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求取 ⇩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体系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变革1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科学文化前提1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6

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9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本质特征11

一、马克思主义是彻底而严整的科学体系11

二、在同各种思潮的比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15

三、马克思主义是富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21

四、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彻底性和严整性24

第三节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25

一、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去认识马克思主义25

二、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28

一、人类对世界本质探索的世界观32

第一节 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及其最高成果32

第二章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32

二、近代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探索34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对世界本质探索的最高成果36

第二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7

一、哲学物质观的历史发展38

二、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40

三、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43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和能动作用47

一、意识的起源和本质48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52

三、意识与人工智能54

第三章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57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57

一、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57

二、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59

三、现代系统论与普遍联系原理61

四、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62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64

一、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64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66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8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71

一、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71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73

三、质量互变规律的普遍性74

四、把握质量互变规律的实践意义75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75

一、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及辩证的否定观76

二、否定之否定78

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79

四、把握否定之否定的实践意义81

第五节 从联系和运动中把握规律82

一、物质世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82

二、抓住原因和结果的辩证联系84

三、从偶然性中揭示必然性85

四、把握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联系86

五、坚持形式和内容的统一87

第四章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科学发现90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社会认识论的科学基础90

一、历史观和历史观的基本问题90

二、唯物主义历史观开辟了科学地认识社会的新道路91

三、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94

第二节 社会历史前提与社会结构96

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96

二、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经济结构99

三、作为社会上层建筑重要部分的社会政治结构101

四、作为社会精神生活总和的社会意识结构102

第三节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105

一、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106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106

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108

第四节 社会发展的动力与一般规律110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11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13

三、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114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过程116

第五章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论题118

第一节 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本质和价值118

一、关于人的本质的探索过程及其最高成果118

二、人的价值121

第二节 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27

一、普通个人的作用127

二、历史人物的作用128

三、无产阶级领袖人物的作用130

第三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31

一、在人民群众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131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132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134

四、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35

第四节 社会发展是人们自觉活动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39

一、人们自觉地创造历史139

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141

三、人们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辩证关系142

四、正确发挥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43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145

第六章人类认识和实践的辩证运动及历史进程145

第一节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145

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147

三、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49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53

一、由实践到认识153

二、由认识到实践157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58

四、按照认识的辩证本性辩证地思考160

第三节 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164

一、真理的客观性164

二、真理的辩证性165

三、真理与谬误167

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69

一、必然和自由172

第四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72

二、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173

三、认识论和思想路线175

第七章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177

第一节 劳动价值论是剖析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177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177

二、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179

三、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184

第二节 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187

一、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转化为资本187

二、劳动对资本的隶属关系18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190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90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192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方法193

四、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196

第四节 剩余价值分割199

一、利润和平均利润199

二、剩余价值分割的具体形式201

三、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205

第八章现代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207

第一节 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07

一、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的资本主义207

二、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213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加强215

一、资本输出及其特点219

第二节 垄断资本在国际经济领域的统治219

二、国际垄断同盟221

三、垄断是帝国主义的经济实质226

第三节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及其矛盾的深化227

一、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种趋势227

二、战后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统治手法的新变化及其实质230

三、资本主义世界矛盾的深化235

第九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239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39

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内容239

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深化和扩展241

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和曲折性243

一、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245

第二节 资本主义积累的对抗性质245

二、相对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247

三、伴随财富积累的贫困积累249

第三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的矛盾252

一、剩余价值的生产条件和实现条件252

二、个别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限制253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和实际限制257

第四节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集中爆发262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263

二、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263

三、资本主义在经济危机的困扰中运行265

一、资本主义社会没有消灭阶级对立267

第十章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及其阶级实质267

第一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267

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特点及对抗性质270

三、只要资本主义私有制存在,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就不会消除273

第二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76

一、资本主义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277

二、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一种方式280

三、资产阶级的平等权利:消除的是等级特权,保护的是阶级特权283

第三节 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284

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利己主义285

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历史进步性和阶级局限性288

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演变的总趋势290

第四节 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及社会面貌291

一、资本按照自己生产方式的样子造出了一个同样的生活方式291

二、社会再不能按这种方式长久生活下去294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趋势297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97

第十一章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97

二、科学社会主义是工人阶级的思想体系300

三、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伟大社会变革的指南301

第二节 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303

一、对资本主义的历史评价303

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历史的必然305

三、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306

第三节 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309

一、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310

二、无产阶级仍然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共产主义的建设者311

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学说没有过时313

第四节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由之路314

一、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315

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先决条件316

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政治前提318

四、建立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法宝319

五、战略和策略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320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变为现实322

第一节 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322

一、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322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跳跃性和曲折性326

三、经济落后国家首先实现社会主义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327

第二节 经济比较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330

一、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点330

二、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面临的高难度课题331

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艰辛的探索历程333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人类历史的伟大贡献336

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否定了私有制实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337

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科技、文化的起飞,初步显示了社会主义优越性338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340

四、社会主义国家是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伟大力量和中流砥柱341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社会主义的现实343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设想343

第十三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民族特色343

二、社会主义的现实345

三、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同现实社会主义的关系34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探索348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发展阶段的几个关键性阶段的预测348

二、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的探讨349

三、正确认识本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3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352

一、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35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354

三、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实现形式及其相互关系358

四、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359

第四节 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361

一、社会主义在实现中必然呈现民族特色361

二、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63

三、“民主社会主义”是改良的资本主义364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368

一、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贡献368

第十四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未来发展368

二、邓小平关于“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372

三、社会主义社会运行存在不同的状态3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75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375

二、发展生产力必须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377

三、坚持生产力标准,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379

第三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380

一、改革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战略意义380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383

三、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386

第四节 立足世界、面向未来、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387

一、用马克思主义未来观考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387

二、共产主义是人类的最高理想390

三、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391

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人性论986

1994《马克思主义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广荣等主编 1994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9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9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7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7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3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3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0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0 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5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5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1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1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92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92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原理(1988 PDF版)
马克思主义原理
1988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