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
作者 | 黄士海等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49 |
出版时间 | 199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03007442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62073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部分 引言1
第一章 人机界面的发展历史1
1.1 引言1
1.2 人机界面的发展历史1
第二章 人机交互的发展趋势8
2.1 多媒体技术的支持8
2.2 采用多通道进行交互12
2.4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15
2.3 自然语言接口15
2.5 三维人机交互技术19
第三章 多通道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22
3.1 多通道人机交互22
3.2 虚拟现实技术25
第二部分 新交互技术28
第四章 交互设备与关键技术28
4.1 人机交互技术28
4.2 眼动跟踪32
4.3 姿势识别34
4.4 三维输入35
4.5 语音识别36
4.6 表情识别41
4.7 自然语言理解42
4.8 手写识别45
第五章 全息图像和听觉界面53
5.1 全息图像53
5.2 听觉界面59
第六章 国外研究实例64
6.1 国际会议64
第三部分 国外研究概况64
6.2 北美的多通道界面研究66
6.3 欧洲的多通道界面研究83
第四部分 理论与方法92
第七章 多通道用户界面模型及描述方法92
7.1 概述92
7.2 交互原语94
7.3 基于自然交互方式的多通道用户界面模型(VisualMan)96
7.4 基于事件-目标的多通道用户结构模型96
7.5 层次化的多通道用户界面描述方法(HMIS)103
7.6 分布式多通道用户界面的模型及原型109
第八章 多通道整合模型和算法研究113
8.1 多通道整合113
8.2 面向任务的整合模型(ATOM)119
8.3 多通道分层整合模型和算法127
8.4 基于概率模型的指称整合模型131
8.5 基于模糊识别模型的视线交互整合模型138
第九章 用户界面评价与可用性测试145
9.1 用户界面评估的意义146
9.3 界面表现评估147
9.2 多通道界面评估机制147
9.4 多通道界面人机交互评估152
9.5 CAD评估实例155
9.6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可用性测试156
9.7 界面评估清单:一种有效的可用性测试方法159
第十章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软件结构和开发环境167
10.1 软件结构167
10.2 基于智能结构模型170
10.3 基于智能体的多通道用户界面开发环境MMID-KIT173
10.4 采用多通道界面的PCVRS软件平台184
10.5 基于事件-目标的多通道用户界面的软件实现190
第十一章 多通道用户界面的应用与实例203
11.1 引言203
11.2 虚拟座舱实例203
第五部分 国内研究实例203
11.3 草图CAD实例206
11.4 VRoom实例212
11.5 其他215
第十二章 下一代人机界面展望——基于智能体虚拟现实化多通道因特网界面221
12.1 引言221
第六部分 展望221
12.2 一种新的用户界面的范式——VIR222
12.3 自然人机交互226
12.4 网络用户界面230
12.5 关于下一代界面的讨论232
附录237
A.Internet有关网址237
B.国内有关书籍239
C.国外有关杂志及标准240
参考文献241
1999《人机交互和多通道用户界面》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黄士海等著 199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单片微型机硬件、软件及应用 8098与8051
- 1993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 世界道路交通趣闻
- 1998
-
- FfoxBASE多用户dBAS 3
- 1988
-
- 建筑安装施工企业报表大全
- 1995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程控用户交换机手册
- 1993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 计算机用户界面及其工具
-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互联网Internet和用户软件Netscape
- 1997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