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轮机》求取 ⇩

第一章透平级工作原理1

1.1 概论1

1.1.1 级的分类1

1.1.2 级的主要问题及研究方法1

1.1.3 分析透平级一元流理论的基本条件2

1.2 喷管和动叶通道中的流动过程和通流能力3

1.2.1 基本公式3

1.2.2 实际的流动过程5

1.2.3 喷管的通流能力及流量系数7

1.2.4 动叶通道中的流动过程和通流能力10

1.2.5 级内流动公式归纳12

1.3 喷管变工况14

1.3.1 收缩喷管的变工况14

1.3.2 缩放喷管的变工况16

1.3.3 喷管斜切部分中的汽流膨胀和偏转19

1.3.4 三种喷管的应用特点21

1.4 透平级的轮周功及轮周效率22

1.4.1 速度三角形和轮周功23

1.4.2 轮周功率,环量系数25

1.4.3 轮周效率及轮周损失26

1.4.4 最佳速比(u/c1)do与最大轮周效率(ημ)max的关系28

1.4.5 轮周效率曲线及速比选择31

1.4.6 流动损失对ημ的影响32

1.5 辐流级的能量转换33

1.5.1 轮周功34

1.7.5 叶栅面积比关系式34

1.5.2 反动度和汽流相对速度35

1.5.3 轮周效率36

1.5.4 容氏离心辐流级37

1.6 叶栅气流特性39

1.6.1 几何参数和空气动力参数39

1.6.2 叶栅损失及叶栅实验41

1.6.3 压力分布曲线43

1.6.4 型面损失44

1.6.5 端部次流损失48

1.6.6 出口气流角度a1(β2)50

1.6.7 M数对叶栅特性的影响52

1.6.8 环形叶栅及其损失54

1.7 叶栅试验数据的应用55

1.7.1 试验数据的表达方式55

1.7.2 数据应用方法57

1.7.3 轮周效率计算60

1.7.4 计算实例61

2.5.3 级效率及内功率计算62

习题68

第二章单(速度)级蒸汽透平69

2.1.1 基本要求和主要特征69

2.1 单级蒸汽透平概述69

2.1.2 类型及结构70

2.1.3 损失,功率和效率74

2.2 双列复速级的通流部分和轮周效率76

2.2.1 叶栅特性数据76

2.2.2 通流部分结构参数76

2.2.3 轮周效率79

2.8 摩擦损失,鼓风损失和孤端损失81

2.3.1 叶轮摩擦损失81

2.3.2 鼓风损失83

2.3.3 弧端损失84

2.4 级效率(相对内效率)ηoi85

2.4.1 ?f,?v和?和ηO和?e对ηO;的影响85

2.4.2 双列复速级ηO试验曲线86

2.4.3 最佳部分进汽度eOP87

2.5 双列复速级蒸汽透平的热力计算89

2.5.1 初步计算89

2.5.2 轮周效率计算90

2.5.4 机械损失及有用功率92

2.5.5 其它计算项目93

2.6 汽封装置93

2.6.1 曲径式汽封的工作原理93

2.6.2 曲径式汽封漏汽量95

2.6.3 长管比拟与孔口法精确解98

2.6.4 设计数据100

2.6.5 炭精汽封和水环汽封103

习题104

3.1 透平级内的空间汽流106

3.1.1 物理模型简述106

第三章长叶片轴流级106

3.1.2 气体动力学基本方程109

3.1.3 简化模型和流型计算111

3.2 等环流流型透平级113

3.2.1 汽流特性113

3.2.2 参数沿径向的变化规律115

3.2.3 流动损失的影响117

3.3 等a1角流型、等密流流型118

3.3.1 等a?角流型118

3.3.2 等密流流型119

3.3.3 三种流型比较121

3.4 用完全径向平衡方程计算的透平级123

3.4.1 准正交y向的汽流平衡方程123

3.4.2 用完全径向平御方程求解透平级的气动参数124

3.4.8 几个迭代计算过程125

3.5.1 受控涡流流型128

3.5 受控涡流流型、混合流型、中间流型、直叶片级128

3.5.2 混合流型和中间流型129

3.5.3 直叶片级130

3.6 计算实例132

习题135

第四章多级透平原理137

4.1 多级蒸汽透平概要137

4.1.1 透平级的叠置137

4.1.2 多级透平工作过程138

4.1.3 多级透平的特殊问题139

4.2 内效率及重热系数a140

4.2.1 a的性质140

4.2.2 重热系数曲线141

4.2.3 T-s图和重热系数的计算143

4.3.1 余速利用与透平工作过程146

4.3 余速利用146

4.3.2 余速利用对透乎级ηu的影响148

4.4 级间漏汽149

4.4.1 冲动式透平149

4.4.2 反击式透平152

4.5 湿蒸汽级的能量转换153

4.5.1 湿蒸汽在级内的流动153

4.5.2 湿汽损失计算156

4.6 轴向推力及其平衡158

4.6.1 冲动级叶轮上的轴向推力158

4.6.2 转子上的推力及其平衡159

4.7 热力设计原理161

4.7.1 主要参数之间的关系161

4.7.2 一定转速下的透平极跟功率164

4.7.3 巴森斯(Parsons)数166

4.7.4 设计实例169

4.8 冲动式透平热力计算结果示例171

4.9 反动式透平热力设计175

4.9.1 反动式透平的通流形状176

4.9.2 焓降分配和级数确定176

4.10 反动式透平热力计算结果示例180

习题188

第五章透平变工况特性190

5.1 变工况问题概要190

5.2 级组的变工况特性191

5.2.1 级组中的压力流量关系192

5.2.2 级组的pi—G曲线194

5.2.3 hs和Ω的变化规律197

5.3.1 初参数已知的情况200

5.3 级组变工况详细计算200

5.3.2 终参数已知的情况202

5.3.3 级组计算程序205

5.4.1 调节级变工况特性205

5.4.2 调节级变工况特性计算212

5.4.3 中间级和末级215

5.5 透平变工况计算示例219

5.5.1 1500kW透平变工况计算219

5.5.2 节流配汽透平变工况计算224

5.6 蒸汽透平变工况计算程序框图简介228

5.6.1 关于计算方法的几点说明228

5.6.2 计算程序主要框图230

习题233

6.1 回热抽汽给水预热循环237

6.1.1 回热抽汽循环的简化理论模型237

第六章电站汽轮机装置的热力循环237

6.1.2 最优化的焓升分配243

6.1.3 回热循环的汽耗量、汽耗率及热耗率245

6.2 给水回热加热器及其连接系统247

6.2.1 混合式加热器247

6.2.2 表面式加热器249

6.2.3 回热加热器的连接系统250

6.3 回热系统损失分析254

6.3.1 压降损失和端差损失255

6.3.2 布置损失256

6.3.3 焓升分配损失258

6.4 热力系统的热平衡计算及示例259

6.6.1 中间再热的效果及影响267

6.5.2 中间再热循环采用给水回热的特点269

6.6 电站蒸汽轮机的热力设计270

6.6.1 回热抽汽式汽轮机的热力设计270

6.6.2 中间再热汽轮机的热力设计273

6.7 汽轮机装置的变工况275

6.7.1 回热抽汽工况气纯冷凝工况之间的联系275

6.7.2 加热器变工况特性276

6.7.3 变工况计算步骤278

6.8 装置变工况计算实例279

6.8.1 N25-35机组变工况计算结果280

6.8.2 中间过热机组的变工况计算结果282

6.9 湿蒸汽循环及小透平驱动给水泵的蒸汽循环284

6.9.1 湿蒸汽的工作范围和热力学性质284

6.5 中间再热回热抽汽循环286

6.9.2 湿蒸汽循环举例286

6.9.3 采用小透平驱动给水泵的蒸汽循环287

习题290

7.1 电站汽轮机的发展293

第七章中心发电站汽轮机293

7.2 设计因素分析296

7.2.1 进汽流量、绝热降296

7.2.2 排汽容积流量298

7.2.3 转速301

7.3 热力特性303

7.3.1 效率303

7.3.2 配汽方式与变工况304

7.3.3 滑压配汽306

7.4 核电站汽轮机310

7.4.1 湿蒸汽透平311

7.4.2 过热蒸汽核电站汽轮机314

7.5 尖峰负荷机组315

7.5.1 尖峰负荷大功率汽轮机315

7.5.2 辐流式尖峰负荷汽轮机318

8.1 热电汽轮机的节能原理324

8.1.1 一般热电汽轮机324

8.1.2 调节抽汽汽轮机的经济性326

8.1.3 供暖汽轮机的经济性328

8.2 背压式汽轮机装置331

8.2.1 供应蒸汽的背压透平装置331

3.2.2 区域供热背压透平333

8.2.3 背压式汽轮机的结构及设计特点333

6.3 一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装置335

8.3.1 工作原理335

8.3.2 工况图337

8.3.3 热力系统339

8.4 两次调节抽汽式汽轮机装置341

8.4.1 工作原理及热力系统341

8.4.2 工况图342

第八章热电联合生产汽轮机342

8.4.3 设计特点及结构特点344

8.5 供暖透平347

8.5.1 区域供暖的要求347

8.5.2 供暖透平装置348

8.5.3 供暖透平装置举例349

8.5.4 供暖透平的抽汽工况图350

第九章工业汽轮机与船舶汽轮机354

9.1 概论354

9.1.1 工业汽轮机的应用及类型354

9.1.2 工业汽轮机的结构及设计特点355

9.2 工业汽轮机的系列化360

9.2.2 多级工业汽轮机的系列化363

9.3 驱动用工业透平的变工况364

9.3.1 内特性365

9.3.2 外特性372

9.3.3 工业汽轮机级变工况特性的相似计算法377

9.4 电站给水泵汽轮机381

9.4.1 凝汽式给水泵汽轮机381

9.4.2 背压式给水泵汽轮机385

9.5 船舶汽轮机386

9.5.1 机组的总体结构和布置386

9.5.2 经济性、热系统388

9.5.3 透平结构及设计特点390

9.2.1 单级工业汽轮机的系列化390

9.5.4 变工况与汽缸功率分配393

9.5.5 倒航透平396

9.6 舰用汽轮机装置398

9.6.1 装置398

9.6.2 巡航级组、旁通配汽400

9.6.3 结构示例402

9.6.4 核动力军舰汽轮机装置406

1988《蒸汽轮机》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蔡颐年主编 1988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蒸汽机车  上(1961 PDF版)
蒸汽机车 上
1961 人民铁道出版社
机械工程  蒸汽锅炉,蒸汽机之部(1953 PDF版)
机械工程 蒸汽锅炉,蒸汽机之部
1953
蒸汽汽轮机  下(1955 PDF版)
蒸汽汽轮机 下
1955 大东书局
21世纪商势(1998 PDF版)
21世纪商势
1998 北京:现代出版社
蒸汽轮机装置(1982 PDF版)
蒸汽轮机装置
1982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1996 PDF版)
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
1996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船用蒸汽机与汽轮机(1959 PDF版)
船用蒸汽机与汽轮机
1959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汽轮机(1990 PDF版)
汽轮机
1990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
蒸汽轮机(1988 PDF版)
蒸汽轮机
1988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蒸汽机车(1984 PDF版)
蒸汽机车
1984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蒸汽机(1972 PDF版)
蒸汽机
1972 交通部交通研究所
汽轮机(1980 PDF版)
汽轮机
1980 第一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蒸汽汽轮机  下(1958 PDF版)
蒸汽汽轮机 下
1958 科技卫生出版社
蒸汽汽轮机  上(1958 PDF版)
蒸汽汽轮机 上
1958 科技卫生出版社
汽轮机(1974 PDF版)
汽轮机
1974 第一机械工业部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