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流与传热》求取 ⇩

目录10

符号一览表10

第一章 引言(G.L.Shires)10

1·0 本章目的10

1·1 两相流10

1·2 术语11

1·3 研究两相流的必要性12

1·4 需要的知识13

1·5 各章的导引14

1·5·1 两相流14

1·5·2 两相传热15

1·5·3 流体动力不稳定性16

1·5·4 凝结16

1·5·5 失水事故16

2·1 流动工况的定义17

2·0 本章目的17

第二章 流型(G.F.Hewitt)17

2·2 流型的描述18

2·3 流型图20

2·4 对流型描述的机理性探讨22

2·5 相变与相平衡态24

2·6 在蒸发系统与凝结系统中的流动与传热工况25

第三章 一维流动(D.Butterworth)27

3·0 本章目的27

3·1 引言27

3·2 连续性关系式27

3·3 单相的动量平衡和能量平衡29

3·4 两相的能量平衡与动量平衡30

3·4·1 动量方程30

3·4·2 能量方程31

3·4·3 均相方程32

3·4·4 动量方程与能量方程之间的关系32

3·5 临界流概述33

3·6 动量方程的积分形式34

第四章 确定压降的经验方法(D.Butterworth)37

4·0 本章目的37

4·1 引言37

4·2 相关参数38

4·3 均相流动41

4·4 分相流动42

4·4·1 分离圆柱模型42

4·4·2 Lockhart-Martinelli关系式43

4·5 混相流动模型44

4·5·1 Baroczy关系式44

4·5·2 Chisholm与Sutherland关系式45

4·6 空泡份额关系式48

4·7 空泡份额与摩擦压力梯度之间的关系50

4·8 动量方程的积分形式50

4·9·1 流动面积突扩52

4·9 连接件的压降52

4·9·2 流动面积突缩53

4·9·3 弯头53

第五章 垂直泡状流与弹状流(G.F.Hewitt)55

5·0 本章目的55

5·1 一维两相流55

5·2 不稳态一维流动57

5·3 Bankoff变密度模型58

5·4 通用滑动模型:Zuber与Findlay的解析58

5·5 泡状流中局部空泡份额的测量技术60

5·6 垂直弹状流61

第六章 垂直环状流(G.F.Hewitt)63

6·0 本章目的63

6·1 环状流参数63

6·2 “三角关系”63

6·3 环状流的界面波66

6·4 液滴夹带份额的测定68

6·5 液滴的传质70

6·6 液体的夹带71

6·7 环状流闭式解的应用72

第七章 池内沸腾(D.B.R.Kenning)73

7·0 本章目的73

7·1 引言与定义73

7·2 沸腾曲线74

7·4 几何尺寸的影响75

7·3 表面情况的影响75

7·5 压力的影响76

7·6 随时间变化的表面温度的影响77

7·7 不均匀表面温度的影响77

7·8 溶解气体的影响77

7·9 薄液层工况77

7·10 稳定膜态沸腾78

7·11 临界热通量79

7·12·1 汽泡核化80

7·12 核态沸腾80

7·12·2 汽泡长大81

7·12·3 传热模型83

7·13 结论83

第八章 强迫对流核态沸腾(D.B.R.Kenning)84

8·0 本章目的84

8·1 引言84

8·2 汽泡核化85

8·3 传热关系式86

8·4 欠热沸腾中的空泡份额87

8·5 欠热沸腾中的压降90

8·6 结论91

第九章 环状流中的对流传热(R.A.W.Shock)92

9·0 本章目的92

9·1 环状流传热概况92

9·2·1 能量方程式93

9·2 层流解93

9·2·2 第一种情况94

9·2·3 第二种情况95

9·2·4 第三种情况95

9·2·5 第四种情况96

9·3 紊流解97

9·4 双组分系统中的传热102

第十章 强迫对流沸腾的估算方法(R.A.W.Shock)107

10·0 本章目的107

10·1 对流关系式及与理论的关系107

10·2 在饱和沸腾与欠热沸腾中迭加核态沸腾109

10·2·1 引言109

10·2·2 部分欠热沸腾109

10·2·3 饱和对流沸腾113

11·0 本章目的118

11·1 水平流的流型图118

第十一章 水平管中的沸腾与流动(D.Butterworth,J.M.Robertson)118

11·2 分层流119

11·2·1 有用的几何关系119

11·2·2 两个相都是层流120

11·2·3 层流液体-紊流气体120

11·2·4 两个相都是紊流121

11·3 分层流向弹状流的过渡122

11·4 弹状流123

11·5 泡状流123

11·6 环状流123

11·6·1 水平环状流的图解说明123

11·6·2 已经提出的把液体输送到管子顶部的几种机理124

11·7 传热系数126

11·8 水平管中的烧毁126

11·8·1 在实践中烧毁的发生及其影响126

11·8·2 水平管中烧毁的观测127

11·8·3 烧毁数据的初步解释128

12·0 本章目的130

12·1 烧毁的描述130

第十二章 烧毁概论(G.L.Shires)130

12·2 历史131

12·3 影响烧毁的因素131

12·4 烧毁的计算133

12·5 测量垂直管中烧毁的基本方法133

12·5·1 均匀热通量133

12·5·2 直管、非均匀热通量135

12·6 用氟利昂模拟烧毁136

12·7 复杂几何结构中的烧毁138

12·7·1 反应堆燃料的烧毁计算138

12·7·2 锅炉管的烧毁计算140

12·8 小结142

13·1 烧毁的定义143

13·2 烧毁机理的评述143

13·0 本章目的143

第十三章 烧毁机理(G.F.Hewitt)143

13·3 夹带曲线图及其应用145

13·4 环状流中烧毁起始的计算148

第十四章 烧毁的测算(D.H.Lee)150

14·0 本章目的150

14·1 参数的趋向150

14·1·1 进口欠热焓150

14·1·2 质量流速150

14·1·3 压力152

14·1·4 几何尺寸152

14·1·5 局部含汽率153

14·2 烧毁关系式的准确度154

14·3 相关参数154

14·4 圆管内的烧毁155

14·5 高压圆管内的烧毁156

14·6 矩形通道内的烧毁157

14·8 棒束内的烧毁158

14·8·1 整理棒束烧毁数据的全通道模型158

14·7 环形通道内的烧毁158

14·8·2 整理棒束烧毁数据的子通道模型160

14·9 影响烧毁测算的次要因素161

14·9·1 热通量分布161

14·9·2 工质流动方向162

14·1 0烧毁裕度的测算162

第十五章 沸水系统中的结垢(R.V.Macbeth)164

15·0 本章目的164

15·1 引言164

15·2 有污垢时的实验问题164

15·3 污垢沉积物的性质165

15·4 结垢表面上沸腾的特性166

15·5 四氧化三铁污垢沉积物中的灯芯沸腾模型168

15·7 污垢沉积物对烧毁的影响169

15·6 污垢沉积物对表面温度的影响169

15·8 污垢沉积物对摩擦压降的影响171

第十六章 流体动力不稳定性概论(N.A.Bailey)173

16·0 本章目的173

16·1 引言173

16·2 “Ledinegg”不稳定性174

16·3 可压缩容积引起的振荡175

16·4 空泡长大引起的流量振荡176

16·5 声学效应176

16·6 并联通道不稳定性和自然循环回路不稳定性177

16·7 发生不稳定性的场合177

16·8 设计者的要求178

16·9 确定并联通道不稳定性或自然循环回路不稳定性起始的实验方法179

16·10 有关流体动力不稳定性起始的某些实验研究的评述180

16·10·1 自然循环回路不稳定性180

16·10·2 并联通道不稳定性182

16·11 在设计中应用模型与试验结果时出现的问题184

16·12 在装置中模型与实验室试验结果的应用185

第十七章 振荡不稳定性(R.Potter)186

17·0 本章目的186

17·1 引言186

17·2 不稳定性和噪扰放大的一般基础知识186

17·3 反馈解析概述187

17·4 沸水堆中不稳定性方式的例子188

17·5 流体动力不稳定性189

17·6 说明性的例子191

17·7 回路的几何特性192

17·8 其它理论解析方法194

17·9 结束语194

第十八章 凝结概论(D.Butterworth)195

18·0 本章目的195

18·1 凝结的方式195

18·2 凝结时对传热的阻力196

18·3·2 核化197

18·3 均匀凝结197

18·3·1 液滴平衡197

18·4 珠状凝结199

18·5 直接接触凝结200

18·5·1 喷液式凝汽器200

18·5·2 池式凝汽器201

18·6 界面热阻202

18·7 气相的传热和传质203

18·7·1 传质203

18·7·2 传质对传热的影响204

18·7·3 凝结曲线205

18·7·4 存在不凝结气体时的单组分蒸汽206

18·7·5 多组分凝结207

18·8 凝结对界面剪应力的影响208

19·1·1 层流膜状凝结-Nasselt解210

19·1 垂直表面上的凝结210

19·0 本章目的210

第十九章 胰状凝结(D.Butterworth)210

19·1·2 Nusselt解析扩展到包括欠热和非线性温度分布213

19·1·3 惯性效应的考虑216

19·1·4 蒸汽过热的效应217

19·1·5 波动的效应218

19·1·6 紊动的效应218

19·2 水平管的凝结220

19·2·1 单管外侧220

19·2·2 管束外侧的凝结221

19·2·3 水平管内侧222

19·3 具有蒸汽剪切作用的凝结223

19·3·1 不同的管子方位及蒸汽流动方向223

19·3·2 具有垂直汽流的水平管223

19·3·3 圆管内流动224

19·4 增强膜状凝结的特殊表面225

20·1 引言228

第二十章 失水事故(I.Brittain)228

20·0 本章目的228

20·2 燃料棒性状229

20·3 失水事故229

20·3·1 喷放阶段230

20·3·2 堆芯加热阶段230

20·3·3 再淹没阶段230

20·4 临界流模型230

20·5 喷放期间的流体动力学和传热231

20·5·1 燃料棒传热231

20·5·2 烧毁关系式231

20·5·3 泵模型232

20·5·4 蒸汽锅简的性状232

20·6 停滞问题232

20·7 堆芯应急冷却系统233

20·8 小结233

1985《两相流与传热》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英)巴特沃思(Butterworth,D.),(英)休伊特 1985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沸腾传热和气液两相流(1993 PDF版)
沸腾传热和气液两相流
1993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对流传热与传质(1985年07月第1版 PDF版)
对流传热与传质
1985年07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VGB专题会议文集 西德杜易斯堡第一热电厂95.8MWe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设计及运行( PDF版)
VGB专题会议文集 西德杜易斯堡第一热电厂95.8MWe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设计及运行
两相流译文集( PDF版)
两相流译文集
气液双相流动和传热(1983 PDF版)
气液双相流动和传热
198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两相流动(1989 PDF版)
两相流动
1989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两相流动力学(1988 PDF版)
两相流动力学
1988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沸腾传热和两相流动(1980 PDF版)
沸腾传热和两相流动
1980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泵与鼓风机、两相流(1986 PDF版)
泵与鼓风机、两相流
1986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对流传热与传质(1986 PDF版)
对流传热与传质
1986 北京:科学出版社
热流测量与热流计(1986 PDF版)
热流测量与热流计
1986 北京:计量出版社
多相流动和传热手册(1993 PDF版)
多相流动和传热手册
1993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两相流动理论基础(1982 PDF版)
两相流动理论基础
1982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对流传热与传质(1985 PDF版)
对流传热与传质
1985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1987 PDF版)
气液两相流和沸腾传热
1987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