱豉汤110

神白散110

葱豉桔梗汤110

2.桂枝汤110

桂枝加葛根汤110

3.竹叶牛蒡汤111

1.银翘散111

2.桑菊饮111

二、辛凉解表剂111

3.荆防败毒散111

三、补益解表剂112

1.参苏饮112

2.加减葳蕤汤112

第二节 清解剂112

一、清暑剂112

1.清络饮112

1.白虎汤113

二、清热泻火剂113

4.清暑益气汤113

3.藿香正气散113

2.香薷饮113

人参白虎汤114

桂枝白虎汤114

苍术白虎汤114

2.竹叶石膏汤114

三、清热凉血剂114

1.清营汤114

2.犀角地黄汤114

3.化斑汤114

3.黄连解毒饮115

2.五味消毒饮115

4.导赤散115

4.清瘟败毒饮115

四、清热解毒剂115

1.普济消毒饮115

8.白头翁汤116

1.青蒿鳖甲汤116

五、清热养阴剂116

2.桑杏汤116

7.泻白散116

6.龙胆泻肝汤116

5.清胃散116

3.沙参麦冬汤117

4.清燥救肺汤117

5.百合固金汤117

6.养阴清肺汤117

7.麦门冬汤117

8.玉女煎117

第三节 和解剂117

一、和解少阳剂117

5.凉膈散118

4.葛根黄芩黄连汤118

6.大柴胡汤118

7.防风通圣散118

2.蒿芩清胆汤118

1.小柴胡汤118

3.达原饮118

二、调和肠胃剂119

1.四逆散119

2.柴胡四逆散119

3.逍遥散119

4.痛泻要方119

5.左金丸119

厚朴三物汤120

导赤承气汤120

增液承气汤120

白虎承气汤120

第四节 泻下剂120

调胃承气汤120

小承气汤120

1.大承气汤120

一、寒下剂120

三、润下剂121

1.温脾汤121

二、温下剂121

2.甘遂通结汤121

3.泻心汤121

1.五仁丸122

2.麻子仁丸122

3.黄龙汤122

第五节 安神镇静抗惊厥剂122

一、安神剂122

(一)养血安神剂122

1.酸枣仁汤122

2.交泰丸123

二、疏风熄风止痉剂123

3.磁朱丸123

3.甘麦大枣汤123

1.朱砂安神丸123

(二)重镇安神剂123

2.补心丹123

1.川芎茶调散124

2.牵正散124

3.镇肝熄风汤124

4.天麻钩藤汤124

9.玉真散125

8.建瓴汤125

三、开窍剂125

10.撮风散125

6.地黄饮子125

5.羚羊钩藤汤125

7.羚羊角散125

(二)温开剂126

第六节 止咳化痰平喘剂126

2.玉枢丹126

1.苏合香丸126

3.至宝丹126

2.紫雪丹126

1.安宫牛黄丸126

(一)凉开剂126

一、止咳化痰剂127

1.杏苏饮127

2.止嗽散127

3.清肺饮丸127

二、清热化痰剂127

1.清热化痰丸127

2.瓜蒌薤白汤128

1.半夏厚朴汤128

四、温化寒痰剂128

1.二陈汤128

3.顺气导痰汤128

4.黛蛤散128

3.滚痰丸128

2.小陷胸汤128

三、理气化痰剂128

金匮肾着汤129

3.小青龙汤129

2.麻杏石甘汤129

华盖散129

三拗汤129

五、止咳平喘剂129

1.麻黄汤129

2.苓桂术甘汤129

夏术天麻汤129

指迷茯苓丸129

金水六君煎129

济生导痰汤129

温胆汤129

4.定喘汤130

5.平喘宁130

6.苏子降气汤130

7.葶苈大枣泻肺汤130

8.三子养亲汤130

一、宜散风湿剂131

1.麻杏薏甘汤131

2.三仁汤132

1.平胃散132

碧玉散132

柴平方132

不换金正气散132

香砂平胃丸132

三、燥湿化浊剂132

益元散132

1.六一散132

二、清暑利湿剂132

3.独活寄生汤132

2.蠲痹饮132

鸡苏散132

茵陈五苓散133

2.五苓散133

1.实脾饮133

五、扶正化湿剂133

4.白头翁汤133

茵陈四逆汤133

茵陈干姜汤133

三妙散133

3.茵陈蒿汤133

四妙散133

2.二妙散133

1.八正散133

四、清热化湿剂133

4.内消瘰疠丸133

6.萆?分清饮134

5.黄嗜防己汤134

7.真武汤134

第八节 理气剂134

胃平汤134

3.五皮饮134

猪苓汤134

四苓散134

4.甘露饮134

一、疏肝行气剂135

1.四逆散135

柴胡疏肝散135

2.越鞠丸135

3.暖肝煎135

2.旋复代赭汤136

一、止血剂136

第九节 理血剂136

3.丁香柿蒂汤136

4.良附丸136

1.橘皮竹茹汤136

二、降气止逆剂136

5.金铃子散136

6.槐角丸137

5.槐花散137

4.咳血方137

3.四生丸137

1.十灰散137

2.小蓟饮子137

7.黄土汤138

二、活血祛瘀剂138

1.桃仁承气汤138

5.少腹逐瘀汤139

8.补阳还五汤139

7.身疼逐瘀汤139

6.通窍活血汤139

4.膈下逐瘀汤139

8.血府逐瘀汤139

2.桂枝茯苓丸139

9.复元活血汤140

10.活络效灵丹140

11.生化汤140

12.失笑散140

13.清经汤140

14.温经汤140

15.定经汤140

橘半枳术丸141

曲麦积术丸141

香砂枳术丸141

3.枳实导滞丸141

1.保和丸141

越鞠保和丸141

一、消食导滞剂141

第十节 消散剂141

2.积术丸141

4.木香槟榔丸142

二、清癥排石剂142

1.鳖甲饮子142

2.活血解毒丸142

3.西黄丸142

5.胆道排石汤143

6.尿道排石汤143

三、温经散寒剂143

1.当归四逆汤143

1.消瘰丸144

3.托脓散144

2.仙方活命饮144

4.阳和汤144

四、消痈排脓剂144

2.程氏蠲痹饮144

8.透脓散145

7.薏苡附子败酱汤145

1.理中汤145

五、温中散寒剂145

5.苇茎汤145

6.大黄牡丹皮汤145

4.吴茱萸汤146

2.四神丸146

参附汤146

人参四逆汤146

1.四逆汤146

六、回阳救逆剂146

参附龙牡汤146

3.大建中汤146

当归建中汤146

黄耆建中汤146

2.小建中汤146

附子理中汤146

3.回阳救急汤147

4.黑锡丹147

5.甘草干姜汤147

6.当归四逆汤147

第十一节 驱虫剂147

1.乌梅丸147

2.化虫丸147

一、补气剂148

第十二节 补益剂148

7.驱蛔汤148

6.驱钩汤148

5.驱绦汤148

3.乌梅安蛔汤148

4.肥儿丸148

2.参苓白术散149

人参胡桃汤149

4.生脉散149

3.补中益气汤149

二、补血剂149

归芍六君汤149

香砂六君汤149

异功散149

1.四君子汤149

第七节 理湿剂150

1.四物汤150

桃红四物汤150

八珍汤150

十全大补汤150

人参养荣汤150

泰山磐石汤150

八珍益母丸150

2.当归补血汤150

3.炙甘草汤150

4.归脾汤150

耳聋左慈丸151

2.左归饮151

麦味地黄丸151

左归丸151

三、补阴剂151

知柏地黄丸151

七味都气丸151

1.六味地黄丸151

杞菊地黄丸151

6.一贯煎152

8.河车大造丸152

7.补肺阿胶汤152

四、补阳剂152

5.三才封髓丹152

4.大补阴丸152

3.大补元煎152

1.金匮肾气丸153

济生肾气丸153

2.右归坎153

右归丸153

3.五子衍宗丸153

4.二仙汤153

5.加味金刚丸153

第十三节 固涩剂153

一、固表止汗剂153

2.参蛤散154

二、敛肺止喘剂154

2.玉屏风散154

1.牡蛎散154

3.当归六黄汤154

3.参赭镇气汤155

4.润肺止嗽丹155

5.人参保肺丸155

三、涩肠止泻剂155

1.四神丸155

2.养脏汤155

3.桃花汤155

5.固脬汤156

五、固崩止带剂156

4.缩泉丸156

四、固精缩尿剂156

2.桑螺蛸散156

1.金锁固精丸156

1.固冲汤157

2.完带汤157

3.愈带丸157

4.白带丸157

5.安坤赞育丸157

1.九仙散164

1991《中医入门歌诀》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魏良行,倪正文主编 1991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中医方剂歌诀(1981 PDF版)
中医方剂歌诀
1981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医学入门  中( PDF版)
医学入门 中
简明中医辞典(试用本)(1979年03月第1版 PDF版)
简明中医辞典(试用本)
1979年03月第1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学入门(1974 PDF版)
中医学入门
1974 北京:医药卫生出版社
中医心法歌诀( PDF版)
中医心法歌诀
网球入门要诀(1999 PDF版)
网球入门要诀
1999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中医入门必读(1992 PDF版)
中医入门必读
1992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骨伤科歌诀(1995 PDF版)
中医骨伤科歌诀
1995 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入门指要(1987 PDF版)
中医入门指要
1987 太原: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
中医临床歌诀(1991 PDF版)
中医临床歌诀
1991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血溅冬春楼(1983 PDF版)
血溅冬春楼
1983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中医入门捷径(1993 PDF版)
中医入门捷径
1993 武汉:武汉出版社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1996 PDF版)
中医入门必读歌诀
1996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入门中药歌诀(1993 PDF版)
中医入门中药歌诀
199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中医入门方剂歌诀(1993 PDF版)
中医入门方剂歌诀
1993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