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求取 ⇩

第一篇 科学论1

第一章 自然科学的对象、性质与特点1

第一节 科学与自然科学2

一、“科学”的基本含义2

二、科学概念的丰富内涵5

三、科学概念的现代理解7

四、自然科学的定义10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对象12

一、自然科学对象的多样性12

二、自然科学对象的物质统一性14

三、自然科学对象的具体性16

四、自然科学现实对象的历史性18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基本性质与特点19

一、自然科学的基本性质19

二、自然科学作为科学的一般特征22

三、自然科学的特点26

四、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性质特点的意义30

第二章 自然科学的体系结构32

第一节 自然科学学科的内部结构32

一、事实与科学事实33

二、科学概念和范畴34

三、科学假说、公设、原理36

四、科学定律与理论37

五、特殊方法与应用范例39

六、自然科学学科的内部结构模式40

第二节 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分类与类型41

一、自然科学学科的历史发展42

二、自然科学的学科分类45

三、现代自然科学的学科类型47

一、自然科学知识的层次划分53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53

二、自然科学三大层次的特点56

三、自然科学的层次结构模式61

四、研究自然科学层次结构的意义62

第三章 自然科学研究的性质、特点与分类64

第一节 科学劳动与科研劳动64

一、科学劳动及其构成65

二、科研劳动的定义67

第二节 科研劳动的性质70

一、以脑力支出为主的复杂劳动70

二、特殊的信息生产活动71

第三节 科研劳动的特点74

一、创造性75

二、探索性77

三、高风险性79

第四节 科学研究的分类与结构81

一、科研分类的必要性81

二、科研分类的方法83

三、不同科研类型的特点85

四、优化科研结构,促进科技事业协调发展87

第四章 自然科学发展的运动学规律90

一、科学的计量指标91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指数增长规律91

二、科学指数增长规律的发现93

三、科学发展指数增长规律的适用范围以及对它的修正96

第二节 带头学科及其规律性100

一、带头学科及其特征100

二、带头学科的出现及其交替的规律性102

三、研究带头学科的启发意义110

第三节 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111

一、历史上的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转移现象111

二、对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统计研究112

三、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启发意义116

第五章 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论117

第一节 何谓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118

一、作为知识和知识体系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118

二、作为认识和探索活动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120

三、作为社会现象或社会事业的自然科学的发展动力122

第二节 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多样性124

一、自然科学发展的心理动力125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系统动力129

三、自然科学发展的社会动力131

一、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宏观层次结构132

第三节 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层次结构132

第一节 自然科学对人类精神文明的促进功能133

二、自然科学发展动力的微观层次结构134

第六章 社会因素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138

第一节 社会经济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与作用机制139

一、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原理和基本途径139

二、物质生产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机制141

三、社会经济形式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50

第二节 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52

一、自然科学从来都离不开哲学的支配152

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对自然科学的影响155

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不断为自然科学的发展开辟前进道路158

四、哲学对自然科学发展起作用的方式159

第三节 道德观念对自然科学的影响160

一、道德影响自然科学的一般途径160

二、社会道德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62

三、科学道德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64

四、科学家应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168

第四节 社会的整体科学能力及其作用169

一、社会的整体科学能力的形成与特点169

二、社会的整体科学能力的构成173

三、社会的整体科学能力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176

第七章 自然科学的社会功能182

一、自然科学是人类摆脱愚昧、破除迷信的强大思想武器184

二、自然科学是丰富哲学概括,促进哲学变革、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础186

三、自然科学是人们深化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帮助人们向自然界必然王国争取自由的一种武装189

四、自然科学是促进思想解放、传播科学精神、改善人类精神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192

第二节 自然科学对物质文明的推动功能193

一、自然科学影响物质生产的基本原理194

二、自然科学在物质生产中起作用的基本途径198

一、自然科学整体化及其演化209

第八章 自然科学的发展趋势209

第一节 自然科学的整体化209

二、自然科学整体化的表现形式211

三、自然科学整体化提出的要求213

第二节 自然科学的数学化216

一、自然科学数学化的背景216

二、自然科学数学化的表现形式219

第二篇 技术论220

第九章 技术及其本质、形态与特点220

三、自然科学数学化中应注意的问题221

第三节 自然科学的社会化222

一、自然科学社会化的背景222

二、自然科学社会化的表现形式224

三、技术的定义225

三、自然科学社会化的新要求227

第一节 技术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历史变化230

一、技术的基本含义231

二、技术含义的历史变化232

第二节 技术的本质与表现形态238

一、技术的本质238

二、技术的表现形态241

第三节 技术的特点246

一、广义技术的基本特征246

二、技术与科学的区别252

第十章 技术的分类与体系结构256

第一节 广义技术的总体分类256

一、自然技术257

二、社会技术257

三、思维技术259

第二节 自然技术的分类系统261

一、自然技术的分类261

二、生产技术的分类265

第三节 技术体系及其结构268

一、技术体系的基本特征268

二、技术之间的联系方式270

三、构造技术体系的基本原则272

第十一章 技术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274

第一节 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274

一、技术是提高经济活动水平的关键因素275

二、技术是促进经济结构变革的动因277

三、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280

一、技术的发展为三大差别的缩小创造了前提282

第二节 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282

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家庭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284

三、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和活动的现实空间286

四、技术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社会形态的变革287

第十二章 技术发展的基本因素290

第一节 理论环境因素290

一、自然科学是技术的发明和改进的理论依据291

二、自然科学是技术发明的性质和成败的决定因素292

三、自然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理论前导294

一、技术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因296

第二节 社会环境因素296

二、社会经济是技术发展的物质前提298

三、科技教育是技术发展的潜在基础301

第三节 地理环境因素303

一、地理环境因素的基本内容303

二、地理环境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304

三、自然环境的保护与现代技术的发展308

第四节 内部矛盾因素309

一、内部矛盾因素的基本内容309

二、内部矛盾因素对技术发展的作用311

三、内部矛盾与外部环境的辩证统一314

第十三章 技术发展的基本途径316

第一节 要素更新与结构优化316

一、要素更新316

二、结构优化317

三、要素更新与结构优化的统一320

第二节 纵向深化与横向转移321

一、纵向深化321

二、横向转移323

三、纵向深化与横向转移的统一325

第三节 局部改进与原理突破327

一、局部改进328

二、原理突破330

三、局部改进与原理突破的统一331

第十四章 技术发展的基本趋势333

第一节 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333

一、机械化334

二、自动化337

三、智能化340

第二节 高密集、高组织、高技术342

一、高密集342

二、高组织344

三、高技术346

第三节 科学化、社会化、协调化348

一、科学化349

二、社会化351

三、协调化353

第三篇 自然科学方法论356

第十五章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356

第一节 科学问题356

一、科学问题及其一般结构357

二、科学问题的基本类型361

三、科学问题的基本来源363

第二节 科研选题365

一、科研选题及其意义365

二、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368

第十六章 科学观察与科学实现371

第一节 科学观察371

一、科学观察及其类型372

二、科学观察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375

三、科学观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76

一、科学实验及其特点379

第二节 科学实验379

二、科学实验的基本类型382

三、科学实验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385

二、机遇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385

第三节 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中的机遇387

一、机遇及其类型387

三、捕捉机遇应具备的条件389

第十七章 逻辑方法与创造性思维390

第一节 科学抽象和理想化方法391

一、科学抽象及其作用391

二、理想化方法及其形式392

第一节 逻辑方法394

一、科学概念及其运动394

二、归纳与演绎396

三、分析与综合400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403

一、直觉403

二、灵感405

三、想象407

一、数学及其特点410

第一节 数学方法概述410

第十八章 数学方法410

二、数学方法在化学中的应用413

二、数学方法及其作用414

第二节 数学方法在各门学科中的广泛应用416

一、数学方法在天文学、物理学中的应用416

三、数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420

四、数学方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424

第三节 数学方法应用的特点和机制426

一、数学方法应用的特点426

二、数学方法应用的机制428

第十九章 科学假说430

第一节 科学假说的概述430

一、科学假说的基本特征430

二、科学假说的重要作用433

三、科学假说的产生机制437

第二节 科学假说的形成439

一、科学假说的形成过程439

二、科学假说的形成途径441

三、科学假说的形成原则446

第三节 科学假说的验证449

一、科学假说的验证途径450

二、科学假说的验证方法451

三、科学假说的验证原则454

第二十章 科学理论457

第一节 科学理论的创立457

一、科学假说发展为科学理论的条件457

二、科学假说发展为科学理论的形式460

第二节 科学理论的类型464

一、定性理论与定量理论464

二、片面理论与全面理论465

四、近似理论与准确理论466

三、浅层理论与深层理论466

五、低层理论与高层理论467

六、错误理论与正确理论468

第三节 科学理论的深化468

一、本质属性的量化与精确469

二、本质方面的补充与综合470

三、本质层次的突破与深入471

四、本质内容的修正与准确471

五、本质范围的限定与扩展472

六、本质含义的更正与重述473

第四篇 技术方法论476

第二十一章 技术需求与技术预测476

第一节 技术需求476

一、技术需求的基本类型477

二、技术需求的调查方式479

三、技术需求的调查原则482

第二节 技术预测483

一、技术预测的基本类型484

二、技术预测的常用方法486

三、成功预测的可靠途径491

第二十二章 技术项目与技术目标493

第一节 技术项目493

一、技术项目的基本类型493

二、技术项目的选择程序495

三、技术项目的评价方式500

第二节 技术目标501

一、技术目标的基本内容501

二、技术目标的结构层次503

三、技术目标的评价和论证505

第一节 技术方案的构思507

一、技术方案的重要作用507

第二十三章 技术方案的构思与评选507

二、技术方案的构思方法509

三、技术方案的构思程序514

第二节 技术方案的评选517

一、技术方案的评价内容517

二、技术方案的评价方式520

三、技术方案的合理决择521

第一节 技术模型的试验524

一、技术模型试验的基本特点524

第二十四章 技术模型的试验与设计524

二、技术模型试验的一般程序526

三、技术模型试验的常见类型528

第二节 技术模型的设计531

一、技术模型设计的主要特点532

二、技术模型设计的一般程序534

三、技术模型设计的基本方法537

第二十五章 技术产品的鉴定与推广543

第一节 技术产品的鉴定543

一、技术产品的基本类型543

二、技术产品的鉴定方式545

三、技术产品的鉴定原则547

第二节 技术产品的推广549

一、技术产品的推广条件549

二、技术产品的推广途径551

三、技术产品的推广原则553

第二十六章 系统科学方法556

第一节 系统与系统方法557

一、系统及其基本类型557

二、系统的基本特征561

三、系统方法及其基本原则565

第二节 控制与控制方法568

一、控制论的产生和发展569

二、控制与控制系统570

三、控制方法574

第三节 信息与信息方法580

一、信息论的产生和发展581

二、信息及其基本属性582

三、信息方法及其基本特点585

第四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新发展586

一、系统演化的基本趋向586

二、系统有序结构的形成机理588

三、系统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592

1991《科学技术论与方法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季子林等主编 1991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科学技术进步法总论(1994 PDF版)
科学技术进步法总论
1994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1993年10月第1版 PDF版)
科学技术研究方法论
1993年10月第1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科学方法论(1988年10月第1版 PDF版)
科学方法论
1988年10月第1版 劳动人事出版社
景颇族简史简志合编(1962 PDF版)
景颇族简史简志合编
1962
技术转移理论与方法(1985 PDF版)
技术转移理论与方法
1985 中国发明创造者基金会;中国预测研究会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1995 PDF版)
技术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
1995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
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概论(1994 PDF版)
技术经济学原理与方法概论
1994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科技转化方法论(1995 PDF版)
科技转化方法论
1995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技术方法论基础(1989 PDF版)
科学技术方法论基础
1989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科学方法论(1988 PDF版)
科学方法论
1988 北京:劳动人事出版社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1987 PDF版)
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1987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论(1985 PDF版)
科学技术论
1985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1987 PDF版)
技术经济理论与方法
1987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科学技术进步法论(1996 PDF版)
科学技术进步法论
1996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最新常用经济法律法规(1997 PDF版)
最新常用经济法律法规
1997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