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冲击》求取 ⇩

第一编空前的电视体验1

1.电视、电影、广播3

2.广播的出现和变迁4

3.家庭收听和个人收听4

4.电视是一种家庭享受5

5.使我们“同时知道”的电视6

6.实况转播的意义7

7.实现“同时知道”的技术条件8

8.电视是“社会的神经组织”9

9.新闻节目成为生活的“标点符号”10

10.新闻消费的习惯化11

11.灾害报道显示电视的特性12

12.实况转播改变日常生活空间13

13.看电视的独特享受14

14“热”的广播和“冷”的电视15

15.广播与电视的区别15

16.电视体验因人而异16

17.节目编排给生活时间赋予意义17

18.全天播出与15分钟单位制18

19.最佳视听时间19

20.“黄金节目时间”的形成20

21.中午时间带的开辟21

22.早晨时间带的开辟22

23.电视广告的功过24

24.“吊胃口”的节目技巧25

25.看电视与看电影的不同体验26

26.家庭与社会神经——电视27

27.电视体验的片断化倾向28

28.电视促进价值的多元化30

29.书籍·杂志的“电视化”倾向30

30.要求临场感31

31.活字媒介的视觉性32

32.媒介的环境化或“冷化”32

33.电视“制造”社会事件33

34.电视的大众说服力34

35.形成共同气氛35

36.成为感情纽带的电视36

37.“爱的三角形”37

38.他们为什么参加电视募捐38

39.“仿制”现实的电视39

40.电视创造的世界40

41.“仿制”的自立42

42.电视奥运会42

43.落魄的麦克阿瑟何以成为“电视英雄”?44

44.实际事件和电视事件的距离45

45.电视反映“真实”吗?——假动作效应46

46.摄像机与被摄者的互惠效应47

47.电视是反映社会“镜子”吗?48

48.电视的现实49

第二编电视参与家庭52

49.日本人爱电视,美国人爱汽车53

50.生活合理化的象征——电视54

51.消费时间的电视56

52.家庭全体欣赏的电视58

53.对电视中美好生活的憧憬62

54.家庭电视剧63

55.大团圆的结局65

56.多是消极视听者66

57.主要的业余活动67

58.联邦总理的建议68

59.一家团聚的手段——电视69

60.从“怪物”到司空见惯——电视的日常化70

61.给家庭带来日常的娱乐71

62.日本家庭的电视特色73

63.人生乐趣在何时?75

64.作为现代人“圣地”的家庭76

65.“棒球事件”的启示78

66.家庭看世界的“窗口”80

67.剥夺家人交谈的电视81

68.从集体视听到个人视听82

69.电视将放在家庭的何处?83

70.可怕的前景——“战争现场直播”84

71.家庭的“圣地性”遭到破坏87

72.气势凌人的江青该上电视画面吗?88

73.暴露家庭隐私的电视89

74.同质化与映像差距91

75.超前成熟的孩子92

76.电视文化前景一瞥93

77.“不共同视听”95

第三编电视使大众优越98

78.“日常”看“异常”的反差99

79.弯腰观看与评头论足100

80.畅所欲言102

81.电视侵权103

82.“总裁五次鞠躬”105

83.罗斯福总统的腿106

84.无情无义的电视报道107

85.落败力士的瞬间表情109

86.“大家都一样”110

87.通过电视监视社会111

88.接触“秘密”的大众113

89.“没有墙壁的妓院”115

90.家庭成为“偷看间”116

91.秘密难守119

92.看守与被看守的斗争120

93.现代人的“不努力崇拜”121

94.助长偷看心理的电视122

95.失去自己固有的世界123

96.电视时代的“两难”心理125

97.不择手段的“三浦事件”报道127

98.兴风作浪的电视128

99.闲言碎语的舞台——电视129

100.色情、金钱、暴力130

101.电视新闻活动的怪圈132

102.电视私刑133

103.逼入兴奋状态134

104.电视中的“斗篷蜥蜴热”136

105.“广告时间是上厕所时间”136

106.将权威拉下马137

107.电视明星书籍的魅力何在?138

108.在头脑中建立鲜明的画面140

109.电视明星真相曝光141

110.友人卧室与明星隐私143

第四编电视的社会力量145

111.“革命性的作用”147

112.促进社会的基本民主化147

113.“疏远电视”149

114.作为生活方式的电视151

115.袈裟与西装153

116.“真棒”和“没劲儿”155

117.“象山口百惠那样唱”——模仿电视157

118.生活方式的划一158

119.社会距离的消失159

120.“我要和电视对话”160

121.电视参与政治162

122.电视与人的新关系163

123.“人=电视视听者”?164

124.现代日本文化是电视文化165

125.“失而不得”与编排特色166

126.“迁就视听”仍将保持168

127.新变化种种169

(1)“失而不得”观念的变化169

(2)从播出时间中解放出来171

(3)由集体视听变为个人视听173

(4)三类电视节目的趋势175

(5)时间意识的变化178

(6)电视机的多功能使用180

(7)迫在眉睫的问题181

128.电视培育的新人类182

129.对电视的忧虑185

130.“电视培育”的日本特色187

131.电视对母亲与幼儿关系的影响188

132.幼儿看电视的现状190

133.母子“伴随视听”191

134.电视带来了什么变化?194

135.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195

136.父母“信息垄断”体制的崩溃196

137.父母赶不上孩子的见识197

138.电视支配家庭生活199

139.边看电视边吃饭201

140.餐馆的一道菜:电视202

141.放置电视的房间203

142.电视广告的诱惑和母亲的“NO”205

143.人际交往抑制电视影响206

144.“痴呆儿童”208

145.电视综合症210

146.跑得快的“电视兔”和跑得慢的“现实兔”212

147.可怕的“代理经验”215

148.电视暴力的危害216

149.电视有净化作用吗?218

150.无动于衷的旁观者220

151“社会无能感”的产生221

152.电视一代的新人形像222

(1)右脑为主体的人222

(2)视觉复活的人224

(3)与传播共鸣225

(4)映像逻辑的优势226

153.电视文化的课题228

(1)电视的巨大可能性228

(2)家庭的对策230

(3)学校和社会的对策232

154.代结语234

1989《电视的冲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日)藤竹晓原著;李江林,樊诗序编译 1989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盲流冲击波(1993 PDF版)
盲流冲击波
1993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资料、论文集( PDF版)
《贵州少数民族双语文教学》资料、论文集
未来的冲击(1985 PDF版)
未来的冲击
1985
未来的冲击(1985 PDF版)
未来的冲击
1985
冲击地压(1959 PDF版)
冲击地压
1959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技术突破的冲击波(1987 PDF版)
技术突破的冲击波
1987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冲击(1956 PDF版)
冲击
1956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绿色的冲击(1991 PDF版)
绿色的冲击
1991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冲击与挑战的思索(1993 PDF版)
冲击与挑战的思索
1993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中西医结合常见肿瘤临床手册(1984 PDF版)
中西医结合常见肿瘤临床手册
1984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冲击伤(1983 PDF版)
冲击伤
1983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日本对美国的冲击(1992 PDF版)
日本对美国的冲击
1992 北京:时事出版社
电视机中的脉冲技术(1988 PDF版)
电视机中的脉冲技术
1988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自动控制电器中的运动与冲击(1985 PDF版)
自动控制电器中的运动与冲击
1985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绿色的冲击(1998 PDF版)
绿色的冲击
1998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