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社记程》
作者 | 陈青生,陈永志著 编者 |
---|---|
出版 |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193 |
出版时间 | 1989(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7805153213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23067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前期篇1
第一章创造社的成立和前期概况1
第一节 历史浪潮的推动1
第二节 从酝酿到成立6
第三节 有声有色的活动13
第二章 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倾向19
第一节 “要以生命的炸弹来打破这毒龙的魔宫”19
第二节 明显的社会主义因素24
第三章 采择百家、独树一帜的文艺思想30
第一节 来源、构成和基本倾向30
第二节 “文学是自我的表现”35
第三节 “超越的”兼“建设的”文艺批评主张41
第四节 应该消除的历史误解46
第四章 新文学浪漫主义创作的丰硕成果51
第一节 多种创作方法并存 浪漫主义为主导51
第二节 浪漫主义作家群55
第三节 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62
中期篇68
第一章中期概况68
第一节 活动的恢复和开展68
第二节 建立出版部和发表社章77
第二章 日趋增强的社会主义倾向83
第一节 初步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和要求83
第二节 积极的革命实践87
第三节 革命政党的关心和引导91
第一节 新旧文艺思想的交替95
第三章 转换过程中的文艺思想95
第二节 对诗歌、小说理论的深入研讨99
第三节 初步举起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旗帜107
第四章 色彩纷呈的创作113
第一节 创作方法多元化及其发展趋势113
第二节 浪漫主义的退潮116
第三节 现实主义的增强121
第四节 革命现实主义的初兴125
第五节 一度盛开的象征主义之花128
后期篇133
第一章后期概况133
第一节 “明朗的思想战的基地”133
第二节 新的阵容138
第三节 汇入左翼文化运动洪流144
第二章 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学说150
第一节 宣传工作的特点150
第二节 “这是一种伟大的启蒙”154
第三章 积极阐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159
第一节 致力于理论斗争159
第二节 基本的理论主张166
第三节 意义和局限174
第四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创作178
第一节 走上革命现实主义之路178
第二节 革命鼓动和左倾杂质182
第三节 艺术追求的得失186
后记192
1989《创造社记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青生,陈永志著 1989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创造记忆学基础
- 1988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
- 创造力工程
- 1986
-
- 创造力工程
- 1986
-
- 陈寅恪学术文化随笔
- 1996年09月第1版 中国铁道出版社
-
- 创造社丛书 橄榄
- 现代书局
-
- 创造学与创造工程
- 《发明与革新》杂志社
-
- 创造社资料 下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创造社资料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创造社资料
- 1985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 创造记忆的高峰
- 1986 文国书局
-
- 艺术创造工程
- 1987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