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校释》求取 ⇩

卷之一1

精神五脏论第一1

五脏变肠第二16

五脏六腑阴阳表里第三24

五脏六腑官第四31

五脏大小六腑应候第五36

十二原第六54

十二经水第七58

四海第八69

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分漏刻第九72

营气第十88

营卫三焦第十一91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102

津液五别第十三108

奇邪血络第十四112

五色第十五117

阴阳二十五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132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165

卷之二165

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下211

奇经八脉第二252

脉度第三270

十二经标本第四273

经脉根结第五282

经筋第六292

骨度肠度肠胃所受第七312

头直鼻中发际傍行至头维凡七穴第一326

卷之三326

头直鼻中入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330

头直侠督豚各一寸五分却行至玉枕凡十穴第三334

头直目上入发际五分却行至脑空凡十穴第四336

头绿耳上却行至完骨凡十二穴第五339

头自发际中央傍行凡五穴第六341

背自第一椎循督脉下行至脊骶凡十一穴第七343

背自第一椎两傍侠脊各一寸五分下至节凡四十二穴第八348

背自第二椎两傍侠脊各三寸下行至二十一椎下两傍侠脊凡二十六穴第九357

面凡三十九穴第十362

耳前后凡二十穴第十一372

颈凡十七穴第十二378

眉凡二十八穴第十三382

胸白天突循任脉下行至中庭凡七穴第十四389

胸白输府侠任脉两傍各二寸下行至步廊凡十二穴第十五391

胸自气户侠输府两傍各二寸下行至乳根凡十二穴第十六393

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第十七395

腋胁下凡八穴第十八398

腹自鸠尾循任脉下行至会阴凡十五穴第十九400

腹自幽门侠巨阙两傍各半寸循冲脉下行至横骨凡二十二穴第二十407

腹自不容侠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至气冲凡二十四穴第二十一410

腹自期门上直两乳侠不容两傍各一寸五分下行至冲门凡十四穴第二十二414

腹自章门下行至居窌凡十二穴第二十三417

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第二十四420

手厥阴心主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五427

手少阴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六431

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438

手少阳及臂凡二十四穴第二十八444

手太阳及臂凡一十六穴第二十九449

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452

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457

足少阴及股并阴跷阴维凡二十穴第三十二462

足阳明及股凡三十穴第三十三466

足少阳及股并阳维四穴凡二十八穴第三十四472

足太阳及股并阳晓六穴凡三十四穴第三十五479

卷之四489

经脉第一上489

经脉第一中513

经脉第一下538

病形脉诊第二上571

病形脉诊第二下584

三部九候第三599

卷之五612

针灸禁忌第一上612

针灸禁忌第一下632

九针九变十二节五刺五邪第二639

缪刺第三660

针道第四679

针道终始第五702

针道自然逆顺第六720

针道外揣纵舍第七729

卷之六735

八正八虚八风大论第一735

逆顺病本末方宜形志大论第二743

五脏六腑虚实大论第三755

阴阳清浊顺治逆乱大论第四776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第五一781

内外形诊老壮肥瘦病旦慧夜甚大论第六786

阴阳大论第七802

正邪袭内生梦大论第八820

五味所宜五脏生病大论第九825

五脏传病大论第十845

寿天形诊病侯耐痛不耐痛大论第十一865

形气盛衰大论第十二871

卷之七877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上877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中900

六经受病发伤寒热病第一下935

足阳明脉病发热狂走第二954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第三959

太阳中风威于寒湿发痓第四974

阴阳相移发三疟第五984

卷之八1017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上1017

五脏传病发寒热第一下1036

经络受病入肠胃五脏积发伏梁息贲肥气痞气奔豚第二1055

五脏六腑胀第三1080

水肤胀鼓胀肠罩石瘕第四1090

肾风发风水面附肿第五1100

卷之九1109

大寒内薄骨髓阳逆发头痛第一(颔项痛附)1109

寒气客于五脏六腑发卒心痛胸痹心疝三虫第二1116

邪在肺五脏六腑受病发咳逆士气第三1126

肝受病及卫气留积发胸胁满痛第四1139

邪在心胆及诸脏腑发悲恐太息口苦不乐及惊第五1148

脾受病发四肢不用第六1154

脾胃大肠受病发腹胀满肠中鸣短气第七1158

肾小肠受病发腹胀腰痛引背少腹控睾第八1173

三焦膀胱受病发少腹肿不得小便第九1198

三焦约内闭发不得大小便第十1203

足厥阴脉动喜怒不时发癞疝遗溺瘾第十一1204

足太阳脉动发下部痔脱肛第十二1218

卷之十1220

阴受病发痹第一上1220

阴受病发痹第一下1233

阳受病发风第二上1247

阳受病发风第二下1267

八虚受病发拘挛第三1284

热在五脏发痿第四1286

手太阴阳明太阳少阳脉动发肩背痛肩前肩臑皆痛肩似拔第五1295

水浆不清发饮第六1301

卷之十一1303

胸中寒发脉代第一1303

阳厥大惊发狂痫第二1304

阳豚下坠阴豚上争发尸厥第三1329

气乱于肠胃发霍乱吐下第四1330

足太阴厥豚病发溏泄下痢第五1333

五气溢发消渴黄瘅第六1338

动作失度内外伤发崩中瘀血呕血唾血第七1346

邪气聚于下脘发内痈第八1357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上1362

寒气客于经络之中发痈疽风成发厉浸淫第九下1366

卷之十二1400

欠哕曦振寒噫嚏亸泣出太息湵下耳鸣啮舌善忘善饥第1400

寒气客于厌发暗不能言第二1416

目不得眠不得视及多卧卧不安不得偃卧肉苛诸息有昔及喘第三1421

足太阳阳明手少阳脉动发目病第四1433

手太阳少阳脉动发耳病第五1445

手足阳明脉动发口齿病第六1453

血溢发衄第七(鼻鼽息肉著附)1460

手足阳明少阳脉动发喉痹咽痛第八1464

气有所结发瘤瘿第九1466

妇人杂病第十1467

小儿杂病第十一1485

[附] 据校、引用,参考书目1485

1980《针灸甲乙经校释》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皇甫谧 1980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