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求取 ⇩

思潮与政派--序《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 陈旭麓1

第一编 民主主义思潮的高涨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1

第一章 新文化运动中民主思潮的高涨1

第一节 西方民主思想的输入1

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输入与近代中国政治思想的变化1

二 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挣扎12

第二节 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与陈独秀等人的政治思想22

一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22

二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30

三 新文化运动中鲁迅、胡适、吴虞等人的政治思想39

第三节 “新旧思潮之激战”50

一 “新旧思潮之激战”的发动与经过50

二 新旧思潮激战的几个主要问题53

三 “新旧思潮之激战”的继续发展66

第二章 李大钊与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8

第一节 李大钊思想的伟大转变,对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68

一 早期的爱国主义与革命民主主义思想68

二 向共产主义者转变76

三 对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81

四 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思想转变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92

第二节 胡适的实用主义同“问题与主义之争”100

一 胡适的实用主义同“问题与主义之争”100

二 关于要不要社会主义的问题109

三 是点滴改良还是彻底革命的问题112

第三节 关于社会主义论战114

一 张东荪的伪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论战114

二 中国应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社会主义道路116

三 要基尔特社会主义还是要科学社会主义128

第四节 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泛滥142

一 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早期流传142

二 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潮在中国的泛滥149

三 马克思主义者反对无政府主义的斗争159

第五节 工读互助主义思潮的一度流行169

一 构成工读互助主义的几种社会思想169

二 工读互助主义177

三 工读互助主义的失败及教训182

第二编 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与三民主义思想的新发展188

第三章 无产阶级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及对改良主义思想的批判188

第一节 彻底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确立188

一 对共产国际与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革命理论的认识和接受188

二 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本质的认识192

三 对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的初步认识196

四 对民族资产阶级和革命统一战线策略的认识200

第二节 “联省自治”思潮206

一 “联省自治”思潮出现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渊源206

二 封建军阀的“联省自治”208

三 胡适派的“联省自治”213

四 部分中间人士的“联省自治”216

五 中国共产党对“联省自治”论的批判218

第三节 “好政府主义”思潮220

一 胡适派的“好政府主义”220

二 “废督裁兵”、“化兵为工”等改良主义思想223

第四章 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新发展230

第一节 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发展230

第二节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240

一 关于民族主义241

二 关于民权主义246

三 关于民生主义252

四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260

第五章 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初步形成262

第一节 李大钊、邓中夏、瞿秋白等人对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探索262

一 对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认识263

二 对农民同盟军问题的认识268

三 对民族资产阶级与革命统一战线问题的认识272

第二节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巨大贡献277

一 分清敌我友277

二 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278

三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同盟军279

四 民放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282

五 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地主、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对象283

第三节 陈独秀对民主革命领导权问题的错误认识284

第六章 资产阶级右翼的政治思想与复古思潮290

第一节 戴季陶主义290

一 戴季陶主义的理论与主张291

二 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对戴季陶主义的批判和斗争297

第二节 国家主义派及其政治主张309

一 国家主义派的产生与活动310

二 中国国家主义派的政治主张316

三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家主义派的斗争329

第三节 复古思潮的再泛滥336

一 “东方文化派”的逆流336

二 “现代评论派”的争辩349

三 马克思主义者对封建复古思潮和“全盘西化”主张的斗争354

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61

第一节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361

第三编 无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政治思想的尖锐对立及各政派361

第七章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和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出现361

二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科学依据366

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内容372

四 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伟大意义376

第二节 蒋介石封建买办法西斯主义的出现378

一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提出378

二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政治纲领381

三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理论基础387

四 蒋介石法西斯主义的特点389

第八章 托陈取消派及其他资产阶级流派的政治主张392

第一节 托陈取消派的形成及其政治主张392

一 托陈取消派的形成392

二 托陈取消派的政治主张400

第二节 汪精卫、陈公博改组派的政治主张415

一 汪、陈改组派的出现415

二 汪、陈改组派的政治主张422

三 改组派的瓦解429

第三节 梁漱溟、晏阳初等乡村建设派的政治主张430

一 乡村建设派的组成430

二 以梁漱溟为代表的“乡建派”及其政治主张431

三 晏阳初等人“平教派”的政治主张445

第四节 胡适、罗隆基等“人权派”的政治思想453

一 胡适、罗隆基等“人权派”的形成453

二 胡适、罗隆基等“人权派”的政治思想454

第五节 邓演达等“第三党”的政治思想469

一 “第三党”的出现469

二 “第三党”的政治思想473

三 对“第三党”政治思想的评价485

第六节 宋庆龄、蔡元培等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主张490

一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490

二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政治主张493

三 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中国革命的贡献505

第九章 文化思想领域里的论战与新启蒙运动508

第一节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508

一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的发生与展开509

二 双方论战的主要内容511

第二节 中国社会史论战520

一 中国社会史问题的提出520

二 中国社会史论战争论的重点问题523

一 中国哲学史论战的提出532

第三节 中国哲学史的论战532

二 中国哲学史论战的展开533

第四节 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537

第五节 新启蒙运动544

一 新启蒙运动的发动544

二 新启蒙运动的内容和性质547

第四编 全民族抗战思想的确立与发展556

第十章 各党派的抗日救国思想556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思想的确立与发展556

一 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思想的确立556

二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发展561

三 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思想的发展566

第二节 国民党从不抵抗主义到片面抗战思想的转变567

一 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主义567

二 国民党政府的片面抗战思想571

第三节 “九·一八”后中间集团抗日救亡思想的演变573

一 中间派人士政治态度的变化573

二 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的抗日主张580

第四节 各汉奸集团的卖国主义谬论582

一 华北汉奸集团的“新民主义”583

二 汪精卫集团的假三民主义596

第十一章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与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60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备与发展607

一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贡献607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608

第二节 宣扬法西斯独裁思想的《中国之命运》615

一 国民党炮制《中国之命运》的历史背景615

二 《中国之命运》所宣扬的反动思想617

三 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之命运》的批判627

第十二章 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论战634

第一节 关于三民主义的论战634

一 论战的起因634

二 叶青的假三民主义635

三 中国共产党对假三民主义的批判642

第二节 “战国策”派的政治思想647

一 “战国策”派的主要论点648

二 对“战国策”派的批判652

第三节 冯友兰“新理学”的政治倾向654

一 “新理学”形成的历史背景654

二 “新理学”的主要观点656

三 对“新理学”的批判659

一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对时局的宣言》661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目前时局的宣言和民主党派、民众团体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呼吁661

第十三章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反对蒋介石集团的内战独裁政策661

第五编 新民主主义思想的伟大胜利661

二 国共两党的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665

三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政策的斗争668

第二节 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各党派关于建国方案问题的大论战675

一 政治协商会议上五方面代表分为三种政治派别675

二 各党派在政权和军队问题上的争辩682

三 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和《和平建国纲领草案》688

四 民主党派在政协会议期间的建国主张691

第三节 国民党对政协决议的破坏,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705

一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政协决议的破坏705

二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维护政协决议的斗争709

第一节 关于“自由主义”的思潮721

一 自由主义者鼓吹自由主义“以公是非为是非”721

第十四章 “中间路线”及其破产721

二 自由主义者主张多党竞争制724

三 自由主义者标榜革命与建设并驾齐驱725

四 宣扬所谓“善意地批判别人,虚心地接受批判”727

五 任何“自由”都应受条件制约而有限度728

第二节 关于“民主政治”和民主运动问题的讨论730

一 反对“民本政治”要求“民主政治”的主张730

二 民主和反民主的斗争中有没有“第三方面”问题732

第三节 “中间路线”思想的空前活跃及其原因741

一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实质与主要特点741

二 “中间路线”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空前活跃的原因745

第十五章 民主党派的新认识和反对美蒋反动派的斗争748

第一节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抵制“国民大会”748

一 国民党反动派召开“国民大会”,制定“中华民国宪法”748

二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揭露、批判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的反动性和“改组政府”的欺骗性751

第二节 民盟一届二中全会和各民主党派政治活动的发展757

一 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二中全会的政治报告和主要决议案757

二 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四次全国干部会议;中国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760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思想的新发展及其实践766

一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指示和毛泽东论统一战线的新特点766

二 民主党派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中的积极作用768

第四节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的幻灭771

一 中国共产党人和部分民主人士对中间路线的批评771

二 资产阶级中间路线思想的幻灭和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773

三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及其《行动纲领》780

第十六章 毛泽东关于革命转变的理论784

第一节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784

一 关于革命转变的思想784

二 关于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思想789

第二节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彻底破产791

一 中国法西斯主义的彻底破产791

二 梁漱溟提出“容纳异己”和“不要用武力”的错误主张795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帝国主义侵华谬论的清算--批判《白皮书》797

一 美帝国主义发布的《白皮书》797

二 中国共产党对《白皮书》的批判801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808

一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808

二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810

三 在人民内部初等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思想813

四 关于人民内部各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的地位814

五 关于争取国际援助的思想817

后记819

1987《五四以来政派及其思想》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陈旭麓等编 1987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五四以来的中国词坛(1995 PDF版)
五四以来的中国词坛
1995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五四”以来电影歌曲选  上  1949( PDF版)
“五四”以来电影歌曲选 上 1949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功利主义派之政治思想( PDF版)
功利主义派之政治思想
北京:商务印书馆
还“四人帮”以老右派的本来面目(1977 PDF版)
还“四人帮”以老右派的本来面目
1977
经济思想流派(1974 PDF版)
经济思想流派
1974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1991 PDF版)
五四以来:文化名人与祖国
1991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1999 PDF版)
现代中国政治思想流派
1999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五四以来电影剧本选集  下(1979 PDF版)
五四以来电影剧本选集 下
1979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孔子及其教育思想(1988 PDF版)
孔子及其教育思想
1988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五四时期思想史论(1990 PDF版)
五四时期思想史论
1990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五四以来诗词选(1987 PDF版)
五四以来诗词选
1987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1984 PDF版)
蔡元培及其美学思想
1984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伊洛学派及其教育思想(1993 PDF版)
伊洛学派及其教育思想
1993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四”以来电影剧本选集  下(1961 PDF版)
“五四”以来电影剧本选集 下
1961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卢卡奇及其文哲思想(1991 PDF版)
卢卡奇及其文哲思想
1991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