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马克思 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求取 ⇩

目录1

1

导言1

一、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2

二、马克思理论写作中的三类文本及其哲学评估13

三、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中的三个理论制高点20

第一章 青年马克思初次面对经济学的支援背景27

第一节 被遮蔽的线索一:早期政治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27

1.政治经济学从怎样的感性经验出发28

2.早期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中的隐性社会唯物主义前提32

3.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进展中的社会唯物主义原则47

4.科学抽象视域中的现代社会存在本质与运动规律53

5.李嘉图与社会唯物主义的深层语境59

第二节 被遮蔽的线索二:黑格尔对古典经济学的认同与超越69

1.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70

2.劳动:人创造自己并建构社会历史的外化活动75

3.经济的盲目性与自发性:市民社会背后的理性的狡计82

4.颠倒的哲学逻辑与颠倒的经济世界:黑格尔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87

第三节 被遮蔽的线索三:对资产阶级社会直接冲击的经济哲学逻辑93

1.一种经济学浪漫主义的主体性审判94

2.蒲鲁东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抨击103

3.赫斯:哲学层面上被凸现出来的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异化111

4.青年恩格斯的早期经济学哲学批判131

第二章 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沉默与凸现141

第一节 从《克罗茨纳赫笔记》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41

1.青年马克思与《克罗茨纳赫笔记》142

2.《克罗茨纳赫笔记》的文本解读:再审马克思第一次思想转变的缘由144

3.《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内在理论学思的重新界定153

第二节 《巴黎笔记》的文本结构与写作语境156

1.《巴黎笔记》的文本结构156

2.马克思第一次经济学研究的一般认知背景161

3.《巴黎笔记》的具体阅读语境与内在研读线索166

第三节 《巴黎笔记》的摘录性文本研究172

1.一个沉默的开端:从萨伊到斯密172

2.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的初识175

3.李嘉图:话语转换前的一种思想激活182

第四节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经济学批判中的人本学话语之凸现187

1.《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的解读语境188

2.理论建构A:政治经济学的哲学评判190

3.理论建构B:经济关系颠倒之经济学哲学反思196

4.理论建构C:劳动异化逻辑的初步设定200

5.走向总体批判:一种社会主义的结论206

第三章 人本学劳动异化史观与走向客观经济现实的复调语境209

第一节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基本情况209

1.《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结构210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一般评述217

第二节 走向社会本真的人学现象学批判222

1.第一笔记本的文本结构与总体逻辑构架223

2.第一笔记本第一部分中的两种话语225

3.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青年马克思的劳动异化史观229

第三节 权力话语与复杂的隐性逻辑悖结242

1.经济哲学:第二笔记本开始的新视域243

2.第三笔记本:一个总体评价249

3.经济学中的现实历史252

4.哲学共产主义257

5.青年马克思的社会概念261

第四节 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第二次批判269

1.青年黑格尔派的逻辑误区与费尔巴哈的批判方法270

2.两种现象学: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蔽与遮蔽274

3.客观地扬弃异化:对黑格尔意识对象克服论的批判280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前夜的实验性文本287

第一节 社会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理论联盟287

1.政治经济学前提与方法的再批判288

2.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第三次批判293

3.社会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结合的重新审视299

4.马克思思想中逐步强化起来的新唯物主义倾向305

第二节 无策略:人本主义逻辑的亚意图颠覆312

1.《布鲁塞尔笔记》A的前期摘录与研究313

2.李斯特与经济发展中的“德国特色”316

3.《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著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的文本情况与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323

4.政治经济学批判中的一种哲学逻辑解构330

第三节 马克思走向哲学革命的非常性思想实验339

1.马克思的《黑格尔现象学的结构》解读340

2.令人费解的《笔记本中的札记》348

第四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格式塔变革353

1.马克思哲学新视域中的实践意味着什么354

2.马克思认知构架的质变361

3.历史的现实的具体的科学方法论之最初建构365

第五章 马克思哲学新视域建构的重要理论参照系370

第一节 马克思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370

1.《布鲁塞尔笔记》B与《曼彻斯特笔记》的文本研究371

2.马克思第二次经济学研究的特定语境374

1.物质生产特别是劳动创造了一切社会财富和知识380

第二节 古典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的联结380

2.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也可以承认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科学389

3.对劳动价值论的肯定与逻辑翻转394

4.能否发展生产力:反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客观依据401

第三节 施蒂纳的《唯一者及其所有物》406

1.施蒂纳和《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一般理论逻辑407

2.费尔巴哈古典人本主义逻辑之证伪411

3.施蒂纳为什么同时批判资产阶级社会与社会主义415

4.“打倒一大片”的施蒂纳到底想要什么419

第一节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与话语结构424

第六章 马克思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建构424

1.《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特定对象性语境425

2.《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作及其文本的一般情况428

3.《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的文本结构432

4.《德意志意识形态》复杂的话语重组438

第二节 马克思哲学新视域中的历史性存在及本质444

1.马克思的“历史科学”话语和历史规定444

2.人类历史性存在的四重原初关系454

3.现实的个人与历史性生存464

1.马克思科学批判话语中分工的地位471

第三节 分工与现实的世界历史:一种经济学的现实批判话语471

2.分工与历史发生的四种社会所有制形式479

3.一个简短的理论评述488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的最后视域494

第一节 科学批判理论的新基点494

1.《马克思致巴维尔·瓦西里也维奇·安年柯夫》的写作语境496

2.一定的历史的暂时的历史情境502

3.能有:一种逻辑与现实的科学联结510

1.蒲鲁东与《贫困的哲学》516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最初接合516

2.马克思对蒲鲁东经济学观点的批判524

3.马克思对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批判531

4.分立与缝合:哲学话语内居于经济学语境537

第八章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与历史唯物主义543

第一节 《伦敦笔记》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544

1.《伦敦笔记》与马克思的第三次经济学研究544

2.《伦敦笔记》时期马克思的初步理论所得548

3.《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结构553

第二节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哲学逻辑定位558

1.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化559

2.历史认识论与科学的抽象563

3.科学的批判的历史现象学572

第三节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580

1.经济学研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投射581

2.马克思第一次讨论经济学科学研究方法的语境587

3.科学劳动规定的现实历史抽象592

第九章 经济学语境中的历史现象学601

1.劳动货币与“筛子接公牛奶”60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与现象颠倒的逻辑和历史分析602

2.价值抽象在交换过程中向货币实体的转化607

3.“三大社会形态”与社会关系颠倒的历史前提612

4.社会关系物化和颠倒的历史性发生619

5.抽象成为统治:历史现象学与精神现象学的不同答案630

第二节 资本:交换背后的真实生产关系636

1.从交换中生发出来的形式上的平等与自由637

2.深层解蔽:流通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643

3.从主体向度出发的批判逻辑:资本和劳动与物化劳动和活劳动648

4.异化:一个重新确定的客观颠倒关系656

第三节 《资本论》:一种历史现象学的成熟表述663

1.倒立跳舞的桌子和商品拜物教664

2.一般社会财富与货币拜物教670

3.能生钱的钱和资本拜物教673

附录680

一、马克思的重要学术研究及文本年表680

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介绍694

主要参考文献703

后记710

1999《回到马克思 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张一兵著 1999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