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求取 ⇩

绪论1

[附]迳流的计算和测定10

第八节其他田间工程100

第十章 坡面蓄水工程102

第一节 水窖103

第二节 涝池(蓄水池,池塘)107

第三节 蓄水沟109

第四节 山坡截流沟111

第十一章 沟壑治理工程及山地灌溉问题113

第一节 沟头防护工程113

第二节 谷坊工程114

第三节 沟台地工程119

第四节 淤地坝120

第五节 小水库125

第六节 护岸工程127

第七节 山地灌溉问题129

第十二章 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38

第一节 森林吸收调节地表迳流和涵养水源的作用138

第二节 森林固持土壤和改良土壤的作用141

第三节 森林改善小气候及对于大气候的影响143

第一节 水土保持林的体系145

第十三章 水土保持林的体系、配置和营造145

第二节 分水岭防护林148

第三节 护坡林150

第四节 梯田地坎造林153

第五节 侵蚀沟造林156

第六节 护岸护滩林160

第七节 塬面塬边防护林165

第八节 水源涵养林169

第九节 石质山地沟道造林172

第十节 山区护牧林173

第十一节 坡地果树(特用经济作用)的水土保持林175

第十二节 池塘水库防护林178

第十三节 山地护渠林180

第十四节 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上的注意事项181

第十四章 水土保持牧业措施184

第一节 牧草在发展山区生产及水土保持中的意义184

第二节 种草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应用185

第三节 牧场合理利用190

第四节 主要水土保持草类的栽培193

第十五章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196

第一节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目的、原则与特点196

第二节 规划设计的步骤和内容199

第二篇治沙及防护林203

第十六章 沙地地形及风沙移动规律203

第一节 沙地的概念203

第二节 风沙流203

第三节 风对沙区地形形成的作用208

第四节 沙丘的移动211

第一节 沙地的机械组成214

第十七章 沙地的性质及植被形成过程214

第二节 沙地的矿物成分与化学成分217

第三节 流沙地的物理性质219

第四节 沙地水分状况221

第五节 沙地植被形成及其演替225

第十八章 我国的治沙情况和我国沙地的分布及其特点229

第一节 我国的治沙情况229

第二节 我国沙地的分布及其特点230

第一节 机械沙障的防沙原理236

第十九章 机械固沙和化学固沙措施236

第二节 机械沙障的应用方法238

第三节 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24

第一节 土壤侵蚀的概念24

第二节 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24

第二章 土壤侵蚀24

第三节 沥青乳剂和其他粘合物固沙241

第一节 用水治沙的意义244

第二十章 用水治沙和风力在治沙上的应用244

第二节 引水拉沙245

第三节 低湿地排水247

第四节 利用风力防止沙丘埋压公路和渠道的方法248

第二十一章 植物治沙措施251

第一节 沙地的森林植物条件类型251

第二节 主要固沙植物及其生物学特性256

第三节 沙地造林技术262

第一节 面蚀(土壤流失)27

第三章 现代加速侵蚀27

第四节 固沙林的配置271

第一节 沙地经济利用原则及沙地经济类型的划分274

第二十二章 沙地的综合利用274

第二节 沙地利用的农业技术措施275

第三节 沙地的畜牧业277

第四节 固定沙地培育果树和营造用材林281

第二十三章 农牧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283

第一节 风旱的危害和防护林的作用283

第二节 沟蚀(土壤冲刷)29

第二节 农牧防护林的配置和营造291

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304

(附录) 水土保持林主要应用树种一览表308

主要参考文献316

第三节 重力侵蚀与泥石流35

第四章 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39

第一节 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39

第二节 社会经济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47

第五章 水土流失的危害49

第一节 水土流失对山区的危害49

第一章 水土流失的防治和地表迳流5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防治5

第二节 水的循环、降水、蒸发和下渗5

第一篇水土流失的防治5

第二节 水土流失对平原的危害50

第六章 我国主要水土流失类型区及各区的特点52

第一节 黄土地区52

第二节 石山地区54

第七章 水土流失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58

第一节 山区农业生产及其与水土保持工作的关系58

第二节 水土流失地区农田的特点58

第三节 水土流失地区的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61

第一节 轮作63

第八章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63

第二节 间作、套种和混播65

第三节 带状间作66

第四节 横坡耕种和深耕70

第五节 沟垅耕种法72

第六节 水平防冲沟76

第七节 区田与甽田77

第一节 坡地梯田化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81

第九章 水土保持田间工程81

第二节 梯田的规划84

第三节 梯田的规格87

第四节 分年培埂修筑梯田的设计与施工88

第三节 地表迳流9

第五节 一次修成水平梯田的设计与施工92

第六节 石坎梯田97

第七节 梯田的养护与排水99

1961《水土保持学》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北京林学院森林改良土壤教研组编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水土保持(1973 PDF版)
水土保持
1973 北京:农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工程学( PDF版)
水土保持工程学
北京林业大学
水土保持(1980 PDF版)
水土保持
1980
水土保持林学  上( PDF版)
水土保持林学 上
西北林学院
水土保持林学(1992 PDF版)
水土保持林学
1992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土保持(1987 PDF版)
水土保持
1987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水土保持学(1961 PDF版)
水土保持学
1961 北京:农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水文学(1994 PDF版)
水土保持水文学
1994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水土保持林(1986 PDF版)
水土保持林
1986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1973 PDF版)
水土保持
1973 北京市:农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林学(1996 PDF版)
水土保持林学
1996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工程学(1974 PDF版)
水土保持工程学
1974 徐氏基金会
水土保持学(1995 PDF版)
水土保持学
1995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水土保持工程学(1998 PDF版)
水土保持工程学
1998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水土保持工程学(1991 PDF版)
水土保持工程学
1991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