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构》
作者 | 卢冀宁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30 |
出版时间 | 1988(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56260078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28573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序一 肖 前1
序二 赵凤歧3
提要7
绪言19
第一章 对实践、认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哲学史上的考察25
一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知行关系的论争26
二 西方哲学史上的实践、认识概念和各派哲学家对其相互关系的论述39
三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的创立58
第二章 以主体为首要要素的“实践—认识”活动的诸要素71
一 主体是“实践—认识”活动的首要的、居于中心地位的要素72
二 客体是主体认识、改造,从而使其满足自身需要的对象83
三 工具是主体认识、改造客体不可或缺的中介94
四 关于“实践—认识”活动的其他要素105
第三章 以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的“实践—认识”活动的动态过程结构110
一 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考察“实践—认识”活动的出发点111
二 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的制定123
三 结果要素的反馈机制及“实践—认识”活动的动态过程结构全貌137
四 “实践—认识”活动起点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56
五 对几种有关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结构模式的简单述评163
第四章 实践和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71
一 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71
二 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84
第五章 加强主体的自我锻炼和修养,提高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195
一 个人主体以及集团主体、人类主体中个体成员的自我锻炼和修养196
二 集团主体中领导者的自我锻炼和修养207
三 提高主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地实现人类历史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217
参考文献223
后记229
1988《“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构》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卢冀宁著 1988 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与作用
- 1955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实践论 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 1951
-
- 认识与实践
- 1999 北京:西苑出版社
-
- 认识与实践
- 1979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活学活用《实践论》例选
- 197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认识结构与科学革命
- 1986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 开采解放层的认识与实践
- 1986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
- 实践与认识 学习“实践论”体会
- 1957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科技进步认识与实践
- 1992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 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
- 1991 武汉:武汉出版社
-
- 认识结构和科学革命
- 1985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 群钻的实践与认识
- 1969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群钻的实践与认识
- 1972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认识活动论
- 1990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实践活动论
- 1992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