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世界的创造 “认识-实践”过程论》
作者 | 李述一编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人民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54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10001197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866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导言:反映论的超越1
上篇实现论17
第一章 “认识—实践”是一个有中介的实现过程17
一 抽象与具体17
二 唯心主义启示录20
三 科学应用中两个并置的趋势24
四 中介模型28
第二章 实践“三主体”30
一 主体意图31
二 主体能力41
三 主体精神44
第三章 中介Ⅰ:理论认识向主体意图的转化50
一 主体意图的形成根据51
二 转化: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实践措施62
三 特征解析。相对,多元,“多级阶梯”,逐级具体化,定向72
第四章 中介Ⅱ:理论认识向主体能力的转化78
一 实践感性知识及其理性渗透80
二 主体技能形成的传统与现代模式84
第五章 中介Ⅱ:理论认识向主体精神的转化——人群心理的理论培养91
一 “中间变量”。心理过程实质是信息变换过程91
二 人的行为直接由心理支配98
三 心理培养机制:理论—观念—心理111
四 心理培养与心理控制122
五 经济目标与道德目标。我国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人群心理培养125
下篇理论运行行为的解析145
第六章 实践结构中的理性因素——传统实践方法向现代实践方法的转变145
一 要素:“硬件系统”的变革146
二 方法:“软件系统”的变革151
第七章 理论的结构163
一 多视角把握认识的结构163
二 把理论看作有结构的整体173
第八章 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功能179
一 解释179
二 预测186
三 批判192
四 方法197
五 拓潜201
第九章 目标与选择——“认识—实践”过程中的价值因素203
一 理论的意义203
二 理论的选择221
第十章 意向性理论的检验——“认识—实践”过程的反馈机制234
一 意向性理论特有的检验尺度234
二 理论的反思242
三 反馈的适时与适度理论245
后记253
1988《理想世界的创造 “认识-实践”过程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李述一编著 1988 北京: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现代管理工程手册 上
- 1987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 1951
-
- 认识与实践
- 1999 北京:西苑出版社
-
- 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实践论》学习笔记
- 1965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认识与实践
- 197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世界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
- 1991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 创造力开发的实践
- 1988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实践与认识 学习“实践论”体会
- 195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前附《导论》
- 1996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 群钻的实践与认识
- 196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群钻的实践与认识
-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认识我们的世界
- 1952 工人出版社
-
-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实践论
- 196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 认识与自由
- 198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1958 工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