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痛证诊疗大全》求取 ⇩

基础篇1

第一章 痛证源流1

一、奠基于秦汉1

二、充实于晋隋唐3

三、发展于宋元4

四、完善于明清5

五、创新于现代7

第二章 痛证的病机7

一、脉络踡缩7

二、血脉虚涩8

三、气血不通8

四、阴阳失调10

五、升降失常11

第三章 痛证的分类13

一、病因分类13

二、病位分类15

三、病性分类16

第四章 四诊在痛证诊断中的运用17

一、问诊的运用17

二、望诊的运用29

三、切诊的运用31

四、闻诊的运用35

第五章 痛证的辨治要点36

一、抓主证,务在止痛36

二、辨缓急,标本兼顾37

三、识病性,立法中的37

四、察病位,脏络异治38

五、审病程,法随证转39

六、制剂型,贵在速效39

第六章 痛证的常用疗法40

一、内服药物疗法40

二、针灸疗法40

三、饮食疗法46

五、刮痧疗法50

四、?鼻疗法50

六、敷贴疗法51

七、耳压疗法51

八、拔火罐疗法51

九、推拿疗法52

十、脐疗法52

十一、熏洗疗法52

十二、敷法52

十四、含漱疗法53

十三、熨法53

十五、噙化疗法54

十六、热烘疗法54

十七、垫药疗法54

第七章 常用止痛中药类析54

一、理气止痛药54

二、活血止痛药55

三、温里止痛药57

四、清热止痛药58

五、祛湿止痛药60

六、祛痰逐饮止痛药62

七、消导泻下止痛药63

八、驱虫止痛药64

九、补虚止痛药64

十、平肝止痛药65

十一、解表止痛药66

十二、应急止痛药67

一、预防68

第八章 痛证的预防护理68

二、护理73

附:药物煎法78

证治篇81

第一章 头面五官部疼痛81

第一节 头痛81

一、血管神经性头痛81

二、脑震荡88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92

四、鼻窦炎99

五、高血压脑病105

六、蛛网膜下腔出血108

七、脑瘤113

第二节 面痛118

一、三叉神经痛118

二、流行性腮腺炎126

三、颜面部疖痈133

四、上颌窦癌137

第三节 眼痛141

一、青光眼141

二、角膜炎(角膜溃疡)147

二、急性泪囊炎155

四、虹膜睫状体炎159

五、麦粒肿164

第四节 耳痛170

一、外耳道疖与弥漫性外耳道炎170

二、化脓性中耳炎173

一、鼻疖178

第五节 鼻痛178

二、鼻前庭炎181

第六节 咽喉痛184

一、急性?184

二、急性会厌炎189

二、急性扁桃体炎192

四、扁桃体周围脓肿197

一、舌乳头炎200

第七节 舌痛200

二、舌癌202

第八节 牙痛206

一、龋齿206

二、冠周炎210

三、急性根尖周炎213

四、急性牙髓炎216

一、复发性口疮220

第九节 口痛220

二、疱疹性口炎228

三、口腔粘膜血泡231

四、唇炎232

第十节 其他237

一、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237

二、颌周蜂窝织炎242

第二章 颈项部疼痛247

一、颈部损伤247

二、落枕250

三、颈椎病253

四、急性颈淋巴结炎260

第三章 胸胁部疼痛264

第一节 胸痛264

一、大叶性肺炎265

二、肺脓肿271

三、结核性胸膜炎276

四、肺癌282

五、心绞痛287

六、心肌梗塞294

七、痛毒性心肌炎300

八、食管癌304

第二节 乳房痛307

一、急性乳房炎307

二、乳房囊性增生病315

三、乳房结核320

四、乳腺癌322

第三节 胁痛325

一、胆囊炎326

二、胆石病332

三、胆道蛔虫病341

四、助间神经痛346

五、非化脓性肋软骨炎351

六、带状疱疹355

七、病毒性肝炎362

八、肝脓肿371

九、肝癌375

第四章 肩背部疼痛381

第一节 肩痛381

一、肩部扭挫伤381

二、肩关节周围炎384

三、冈上肌腱炎390

四、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393

第二节 脊背痛396

强直性脊柱炎396

第五章 腰与腰胯部疼痛401

第一节 腰痛401

一、急性腰扭伤401

二、慢性腰肌劳损406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411

四、腰椎骨质增生415

五、腰椎结核420

六、肾与输尿管结石424

七、肾盂肾炎430

第二节 腰胯痛434

一、坐骨神经痛434

二、梨状肌综合生441

第六章 脘腹部疼痛445

第一节 胃脘痛445

一、急、慢性胃炎445

二、消化性溃疡452

附:胃粘膜脱垂症459

三、胃下垂460

四、胃癌463

第二节 腹痛468

一、急性胰腺炎468

二、急性阑尾炎475

三、机械性肠梗阻481

四、腹型过敏性紫癜490

五、结核性腹膜炎495

六、细菌性痢疾498

七、溃疡性结肠炎504

八、血卟啉病508

九、大肠癌512

十、肠道寄生虫病516

蛔虫病517

绦虫病521

十一、盆腔炎522

十二、痛要529

十三、子宫内膜异位症536

十四、异位妊娠541

十五、产褥感染546

十六、子宫颈癌551

第七章 前后阴部疼痛555

第一节 前阴痛555

一、下尿路感染555

二、膀胱、尿道结石563

三、前列腺炎572

四、肾结核581

五、白塞氏综合征585

六、外阴白色病变590

七、淋病595

八、软下疳598

第二节 睾丸痛601

一、急性睾丸炎601

二、精索静脉曲张604

三、副睾郁积症606

一、肛裂609

第三节 肛门痛609

二、肛门直肠周围脓肿614

第八章 肢体关节痛619

第一节 关节痛619

一、风湿性关节炎619

二、类风湿性关节炎627

三、痛风性关节炎636

四、关节型过敏性紫癜638

五、肱骨外上髁炎643

第二节 肢体痛648

一、流行性感冒648

二、红斑性肢痛症654

三、骨髓炎659

四、皮肌炎667

五、硬皮病672

六、系统性红斑狼疮678

七、钩端螺旋体病684

八、静脉血栓形成和血栓性静脉炎690

第三节 足痛697

一、跟骨骨刺697

二、踝部软组织损伤704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709

名医心得篇719

第一章 气滞痛证治719

一、肝气郁滞719

二、肺气郁闭721

三、肠胃气滞722

第二章 血瘀痛证治723

一、气滞血瘀724

二、寒凝血瘀725

三、热壅血瘀726

四、痰瘀互结727

五、气虚血瘀728

六、阳虚血瘀729

七、血虚血瘀730

第三章 寒凝痛证治731

一、寒客太阳731

二、寒中太阴733

三、寒犯少阴735

四、寒滞厥阴736

第四章 热壅痛证治738

一、热邪壅肺738

二、热郁肝胆739

三、热结肠胃740

四、热闭经络741

第五章 湿阻痛证治743

一、风湿相搏743

二、寒湿阻滞744

三、湿热蕴结746

四、湿盛阳微747

第六章 痰结痛证治749

一、湿痰749

二、寒痰750

三、热痰751

四、风痰752

第七章 食积痛证治753

一、食积胃脘753

二、食积肠腑755

第八章 虫积痛证治756

一、虫扰胆道756

二、虫结肠道758

一、胆结石760

第九章 结石痛证治760

二、肾系结石762

第十章 损伤痛证治763

一、头部损伤763

二、胸胁部损伤765

三、腰部损伤765

第十一章 阳气虚痛证治766

一、气虚767

二、阳虚768

第十二章 阴血虚痛证治769

一、阴虚770

二、血虚771

附篇773

一、痛证的常用中成药773

二、主要参考书目794

三、中医病名索引799

四、方剂索引804

1992《中医痛证诊疗大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韦绪性主编 1992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痛证诊治(1994 PDF版)
痛证诊治
1994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痛证的中医治疗(1992 PDF版)
痛证的中医治疗
1992 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国乡镇医生诊疗大全(1996 PDF版)
中国乡镇医生诊疗大全
1996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中医眼疗大全(1994 PDF版)
中医眼疗大全
1994 济南:济南出版社
痛症的中医疗法(1998 PDF版)
痛症的中医疗法
1998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中医全息诊疗学(1992 PDF版)
中医全息诊疗学
1992 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现代中医皮肤性病诊疗大全(1998 PDF版)
现代中医皮肤性病诊疗大全
1998 太原市: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西医肿瘤诊疗大全(1996 PDF版)
中西医肿瘤诊疗大全
1996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疼痛诊疗学(1996 PDF版)
疼痛诊疗学
1996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疼痛诊断治疗学(1999 PDF版)
疼痛诊断治疗学
1999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中医瘀血证诊疗大全(1996 PDF版)
中医瘀血证诊疗大全
1996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病证诊疗全书(1999 PDF版)
中医病证诊疗全书
1999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虚证诊疗手册(1995 PDF版)
中医虚证诊疗手册
1995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中医痛证大成(1993 PDF版)
中医痛证大成
1993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1998 PDF版)
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
1998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