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
作者 | 朱光潜著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参考页数 | 287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0002·54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713541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第一章 诗的起源1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1
抗战版序1
增订版序4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的印象5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7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11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13
一 诗与谐21
第二章 诗与谐隐21
二 诗与隐30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41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45
一 诗与直觉47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49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53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58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63
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71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84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84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联贯性87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91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95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98
六 古文与白话100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104
第五章 诗与散文104
二 实质上的差异107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110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111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117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119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122
一 节奏的性质124
二 节奏的谐与拗126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128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132
五 诗的歌诵问题134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138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138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140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144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148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155
一 声的分析155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157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161
四 四声与中国的诗节奏166
五 四声与调质169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175
一 顿的区分175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179
三 顿与句法181
四 白话诗的顿184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187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187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189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191
四 韵与诗句构造193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195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198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198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202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210
三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215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218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218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词本身见出音乐221
附:替诗的音律辩护229
第十三章 陶渊明259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259
二 他的情感生活265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271
附录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278
后记287
1984《诗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朱光潜著 1984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古诗论
- 1937 商务印书馆
-
- 诗论与诗评
- 2020
-
- 论诗
- 1985 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
- 诗论
- 1980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诗论与诗纪
- 1983 友谊出版公司
-
- 论诗词曲杂著
- 1983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 论诗
- 1986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 诗论
- 1985 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
- 以诗论诗
- 1993 哈尔滨市:北方文艺出版社
-
- 诗论
- 1962 正中书局
-
- 诗论与诗纪
- 1978 中华书局香港分局
-
- 诗论
- 195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 论诗与品诗
- 1997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 新诗论
- 1952 天下出版社
-
- 诗论
- 1947 新新出版社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