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光化学原理》求取 ⇩

第一章 光物理和光化学的基本概念1

1.1 引言1

1.2 受激分子中的能量分配2

1.2a 光吸收4

1.2b 内转换和系间窜越6

前言7

1.2c 荧光和磷光8

1.3 光化学动力学:浓度,速率,产率和量子产率9

1.4 分子的电子跃迁的分类和激发态12

1.4a π→π?跃迁13

1.4b n→π?和l→?跃迁15

1.4c 分子内的电荷-转移跃迁(CT)17

习题17

第二章 光化学技术和蒽及其有关化合物的光二聚作用19

2.1 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19

2.1a 跃迁几率19

2.1b 偏振光谱25

2.1c 荧光光谱和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29

2.1d 荧光寿命的测量33

2.2 蒽和有关化合物的光二聚作用36

2.2a 结构特点:取代基对光二聚作用的影响37

2.2b 制备的光化学技术47

2.2c 蒽光二聚作用动力学和机理57

2.3 蒽的三重态69

习题72

第三章 光化学技术和酮的光化学73

3.1 芳香酮光还原:激发态的性质74

3.2 闪光光解78

3.3 芳香酮的光还原:结构特性90

3.4 芳香酮的光还原:二次反应98

3.5 芳香酮的光还原:合成应用108

3.7 酮分子内提取氢(II型分裂)115

3.6 链烷酮的光还原115

3.7a 激发态的多重性116

3.7b 空间电子效应119

3.7c 取代基效应121

3.7d 合成应用124

3.8 非羰基基团提取氢127

习题130

第四章 简单羰基化合物的光化学:I型分裂和氧杂环丁烧的生成131

4.1 I型分裂131

4.1a 激发态的性质:第I部分132

4.1b I型分裂反应的一些实例和合成应用141

4.1c 导致一氧化碳损失的I型分裂反应160

4.1d 环丙基酮的β-分裂170

4.1e 激发态的性质:第II部分180

4.2 羰基和链烯生成的氧杂环丁烷182

4.2a 由链烯、芳香酮和芳香醛生成的氧杂环丁烷183

4.2b 生成氧杂环丁烷的合成应用188

4.2c 由链烯、脂肪醛和脂肪酮生成氧杂环丁烷193

4.2d 应用于氧杂环丁烷生成的微扰分子轨道理论(PMO)198

习题203

5.1 引言206

5.1a 磷光态与三重态的同一性206

第五章 三重态206

5.1b 三重态的定义和性质207

5.2 三重态能级的确定209

5.2a 磷光光谱209

5.2b 单重态→三重态吸收光谱215

5.2e 磷光激发光谱218

5.2d 闪光光解219

5.2e 电子激发221

5.2f 有机分子的最低三重态能级224

5.3 系间窜越效率的确定226

5.3a 闪光光解229

5.3b 敏化三重态异构化231

5.3c 光氧化235

5.3d 延迟荧光237

5.3e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238

5.3f 有机分子的系间窜越量子产率239

5.4 三重态寿命的确定241

5.4a 闪光光解242

5.4b 发光衰减243

5.4e 氘化作用对三重态寿命的影响244

5.4d 各种有机分子的三重态寿命249

5.5 激发态几何结构249

5.6a 自旋-轨道偶合的性质252

5.6 自旋-轨道偶合和系间窜越252

5.6b 重原子对芳香化合物中相互组合跃迁的影响257

5.6c 重原子对羰基和杂环化合物中相互组合跃迁的影响260

5.6d 外重原子效应和电荷转移262

第六章 电子能量转移265

6.1 发色团体系内的激发转移265

6.1a 内转换和系间窜越理论265

6.1b 无辐射跃迁:磷光微波双共振266

6.1c 零场光学探测磁共振(ODMR)270

6.2 两个发色团间的激发转移理论273

6.2a 辐射转移(一般机理)273

6.2b 共振转移(长程转移)274

6.2c 经由交换相互作用的能量转移277

6.2d 激子转移(强耦合)278

6.3 两个发色团间的激发转移280

6.3a 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称(F?rster型)280

6.3b 经由碰撞的单重态-单重态能量转移284

6.3c 分子间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284

6.3d 三重态-三重态能量转移的应用287

6.3e Schenck机理288

6.3f 分子内三重态能量转移289

6.3g 激子相互作用297

6.4 激态复合物猝灭300

第七章 二烯酮和烯酮光化学302

7.1 二烯酮光反应302

7.2 二烯酮到环丙基酮303

7.2a 3-5键序304

7.2b 两性离子中间物对双基中间物305

7.2c 绕心轴旋转对不稳定滑动机理309

7.3 二烯酮到羟基酮312

7.4 环丙基酮315

7.5 2,4-环已二烯酮318

7.6 环已酮光重排320

7.6a 芳基取代的环已酮321

7.6b 烷基取代的环已酮325

习题329

第八章 二-π-甲烷光重排331

8.1 无环二-π-甲烷光重排331

8.1a 区域专一性和立体化学334

8.1b 中心sp3碳原子的取代和二-π-甲烷的反应性337

8.1c 反应速率常数340

8.2 芳基二-π-甲烷光重排340

8.3 双环二-π-甲烷光重排344

8.3a 巴里烯344

8.3b 苯并巴里烯347

8.3c 萘并巴里烯350

8.3d 蒽巴里烯351

8.3e 选择的其它一些例子352

8.4 氧杂二-π-甲烷重排354

习题358

第九章 烯烃的光化学顺-反和价异构化360

9.1 引言:茋的顺-反异构化360

9.2 势能图361

9.3 光敏化茋异构化362

9.4 非垂直能量转移367

9.5b 三重态机理369

9.5 茋经由直接光解的异构化369

9.5a 振动激发基态369

9.5c 单重态机理371

9.6 取代的茋373

9.7 戊间二烯光化学375

9.8 烯烃光异构化379

9.9 分子内环化加成反应382

9.9a 原理382

9.9b 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和环复原反应387

9.9c 分子内(4+2)光环化加成反应392

9.10a 原理397

9.10 光电环化反应397

9.10b 电环化反应的例子402

习题409

第十章 生成环丁烷的光二聚作用和光环化加成反应411

10.1 链烯和多烯的光二聚作用和光环化加成反应411

10.1a 链烯和多烯的光二聚作用412

10.1b 链烯和多烯的环化加成反应432

10.2 芳族化合物光二聚作用和光环化加成反应444

10.3 α,β-不饱和羰基和酸性衍生物的光二聚作用和光环化加成反应448

10.3a α,β-不饱和羰基衍生物和酸性衍生物的光二聚448

10.3b α,β-不饱和羰基衍生物和酸性衍生物的光环化加成反应457

10.4 固相中的二聚作用466

11.1a 氮的光消除471

第十一章 光消除、光加成和光取代反应472

11.1 光消除反应472

11.1b 有机亚硝酸盐光消除氧化氮495

11.1c 各种光消除503

11.2 光加成反应507

11.2a 水、醇和羧酸的光加成反应507

11.2b 各种光加成反应516

11.3 光取代反应524

12.1 光合作用537

第十二章 光生物学引论537

12.1a 光合作用的器官538

12.1b 光合作用的机理模型543

12.2 视觉光化学549

12.2a 人眼的构造549

12.2b 视觉色素和视觉化学550

12.3 趋光性和向光性553

12.4 光损伤和光修复(光再生)555

12.4a 核酸光化学556

12.4b 光再生557

参考文献562

1989《有机光化学原理》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美)科 恩(Cowan,D.O.),(美)德里斯科(Dri 1989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第1卷(1957 PDF版)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第1卷
1957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原理(1983 PDF版)
无机化学原理
1983
有机光化学(1979 PDF版)
有机光化学
1979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第一卷(1957 PDF版)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第一卷
1957
理论有机化学(昭和26年09月 PDF版)
理论有机化学
昭和26年09月
物理有机化学(昭和55年10月第1版 PDF版)
物理有机化学
昭和55年10月第1版 三共出版株式会社
物理有机化学( PDF版)
物理有机化学
上海会东化工学院
光学原理(1978 PDF版)
光学原理
1978 徐氏基金会
无机化学原理(1988 PDF版)
无机化学原理
1988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第1卷(1957 PDF版)
有机化学基本原理 第1卷
1957 北京市:人民教育出版社
无机化学原理(1988 PDF版)
无机化学原理
1988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和机理有机化学(1992 PDF版)
物理和机理有机化学
1992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理论有机化学(1989 PDF版)
理论有机化学
1989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光化学原理(1983 PDF版)
光化学原理
1983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光化学原理与应用(1995 PDF版)
光化学原理与应用
1995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