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软件研制过程》求取 ⇩

第1章概论1

1.1 计算机系统工程1

1.2 计算机软件3

1.3 软件危机4

1.4 解决方法5

1.5 软件工程5

1.6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6

1.6.1 计划管理7

1.6.2 评审7

1.6.3 配置管理8

1.6.4 软件开发方法和工具10

1.6.5 文档10

1.6.7 不断改进11

1.7软件研制过程模型12

1.7.1 基本阶段、活动和里程碑12

1.7.2 瀑布模型14

1.7.3 增量模型16

1.7.4 渐进模型18

1.7.5 原型开发模型19

1.7.6 螺旋模型21

1.7.7 软件研制过程模型的选择24

第2章结构化方法25

2.1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25

2.1.1 清晰第一,效率第二26

2.1.2 设计先于编码27

2.1.3 逐步细化的设计方法28

2.2 结构化分析方法28

2.3结构化设计方法31

2.3.1 建立初始结构图33

2.3.3 改进初始结构图35

2.4 结构化编程方法36

2.5面向对象方法简介38

2.5.1 面向对象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38

2.5.2 基本概念39

2.5.3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概述41

2.5.4 面向对象方法与结构化方法的比较43

第3章航天型号软件工程45

3.1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特点和现状47

3.2航天软件研制基本阶段50

3.2.1 系统需求51

3.2.2 软件需求分析52

3.2.3 概要设计52

3.2.4 详细设计52

3.2.5 软件实现52

3.2.6 软件组装测试52

3.2.7 软件确认测试53

3.2.8 系统联试53

3.2.9 软件更新与更改53

3.2.10 软件重用53

3.2.11 软件验收交付53

3.3航天型号软件研制过程模型53

3.3.1 原型、基本型、更新型54

3.3.2 模样、初样、试样(正样)56

3.3.3 过程的剪裁57

3.4软件的运行维护58

3.4.1 软件运行58

3.4.2 软件更改(维护)59

3.5 软件独立测试59

3.6各阶段共同的任务60

3.6.1 文档编制60

3.6.2 评审和审查63

3.6.3 配置管理64

3.6.4 数据采集和积累64

3.7 航天型号软件研制队伍65

第4章系统需求67

4.1 概论67

4.2 进入状态69

4.3主要工作69

4.3.1 系统分析69

4.3.2 系统设计70

4.3.3 定义各软件研制项目70

4.3.4 确定软件的关键性级别70

4.3.5 编制软件研制任务书71

4.3.6 评审73

4.3.7 签署软件研制任务书73

4.4 方法和工具73

4.5 技术要求与验证74

4.6 阶段产品75

4.7 结束标志75

4.8 航天计算机软件产品代号75

第5章软件要求分析77

5.1 概论77

5.2 进入状态77

5.3主要工作78

5.3.1 组建软件研制项目组78

5.3.2 需求分析78

5.3.3 项目计划82

5.3.4 编制软件需求规格说明83

5.3.5 编制软件研制计划84

5.3.6 编制软件确认测试计划85

5.3.7 编制软件确认测试说明初稿86

5.3.8 编制软件使用说明初稿86

5.3.9 评审87

5.4方法和工具88

5.4.1 分析员的职责和素质88

5.4.2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90

5.4.3 控制流图(Control Flow Diagram,简称CFD)98

5.4.4 控制说明与状态转换图(STD)102

5.4.5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106

5.4.6 处理说明108

5.5技术要求与验证111

5.5.1 研制工作计划111

5.5.2 质量工作计划111

5.5.3 环境约束112

5.5.4 一致性112

5.5.5 质量可靠性要求112

5.5.6 系统安全性112

5.5.7 安全性分析112

5.5.8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制要求112

5.5.9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质量要求112

5.5.10 软件确认测试计划116

5.5.11 评审116

5.5.12 评价需求116

5.6 阶段产品117

5.7 结束标志118

5.8其它118

5.8.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制118

5.8.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改进118

5.8.3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的编制工具119

第6章概要设计122

6.1 概论122

6.2 进入状态122

6.3主要工作122

6.3.1 建立物理模型122

6.3.2 编制软件概要设计说明125

6.3.3 编程语言选择128

6.3.4 可靠性设计128

6.3.5 安全性分析和设计128

6.3.6 编制软件组装测试说明129

6.3.7 评审129

6.4方法和工具130

6.4.1 结构化设计方法130

6.4.2 结构图(SC)130

6.4.3 杰克逊(Jackson)方法134

6.4.4 Parnas 方法139

6.5技术要求与验证141

6.5.1 设计完整141

6.5.2 接口清晰141

6.5.3 详细一致141

6.5.4 弱耦合141

6.5.5 高内聚143

6.5.6 作用范围在控制范围之内144

6.5.7 规模和扇入扇出数145

6.5.8 追踪性146

6.5.9 资源和余量设计146

6.5.10 组装测试说明146

6.6 阶段产品146

6.7 结束标志147

第7章详细设计148

7.1 概论148

7.2 进入状态149

7.3主要工作149

7.3.1 逐细化软件部件149

7.3.2 软件单元过程描述149

7.3.3 确定接口信息149

7.3.4 编写软件详细设计说明150

7.3.5 单元测试用例设计150

7.3.6 建立模块开发卷宗151

7.3.7 评审155

7.4 方法和工具155

7.4.1 结构化构造156

7.4.2 程序流程图157

7.4.3 方块图(N-S图)159

7.4.4 PAD图162

7.4.5 程序设计语言(PDL)164

7.4.6 详细设计工具比较167

7.5 技术要求与验证169

7.6 阶段产品169

7.7 结束标志170

第8章软件实现171

8.1 概论171

8.2 进入状态171

8.3主要工作172

8.3.1 编码172

8.3.2 编译调试172

8.3.3 静态分析172

8.3.4 代码审查172

8.3.5 单元动态测试准备173

8.3.6 单元动态测试实施173

8.3.7 填写模块开发卷宗173

8.3.8 评审174

8.4方法和工具174

8.4.1 结构化编程方法174

8.4.2 单元测试174

8.4.3 静态分析技术175

8.4.4 代码审查175

8.5技术要求与验证177

8.5.1 模块结构177

8.5.2 编程风格181

8.5.3 单元测试用例183

8.5.4 测试覆盖率184

8.6 阶段产品185

8.7 结束标志186

第9章组装测试187

9.1 概论187

9.2 进入条件188

9.3主要工作188

9.3.1 补充完善软件组装测试说明188

9.3.2 集成和测试188

9.3.3 编写软件组装测试报告192

9.3.4 完成软件使用说明192

9.3.5 评审192

9.4方法和工具193

9.4.1 非增量方式193

9.4.2 自顶向下方法194

9.4.3 自底向下方法194

9.4.4 “三明治”方法195

9.5 技术要求与验证196

9.5.1 组装测试内容196

9.5.2 组装测试的要求196

9.5.3 组装测试的通过准则196

9.5.4 软件更改控制要求197

9.6 阶段产品197

9.7 结束标志198

第10 章确认测试199

10.1 概论199

10.2 进入条件200

10.3主要工作200

10.3.1 组织软件确认测试小组200

10.3.2 配置软件确认测试环境201

10.3.3 确定软件确认测试计划和确认测试说明201

10.3.4 软件确认测试说明评审202

10.3.5 执行测试202

10.3.6 分析测试结果202

10.3.7 编写软件确认测试报告202

10.3.8 软件确认测试阶段评审203

10.3.9 软件修改和回归测试203

10.3.10 配置管理203

10.4方法和技术204

10.4.1 功能测试204

10.4.2 性能测试204

10.4.3 资源和余量测试205

10.4.4 边界测试205

10.4.5 操作测试205

10.4.6 外部接口测试205

10.4.7 强度测试205

10.4.8 可靠性测试206

10.4.9 安全性测试206

10.4.10 恢复性测试207

10.4.11 安装性测试207

10.4.12 移植性测试207

10.4.13 保密性测试207

10.4.14 回归测试207

10.5 技术要求与验证207

10.6 阶段产品208

10.7 结束标志208

10.8第三方独立测试209

10.8.1 目的意义209

10.8.2 工作内容210

10.8.3 独立测试机构和任务210

10.8.4 主要工作210

10.8.5 其它注意事项211

第11章系统联试212

11.1 概论212

11.2 进入条件213

11.3主要工作213

11.3.1 组织系统联试组213

11.3.2 制定系统联席工作计划213

11.3.3 建立真实的系统工作环境213

11.3.4 设计软件测试用例214

11.3.5 形成系统综合试验大纲和操作细则214

11.3.6 执行系统联试214

11.3.7 分析214

11.3.8 编制系统联试报告214

11.3.9 评审215

11.3.10 软件修改和回归测试215

11.4 方法和技术215

11.5 技术要求与验证216

11.6 阶段产品216

11.7 结束标志217

第12章软件验收交付218

12.1 概论218

12.2 软件验收负责单位219

12.3 软件验收前提219

12.4 软件验收依据219

12.5 软件验收过程219

12.6 软件验收申请220

12.7 软件验收计划221

12.8软件验收组织221

12.8.1 组织机构及人员组成221

12.8.2 验收委员会的任务及权限222

12.8.3 验收地点和条件222

12.8.4 验收记录223

12.9软件验收测试和本国审计223

12.9.1 验收测试223

12.9.2 配置审计224

12.10软件验收评审224

12.10.1 软件验收准则224

12.10.2 验收综合评价225

12.10.3 评审结论225

12.11 软件验收报告225

12.12 验收未通过的处理227

12.13 软件产品交付227

12.14持续软件保障229

12.14.1承办方的责任229

12.14.2 交办方(或最终用户)的责任229

12.15 进一步完善和维护229

第13章软件更新与更改231

13.1 概论231

13.2 软件的维护性234

13.3软件更改过程235

13.3.1 更改申请235

13.3.2 更改申请审批236

13.3.3 更改实施236

13.3.4 更改的测试236

13.3.5 更改评审236

13.4软件更新过程237

13.4.1 系统需求237

13.4.2 软件需求237

13.4.3 软件设计237

13.4.4 软件实现238

13.4.5 软件测试238

13.4.6 系统联试238

13.4.7 验收交付238

13.5 紧急更改及控制238

13.6维护的副作用239

13.6.1 修改程序的副作用239

13.6.2 修改数据的副作用240

13.6.3 文档资料的副作用240

13.7软件维护问题241

13.7.1 存在的问题241

13.7.2 维护“异常程序”242

13.7.3 预防性维护243

第14章软件重用245

14.1 重用技术概述245

14.2 航天型号软件的重用248

14.3软件模块的重用250

14.3.1 模块重用的工作250

14.3.2 生成重用技术250

14.4 完整软件的重用251

14.5 软件结构的重用253

第15章评审与审查255

15.1 概论255

15.2阶段评审258

15.2.1 评审的目的258

15.2.2 评审组成员258

15.2.3 评审程序258

15.3技术评审263

15.3.1 目的263

15.3.2 组织输入264

15.3.3 输入264

15.3.4 活动265

15.4软件审查268

15.4.1 目的269

15.4.2 组织269

15.4.3 输入270

15.4.4 活动270

15.4.5 输出273

15.5 技术评审和审查指南273

第16章软件配置管理276

16.1 概论278

16.2配置管理活动278

16.2.1 配置标识278

16.2.2 配置项贮存280

16.2.3 配置更改控制280

16.2.4 配置状态统计282

16.2.5 交付283

16.3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283

16.4 软件配置管理过程284

16.5 软件配置管理的参考步骤286

16.6 型号飞行试验中的软件配置管理287

16.7 注意事项287

第17章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问题288

17.1 组织机构288

17.2 软件定义的管理问题292

17.3软件项目的失败294

17.3.1 失败的托辞294

17.3.2 失败的理由296

17.4 软件工程教育和培训297

第18章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CMM)300

18.1 软件过程成熟度的五个等级302

18.2关键过程区域305

18.2.1 等级 2 的关键过程区域307

18.2.2 等级 3 的关键过程区域308

18.2.3 等级 4 的关键过程区域309

18.2.4 等级 5 的关键过程区域310

附录数据采集表312

参考文献329

1999《航天型号软件研制过程》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汤铭端编著 1999 北京:宇航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有限单元法及其在冶金机械中的应用(1991 PDF版)
有限单元法及其在冶金机械中的应用
1991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过程控制软件设计( PDF版)
计算机过程控制软件设计
CAD软件工程(1991年10月第1版 PDF版)
CAD软件工程
1991年10月第1版
微处理机的程序设计  和软件研制(1982 PDF版)
微处理机的程序设计 和软件研制
1982
VAX/VMS操作系统软件安装过程(1985 PDF版)
VAX/VMS操作系统软件安装过程
1985
过程控制计算机软件基础(1991 PDF版)
过程控制计算机软件基础
1991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计算机过程控制软件设计(1993 PDF版)
计算机过程控制软件设计
1993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软件工程学(1991 PDF版)
软件工程学
1991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软件工程(1997 PDF版)
软件工程
1997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过程控制(1993 PDF版)
微型计算机过程控制
1993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成本管理  会计与控制  第2版(1998 PDF版)
成本管理 会计与控制 第2版
1998 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微处理机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研制(1982 PDF版)
微处理机的程序设计和软件研制
1982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ADA软件工程(1986 PDF版)
ADA软件工程
1986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软件工程(1997 PDF版)
软件工程
1997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长期天气过程的研究(1985 PDF版)
长期天气过程的研究
1985 北京: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