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 2》
作者 |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编辑组 编者 |
---|---|
出版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参考页数 | 280 |
出版时间 | 1984(求助前请核对) 目录预览 |
ISBN号 | 13031·2499 — 求助条款 |
PDF编号 | 86933848(仅供预览,未存储实际文件) |
求助格式 | 扫描PDF(若分多册发行,每次仅能受理1册) |

青藏高原太阳总辐射的计算方法 潘守文1
青藏高原有效辐射旬、月总量的计算方法 翁笃鸣 陈万隆 季国良 水登湖12
青藏高原1979年5-8月的地表反射率 谢贤群17
青藏高原土壤热通量的测量、计算和气候学推广方法 徐兆生 马玉堂24
关于青藏高原感热和潜热旬总量计算方法的初步研究 隆万隆 翁笃鸣35
利用卫星云图对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候辐射平衡场的计算 周允华 项月琴 周树秀 单福芝46
青藏高原西部地表净辐射与气候年际变化的相关分析 季国良53
格尔木地区地表湍流热通量的计算及热量平衡基本特征 马玉堂 徐兆生60
1979年夏季(5-8月)青藏高原辐射天气学分析 吴敬之68
南京地区的辐射平衡特征 沈觉成 高家表75
贡嘎、拉萨两测点辐射状况的对比分析 叶芳德 陈永申 周树秀85
1979年季风系统振荡的初步分析 徐淑英 司有元 殷延珍90
1979年南亚地区大气能量分析与春夏季节变化 高由禧 李慈 袁福茂 杨秀华99
中国夏季风的发展与南北半球低纬环流变化的关系 郭其蕴 曾昭美112
1979年初夏北半球大气环流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章基嘉 彭永清 王鼎良 周顺泰121
南北半球环流“联锁”现象与1979年梅雨 朱福康 陆龙骅 曾祥鼎 徐凯132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地区的中期振荡特性 陆龙骅 朱福康 陈咸吉 朱云来140
南亚高压季节性变化的研究 孙国武152
南亚高压和青海省汛期降水的关系 杨昭 阳燮159
初夏东亚上空季风流管的活动 尹树新 陶崇宣 梁汉明 谭信珍172
1979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统计及低涡产生的气候因子探讨 钱正安 单扶民 吕君宁 蔡永祥 陈玉春182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综合结构 吕君宁 钱正安 单扶民 蔡永祥 陈玉春195
1979年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一次低涡降水过程的回波分析 秦宏德 崔岫敏206
夏季风时期青藏高原地区水汽来源及水汽收支分析 黄福均 沈如金215
600毫巴图上的高原和南亚天气系统 尹道声225
夏季青藏高原动力影响的数值试验 纪立人 沈如金 陈于湘236
青藏高原南北坡度和积云对流对大型扰动的作用 张曙华 朱抱真245
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热力混合层的初步研究 宋正山 朱抱真 孙国武253
青海热低压变性过程的研究 马鹤年 刘子臣 秦莹 刘天适262
初夏东亚地区加热场对大气环流平均场影响的数值试验 王安宇 顾弘道 王谦谦 章俊根273
1984《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 2》由于是年代较久的资料都绝版了,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实物。如果大家为了学习确实需要,可向博主求助其电子版PDF文件(由《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文集》编辑组 1984 北京:科学出版社 出版的版本) 。对合法合规的求助,我会当即受理并将下载地址发送给你。
高度相关资料
-
- 西藏高原气象学
- 1960 北京:科学出版社
-
- 1975-1976青藏高原气象论文集
- 1977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协作领导小组
-
-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 1979年5月-8月 第3册
- 1982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 1979年5月-8月 第2册
- 1982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资料 1979年5月-8月 第5册
- 1983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医学气象文集 2卷
- 1986
-
- 青藏高原气象论文集 1975-1976
- 1977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协作领导小组
-
- 青藏高原天气学
- 1994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 1
- 1999 北京:气象出版社
-
-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 17
- 1985 北京:地质出版社
-
- 青藏苍茫 青藏高原科学考察50年
- 1999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 PDF文字可复制化或转WORD