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
作者 | (苏)阿尔希普采夫著;卢冀宁译 编者 |
---|---|
出版 |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310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2190·101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652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绪论1
第一章 古代社会尚未分化的科学中的物质范畴14
一 古代东方哲学中的物质观念14
二 古代希腊和罗马哲学中物质观念的发展27
第二章 中世纪哲学和近代哲学中的物质观50
一 中世纪哲学的物质观50
二 十五至十六世纪科学和宗教在世界的物质性问题上的斗争62
三 十七世纪的唯物主义论作为客观存在范畴的物质68
四 十七至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物质作为认识的源泉问题上的斗争92
五 十八世纪俄国和法国物质观的发展97
六 德国古典哲学(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上半叶)中的物质范畴107
七 十九世纪俄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古典作家论物质123
第三章 物质范畴和哲学基本问题133
一 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的定义133
二 在哲学基本问题范围内物质和意识的绝对对立137
三 物质范畴和哲学的党性148
四 在物质定义问题上对新托马斯主义、新实证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批判155
五 社会?在即是社会的物质生活164
六 物质定义的某些有争议的问题167
第四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统一性179
一 世界的物质性179
二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离性。世界的统一性184
三 运动的量的和质的守恒。“热寂”假说批判196
四 世界的统一性及其多样性203
第五章 作为认识范畴的物质217
一 在认识的源泉问题上对实证主义和修正主义的批判217
二 在认识的源泉问题上对客观唯心主义及其变种新托马斯主义的批判229
三 物质范畴和真理问题241
第六章 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250
一 自然科学对于制定物质范畴的意义250
二 物质范畴对于发展自然科学的意义255
三 物质范畴及现代物理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262
附录 《苏联大百科全书》中的两个条目“物质”、“运动”286
物质286
运动292
人名对照表295
译校后记309
1984《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苏)阿尔希普采夫著;卢冀宁译 1984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简论
- 1956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 哲学范畴史 下
-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哲学范畴史 上
- 1987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
- 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
- 1999 北京:商务印书馆
-
- 西方哲学范畴学
- 1994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
- 1958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 真实性 美学的范畴
- 1986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
- 军事哲学范畴引论
- 198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 哲学范畴系统化的方法
- 1988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西方哲学范畴史
- 1987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 跨世纪洲际对话 世纪焦点的系统观照
- 1998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中国哲学范畴集
- 1985 北京:人民出版社
-
- 欧洲哲学范畴简史
- 1986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规律范畴
- 195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