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求取 ⇩

季序1

上篇 总论1

第一章 绪论1

一、掌握中西医结合科研方法的意义1

陈序2

二、医学科学研究的程序和一般方法发2

孟序3

三、研制动物模型是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方法核心5

四、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思路6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的选题7

第一节 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7

一、实用性原则7

二、先进性原则8

三、可行性原则8

四、效能性原则8

五、有利于展开的原则9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科研选题的基本类型9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科研选题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0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文献学方法12

第一节 医学文献的意义和范畴12

一、中医学文献的载体12

二、中医学文献的种类13

三、中医学文献的文体15

四、古医籍文献整理的内容和手段17

第二节 古典医籍的查阅与利用18

一、目录学的名称及意义18

二、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范畴19

三、正确利用古典医籍文献的方法24

第三节 现代医学文献的检索25

一、现代图书分类法及目录组织25

二、医学课题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28

三、检索工具的类型29

四、主题法在检索中的应用30

五、查询医学课题文献的程式32

六、如何利用国际互联网检索医学相关文献34

第一节 调查的意义和作用36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调查方法36

第二节 科研调查方式和方法37

一、历史和现状的调查37

二、实地考察37

三、群体调查37

第三节 调查研究中的思维活动38

第一节 科学观察的特点和原则40

一、科学观察的特点40

第五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观察方法40

二、实施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41

第二节 中医学观察方法的特点42

一、观察视角和内容的特异性42

二、观察的整体性42

三、观察的系统性42

四、观察的动态性43

五、观察的辨证性43

第三节 中医学常用的观察方法43

一、临床观察43

二、分析观察44

四、系统观察45

五、内景返观45

三、实验观察45

第六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的实验方法47

第一节 实验方法的特点和类型48

二、实验观察记录52

四、人体实验的原则52

三、实验结果的核对52

一、实验器材的准备52

第二节 实验过程和要求52

第三节 实验误差及其控制53

一、误差的来源53

二、控制实验误差的方法54

第四节 实验的质量控制55

一、特异性56

二、灵敏度56

三、准确度56

四、精密度56

一、对照的原则57

第五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57

二、随机的原则58

三、重复的原则58

第六节 实验设计的方法59

一、单组比较设计59

二、组间比较设计59

七、现场调查设计60

六、序贯实验设计60

五、拉丁方设计60

四、正交设计60

三、配对设计60

第七节 临床实验62

一、临床实验的特点62

二、临床实验的进行62

三、资料分析65

第八节 动物实验66

一、动物实验的特点66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67

三、实验前的准备68

四、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69

第九节 模拟实验69

一、模拟实验的优点69

二、模拟实验的原则和步骤70

三、模拟实验方法的分类71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理论的研究方法72

第一节 假说72

一、假说在医学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一般特征72

二、科学的假说应该具有的特点73

三、中医理论中的假说74

四、假说的形成与建立75

五、假说的检验和发展77

六、提出和应用假说时的注意事项78

第二节 理论模型和建立理论的方法80

一、理想化法80

二、元过程法82

三、移植法83

四、逐步逼近法84

五、逆向思考法85

第三节 创造方法86

一、创造的基本原理86

二、创造的分类87

三、几种创造技法87

四、智力激励法89

五、属性列举法90

六、综摄法90

七、NM法91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中的逻辑思维方法92

一、比较和分类93

二、类比与想象96

三、归纳和演绎100

四、分析和综合104

五、内插法和外推法107

六、古典医籍中的逻辑学特征107

第五节 系统科学方法111

一、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111

二、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13

三、信息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1

四、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9

五、CDS三论137

第六节 机遇、直觉与灵感139

一、机遇139

二、直觉与灵感141

三、睡梦与创造145

第七节 科学研究的攻关战术145

三、目标调解,择善而从146

二、集中兵力,迂回作战,积小胜为大胜146

一、从简人手,摘易而取146

四、建立根据地,纵深探索147

五、要尽快建立新理论和新技术147

第八章 数学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148

第一节 数学对中医学的意义148

一、建立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结构148

二、提供精确的形式化语言149

三、为中医学研究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方法150

一、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步骤151

二、数学模型的分类151

第二节 数学模型151

三、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原则和方法152

第三节 数理统计方法153

一、一些数理统计的概念154

二、运用统计方法推测正常值157

三、差异显著性的检验157

四、相关与回归的分析158

六、应用袖珍计算器进行数理统计运算159

五、辅助科研设计159

第九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中的计算机方法165

第一节 电子计算机的功能和工作原理165

第二节 电子计算机应用的方法论意义166

第三节 电子计算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67

第四节 计算机技术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过程中的作用168

第五节 计算机方法在中医基础研究过程各阶段中的信息存储和处理作用172

第六节 计算机方法在中医基础研究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累积作用173

第七节 计算机方法在整个中医基础研究过程中的宏观控制作用173

第八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的计算机支撑系统174

一、基础理论库175

三、临床常用方剂库177

四、人体正常值与临床意义数据库177

二、临床常用药物库177

五、用药须知数据库178

六、中医主要参考书目数据库178

七、病证库179

八、中医专家知识库179

九、中医古籍文献库179

第九节 计算机支撑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180

一、系统管理180

十一、中医药文献资料数据库180

十、动物模型库180

二、辅助设计181

三、辅助研究181

四、辅助验证、评价181

第十章 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182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学的基本理论182

一、中西医动物模型学简述182

四、中医、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历史183

二、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对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发展的意义183

三、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特点183

五、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原理和研究方法184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185

一、证候与证型的确定185

二、动物的选择186

三、造模因素的确定186

四、模型的诊断与评价188

五、实验指标的选择189

一、肾虚证动物模型190

六、证病结合模型的设计190

第三节 常用中西医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方法190

二、脾虚证动物模型193

三、肝脏证候动物模型195

四、心虚证动物模型196

五、肺脏证候动物模型196

六、气虚证动物模型198

七、血虚证动物模型198

八、血瘀证动物模型199

九、痰证动物模型201

十、寒证热证动物模型202

十一、温病动物模型202

十二、痹证动物模型204

十三、厥脱证动物模型205

十四、脉象动物模型205

十五、其他证候动物模型206

第十一章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的科学基金资助209

第一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9

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范围210

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程序212

三、申请项目资助时应注意的问题213

四、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要领215

第二节 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217

一、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范围218

二、申请条件218

三、申请程序及要求218

四、申请中应注意的问题219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研究基金资助范围220

第三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学研究基金220

二、申请条件及程序221

三、申请中应注意的问题222

中篇 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23

第十二章 中西医结合生理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223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方法概述223

一、生理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和进展223

二、动物实验的分类及其意义224

三、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要点225

第二节 急性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方法228

一、切口和止血法228

二、神经和血管的剥离法229

三、气管切开术229

四、静脉插管法229

五、静脉注射法和采血法230

六、急性动物实验举例230

一、实验动物的准备234

第三节 慢性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方法234

二、实验动物的训练方法235

三、慢性动物实验无菌手术基本操作方法235

四、慢性动物实验举例238

第四节 电生理学实验方法238

一、电生理学简介238

二、在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电生理学实验研究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策略241

三、电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245

四、神经肌肉的动作电位和损伤电位253

五、极性刺激法则254

六、人体左心功能的无创伤测定254

七、容积导体导电及人体心电图描记257

八、电生理学实验信号的计算机处理与分析方法259

第十三章 中西医结合病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265

第一节 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265

一、尸检265

二、活检266

一、切片的基本方法和程序267

二、组织的固定267

三、动物实验267

第二节 病理学研究的切片技术267

三、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268

四、组织的包埋269

五、切片和附粘271

六、与切片有关的标本处理注意事项273

第三节 病理学研究的染色技术274

一、染色的原理275

二、进行性染色和退行性染色275

六、变色反应和正色反应276

七、染色中的注意事项276

三、直接染色间接染色和媒染剂276

五、分化剂276

四、促染剂276

八、染色方法277

九、切片中常见的人工假象277

第四节 病理学研究中图像分析技术279

一、图像分析的历史279

第五节 中医证候病理学的研究途径280

三、图像分析仪在病理研究中的应用280

二、图像分析仪的工作原理280

一、解样性途径281

二、病证结合途径281

三、载体动物模型研究281

第十四章 中西医结合组织学实验技术与方法282

第一节 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在中医药中的应用282

一、组织与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282

二、组织培养细胞生物学特点282

二、细胞周期283

一、细胞的生命期283

第二节 细胞的生命活动和细胞周期283

第三节 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及其方法284

一、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284

二、体外培养细胞的形态结构284

三、无菌操作前的准备285

四、体外细胞的培养方法288

第四节 组织培养细胞遗传学特征——染色体显示法289

一、细胞遗传学研究的意义289

第五节 体外培养细胞电镜样品的制备290

一、体外培养细胞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290

二、染色体显示方法290

二、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291

第六节 流式细胞术及其应用292

一、流式细胞术样品的制备292

二、流式细胞术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296

第七节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术及其应用300

一、原理301

二、特点301

三、功能和应用302

四、几种荧光染料的染色方法306

五、双光子(多光子)显微镜307

第八节 血管内皮细胞培养方法及其应用309

一、内皮细胞培养及其应用309

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培养311

三、人脐动脉内皮细胞培养313

四、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培养313

五、家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314

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培养315

六、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315

八、血管内皮细胞的鉴定317

九、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与大动脉和静脉内皮细胞的区别317

第九节 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318

一、胎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培养318

二、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培养318

二、小鼠心肌细胞培养319

第十一节 神经细胞培养319

三、心肌细胞的形态与鉴定319

一、大鼠心肌细胞培养319

第十节 心肌细胞的培养319

一、培养用液和器皿320

二、鸡胚脑细胞的培养320

三、大鼠脑细胞的培养320

四、人胚脑细胞的培养320

五、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观察与鉴定320

第十五章 中西医结合免疫学研究技术与方法323

第一节 中医学对免疫学发展的贡献323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检测方法323

一、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检测法324

二、血清溶菌酶及溶酶体酶测定325

第三节 体液免疫检测法326

第四节 细胞免疫学实验方法326

一、3H-TDR掺人淋巴细胞转化实验326

二、放射自显影计数法327

三、迟发性超敏实验327

四、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实验328

五、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328

七、NK杀伤活性和结合活性的测定329

六、全血间接法测定淋巴细胞亚群329

八、流式细胞计测定NK细胞活性实验方法330

九、NK细胞测定法330

十、免疫莹光技术331

十一、应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实验332

十二、白细胞介素2(IL-2)测定方法332

十三、白细胞介素3(IL-3)测定方江333

十四、白细胞介素6(IL-6)测定方法334

第五节 脏腑功能的免疫学研究335

十五、肿瘤坏死因子的测定335

第六节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临床免疫学研究339

第七节 中药免疫学研究340

一、中药对免疫器官的影响340

二、中药对巨噬细胞的影响341

三、中药对淋巴细胞作用影响341

第八节 结语与展望344

第十六章 中西医结合生物化学研究技术与方法347

第一节 生物活性物质的测定347

第二节 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与技术351

一、PCR反应352

二、总RNA的提取及Northern印迹法354

三、DNA的纯化及Southern印迹法354

四、细胞核体外转录活性的测定355

五、全细胞液体外翻译活性的测定355

第三节 放射免疫分析356

一、概述356

二、放射免疫分析的原理与方法357

三、放射免疫分析在中西医结合中的应用361

四、放射免疫分析展望364

一、一股原理368

第四节 超离心方法368

二、沉降系数369

三、密度梯度离心法372

第五节 生物膜的结构功能关系在中西医结合研究中的应用373

一、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373

二、膜的功能376

三、几种测定生物膜结构功能的方法377

一、与活血化瘀有关的重要生化物质379

第六节 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中重要生化物质的测定方法379

二、与中医痰证有关的一些生化物质的测定381

三、与抗衰老研究有关的一切生化物质384

第十七章 中西医结合病毒学研究技术与方法390

第一节 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条件390

一、生物安全实验室390

二、病毒学研究的主要仪器设备392

第二节 常用病毒学实验技术393

一、病毒的一般知识393

二、毒种制备技术394

三、组织培养技术396

四、细胞病变(CPE)实验法397

五、空斑(PFU)实验法398

六、免疫荧光(IF)技术398

七、免疫酶标(IP)技术399

八、中和实验技术399

九、凝集实验技术401

二、体外实验403

一、中药样品的制备403

第三节 中药抗病毒研究的一般程序403

三、体内实验407

四、实验结果的统计和分析411

第四节 抗艾滋病病毒实验方法411

一、HIV在逆转录病毒最新分类中的位置412

二、HIV的形态结构413

三、HIV的繁殖413

四、抗艾滋病药物对HIV繁殖的作用靶点414

五、体外实验方法414

六、体内实验方法简介418

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结构421

第十八章 电子显微学在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中的应用421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422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426

三、电子显微学的进展428

第二节 电子显微术样品制备技术429

一、超薄切片术429

二、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439

一、实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442

第三节 在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中的利用442

二、实验研究设计443

三、实验结果的获得443

四、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444

第十九章 中西医结合中药药理研究技术与方法446

第一节 中药药理学研究的特点446

第二节 中药药理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448

第三节 中药药理实验误差分析451

一、准确性、精确度、偏差451

二、实验误差的来源和减少误差的基本法则452

三、标准差、标准误和可信限的应用453

第四节 血液流变学在中医活血化瘀等研究中的应用455

一、中西医临床研究概况455

二、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456

三、血液流变学的研究方法457

一、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内容460

三、药物动力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460

二、药物动力学基本研究方法460

第一节 概述460

第二十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460

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模型462

一、线性乳突型模型462

二、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简述466

三、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466

四、统计矩的理论模型467

五、药动学一药效学统一模型467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计算方法468

一、模型的确定468

二、残数法469

三、梯型法471

四、速度法 亏量法472

五、Wagaer Nelson法和Loo--Riegelmam法473

六、非线性最小二乘法476

七、NONMEM程序法479

第四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的应用举例481

一、药物动力学基本计算工具481

二、药物动力学某些特殊参数计算公式482

三、米氏方程应用计算实例483

四、统计矩应用计算实例485

五、群体药动学NONMEN程序法应用计算实例487

第五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概述489

一、中药药物动力学的定义489

二、中药药物动力学主要研究方法490

三、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494

四、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计算工具497

第六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应用举例497

一、中药中有效成分已提纯为单体的药物动力学研究498

二、体现药物动力学某些最新研究方法或方面的药物动力学研究502

三、应用药物累积法的药物动力学研究509

四、药理效应法的药物动力学研究513

五、应用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制订给药方案的研究516

六、中药药物动力学在中医“证”研究中的应用519

第七节 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发展的趋势521

一、发展中药药动力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521

二、发展中药药物动力学的突破点522

三、介绍几个可能成为中药药物动力学研究新的方向或领域523

第二十一章 中药化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527

第一节 中药的提取方法527

一、水提取法527

二、有机溶剂提取法528

三、水蒸气蒸馏法530

四、升华法530

五、酶解和抑制酶解法530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份的纯化方法531

一、溶剂分离法531

二、萃取法537

三、沉淀法541

四、盐析法550

五、结晶法552

六、分馏法555

七、酸碱处理法557

八、制备衍生物法559

九、透析法及电透析法568

十、超滤法570

十一、电泳法573

第三节 层析法简介576

一、氧化铝层析法576

二、硅胶层析法577

三、聚酰胺层析法578

四、活性炭层析法579

五、纸层析法580

六、薄层层析法582

七、干柱层析法585

八、离子交换法585

九、醋酸纤维薄膜电泳589

十、琼脂平板电泳590

十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591

第二十二章 中药制剂学的研究技术与方法594

第一节 丸剂594

一、蜜丸595

二、水丸597

三、浓缩丸598

第二节 散剂598

第三节 酒剂599

一、酒剂的辅料599

一、散剂的制备工艺599

二、散剂的质量检查599

二、酒剂的制备工艺600

三、酒剂的质量检查600

四、酒剂的包装601

第四节 膏药601

一、膏药的特点601

二、膏药的基质发601

四、膏药的质量检查602

三、膏药的制备工艺602

第五节 口服液603

一、板框压滤机法604

二、微孔滤膜法604

三、超滤法604

四、其他方法606

五、口服液的质量控制606

一、注射刑的概述607

第六节 注射剂607

六、制法举例607

二、注射剂的分类608

三、热原608

四、注射剂的溶媒609

五、注射剂的附加剂610

六、注射剂的原料准备及制备611

七、注射剂的质量控制613

二、栓剂药物的吸收途径与影响吸收的因素614

一、栓剂的特点614

八、注射剂举例614

第七节 栓剂614

三、栓剂的基质615

四、栓剂的制备工艺617

五、栓剂的质量控制618

第八节 颗粒剂619

一、中药颗粒剂的特点619

二、颗粒剂的提取工艺619

三、中药颗粒剂的成型工艺620

五、中药颗粒剂的质量控制621

四、中药颗粒剂的包装621

第九节 环糊精包合物622

一、环糊精包合物的结构与性质622

二、环糊精包合物的用途624

三、环糊精包合物包合作用的特点624

四、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几种方法625

五、环糊精包合物的质量研究626

六、环糊精衍生物包合物628

一、缓释制剂的特点629

二、缓释制剂的机制629

第十节 缓释制剂629

三、缓释制剂的设计631

四、缓释制剂的类型及制法634

第十一节 透皮给药制剂635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636

二、透皮吸收636

三、药物透皮吸收的机理636

四、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发639

六、透皮给药系统的组成640

五、透皮给药系统的设计640

七、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与举例641

八、透皮给药系统的质量研究642

第十二节 中药剂型改革的实验研究与设计643

一、科研选题644

二、处方设计644

三、制备工艺的研究与设计645

四、剂型的选择651

五、制剂成型工艺的研究652

六、制剂成型工艺必需经过中试652

七、质量标准的控制653

第二十三章 中药新药研制的要求654

第一节 中药新药研制概述654

第二节 中药新药的分类654

第三节 中药新药的研制程序656

第四节 中药新药药效学研究基本要求664

第五节 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的内容及项目要求665

第六节 新药范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急证的中药新药及理论研究670

下篇 附篇674

一、医学实验动物常用数据675

二、医学科学研究常用代码706

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研究领域简介724

四、美国“脑的十年”研究计划中所提出的问题731

五、日本人提出的疑难病名表733

六、对神经科学的挑战——未来十年要回答的50个问题735

七、未来十年中医学应回答的若干问题之设想737

八、NSFC临床医学基础发展战略简要739

九、常用缩写名词英汉对照741

十、简写名词解释742

十一、免疫词汇索引744

1999《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孟庆云主编 1999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实验技术研究与管理(1994 PDF版)
实验技术研究与管理
1994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犯罪竞合基础理论研究( PDF版)
犯罪竞合基础理论研究
实验技术基础  上( PDF版)
实验技术基础 上
技术史方法论研究(1996 PDF版)
技术史方法论研究
1996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1990 PDF版)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1990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技术合同法基础(1988 PDF版)
技术合同法基础
1988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验方荟萃(1992 PDF版)
中西医结合验方荟萃
1992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医院感染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1994 PDF版)
医院感染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
1994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医基础理论心法(1993 PDF版)
中医基础理论心法
1993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应用基础研究(1999 PDF版)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应用基础研究
1999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科学技术方法论基础(1989 PDF版)
科学技术方法论基础
1989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现代实验血液学研究方法与技术(1999 PDF版)
现代实验血液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1999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中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1993 PDF版)
中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
1993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1989 PDF版)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
1989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十论中医生理学与中西医结合(1989 PDF版)
十论中医生理学与中西医结合
1989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