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与政治》求取 ⇩

构筑中国特有的政治体系模式 王沪宁1

作者弁言1

前言页1

第一篇 中国政治论(上)3

第一章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3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和实质3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形成和发展5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和职能7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11

五、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和完善15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沿革21

1.萌芽时期21

第二章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21

2.确立时期28

3.巩固时期31

4.变动时期31

5.瘫痪时期32

6.恢复发展时期32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原则34

1.根本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4

2.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35

3.政治原则--“四项基本原则”37

4.民族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互助39

三、人民代表的性质、地位及其权利和义务39

2.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组成和任期48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性质和地位48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48

第三章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48

3.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51

4.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机构53

5.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56

6.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程序64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67

1.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和地位67

2.地方各级人大的组成与任期67

3.地方各级人大的主要职权68

4.地方各级人大的机构与会议68

5.地方各级人大制定法规的程序70

6.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70

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74

第四章 选举制度77

一、选举和选举制度的概念77

二、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78

三、选举制度的原则81

1.普遍原则81

2.平等原则82

3.直接选举和简接选举并用的原则84

4.秘密选举的原则86

四、选举组织87

五、选举程序88

1.划分选区88

2.选民登记89

3.代表候选人的提名90

4.投票、计票和公布选举结果91

六、人民解放军人大代表的选举93

1.参加军队选举的范围93

2.选举委员会94

3.代表的产生94

4.代表候选人的提名95

5.选举程序96

七、选举制度的改革和完善97

1.增强选举的竞争性97

2.扩大直接选举的范围100

3.按多种方式划分选区100

一、中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成因、特点、优点102

第五章 国家结构--单一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上)102

二、高度集权--改革前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11

1.中央高度集权体制的确立及成因112

2.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下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115

3.改革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征及评价118

第六章 国家结构--单一制国家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下)120

三、适度分权--改革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120

1.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主要内容120

2.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主要特点123

3.中央与地方关系改革的缺陷及其因素分析126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思路130

1.建立合理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指导思想130

2.国外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和孙中山先生地方自治的思想可供我们借鉴133

3.建立合理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136

4.建立合理化的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目标模式138

第七章 中国的国家象征--国旗、国徽、国歌、国号147

一、国旗147

1.中国国旗的历史沿革147

2.中国国旗的象征意义149

3.中国国旗的制作规范151

4.中国国旗的使用要求152

5.中国国旗的保护和教育154

二、国徽155

1.中国国徽的产生和象征意义155

2.中国国徽的制作和使用156

3.中国国徽的保护159

1.中国国歌的历史沿革160

三、国歌160

2.中国国歌的制定和使用161

四、国号162

第二篇 中国政治论(下)169

第八章 政治党派与政党体制169

一、中国共产党169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169

2.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机制171

3.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182

二、中国各民主党派185

1.各民主党派的性质特点185

2.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机构194

3.各民主党派的组织发展195

1.多党合作体制的内涵和特点197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体制197

2.多党合作的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199

3.多党合作的历史发展和现实意义201

第九章 人民政协和政治协商制度207

一、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207

二、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212

三、人民政协的任务和职能213

四、人民政协的组成和组织机构219

五、人民政协的会议和专门委员会222

六、政协制度的特点和优点226

七、政协制度的改革和完善229

一、干部管理的对象232

第十章 干部管理体制232

二、干部管理的一般原则233

1.党管干部原则233

2.服务原则233

3.效率原则233

4.系统原则233

5.依法管理原则234

6.民主监督原则234

三、干部管理的机构体系234

1.机构设置235

2.基本职责238

3.权限划分241

四、干部管理的主要制度244

1.有关更新的制度244

2.有关激励的制度251

3.有关调节的制度260

4.有关监控的制度261

五、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266

1.干部管理体制的发展历史266

2.干部管理体制的改革269

第十一章 人民武装力量(上)273

一、人民武装力量的概念和构成273

二、人民武装力量的产生和发展273

1.建国前人民武装力量的产生和发展273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和壮大277

三、人民武装力量的地位和作用282

四、人民解放军的组织体制284

1.陆军部队284

2.海军部队288

3.空军部队290

4.第二炮兵部队292

5.军队院校293

6.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机构294

第十二章 人民武装力量(下)295

五、人民武装力量的领导体制295

1.中央军事委员会295

2.总部机关299

3.军兵种领导机关301

4.军区领导机关303

5.省军区、军分区领导机关和人民武装部304

6.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领导组织体制304

1.兵役制度305

7.国防部305

六、人民武装力量的若干制度305

2.政治工作制度311

3.管理教育制度316

4.军队标志319

第十三章 民(村)民委员会制度321

一、居(村)民委员会的形成与发展321

二、居(村)民委员会的性质与地位324

三、居(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与任务327

四、居(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机构330

五、居(村)民委员会的主要权利332

六、居(村)民委员会的活动方式332

七、居(村)民委员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335

一、职工代表大会的形成和发展340

第十四章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340

二、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与地位343

三、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与任务346

四、职工代表大会的组成与任期347

五、职工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349

六、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349

七、职工代表大会的活动程序351

八、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354

第十五章 公民来信来访制度360

一、公民来信来访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60

二、公民来信来访的心理动机363

三、公民来信来访的基本渠道366

四、公民来信来访的权利义务368

五、公民来信来访的接待处理371

六、公民来信来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375

第十六章 社会团体378

一、社会团体概述378

1.我国社会团体产生和存在的必然性378

2.我国社会团体的特点和作用381

3.我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382

4.我国社会团体的管理383

5.我国社会团体的种类386

二、中华全国总工会387

三、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391

四、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395

五、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398

六、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400

七、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401

八、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403

九、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406

第十七章 中国政策409

一、中国政策的内涵与分类409

二、中国政策制定的原则、依据和过程412

三、中国政策的执行与控制420

四、现阶段中国若干基本政策的主要内容423

1.我国的改革政策424

2.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427

3.我国的科技政策429

4.我国的人口政策430

5.我国的外交政策431

五、进一步完善中国的政策体制433

1.确立政策程序的法制化与民主化434

2.完善政策组织体系435

3.进一步提高政策决策人员的素质437

第三篇 中央政府441

第十八章 国家元首--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441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和地位441

二、国家主席的设立和作用442

三、国家主席的产生和任期446

四、国家主席的基本职权448

第十九章 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451

一、中央人民政府的概念451

二、国务院的性质和地位452

三、国务院的组成和任期453

四、国务院的主要职权454

1.领导权455

2.监督权455

3.人事权455

4.提案权455

5.法规权456

6.受托权456

五、国务院的机构设置456

1.职能机构456

2.直属机构457

3.国务院办公厅457

6.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458

5.国务院部委归口管理单位458

4.国务院办事机构458

7.国务院临时机构459

六、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59

七、国务院的行政立法461

1.国务院行政立法的依据和含义461

2.国务院行政立法的种类461

八、国务院的体制改革464

1.健全国务院的领导体制465

2.完善国务院的行政监督体制467

3.国务院的机构改革470

一、中国司法的原则474

1.实行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474

第二十章 国家最高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474

2.实行群众路线原则475

3.实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476

4.实行“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477

二、人民法院概述478

1.人民法院的历史沿革478

2.人民法院的组织结构482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之间的关系484

4.专门人民法院486

三、最高人民法院488

1.最高人民法院的任务和职权488

2.最高人民法院的人员和机构490

3.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原则和制度490

1.人民检察院的历史沿革493

一、人民检察院概述493

第二十一章 国家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493

2.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结构496

3.专门人民检察院498

二、最高人民检察院500

1.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任务和职权500

2.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人员和机构501

3.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活动原则502

第四篇 地方政府507

第二十二章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07

一、地方人民政府的结构507

1.地方人民政府系统的结构沿革507

2.地方人民政府系统的现实结构510

3.地方人民政府系统的结构分析513

二、地方人民政府的地位和作用515

三、地方人民政府的组成、任期和职权517

1.地方人民政府组成、任期、职权的演变517

2.地方人民政府组成、任期和职权的现实状况520

四、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机构522

1.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沿革522

2.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现状及特点524

五、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体制526

1.地方人民政府系统的组织领导体制527

2.地方人民政府内部的组织领导体制528

六、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过程530

1.地方人民政府的活动形式530

2.地方人民政府的行政程序532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与行政能力相适应的问题535

七、地方人民政府体制及其运行的改革与完善535

2.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上下权限合理划分问题537

3.行政组织体制的精简和适当问题538

4.地方人民政府行政的长期效应与短期效应有机地结合的问题539

5.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问题540

6.行政机制运转科学化的问题541

第二十三章 地方国家审判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法院542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任务和职权542

1.高级人民法院542

2.中级人民法院543

3.基层人民法院544

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人员和机构545

1.第一审程序547

三、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程序547

2.第二审程序550

3.审判监督程序551

第二十四章 地方国家检察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552

一、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任务和职权552

1.对于判国案等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552

2.对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553

3.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行使监督权553

4.对刑事案件行使公诉权554

5.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行使监督权554

6.对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所工作行使监督权554

7.对人民法院的民事审判活动行使监督权555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人员和机构556

三、我国司法体制的改革和完善557

第二十五章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563

一、民族区域自治理论与制度的形成和发展563

1.中国的民族状况563

2.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的产生和发展564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与演变566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设置原则、任务、职权及意义569

三、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类型、结构与自治机关577

1.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类型与结构577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579

3.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民政府581

四、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583

一、“一国两制”的涵议和内容591

第二十六章 “一国两制”与特别行政区591

第五篇 港、澳、台政府与政治591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592

1.“一国两制”构想的思想先导阶段592

2.“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阶段593

3.“一国两制”构想的完备阶段594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595

四、“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实践--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形成599

1.特别行政区的含义599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600

第二十七章 香港政府与政治602

一、香港概貌602

1.香港的历史602

2.香港现行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主要依据603

3.香港压力集团606

1.香港总督608

二、现行香港主要政府机构608

2.布政司及布政司署609

3.行政局609

4.立法局610

5.总督特派廉政专员公署612

三、香港的地方政治体制613

1.香港的现行区划613

2.市政局613

3.区域市政局614

4.区议会614

四、《香港基本法》规定的香港政府与政治615

1.1997年后现行香港政制的主要变化615

5.市政局、区域市政局及区议会的选举制度615

2.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617

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620

4.立法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机关622

5.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626

6.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和立法会630

第二十八章 澳门政府与政治634

一、澳门概况634

1.重要地位634

2.多种名称634

3.悠久的历史635

4.特殊的经济637

5.社会及政治特色638

1.澳门立法会的性质和地位641

二、澳门立法会641

2.澳门立法会的组成和任期643

3.澳门立法会主要职权644

4.澳门立法会的组织机构与领导体制645

5.立法会工作程序646

三、澳门总督及行政646

1.澳门总督646

2.澳门行政组成648

四、澳门司法体制650

1.澳门审判机关651

2.澳门检察机关654

五、《澳门基本法(草案)》规定的澳门政府与政治655

1.行政机关656

2.行政长官657

3.行政会662

4.廉政公署和审计署663

5.立法会663

6.审判机关666

7.检察机关668

8.市政机构668

9.《澳门基本法(草案)》规定下的其它几个问题668

第二十九章 台湾政府与政治670

一、台湾及台湾问题的历史670

1.台湾简历670

2.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670

3.台湾问题的产生671

1.《五五宪草》672

二、台湾现行政治体制的形成672

2.《中华民国宪法》673

3.《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673

4.《戒严令》与《国安法》675

5.“宪政改革”675

三、台湾主要党派与政治社团677

1.从一党专制到一党独大制677

2.“执政党”--中国国民党678

3.其它政党和政治社团681

4.“台独”思潮及其组织683

四、国民党的“中央”政权机构685

1.国民大会685

2.“总统”689

3.行政院691

4.立法院693

5.司法院695

6.考试院697

7.监察院698

五、台湾的“地方制度”701

1.现行台湾的行政区划701

2.台湾当局的“中央”与“地方”关系702

3.省自治机关704

4.县自治机关705

5.乡、镇、县辖市自治机关708

6.市自治机关709

后记711

1993《中国政府与政治》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高民政主编 1993 济南:黄河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各国政府与政治  中(1963 PDF版)
各国政府与政治 中
1963 台湾中华
俄罗斯政府与政治(1997 PDF版)
俄罗斯政府与政治
1997
美国政府与政治(1945 PDF版)
美国政府与政治
1945
东南亚政府与政治( PDF版)
东南亚政府与政治
中国政治与政党( PDF版)
中国政治与政党
上海光明书局
美国政府与政治  下(1987 PDF版)
美国政府与政治 下
1987 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国政府与政治  一册(1934 PDF版)
美国政府与政治 一册
1934 国立编译馆
美国政治与政府(1976 PDF版)
美国政治与政府
1976 今日世界出版社
美国政府与政治(1986 PDF版)
美国政府与政治
1986 台湾商务印书馆
美国政府与政治(1987 PDF版)
美国政府与政治
1987 北京:商务印书馆
当代韩国政府与政治(1996 PDF版)
当代韩国政府与政治
1996 北京:人民出版社
香港的政府与政治(1986 PDF版)
香港的政府与政治
1986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美国政府与政治  第5版(1996 PDF版)
美国政府与政治 第5版
1996 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英国政府与政治(1998 PDF版)
英国政府与政治
1998 扬智文化事业公司
各国政府与政治  下(1963 PDF版)
各国政府与政治 下
1963 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